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镇田家河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宣传月”活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第1期)

王超

<h3>1.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简称“监测对象”或“三类人群”)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或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br><br>2.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概念分别为:脱贫不稳定户是指人均纯收入在我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收入标准内,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返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的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是指人均纯收入在我省防止返贫监测范围收入标准内,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的一般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是指人均纯收入超出我省监测范围收入标准,但因受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致家庭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使其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对象开展帮扶的农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可以是脱贫户,也可以是一般农户。<br><br>3.2022年我省监测范围收入标准为6700元。(年人均纯收入)<br><br>4.监测对象的认定条件是:综合考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监测对象识别认定。具体可分两类情况:一是农户人均纯收入在我省监测范围收入标准内,且因受各种原因影响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农户。二是虽然农户人均纯收入超出我省监测范围收入标准,但因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使其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出现突出问题,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农户。<br><br>5.识别认定监测对象的程序是:一是入户核查与农户授权。接到风险预警信息24小时内,由街道组织村两委成员、第一书记、包村干部、网格员完成入户核查,提出初步意见,确定疑似风险户。同时完成农户承诺授权,基本信息采集等工作。农户自主申报的,申报时应一并填写承诺授权书。二是民主评议和公示。结合入户核查、信息比对情况,村级每周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两委”扩大会议,围绕拟纳入监测对象家庭状况、风险困难情况、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等,开展综合研判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在村级公示5日,公示环节原则上只在村内开展一次,区、街不再重复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报街道汇总,同步采集拟纳入监测对象有关信息。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及时核查核实,做好沟通解释,并向群众反馈。三是审核批准和公告。区级乡村振兴部门接到街道汇总上报的名单后,2日内完成审核批准工作并予以公告,同时督促相关行业部门尽快落实帮扶措施。监测对象纳入应以区级审批结果为准。街道应根据区级审批结果,在3日内完成监测对象信息录入。<br><br>拟纳入的监测对象信息比对与识别认定程序同步进行。区级乡村振兴部门接到拟纳入监测对象基础信息后,协调有关行业部门,在3日内完成比对工作,并将比对结果立即反馈街村。比对主要包括房产、车辆、法人、是否财政供养等内容。<br>6.监测对象识别认定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时间节点为:农民人均纯收入依照识别纳入月份向前追溯12个月。凡是低于年度监测范围收入标准的脱贫户纳入脱贫不稳定户、一般农户纳入边缘易致贫户;凡是收入高于年度监测范围收入标准且符合条件的,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br><br>7.监测对象的识别:监测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识别认定,原则上识别认定的是农村户籍人口。对于实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为城镇户籍或集体户籍,但没有享受城镇居民相关保障政策、符合条件的,可按实际共同生活人口识别认定为监测对象。<br><br>8.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判定为: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共享收支的人口。主要包括长期(6个月)共同生活人员、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在外上学的学生、服役人员和由子女赡养的老人等<br><br>9.监测对象的帮扶: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都要持续监测帮扶,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的监测对象不再帮扶,但有的政策可以延续。在监测对象识别认定后,村级要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原则上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相关行业部门30天内落实帮扶措施(除风险自然消除外)。帮扶措施落实时间以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时间为准。<br><br>10.监测对象标注“风险消除”履行程序为:村级入户核实、民主评议和公示,区级部门审核批准和公告等环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