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月11日,骑行胶东第四天,今天计划上午浏览云门山,然后到潍坊住下。从我们住宿的青云宾馆到云门山,路途不算远,约有5公里。</p> <p class="ql-block"> 从古城出来东边就是紧邻古城的云门山路,沿云门山路一直下南,骑行不大一会就看到建在路西的四柱三跨的石牌坊。牌坊建的还是蛮漂亮的,石柱、石梁上精雕细刻了很多的图纹,中间两根大石柱分别各有一只雄狮镇守,“云门山”三个红色的大字雕刻在大门的正中上方。过了这个牌坊还有约1.5公里就到景点。</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是进入云门山景区的第一个景点,这里是必须“下马”打卡的,先打开济南老字号泉城骑游俱乐部的队旗,与队旗来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 打开“铁军717”的队旗,展示一下铁军风彩。“铁军717”是中国电建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集团公司,也是我退休前工作了44年的地方,公司部分爱好骑行的人,自发组建了骑行队,他们以骑行的方式,既锻练了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并通过这种方式扩大铁军风彩的影响。多好的电建铁军员工,处处想到的是公司的荣耀,想到的是为公司做宣传,但愿公司领导能看到这篇文章,为员工的自发行动给点关注。万能的朋友圈,我的朋友请转起,总有“一款”让领导见!</p> <p class="ql-block"> 红黄白三色相交的骑行服,国家运动员领奖服,我们习惯的称她为“西红柿炒鸡蛋”,前后各有“中国”两个字,胸前是鲜艳的国旗图案,两条巨龙印绘后背,每次拍照都让我们精神倍爽,中国,我爱你!中国,就是一条腾飞的巨龙!</p> <p class="ql-block"> 云门山,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云门山海拔为421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p> <p class="ql-block"> 到云门山景区检票口,适遇临淄骑友,骑友见骑友,骑情格外亲。</p> <p class="ql-block"> 与临淄骑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从云门山景区检票口进入景区,正式开启云门山赐福拜寿。从检票口到望寿阁这一段路程,除了走路就是走路,没有可拍照的景色。虽然是山路,拾级而上,走起来并不感觉到很累。</p> <p class="ql-block"> 到了望寿阁,请拿起你的手机,开始进入拍照。</p><p class="ql-block"> 望寿阁,隋唐为佛教寺院,宋代改为灵官庙,为古青州著名道观。院落高耸,临崖而建,蔚为壮观。20世纪40年代末毁于战火,80年代初重修,因这里与山顶的“寿”字遥遥相望,更名为“望寿阁”。</p> <p class="ql-block"> 在望寿阁下的休息小广场上,远眺云门山景,远处的驼山景区与云门山东西相望,因山形似驼,故称“驼山”,它主要以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而闻名,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从望寿阁再往上走一直到山顶,步步见景。</p> <p class="ql-block"> 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的“海岱雄风”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p> <p class="ql-block"> 刻在岩壁上的寿字已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明代“寿”字摩崖石刻堪称当世之巨作,冠天下寿文化之最,故云门山被誉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寿”字通高7. 5米,宽3. 7米,系明嘉靖年间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衡庄王祝寿时所献书,字体结构严谨,端庄大方,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单字摩崖石刻,素有“寿比南山”、“云门献寿”的美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寿”。 因“寸” 字高达2. 3米,所以当地素有“人无寸高, 何须自大”之说。</p> <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云门山成为宗教名山,3百多尊佛教石窟造像密布山体之中,有中国东部之最的美誉,为国家级文物,被重点保护。从唐宋至明清,上下千余年,著名文人骚客登临此山,触景感怀,留下100余首诗赋和题写镌刻于山崖之上。</p> <p class="ql-block"> “神在”二字是明朝文人雪蓑题记,为云门山摩崖题刻第二大字,字径约一米。该字古拙浑朴、笔墨饱满,一气呵成,尽显狂放流姿之美。“神” 字形似狼蛇相对,暗喻当时社会各政治集团的对峙。</p> <p class="ql-block"> 云门洞,相传为秦始皇(公元前219年)东巡时为压齐地王气开凿,东晋(410年)郭大夫首筑东阳城时扩凿洞口以宣风气。据史料记载,北宋乾德六年(968年)、天禧五年(1021年)先后两次增扩。洞高4米、宽6米、深10余米。因时有云雾飘绕,穿洞而过,故名“云门洞”,云门山亦因此而得名。该洞随季节变化,远望可呈现“满月当空”“玉璧嵌崖”、“明镜高悬”等奇观,又称“云门拱璧”、“云门悬镜”,为青州古八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往云门极顶的天街云衢,也是登云门山最陡的一段路,好在不是很长。古称“神路”,明崇祯四年(1631年)衡王府命工开凿,全长三丈五尺。盘桓而上,极为陡峭。每逢夏秋时节,云雾弥漫,常呈现“人在天街走,云在脚下流”的奇观,故称“天街云衢”。</p> <p class="ql-block"> 云门仙境碑,为云门山标志性碑刻,明朝万历壬子年按察司副史平滦公高第所立,后因战乱被损。清顺治庚子年,青州知府夏一凤重修。云门山主峰大云顶,每逢夏秋时节,时而云雾缭绕,时而云海翻滚,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谓之“云门仙境”。</p> <p class="ql-block"> “天池”二字,楷书字体,字径1. 3米,为明嘉靖甲子年(1564年)正月十五帘山书写、双峰锲刻。原覆压在迎旭门下,2005年被发现,系大云顶原道教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 “迎旭门”,俗称“石门”,据《青州府志)记载,明隆庆二年(1568年)、三年(1569年),青州大涝。 隆庆四年(1570年)衡王府建迎旭门覆压“天池”,以止水涝。原覆压于“天池”之上,2005年移建于现址。穿过“迎旭门”即可到达海拔421米的云门山极顶。</p> <p class="ql-block"> 云门山极顶上的“天仙玉女祠”,“天仙玉女”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母。该祠为无梁硬山式双拱建筑,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元代改建为道士帽式,明代衡王府重修。建筑样式独具特色,是民间求子、祈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西阆风亭,由清代青州知府修建。因此处高入云中,古称耸云亭。20世纪80年代重修,更名为西阆风亭。置身亭中可近观云门西峰、远眺驼山全貌。</p> <p class="ql-block"> 浏览完云门山已临近中午,我们回到住宿的宾馆,收拾好装备即开始奔向下一站——潍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