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警一团老战士回忆录

WangChao

<p class="ql-block">  这是抗战末期诞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一支八路军部队,在建立初期大部分成员来自鲁中子弟(莒沂、沂水、安丘、益都、临朐等县人),在解放战争中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锤炼成鲁中军区的主力部队之一,1947年1月部队由警备五团改为警备一团,团长方明胜,政委桑子贞,这支部队被鲁中人民称为“方桑部”,“方桑部”的武器装备精良,作战勇猛顽强,很多战例在鲁中广泛传诵,名气很大,是在敌后为穷苦人民撑腰壮胆的常胜部队,鲁中的敌军也常常当成是在内线作战的共军主力“新八纵”。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二年,也是挫败国民党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余人对山东解放区实施的重点进攻。警一团这一年在敌后坚持内线作战,日夜与敌辗转周旋,生活十分艰苦,行军战斗十分频繁,据该团写战史时的统计:“全年行军16000余里,平均每天行军44里,全年主战斗72次,平均每五天打一次仗,歼敌正规军及还乡团近一万人,受到鲁中军区、中共华东局、华东野战军的多次通令嘉奖。我大众日报经常报道方桑部奋战鲁中的胜利消息”。</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的番号经过多次的变动:前身是1944年7月王道率部在山东寿光县丰城镇起义后改编的山东军区独一旅,1946年春季与独四旅合并组建为鲁中军区三分区10团,原独一旅一团编为一营、二团编为二营,原独四旅编为三营,团长韩顾三,政委张文庄,不久改为鲁中警备五团,1947年1月改编为鲁中军区警备一团,团长方明胜,政委张文庄、桑子贞。1948年7月鲁中、鲁南军区合并,组建鲁中南纵队,原鲁中军区警一团改编为鲁中南纵队46师136团,团长邓和山,政委桑子贞。淮海战役后1949年2月136团改编为35军104师311团,团长牟汉光,政委桑子贞。部队进军浙江后35军撤销编制,该团番号多次改编,曾为浙江军区105师314团,公安17师50团,温州军分区守备85团,守备26团,1975年4月部队调防江苏省军区为独一师2团,部队整编撤销后仅保留了国防部命名的"军民联防模范连",该连1944年7月在山东寿光丰城组建,1953年进驻温州洞头岛,《海霞》的电影就是以该连与驻地女子民兵连军民联防事迹为原型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独立第一旅</p><p class="ql-block">旅长 王道</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赵凌汉</p><p class="ql-block">政治部副主任 郭卓辛</p> <p class="ql-block"> 警备第一团</p><p class="ql-block">团长 方明胜</p><p class="ql-block">政治委员 张文庄</p><p class="ql-block">参谋长 宋胜</p><p class="ql-block">政治处副主任 杨德中</p> <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在抗战末期参加过讨历战役、益都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颜庄伏击战,廖坞反击战,羊丘山阻击战,周张战役,潍县战役、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解放浙江岛屿及剿匪等战斗,参加过近百次的战斗和战役,涌现了很多的英模人物,是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一支能打硬仗的英雄部队。 </p><p class="ql-block"> 莱芜战役是警五团(警一团的前身)第一次参加的大兵团作战,配合八纵行动,在攻打望鲁山的战斗中,消灭国民党77师师部,击毙少将师长田君健,俘敌1370余人,缴获了美式八一、八二迫击炮十余门,四零火箭筒六门,轻重机枪40余挺,汤姆式冲锋枪200余只,美式步枪千余支及各种子弹15万余发,战斗结束后全团都换成美式装备。在第三野战军征战史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不动村、和庄夺路逃至青石关的残敌,被守候在那里的鲁中军区警备五团予以全歼,敌师长田君健被击毙,七十七师覆没”。 </p><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鲁中南纵队46师136团(警一团番号改编)加入攻城西集团,任务一是攻白马山,二是协同兄弟部队攻占商埠,全团经激烈巷战攻克商埠四马路,共歼敌近两个营约6、7百人。接着打下林祥门,随兄弟部队直插大明湖。这次战役中,全团共歼敌2842人,缴获八二迫击炮两门,六零炮七门,火箭筒(炮)18门,重机枪36挺,轻机枪84挺,各式枪械1373支,子弹十余万发,骡马100匹,军需物资仓库数座。</p> <p class="ql-block">  济南战役时的136团官兵</p> <p class="ql-block">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136团(原警一团)参加了歼灭郯城守敌王洪九保安旅的战斗,随后全团奉命在徐州东南的沈家湾阻击东援黄伯韬兵团的国民党“王牌军”新五军,敌人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猛烈进攻,阵地反复争夺,激战两昼夜,全团近一个营的兵力被打完,以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把敌军死死地阻击在沈家湾村以西,没让他们前进一步,这次阻击战,虽然仅是淮海大战中的一个局部,然而阻击任务的完成却影响到战役的整体,为了不让敌人前进一步,许多同志献出了年轻生命。短暂的休整后136团又投入战役的第二阶段,在郝庄阻击从徐州南援黄维兵团的敌72军,部队总结沈家湾阻击战的经验,依托修筑的防御工事、交通壕沟、机枪掩体、炮兵阵地,以很小的代价,击毙击伤敌军约500人,得到了师和纵队首长的高度赞扬。接着在小刘庄、陆菜园截歼邱清泉兵团的一个师部,俘敌168人。在围歼黄维兵团南集团的作战时136团临时归七纵20师指挥,总攻开始后随着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猛烈的炮火落在双堆集及其周围敌人的阵地上,部队潮水一样向敌发起冲锋。战斗结束后部队又回师北上,参加合围杜聿明集团的战斗。在整个淮海战役中136团参加围歼、阻击、追击、合围等全团规模的战斗34次,战场上运动行程1800多里,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1800余人。</p><p class="ql-block"> 据阵中日记统计,仅1948年该团作战行军走过了山东25个市县,江苏宿迁、铜山、邳县,安徽宿县、蒙城、萧县,河南永城、夏邑。经胶济、津浦、陇海铁路,渡弥河、沂河、运河。据不完整的记载计算:“我团全年歼敌12000多人,缴获各种炮104门,轻重机枪300多挺,各式枪数千支,炮弹子弹百余万发”。</p><p class="ql-block"> 在警一团老战士何振茂的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我团两年来歼敌两万多人,相当我团人数的10倍。1947年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后,我团的任务是敌后坚持,多是本团独立作战,连营小规模的战斗较多 ,主要战术是游击战、伏击战、山地战,歼敌人数与我伤亡人数的对比大约是11比1;1948年全是参加大兵团作战,战役中的任务主要是攻坚战、攻歼战、追击战、阵地阻击战,我伤亡比例增大,歼敌人数与我伤亡人数的对比是7:1,即每歼灭7个敌人我们得付出伤亡1人的代价。两年来取得上述战果的同时,我团伤亡约2600多人”。</p> <p class="ql-block">  鲁中军区警备第一团虽然只是一个团的建制,但是有五位老战士留下了阵中日记和回忆录,留下了团史上光辉的战例,留下了这一代人的战火青春。</p> <p class="ql-block">  赵友金老战士回忆录《风雨人生》“前言”中的部分摘录:“ 在写我自己的同时,也写我所在的部队,特别是我所在的英雄团队。我们团从抗日战争的游击战,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运动战、大兵团作战,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推翻蒋家王朝,直至东南沿海作战。参加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歼敌3万余人,我团伤亡累计近3千人。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干部、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我最崇敬的领导和最亲密的战友有:营长徐文魁、海防大队长陈华斋、副营长陈惠均、教导员徐守宽、申步云、胡俊卿、华东二级人民英雄连长傅永来、指导员张培友、谢忠庆、政工干事林曲辰、钱重鸣、排长李金海、程松德、刘中山、副排长薛振华、班长高邦恩、赵有奎、孙连成、王忠升、战士王因堂、郝秀元、张修义等等。我用这种方式告慰这些革命先烈,他们将永远活在我心中。同时我也深切悼念已经去世的老领导和老战友方明胜、桑子贞、宋胜、牟汉光、张书贵、刘东升、魏曰才、王孔孝、曹连升、李光星、赵培功、邓福禄等同志。他们也是人民的功臣,我永远怀念他们。</p><p class="ql-block">  何振茂老战士《过去并不遥远》回忆录中的摘录:“我们都是一路从硝烟战火、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行军、打仗、环境艰苦险恶,都是共同经历过的。那时我们是青年人,现在都老了,可那些征战的经过,还是形影不离地跟随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张德治老战士阅后感:“ 读了我方桑团转战鲁中,脑海里浮现出团、营首长的面容、声音和战友们行军、打仗、练兵;浮现出鲁中山山水水,住过的村庄和房东老大娘老大爷;(浮现出)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拥护和支持,沂北的担架队一直跟随我们,而且跟我一起冲锋。这本书帮我们幸存的老人回到了年轻时代,一幕幕像看电影一样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连文新老战士阅后感:“看了这本书又把我带回到半个世纪之前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和我朝夕相处的战友们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也勾起了对一些战友们特别是在历次战斗中牺牲了的战友们的深深怀念。这是一个厚重的遗产,不仅对自己的后代,就是对我们曾一起生活和战斗过的每个老战友们也是一个十分厚重的礼物和遗产,值得永久保存”。</p><p class="ql-block"> 张书舜老战士阅后感:“战争已离我们远去,年老体衰的情况步步向我们逼近,今天看了这本回忆录,带回到五十多年前那些行军呀、打仗呀的战争年代, 而且就好像还在眼前,真觉得十分亲切,年轻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过去并不遥远》何振茂著</p> <p class="ql-block">  《历史就在眼前》岳光荣著</p> <p class="ql-block"> 《风雨人生》赵友金著</p> <p class="ql-block"> 《战争岁月》苗青著</p> <p class="ql-block">  鲁中军区部队情况简介:1945年11月,鲁中军区主力第三师、警备三旅等9000多人开赴东北,后发展为东野三纵(40军)。1947年1月鲁中军区主力第四师、第九师、警备旅计3.3万人组成华野第八纵(26军)。此时的鲁中军区隶属华东军区,所辖部队:警备一团、教导团及第一,第二,第三分区。1947年警一团已是鲁中军区的绝对主力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