【铁兵•散文】铁兵夏情

张开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作者:吴凤祥/美篇制作:张开喜</h3> 人们都不喜欢夏天,特别是在这盛夏季节,骄阳似火,连空气都热得发烫,仿佛划根火柴就能点着似的,这免费的桑拿蒸得人大汗淋漓,汗流浃背,即使你不在户外活动,也感炽热烦躁,电风扇摇着,空调开着才能把酣畅淋漓的身子静凉下来,但稍有不慎也会得“空调病”。<br><br>  然而,夏天在文人墨客看来也是美丽的,浪漫的,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在我看来,夏天是苦涩的,因为我是铁道兵。<br><br>  每当我看到火辣辣的太阳,就不禁地思绪万千、思潮汹涌、浮想联翩,仿佛看到咱铁道兵在夏天的炎热中,建设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援越抗美……的情形。<br><br>  尽管我是来自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北国的铁道兵,尽管我现在苦尽甘来,享受着晚年的幸福,但一想到我们铁道兵战友顶着骄阳,踏着滚烫的戈壁前行,在狂风中搏击,夏雨中“夜战”,在酷热下掘进,我就心情就很郁闷,恨不得也能抡起大锤,帮战友……同时也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充满着对夏天的喜爱。 因为夏天,她让英雄的铁道兵战士更光彩夺目,她使伟大的铁道兵精神在这个季节更光彩照人!<br><br>  夏天是一个风光旖旎,风景迷人的季节。到处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芳草萋萋,碧绿成茵;花香飘送,芬芳馥郁;青松翠竹,苍翠挺拔,树影婆娑,漫山葱翠。小径幽幽,流水潺潺,环境宜人,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我喜欢夏天的风,她轻盈若羽,跃动如云。她徐徐而来,款款地来到我的身旁。她像少女的发丝那样温柔缠绵,轻轻地柔柔地抚摸着我的肌肤,宛若在传递着往日军营故事,她是一曲优美动听的旋律,萦绕在我的耳畔,诉说着战友们夏日的情怀。<br><br>  夏天的风,不像春风的和煦,不像秋风的萧瑟,也不像冬风的凛冽;不像春风的缠绵,不像秋风的寒冷,更不像冬风的咆哮。夏天的风,像是淘气的孩子,像是轻松的音乐。拿一把古色古香,书法印制的折扇,吟诗赋词,儒雅闲情。泡杯清茶,战友相聚。<br><br>  夏天的风,吹着浓浓的绿意,上坡上盛开花朵,是风吹过的音乐。槐花的清香,迎着夏风,芬芳扑面而来,透过树枝的空隙,炎炎的阳光照射在地上,荫凉又淡淡。<br><br>  悠悠远远,小小轻轻,画下美丽的图案。如果说,春天的风是杨柳风的话,夏天的风,就是调皮的风。飘起在女孩子的裙摆上,宛如朵朵的花儿开放。风从榕树下吹过,托起孩子们的笑声。夏天的风,和着花香,飘在了女孩的长发上,如杨柳摆动,婀娜多姿。<br><br>  伫立在夏风中,聆听风的声音,清凉来作伴。一股凉意,随风飘来,花香扑鼻,惬意凉爽。 “春无三日晴,夏雨来时急”,“夺目寒光闪电惊,耳闻叱咤滚雷鸣……”夏天的雨不像春雨那群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细细密密,令人春思无限。也不像秋雨那样在万物口干舌燥时才勉勉强强、扭扭捏捏、星星点点不解渴。更不像冬雨,夹杂着凛冽的寒风而来,使人全身发抖,冰冷直追心底。 夏雨就是夏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就像我们的铁道兵战士具有鲜明的个性,干脆直爽、热情奔放、轰轰烈烈。<br><br>  夏雨不会有春雨霏霏、秋雨潇潇、冬雨寂寥那样的绵绵伤感,娇揉造作,有的只是与生俱来的那种痛快,尽情的发泄和放纵,气势滂沱,就像我们铁道兵战士豪迈果断,气势磅礴;<br> 夏雨学不会轻柔婆娑,学不会纤细如丝,学会的只有铺天盖地,就像我们铁道兵战士集团冲锋,奋不顾身;<br><br>  夏雨学不会遮遮掩掩,学不会欲来而止,她会的只有坦坦荡荡,汪洋姿肆,就像我们的铁道兵战士清清白白,光明磊落;<br><br>  夏雨没有温柔,但不会粗野,没有忧郁,但不会矜持,就像我们铁道兵战士雷厉风行,奋发进取。如果说,夏雨是一曲澎湃激昂的交响曲,那么夏雨就是我们铁道兵战士的进军号。 夏天的花儿竞相开放:荷花、兰花、女贞花、月季花……姹紫嫣红,芳香醉人。石榴、柿子、核桃、苹果、荔枝、芒果……各种果实挂满枝头,使人赏心悦目。<br><br>  恋花的蜂碟、点水的蜻蜓、戏水的鸳鸯、荷塘的青蛙,极富夏日情趣。树丛中的鸟儿,鸣叫更加婉转,村边土槐、榆树、皂角、椿树……葱绿欲盖、枝枝蔓蔓。<br><br>  大自然树木森林,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山清水秀。田野上,一棵棵玉米苗,像新做好的绿罗裙一样,细碎的褶皱是风荡起的涟漪;一片片大豆、花生秧,扭动婀娜的腰身,高举碧绿的手帕,摇头晃脑……它们都骄傲地展现出最诱人的生命原色。 夏天是个性张扬自我展示的季节,男人光着膀子,袒胸露背,尽显强健体魄,女人娥娜的身姿、白皙的皮肤,飘动的花裙,尽显青春的气息,更富有异性的韵味。<br><br>  然而,不管你文人墨客怎么把夏之韵、夏之美描写得多么晶莹剔透,盛夏就是一个字“热”,热,热,热!把人热得头昏脑胀,热得烦躁不安,热得大汗淋漓,热得汗流浃背,热得……<br><br>  “热吗?苦吗?”看看咱们铁道兵吧!<br><br>  在联合国宣布的人类在20世纪最伟大杰作之一的成昆铁路,它穿行于四川、云南的万水千山之间,全厂1083公里,就有桥梁653座,隧道427座,桥隧总长433.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0%,每1.7公里就有一座桥梁,每2.5公里就有一座隧道。 有烈床7~9度的地震区,山体错落,岩石破碎,溶洞、暗河、断层、流沙、瓦斯、岩爆一应俱全,工程之艰巨,地质之复杂,施工中不仅要经过常年积雪的雪山,还要经过气温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火沟”。<br><br>  开始的时候,公路没有修通,大型机械运不进去,我们铁道兵为争时间抢速度,硬是用铁锤、钢钎等原始工具,向里掘进,一会儿是40多度的“火焰山”,战士们挥汗如雨,汗流如注,汗、水、尘、粉裹着全身,高温闷热笼罩隧洞,他们叫过热吗?没有。<br> 一排炮过后,岩缝中又水如泉涌,仿佛突然进入“水帘洞”,冰冷刺骨,身体经历巨大的温暖反差,经受生命极限的挑战,他们叫过苦吗?<br><br>  在三线战线的襄渝线,我们11团从大兴安岭调至重庆支左,归8716部队(铁6师)管辖,我连69年入伍的老兵林春民等战友,在重庆市铜贯驿,下连队的第一天就是扛水泥,4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他们脱下军装,光着膀子战高温争速度,汗流如注,汗渍变成汗碱,他们说热了吗?<br><br>  铁道兵正是靠不怕热、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在“逢有千盘之险,路无百步之平”施工条件最差的陕西境内劈山垒石,移山填壑建临时工房,在人烟稀少,物资短缺的紫阳肩挑背负运输工程和生活物资。<br><br>  靠“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不畏险阻,百折不挠的干劲,使襄渝线穿武当山、白云山、大巴山,三跨汉江,九跨东河,七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碚跨嘉陵河。 沿线山高各深,水流湍急,许多地段上傍悬崖,下临深渊,地质复杂。全长915.6公里的襄渝线通过深涧百余条,大断层50多处,隧道405座,桥梁716座。全线的通车适应了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br><br>  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吐鲁番至库尔勒,是一条横贯天山、沟通南疆地区与内地联系的一级铁路干线,全长477公里。沿线两头平坦、中间陡岭,自然和地质条件较差,气温变化大。<br><br>  即使是夏天,各个施工点去一趟乌鲁木齐,既要经过滚烫的戈壁,又要经过寒冷的冰雪达坂,一天就能体现春夏秋冬的不同滋味。部队施工首先要闯过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盆地。<br><br>  吐鲁番盆地是全国几大著名“火炉”中热度最高的一个,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说的就是这里。年降水量只有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春季常有12级大风光顾,夏天地表温度可达六七十摄氏度,而且昼夜温差极大,“早穿皮祅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br><br>  铁道兵第5师,第6师,第4师的第19,第20团,独立机械团,直属通信工程营,在这“天上无飞鸟,地面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火洲”上筑路架桥,军用胶鞋烤变了形,脸被晒脱了皮,嘴唇干裂出血,他们说热了吗? 在天山,水不到70摄氏度就开锅,饭菜煮不熟,氧气供应极为苛刻,战士们头发脱落、指甲凹陷、胸闷无力,食欲和体重急剧下降,但还是掘进,掘进,掘进!仅用3年时间就打通了“卡脖子”的天山隧道,他们叫苦了吗?<br><br>  1965年至1970年,铁道兵在援越抗美期间,发扬我军高度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优良传统,舍身忘死,一住无前,在担负的改善铁路网,反轰炸抢修,快速抢建铁路、公路等任务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保障了越南北方的战时交通运输。<br><br>  越南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丛林,高温多雨、高湿闷热,年平均气温24度以上,正常30度,铁道兵修路架桥都在潮湿地区,蚊子、蚂蟥、毒蛇时常攻击我们的战士。蚊虫叮咬是常事,一咬一大包,奇痒难耐,伐木时常用毒蛇来骚扰,架桥时蚂蟥钻入皮肤吸血,他们叫”热”,叫“苦”吗?<br><br>  朋友,当你听到这些真实史料故事的时候,你还觉得夏天“热”吗?夏天“苦”吗?当你在树荫下、空调里纳凉的时候,当你乘坐在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线上的时候,是否想到铁道兵在这难捱的酷暑里奋力拼搏,在40摄氏度高温下掘进,在隧道里“冲锋”……<br><br>  我爱夏天:她没有春天的幼稚,冬天的冷酷,秋天的凄凉。我赞美夏天:她使黑暗缩短,她使光明延长。我赞美夏天:她是女人的饰品,男人的梦想,富人的乐趣,穷人的衣裳。<br><br>  我赞美夏天,她赐给我们由伟大的自然精心演奏的一幕幕交响曲,惊心动魄,跌宕铿锵:云的奔涌,风的呐喊,雨的倾诉,树的癫狂,电的闪烁,雷的歌唱!<br><br>  我赞美夏天,她赐给我们铁道兵将士战胜大自然的勇气,她是铁道兵在酷热下的隧道里掘进的写照,她是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战天斗地的缩影,她是铁道兵历史功勋的写真!她书写了中国军人的辉煌!<br><br>  这就是我,一个铁道兵战士夏天的情愫!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网络图片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