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塔县博物馆看到一张金塔寺院的照片,蓝天白云之下,只见一白塔巍然耸立。整座古塔上锐下圆,金墨铜顶,形似一个宝瓶,更像一个“金”字。塔身下方上圆,具有浓重的原始性,土质的塔身外有许多层檐,塔势雄伟,寺貌壮观。这种独特的风姿和别致的造型,使得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塔,展现出了一种异域情调,更充满了一种神奇的魅力。 旁边的文字是这样介绍的:金塔是全国唯一一个“因塔得名,因塔著称”的城市。据金塔史料记载:“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谐音金塔,本县县名由此而来”。“金塔”声名振振,是金塔人民的骄傲,以塔名冠县名,既彰显了金塔历史文化的独特韵味,更是金塔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的寄托。历史长河处,一座塔与一个县名有缘重合,这座塔便有了更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个县也平添了顶天立地、向上向善的精神韵致。 我随即问到:寺院离县城远吗?讲解员答:离县城不远,就在县城东南2.5公里处,是金塔的一座标志性建筑。金塔人有句很时髦的话:先有塔院寺(金塔寺),后有金塔城,远方而来的客人,一般都是先游塔院寺,后进金塔城,再进胡杨林。你们没有去游览吗?我说我们主要是走长城的,一般是先进博物馆,就走长城遗址了,所以对宗教寺庙不是太感兴趣的。这不看这县名因塔而起,故而问之。 讲解员知识丰富,对我们说,金塔寺院也与长城有关,据《重修塔院寺序》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建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明万历二十年设堡,其地立官分土,因名其堡曰‘金塔寺堡’,是堡因塔而名也”。众所周知,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堡是长城的组成部分,照这个道理来说,金塔寺院也是长城遗址啊。你们应该去那里看看,到金塔寺院即能了解金塔寺的历史渊源,继而了解金塔从堡到城的历史文化,风云变革。这难道不是长城文化的范围之内吗? 讲解员看到我们频频点头,更增加的讲述的内容,给我们讲述了金塔的两个神秘的文化故事。一是明朝诗人戴弁曾为此塔题诗,诗云“不省何年缔构功,一峰突兀白云中。高临北极天光迥,低压南山城势雄。风送铃声来碧落,雨收虹影入晴空。何当平地丹梯上,尽日徘徊兴莫穷”。此诗对塔院寺的高大、雄伟、秀丽、神秘做了准确生动的描述。 二是在当地人看来,金塔就是一座“神塔”,种种传说也就流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越传越离奇。20世纪90年代,曾有一对青年男女,前来游览金塔寺,烧香拜佛之后,在古塔前合影留念。谁知照片冲印出来,奇迹发生了。巍巍塔身上,叠印着一尊女神之像,若隐若显,亦真亦幻。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只是有人借暗室技术来宣扬宗教而已,但对佛教徒来说,看过此照片的人都说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显灵了,给金塔寺镀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到了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从历史到文化,从长城到宗教,从古诗到传说,金塔寺院都应该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况且离县城也不远。出了博物馆便向金塔寺院驶去。<br> 到了寺院广场,只见一座山门坐北向南,明清殿堂式建筑风格,门额为黑底金色字体“金塔寺”,门侧两花窗上白底黑字写着大大的佛字,一对石狮子蹲在山门前面的石座之上,狮子口中衔石,十分威武。门前正中有一樽巨型香炉,上刻“普渡众生”字样,告诉信众此处奉香。这个季节应该是淡季,没有游人也没见香火,阳光照耀在古树和山门之上,望着这寂静的古寺,突然想起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诗句,古塔在曲径通幽处吗?<br> 进入院內,只见除了佛教殿堂、金黄色的转经筒,院内中央旗杆挂红色国旗,在国旗后面,白塔在青翠的树木簇拥下耸入蓝天,引人注目,在苍穹之下显得蔚为壮观。它坐落在方砖铺成的正方形的塔座上,有花岗石做的台阶相连,用石栏护住四周,我们仰着头,绕着塔巡视几圈,古塔图案设计巧妙,塔壁光滑洁白,塔身的形状像个藻瓶,粗细相间,一截是圆形的,一截又是规则的正多边形,方圆搭配,圆形与多边形相间相叠,愈上愈细,流畅多变的线条,以一种凝固的美呈现在你的眼前。 记得金塔博物馆里是这样介绍金塔的来源的:“金塔”是一座佛塔,而佛塔自古印度传来。作为佛教建筑和佛教重要的崇拜对象,佛塔于东汉初随佛教传入中国。佛塔进入中国后,同我国固有的建筑形式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佛塔这种极具东方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对实现佛教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的理想和广泛地传播教法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金塔”到底建于何时?当时,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佛塔呢?在它饱经沧桑的年代里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又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当我们找到院内一整理院落的僧人,他给我们解开了一段神秘而传奇的故事。<br>金塔建于何时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据《重修塔院寺序》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建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明万历二十年设堡,其地立官分土,因名其堡曰‘金塔寺堡’,是堡因塔而名也。”说明在明万历二十年时“金塔”已存在。据此可证明,“金塔”的始建年代,最迟也在明代。<br> 据金塔县博物馆工作人员考证佛教在河西走廊大规模传播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金塔地方属北凉国管辖,北凉沮渠蒙逊重视佛教,第一次将佛教文化引入政权。并大肆建筑寺庙佛塔,河西地区寺庙遍布,佛塔林立。 “金塔”很有可能就创建于这一时期。<br> 由于战乱,加之年久失修,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金塔已破败不堪,上部已倒塌,但是它的塔基还存在。现在金塔建于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元),于康熙42年(公元1703年)修建完成了塔院寺。从雍正至光绪年间,寺庙弟子和地方善士又多次进行了扩建维修,规模不断扩大,有大殿、中殿、前殿各三楹,廊房、山门、乐台等建筑物齐全,寺内殿宇层叠,松柏参天,暮鼓晨钟,香火日盛,吸引着各方信徒,成为当时河西地区著名的佛事活动盛地。<br> 塔院寺的修建,还有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寺院坍塌损毁,边塞上战乱不断,十年九旱,导致民不聊生。每当夜深人静时,人们时常听到击鼓撞钟、僧侣诵经的声音。康熙三十九年,孙一贵将军驻守此地,一次他在梦中听见击鼓诵经的声音,将军突然惊醒,但是这种声音依旧在耳旁回响不停,于是孙将军决心复修这座寺院,他便派人到西域学习建筑技术,铸造铜佛、塔顶。用了三年时间,一座“金塔”拔地而起,参天耸立于大坡梁之下,塔底的周长有7丈,高5丈,塔顶高5尺,周长1丈2尺。 这是一座实心土塔,据说里面是胡基(土坯)彻筑,这就是我想起了天仓五分墩。五分墩烽火台内部结构为整体墩台为实心,台体由两部分组成,台体底部近3米为黄土夯筑,夯层厚0.13 ~ 0.18 米。 上部约8米土坯砌筑, 土坯规格 36×22×9 厘米。砌筑的方式为园木竖立定位,平铺拉筋作骨架,土坯平铺一层竖立一层中间还有一排排的芨芨草。外墙用泥浆涂抺。这种建筑方法是当地人权衡利弊,依据当地雨偏少,天气干旱的特点,打破常规,因地制宜的结果,现在历经几百年还坚挺着,这座古塔若是胡基所彻,建筑方式应该和天仓五分墩一样,采用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实用的方法,只是外表施以泥巴白灰,成就了一座耸立数百年的大杰作。 建筑金塔时在金塔民间有“一人一帽子土”、“一只羊驮一块土坯”的传闻。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代金塔县,要建这么雄伟壮观的古塔,决非易事。相传建塔时,没有脚手架,就采用一种堆土的办法。就是在四周堆上泥土变成可供建塔者上下的坡道,堆一层土,建一层塔,因此,塔有多高,土堆就有多高。再用人背羊驮的办法,把一块块土坯和泥巴运送上去。因此,塔建成后,又将四周土堆运走,使塔体从中脱颖而出,也可称建筑史上的奇迹。1987年维修“金塔”时,发现了历次维修的4层灰层,最里面的塔身土层经省博物馆专家实地查看,为明代建筑,并从金顶内发现了4次维修的记录牌。 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塔经历了百年风雨的侵蚀、多次地震、暴雨、雷电和荒乱的破坏,仍旧高耸蓝天巍然屹立,却没有躲过人为的劫掠。第一个事件是民国五年,英国博士哈佛将塔顶的金佛盗走,历经波折最终被追回。金塔县史志办对事件的原委是这样介绍的。<br> 兰登•华尔纳是近代美国著名的探险家、考古学者,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敦煌文物盗窃犯。1924年1月,华尔纳到敦煌莫高窟之后,用特制的涂有黏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莫高窟第335、321、329、323、320等窟的唐代精品壁画26块。他在揭取壁画时采取的这种方式极其简单、原始、拙劣而粗暴,导致壁画受到摧残,今天走进一些洞窟仍感触目惊心。<br> 1916年,兰登•华尔纳来到金塔县,盯上了塔院寺的塔上古佛,并成功盗取。在他返回之际,闻知此事的金塔民众便把即将离任的县长截留,并给兰州的甘肃省督军打电报,通报县长纵容华尔纳一行偷盗铜佛像之事,请求下令堵截华尔纳一行人,追回文物。省长批示专署;“禀悉该地方古佛安危攸关,理应归还”。华尔纳随即被堵截在肃州,甘肃省长及时指令肃州镇守使追回铜佛像,仍放原处。华尔纳在被扣肃州期间,给妻子的信中毫无廉耻、轻描淡写地写道:引起所有这些争吵的小铜像不过4英寸高,是这类小像中最差的一种了。我之所以对它感兴趣,那是因为它是我曾经见过的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放在古玩店之外的小像,它站立的那个庙又位于去喀拉浩特道路上的一个古遗址上。 第二个事件是民国21年,在一个极其平静而又暗伏杀机的夜晚,窃而复归的金佛,又被贼人盗去。次日凌晨,住庙的道人拜过佛,到后面的观音殿,看到塔上搭着两架梯子,才发现塔中的金佛被盗。据说,被马家军阀偷去了,没人敢追查,从此就杳无音迅了。当时的县长在塔上刻写一则无奈的诗,也算是对县民的一种交待:“金塔现在无有金,故因贼人盗它身,奉劝乡人莫后悔,金塔遍地都是金”。 第三个事件是1946年秋天,四个头戴青天白日帽的军人,持枪抢走铜顶。尘世沧桑,无常迅速,金塔寺院前后经过历代兵燹和天灾的磨难,至文革浩劫,使千年古寺周垣尽圯、塔身倾斜,阁殿荡然,金塔寺院曾经有过的兴盛与辉煌已经成为了一段凝重而厚实的历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金塔县人民代表大会做出维修古塔的议案,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古塔进行加固维修,立碑保护,并搬迁修复文昌阁庙宇一座。使这座古金塔,仍以浩然之正气、蓬勃之朝气、昂然之锐气、铮铮之骨气,傲立于大漠之中。如今,络绎不绝的香客游人,慕名而来,游历山川揽胜,仰望古塔凌空,总能生发出良多感慨。 2022年6月22日<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