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课程缘起</p><p class="ql-block"> 随着“车子叭叭叭”主题课程的开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家里的“车子”带到了小一班。糟糕,小一班的教室被各种车子占据了,到处都是,乱七八糟。于是……</p><p class="ql-block">二、课程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标红的内容便是宝贝们在预先设计的课程内容基础上自主生发的内容,而本课程故事(车子太多了怎么办、怎么修建停车场、车子怎么玩才有趣)则在“停车场”之前悄然发生。</p> <p class="ql-block">三、课程故事</p><p class="ql-block">(一)教室里车子太多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老师,三宝把这个车子放在我们的桌子上,我都没地方坐了”,我刚走进教室便听到了佳琦的“控诉”。紧接着,孩子们纷纷涌到我的面前。他们都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教室里的车子太多了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九宝、长风、山山和小谷纷纷结合自己的经验陆续提出了很多的办法,我没正面回应,只是告诉孩子们没关系,不着急,还可以再想想。</p> <p class="ql-block">儿童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秩序感”逐渐增强,开始关注到物品及人对自我空间的侵犯,对物品的合理存储也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在面临“车子太多了”的实际问题中,幼儿经历了“仅从已有经验出发提出已知的方法”到“从环境及个人经验出发寻找新的方法”的两个阶段,并最终成功提出了推进主题经验发展且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p><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没正面回应,只是告诉孩子们没关系,不着急,还可以再想想。” 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深知幼儿有关于“停车场”的经验,且以我班幼儿的能力,一定能从环境中深化已有经验,想出与经验相适宜的解决办法。故在此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观察与等待。可如何继续引导孩子将想法付诸实践,却值得教师深思。</p> <p class="ql-block">(二)怎么修建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停车场是什么样的呢”,我肯定着孩子们的办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在小一班的教室里怎么修”,我继续问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方法1:在地上画线线</p><p class="ql-block"> 哥哥找来平日里习惯用的勾线笔,正准备画呢,却被提醒到这个笔画在地上可就擦不掉了。很喜欢粉笔的毛茸茸见状马上找来了一支粉笔,可粉笔无论是在瓷砖上还是在木地板上,都画不出笔记。看来,方法1失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方法2:用积木搭</p><p class="ql-block"> “没关系,那我们可以用积木搭一个停车场”,壹壹迅速提出了新意见,并径直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便抱着一大堆积木返回。</p><p class="ql-block"> 可用积木搭似乎也不大顺利,要么太大了,被路过的朋友一直抱怨,要么刚搭好不一会儿就倒了。看来,方法2也失败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方法1和方法2的接连失败,孩子们没了辙。</p><p class="ql-block"> “找找看教室里面的线线是用什么贴的”,我尝试提醒孩子们在环境中寻找有用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一一说到: “用胶布。”</p><p class="ql-block"> “还可以贴在柜子上,柜子很宽,可以停很多车”,哥哥也迫不及待地补充着。</p><p class="ql-block"> 随后,在孩子们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小一班的停车场顺利的建了起来。</p><p class="ql-block"><img src="//:0"></p> <p class="ql-block">儿童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 用笔画和用积木摆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的分隔事物的方法,但即使如此,幼儿将已有经验迁移至解决“修建停车场”的具体问题中,既是经验有意义的迁移,亦是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生动体现。虽最终失败,但依然令人惊喜。</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反思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停车场贴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进行中、问题导向下自然出现的课程内容,也与主题下的关键经验高度契合。所以,毋庸置疑,它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个课程内容,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积极地提供材料和机会一共孩子们探索。给予环境的支持、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等方法调动已有经验都是有效的办法。本部分,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后者,并顺利的引导幼儿探索出了适宜的方法,从而帮助幼儿丰富了课程经验、收获了成就感,也为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三)怎么玩车最有趣</p><p class="ql-block"> 随着停车场问题的解决,孩子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车。可我观察发现,孩子们只是过渡环节放在自己的腿上摸一摸看一看,玩法极为单一。于是,我便用问题“怎么玩车更有趣”引导孩子们探索更有趣的玩法。</p><p class="ql-block"> “修个马路吧,开车车”,米米说到。“这样修”、“这样修”、“这样修”,孩子们讨论了起来。不多时,弯弯曲曲的小路边在小一班修了起来。可是,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撞车啦”,小谷和弟弟一边将两辆车重重的碰在一起一边大笑着说到。</p><p class="ql-block"> “应该是要两条的,就是一边朝这边一边朝那边开,中间有一个线线”,果果提出修建双向车道。于是,孩子们忙乎了起来,翻书、画图纸、帮忙撕掉原来的车道。不多时,新的车道就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儿童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 修建车道是孩子们在本主题提出的第一个游戏玩法,既是对前期涉及的车的主要构造、车的行驶等经验的再现,亦展示出了幼儿经验升华与迁移的趋势。</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反思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现有玩法的基础上,可以怎样联系之后的内容丰富幼儿的经验?亦或是怎样从现有玩法出发丰富游戏玩法?以上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师本阶段思考的重点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你不可以拿车子去撞别人的车子哟”,二妹说。</p><p class="ql-block"> 涵涵没说话,斜着眼望着二妹,满脸透着不服气。</p><p class="ql-block"> “真的,我是交警”,二妹继续说到。</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游戏的评价环节,我抓住了二妹提出的“交警”话题,通过引导孩子们就“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在讨论后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应该设置几个交警。</p><p class="ql-block"> 没几天,交警的衣服便出现在了小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想要去当一当交警,一些新的游戏玩法也不断丰富着交警的职责。</p><p class="ql-block"> 可正当小交警气宇轩昂的“训斥”违规司机的时候,菡妹儿却表示出了不满。</p><p class="ql-block"> “他刚刚伸脚把别人绊倒了,我没有撞到别的车子,他说我撞到了,还把我的车收走了”,菡妹儿看起来生气极了。</p><p class="ql-block"> “交警可以随便处罚小司机吗”、“交警犯了错怎么办”,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孩子们。“ </p><p class="ql-block"> “ 交警需要讲道理”、“要听司机解释”、“不确定的时候要问老师”、“交警犯了错就会被解雇”,孩子们也积极思考着,并提出了新的游戏规则。于是,现在交警可不能“假威风”咯。</p> <p class="ql-block">面临“被解雇”风险的“小交警”⬇️</p> <p class="ql-block">儿童行为分析:</p><p class="ql-block"> 交警在小班孩子的认知里常常与警察是相同的概念,是他们最崇拜的职业之一。在本主题中,交警是与核心经验高度相关的一个角色,也是“弯弯曲曲的车道”部分自然衍生出的游戏角色,是孩子经验丰富与升华的生动体现。在游戏中推进课程,有趣且贴近幼儿认知发展特点,以“交警”自然引入“驾车安全”、“乘车安全”,也彰显了幼儿内在蕴含着的强大但不自知的课程生发力、课程引导力。</p><p class="ql-block">教师反思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需及时关注、顺应幼儿经验的发展脉络,相信且支持幼儿对课程的推动,适当筛选幼儿生发地课程实施方向,做好课程发展的“护航者”。</p> <p class="ql-block"> 目前,本主题原计划活动内容虽已结束,但孩子们的游戏却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并每天都在产生着新的规则。停车场内的车怎样摆放可以更加有序(分类)、是否可以制作一些标志提醒“司机”违章啦(交通标志)等问题依然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我们也将继续期待并陪伴着孩子们将“车子叭叭叭”开得更远、更高、更丰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