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漫川关到湖北口

红蓝

<h1>  如果用视线扫描地图上的鄂陕两省边界,有两个地名会很醒目地映入眼帘,一是漫川关,一是湖北口。从行政管辖上论,前者属陕西省山阳县漫川关镇,后者属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两处行政区划都以关隘命名,同样居于秦头楚尾,朝闻秦腔高吭,暮聆楚乐凝重,这朝秦暮楚之地对外人总是有些诱惑力的。于是我决定走一趟。</h1><h1>  车沿福银高速西行,接近鄂陕边界时,路边不时有提示:前方道路施工请绕行!终于至郧西县上津镇出口,一排蛋糕筒把车子引向匣道。</h1><h1>  道旁值守人问:“去哪里?”</h1><h1>  我等车上人答:“漫川关。”</h1><h1>  “前方云岭遂道施工,不能去西安,到漫川关你们可以试试运气。”值守人以有权可用却又宽宏大量的神情一挥手让我们通过了。</h1><h1>  上津镇属湖北郧西地界,至漫川关仅15公里,原以为油门一踩就到了,没想到车行不远就明白了值守人说的“试试运气”是什么意思。这条路也在加宽整修,10多公里竟走走停停地爬了1个小时。进漫川关地界后,又遇防疫手续过于繁琐,按规矩办好所有事,进入漫川关镇时已是中午14时,比预计时间晚了两个多小时。</h1><h1>  先住下,再找饭点。客栈东家很是热情,留着最大的标间让我们入住,每间仅80元;餐馆老板满面笑容,一大碗羊肉泡馍端上来也只收25元。都说自疫情以来,生意清淡,鲜有客人。这是把我们当稀客了。</h1><p class="ql-block"><br></p> 漫川古镇。 漫川古镇。 <h1>  漫川关虽说在大山深处,但金钱河与靳家河在此交汇,在山沟沟里也称得上是地貌广大、水域宽衍并因此而得名漫川,它扼秦楚要道,史称雄关。公元266年西晋时期,就有县治设于此地。所以现在人们都称其为漫川古镇。走在古镇的小街上,两侧的建筑看上去古色古香,但明显是新建的仿古物,看得出若不是受疫情影响,这里还是个繁华热闹的集镇。沿会馆街向北走,路面虽是新铺的青石,但地面上每隔不远就嵌有介绍漫川民俗风情的石刻,让人不禁低头赏读。不一会,一座古民居出现在街道左侧,这座四合院被称为“吴家大院”。内有两个天井,三重14间住房,木雕精镂细刻,地面方砖铺就。听管理者说,古时这里不仅来往的商贾在此逗留,也有赶考的读书人借宿,因此门额上书有“莲花第”三个大字。</h1> 走进小小广场。 <h1>  再向北行数十米,出现一个古建筑相对集中的小小广场,广场由东向西环绕着武昌馆、马王庙、关帝庙、北会馆、黄聚兴钱庄和鸳鸯戏楼等历史建筑。旅游指示牌上介绍这里是骡帮会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武昌馆,始建于1420年明成祖时期,由武昌客商集资修建。其余均建于1881年至1890年之间。在这一串古建筑中,北会馆是由晋陕甘等地北方商贾修建,也是他们议事、祭拜活动场所,为了显示北方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尊贵,北会馆的房基明显高出其他建筑很多。这在似乎在告诉今人,历史其实充满了趣味,并不是教科书上那般枯燥。令游人眼睛一亮的是鸳鸯戏楼,一南一北并肩而立,坐西望东,这在全国十分罕见。两座戏楼正对着马王庙和关帝庙且分属两家,若有那么一天,三只眼的马王爷和红脸膛的关二爷都想图个热闹,两套锣鼓一起开场,这比的可不仅是二位爷的人气财力,还有两家戏班子的唱功扮相。</h1><p class="ql-block"><br></p> 武昌馆。 武昌馆内景。 鸳鸯戏楼。 马王庙和关帝庙。 从北会馆处远眺。 <h1>  靳家河由北向南从漫川关穿镇而过,为疏竣河道,挖掘机正轰轰作响,想必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站在河边闭目暇思,往年的舟楫喧嚣仍能浮现在眼前。从河东向河西望去能看到一堵纪念壁,壁上的浮雕展现的是1932年11月11日至14日漫川关战役的拼死搏杀场景。当年红四方面军在漫川关东面的云岭村一带被国民党军包围,将士用命奋力劈开雄关由此西进,足见漫川关历来是兵家生死之地。<br>  夕阳将至,不见落霞,漫川关依然蓝天白云,临街店家门板或开或闭,似乎在默默地呼唤着商旅归来。</h1> 北会馆前。 靳家河畔。 <h1>  第二天一早离开漫川关再次进入上津镇地界,这上津也是个古老之地,同样也在不停晃动着“古镇游”的招幡。两座相距很近的古老关卡小镇都保留到今天,这倒是一件不多见的趣事。先从上津的地名说起,好多人都知道,在古时“上”是指天子,“津”是指渡口,关于上津地名的来历,目前没发现史册上有明确记载,于是有人说上津就是天子渡口。不管这个说法靠不靠谱,不由使人想起中国还有一个天子渡口,那就是今天的天津。<br>  要说上津古镇之风流,还要数其作为“天子渡口”的繁华。历史上,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东边是沿海漕运,中有京杭大运河;西边以汉口为集散地,穿汉江,翻秦岭,达长安。在西线通道上,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至上津,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险峻的楚塞秦关,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郧西县志记载,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时期,其间曾14次建县,六次设郡,两次置州。上津与漫川关一样,不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繁华显赫一时,它踞秦楚要塞,自古以来更以雄关当道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的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进行全面复修。古城周长1236米,城墙高约7米,呈梯形,为青砖砌成。南、北、西方各有一个城门,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称为小西门。</h1> 上津古城。 上津古城北门。 <h1>  我们绕着小小的城垣走了几乎一圈,从北门走进上津古城。城中街道两旁破旧、斑驳的建筑,无不是在向游人展示历史的痕迹。不过并不是每个游人都能辨别出这痕迹传达的信息。刚进城门,迎面走来一个女游客,她不无委屈的说:“这叫什么古城?太破了,那边才叫古城。”顺着她的手指回头看去,原来她说的是古城北门外新建的仿古街。估计有她这种感觉的游人为数不少,真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h1><h1>  现存的上津民居,以典型的四合院为主的明清古建筑为代表。风格古朴、飞檐斗拱、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左右对称、搭配协调。院内一进数重,内置天井,四周小屋,雕窗临井,古色古香,风格独特。一般三四户一院,温馨而和谐。房屋为砖木结构,基础多为石砌,上以青砖瓦,外砖里坯白灰抹面,墙体下有砖柱。上津古城其传统建筑特色,在整体体现鄂西北地区传统建筑的朴素、简约、典雅的同时,还具有陕西建筑的大气、壮观、富丽之感。从北门沿上津镇五街向南走不远,就可见到当年的“上关县人民政府”旧址依然完好地保存着。上关县是以上津、漫川关两地的地名命名。1947年11月13日成立,1949年5月撤销。街上还有不少老屋上都写着“已征用”三个大字,由此推断当地政府已经准备对古城进行修缮,发展旅游产业,但愿在赚取银两时,不要把一座旧古城摆弄成一个新古董。</h1><p class="ql-block"><br></p> 等待改造的老屋。 古城老街。 上关县旧址。 <h1>  走到南门,我们沿砖砌的台阶走上城墙,城墙顶部最窄处约2米,宽处有4到5米,外侧有护城壕,城内多是低矮的黑瓦民房,还能见到一座教堂的尖顶。顺着城墙向东走,然后转向北,经小西门走到西门下城,西门外400米左右就是向南流入汉水的金钱河。一个当地干部模样的人主动与我们交谈,他说原来出西门下台阶就是金钱河,船运相当繁荣,城里的人下河洗衣也十分方便。</h1> 上津古城西门 <h1>  看罢上津古城,直奔湖北口。湖北口又称湖北关,位于湖北郧西县与陕西省镇安县交界的坎子山上。这样说可能还会有人感觉云遮雾罩地弄不清方位,那就打个比方,如果你把湖北省地图看成一只头向左高昂的卧虎,湖北口就正好在卧虎的鼻梁尖上。此处三面环陕,一面倚鄂,自古是湖北襄阳通往陕西汉中的必经关隘,它所在的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还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行政机构。</h1><h1>  据史载,明朝成化年间,曾在此设巡检一职,建有石堡一座,石堡中间的石拱门上刻有匾额“湖北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郧西知县翁吉士到此地勘察,提出据险筑关,名曰“湖北关”。湖北关北倚天堂山峰南麓,南接凤凰山垭,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古城墙绵延数公里,关正中为拱形门洞,上有等距城垛,面西而立,几经沧桑。到1938年,当地乡绅捐资整修,门顶横额刻有“湖北关”三个大字,后经战患,关体毁坏。1987年郧西县人民政府拨款复修关门,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h1><h1>  我们来到湖北关前,把车停在用绳子牵起的防疫检查线内,徙步走到关门前拍照打卡。我们看到的是2006年由湖北、陕西两省联手重修的关隘,气势宏伟的主体门楼高14米,墙体呈梯形,墙上有防御城垛。关门正中为拱形门洞,高6米,宽8.6米,是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唯一通道,穿过拱门就踏在陕西的地面上了。关门下湖北一侧营造得像一个小小的园林景区,十分精致。陕西一侧紧挨着关门就是统一建造的漂亮的两层楼农民住房。鄂陕两侧均建有登上关楼的石阶,关上的楚亭和秦亭由两省携手修建。</h1><h1>  迈步走过关门,就见由蓝色救灾帐篷搭起的防疫检查党员先锋岗,两位值班的中年人隔着一根用竹竿做的拦阻线,很高兴地与我们聊天。他们说这个检查岗有9名成员组成,全部都是党员,建有临时党支部。返回湖北一侧,见关旁建有一个小小的陈列室,走近一看却是铁将军把门,透过门缝见墙上有一组照片,其中一张标明是1938年的湖北关。远远看去,那张照片上的关是石建的,约摸只有一间民房大小,由于光线暗看不清,只好遗憾地离开。</h1><p class="ql-block"><br></p> 湖北关湖北一侧。 湖北关陕西一侧。 <h1>  湖北口有千年历史,古时是秦岭深处的小驿站,过往盐商茶商在这里歇脚驻足,秦楚之间的官差驿卒在这里饮马加料。如今,这口子依然是两省间重要通道,运输工具由骡马扁担发展成汽车,路好走了,行路也加快了。论及关隘,很多人只记住了“卡”的功能,忽视了“扣”的功能。湖北口把湖北、陕西两省打了个扣,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关楼则成为鄂陕交界处的标志性建筑,凡有走过路过者千万不要错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