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丽的湖城--鄱阳是我家,在离家三十余年的日子,我的乡愁很浓,乡音未改,只是鬓发染霜。</p><p class="ql-block"> 自有记忆起,我把茄子一直叫落苏子,当然与他乡人交流时叫茄子,一担心人家听不懂,二担心人家说我土。</p> <h3> 离家后我发现把茄子叫落苏(子)的大有人在,按地域人口计算过了亿万人。如江苏、浙南、上海、皖南、赣东北、福建等地百姓把茄子都叫落苏(子)。因地域区别,发音和用词略有区别,但基调是一样的。如江浙人叫落苏,鄱阳人叫落苏子,乐平人叫落苏勒。</h3> <h3> 1991年我爷爷患病住院,我陪护时向爷爷(厨师)讨教如何烹饪肉沫落苏子,并好奇问爷爷,鄱阳人为什么把茄子叫落苏子?<br> 爷爷勉为其难地说,“我只是听说,春秋吴国国王有一儿子是瘸子。他闭门功读,才华横溢,吴王对他宠爱有加。瘸子王子心胸狭窄,有天瘸子去井市游玩,听到菜农高喊‘卖茄子啰’,感觉是‘卖瘸子啰’,深感侮辱,非常厌恶,非要吴王治菜农之罪。”<br> 吴王说菜农卖菜,何罪之有?吴王理解儿子的感受,十分为难。一天吴王捡到从帽上落下来的流苏,感觉很像茄子。突发奇想,不如把茄子叫成‘落下来的流苏’。不,就叫‘落苏’。<br><br></h3> <h3> 吴王随即发布告示:今日起天下百姓一律将茄子改叫“落苏”,不改者将治罪。于是吴国(国都在苏州)上下把茄子叫落苏(子),流传至今。</h3> <h3> 流苏是古代帽上或女人发髻上常见的装饰物。如今少见,但仍可见。如学位帽上,窗帘上还保留了流苏。</h3> <h3> 爷爷接着说:我们鄱阳县是饶州府所在地,宋代为饶州府,元朝为饶州路,均隶属江浙行省,有着深厚的吴文化,而吴文化是当时先进的文化。我们鄱阳人就传承了吴文化,当然也把茄子叫成了“落苏子”了。<br> 饶州府管辖鄱阳、乐平、万年、德兴、浮梁(景德镇是浮梁县一个镇)、余干、余江七县。这七县一府等地的民众也把茄子叫成“落苏子”或“落苏勒”等就可理解了。<br> 我爷爷读书虽少,但知识丰富;为人低调,可是手艺高超。我喜欢品尝他烧的美味佳肴,更乐意吸收他的知识和智慧。<br></h3> <p class="ql-block"> 我再与他人谈起茄子时,叫上俗名,不再担心他听不懂,因我可以讲述落苏子的典故;我不再担心我土,因落苏子是一种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什么?说不明道不白。有人说乡愁是乡音,是乡情。我说乡愁是一则落苏子的故事;乡愁是我离家的车票,它承着家乡故事,载着饶州文化,伴我一生。</p> <h3>作者简介<br> 胡治平,中共党员,工程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首批会士。从事化工生产和研发三十多年,爱好摄影三十余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