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锡林浩特市实验第二小学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利用周四下午及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在校园内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多彩社团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丰富课后校园生活。</p><p class="ql-block"> 四年六班开展了“跟着书本去旅行”特色社团活动,《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身临其境受教育,触摸历史、感知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每一集的时长20分钟左右,没有观赏疲劳,通过读文、走访、体验,让孩子们身处实地,触摸历史沧桑的遗迹,倾听著作者背后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1.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触摸历史、感知人文底蕴</b></p> <p class="ql-block"> 纪录片每一集都是从一篇课文开始的。孩子们读完课文后,主持人会引导孩子们对课文提出问题,紧接着,带着孩子们去实地探访与课文相关的地方,尝试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 比如在杜甫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到成都的风雨。一场春雨让经历过旱灾的杜甫内心充满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一场秋雨又让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两场夜雨,为何带给杜甫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么请你跟随镜头的视角,来到成都的杜甫草堂,让孩子们实地体会杜甫在成都生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除了身临其境,节目里扩展的知识点很丰富,从一个点,拓展至整个面,再剖析背后的社会问题,看得出节目组“煞费苦心”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不光是历史、文化知识,还有科学常识</b></p> <p class="ql-block"> 有一期节目中详细分析了卢沟桥特别的建筑工艺。比如,桥梁中运用的“铁柱穿石法”让桥受力均匀,更加坚固,有效防止桥基下沉。这就是这座有800多年历史、饱经沧桑的古桥依旧坚固如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然而,即便这样解释,孩子们依然会觉得很抽象,所以节目组请到的专家还做了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为孩子们解释了其中的科学原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3.体系丰富,海量内容学者、学霸纷纷助阵</b></p> <p class="ql-block"> 节目更新到现在已经有几百集了,可以根据孩子喜欢的主题、所处的年龄精挑细选地来看,也可以跟着期数,一点一点的研究,毕竟每一帧都有知识点,每一个镜头都很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节目中还请了不少专家,以全新的阅读视角,为同学们剖析经典名篇,让他们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以外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每一期不仅有资深文化学者做全程细致的讲解,给孩子们进行答疑解惑。</p><p class="ql-block"> 从触摸真实,到感性认知,到产生问题,再到专家的答疑解惑,孩子们既加深了对课本的认识,又拓展了的文学常识、科学、历史甚至地理知识。整个内容直观又饱满,很适合孩子的学习节奏和接受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个纪录片很有意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故事发生的地点去读故事,寓教于乐,我能够比看书更容易理解,而且纪录片中拍摄的风景很美,学到的知识也很多。读书不止,行路不停,若你要问,路在何方?答曰:路在你我脚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