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s://www.meipian.cn/48pum4bb?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瓜纳华托州双城游(墨西哥自驾游之一)</a><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9n53mi8?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走进文化古都墨西哥城(墨西哥自驾游之二)</a><br></div><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49ujkd07?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墨西哥城周边游(墨西哥自驾游之三)</a><br></div><div> <a href="https://www.meipian.cn/4bl9prvx?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尤卡坦半島美丽的殖民古城梅里达(墨西哥自驾游之五)</a><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4b1vm1se?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尤卡坦半島的加勒比海风情(墨西哥自驾游之六)</a><br><br></div> <h3><p class="ql-block">玛雅文明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分布的玛雅遗址多达几十个,但世界公认的、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玛雅五大遗址分别为:<br></p><p>-- 混杂着Toltec文明风格、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b>奇琴伊察</b>(Chichen Itza,墨西哥)</p><p>-- 最精美金字塔的<b>乌斯马尔</b>(Uxmal,墨西哥)</p><p>-- “玛雅人驾驶太空船”石雕的发现处<b>帕伦克</b>(Palenque,墨西哥)</p><p>-- 玛雅最大城邦<b>蒂卡尔</b>(Tikal,危地马拉)</p><p>-- 号称“新世界的雅典”的<b>科潘</b>(Copán,洪都拉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的中美洲三国游,有幸走访了其中的四处(洪都拉斯的科潘除外),除此之外,还到访了与玛雅文明同时期的托尔特克(Toltec)文明的首都图拉(Tula)古城遗址;特奥蒂瓦坎(Teotihuacan)文明的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以及马雅人唯一的海边定居点图卢姆(Tulum),对于学习和了解前哥伦布时期的中美洲文明来说,可谓是收获满满。</p></h3>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墨西哥境内的玛雅文化遗址参观的顺序是:帕伦克,然乌斯马尔,奇琴伊察,图卢姆。</p> <p class="ql-block">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玛雅文明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三个阶段。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br>古典期是全盛期(约公元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到极盛,多座城市矗立在茂密的中美洲丛林之中,包括三座最宏伟的玛雅城市蒂卡尔 (Tikal)、帕连克(Palenque ) 和 科潘 (Copán)。<br>在接著的后古典期 (约公元9世纪-16世纪),玛雅文明中心渐渐转移到 Yucatán 半岛,出现了 奇琴伊察 (Chichén Itzá) 和 乌希马尔 (Uxmal) 等著名城市,但气势已渐走下坡了。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公元1224年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1450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 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的地区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公元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诺赫佩滕(Nojpeten )陷落,玛雅文明从此灭亡。<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位于尤卡坦半島(Yucatán)边缘的古城<b>帕伦克</b>(Palenque),是玛雅古典期的经典代表。</p> <div><br></div><div>我们到达的当晚就餐住宿于距离玛雅古城遗址8公里处的同名小镇帕伦克(Palenque)。帕伦克小镇始建於1567年,人口仅四万入,以旅店餐馆为主。<br>帕伦克小镇最大的亮点是位于小镇入口处的帕伦克王朝的第二个统治者巴加尔二世(Pakal II)的石雕像。<br></div> 公元615年,十二岁的巴加尔二世登基成为帕伦克国王,巴加尔在位时间长达68年。在巴加尔二世统治期间,帕伦克从衰弱中恢复过来,走向强大,进而成为玛雅西部地区政治上的霸主,因此现在历史学家也把巴加尔二世称作“巴加尔大帝”。 这个大鼻孔厚嘴唇的雕像是根据帕伦克古城神庙中的石雕图案描绘而制。 <div><br></div><div>这是在墨西哥城人类学博物馆中展出的巴加尔二世与它妻子的石雕像。<br></div> 巴加尔二世的石棺发现于古城中一座高高的玛雅金字塔的深处,它的发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前,公认的玛雅金字塔的用途是朝拜神庙,与埃及作为陵墓的金字塔的用途完全不同。1952年的这一发现使得今天的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玛雅金字塔的意义。 清晨离开巴加尔二世的雕像后,仅十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了位于尤卡坦半島(Yucatán)边缘的帕伦克古城遗址。古城帕伦(Palenque)是玛雅古典期的经典代表。 帕伦克古城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山坡上,热带森林环绕四周,该城市最早建于公元前,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玛雅人的圣地,其鼎盛时期大约在公元500年到700年之间,对整个乌苏马辛塔河盆地具有广泛影响力。今天,帕伦克古城遗址上那华丽的宫殿、高雅的庙堂、精巧的石碑、神秘的铭文、壮观的金字塔以及大量的象形文字、绘画、雕塑等,虽然巳经残破不全,但却为人们研究玛雅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使之成为墨西哥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2015年, 帕伦克古城遗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文化遗产。<br>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出土的许多石碑和石雕,都被移到了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美篇中的许多石碑和石雕的照片,都是我们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玛雅展厅里拍摄的)。 当天天气不冷不热,时晴时阴,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乌云密布,让色彩单调的遗址变得生动有趣。 帕伦克古城遗址的建筑群主要由一座巨大的宮殿和众多的座金字塔神廟构成,这些建筑大多数可以追溯到公元200年至800年间。很难想象在墨西哥中部山区的密林里,竟然隐秘着如此庞大的玛雅城邦。 <div><br></div><div>在众多的座金字塔神廟中,最雄伟也是最重要的是下图中的碑铭神庙(Temple of the Inscrip-tions),它是一座金字塔、庙宇、墓葬合一的建筑。<br></div> 碑铭神庙9层的金字塔宽65米,深42.5米,高27.2米。顶峰神庙宽25.5米,深10.5米,高11.4米。金字塔的顶部最大的石头重达12至15吨。“碑铭神庙”的主厅后墙嵌着两块灰色大石板,上面铭刻着620个玛雅象形文字,碑铭神庙由此而得名。这里发现的象形文字是玛雅世界已知的第二长的象形文字,它的发现帮助了历史学家对玛雅文化的研究。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玛雅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五种文字之一,帕伦克古城发现的象形文字迄今为止尚未被全部破译。 碑铭神庙金字塔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中美洲唯一的一座作为丧葬纪念碑建造的金字塔。 1952年考古学家在神庙中意外发现在象形文字碑铭左边、用大石板铺成的神殿地板下有一个楼梯口,下面架设着一道陡峭的阶梯,直通到隐藏在金字塔深处的一个房间,在房间中发现了一座盛放着石棺的墓穴。棺盖由一整块石灰石雕成,重达5吨,上方雕刻有至今仍产生很大轰动的“玛雅宇航员”浮雕。打开棺椁,棺身表面被红色朱砂覆盖,里面躺着一位全身被宝石点缀,面部戴有镶嵌翡翠面具的墓主,他就是传说中帕伦克的国王巴加尔二世(Pakal II)。巴加爾二世陵墓的發現是二十世紀考古學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直接颠覆了以前认为玛雅金字塔仅用于朝拜神庙的这一认知。 上图就是巴加尔国王石棺上引起轰动的“玛雅宇航员”浮雕图。画面中,巴加尔国王半卧在中央,手里在操作着什么仪器。这幅浮雕曾引起过巨大的讨论,人们不经要问,绘画是否描述着玛雅真实的火箭发射场景?玛雅文明到底来自何方?为什么一个连车轮子和铁器都没有发明的文明却掌握着如此精确的天文算法,难道真的有什么天外来客去帮助吗?当然,所有的猜测都是无端的臆想,我们也只能通过考古学家的发掘一步一步摸索出历史的点点蛛丝马迹,帕伦克的谜团也许会像遗址本身那样一直在茂密的森林深处永远淹没下去。 <div><br></div><div>千百年来,碑铭神庙金字塔默默地耸立在原始森林之中,显得是那么的饱经风霜、古老而永恒。天空中奇云相伴,似乎又增加了神庙的神秘与神圣感,眼前仿佛出现了那壮观的葬礼场面,有点时空错乱的感觉。<br></div> <br>在下图铭文神庙右侧的是红女王神庙(Temple of the Red Queen)。红女王神庙中的墓穴直到1994年才被发掘,经过DNA比对,里面埋藏着的是帕卡尔国王的妻子Tz'ak-b'u Ajaw。之所以称之为红女王,是因为她在石棺中全身被鲜红的朱砂包裹。 <div><br></div><div>下图的这个广场四周有一金字塔神庙建筑群,称为“十字架神庙群” (Temple of the Cross Complex),位于古城遗址的南端。 十字架神庙群主要包括十字架神庙、太阳神庙和叶十字神庙三座神庙。每座神庙的内室都有精心雕刻的浮雕。三座神庙建于七世纪末,由巴加尔二世和他的继任者主持建造,用于供奉帕伦克的三大守护神。<br></div> <div><br></div><div>太阳神庙 (Temple of the Sun)内壁刻有146个玛雅象形文字,至今保存完整。金字塔地基上面是长方形神庙,据说那是古代玛雅祭司观测天象的场所。<br></div> 神庙中还有一块石碑(现存放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中),记录着Kan Bahlam II从公元634年出生到684年继承王位时的景象。 <div><br></div><div>玛雅人用巨大的石浮雕装饰了寺庙的外壁,包括屋顶浮雕、柱顶和门之间的石墩。神庙的有些雕塑仍清晰可见。 <br></div> <div><br></div><div>“十字架神庙群”中的每一个神庙中都供奉着帕伦克三大神(Palenque triad)中的一位特定神灵。十字架神庙(Temple of the Cross )供奉的是GI神(God GI),是帕伦克三大神中第一个出生的<br></div> <div><br></div><div>十字架神庙是这三座庙宇中最高大的一座,神庙中发现了大量装饰精美的大型陶瓷架,这些陶瓷架支撑着用于烧香的香炉。<br></div> <div><br></div><div>叶十字神庙也叫叶状十字庙(Temple of the Foliated Cross,上图右侧),其神庙顶端的横梁因为长期暴露在日晒中而脱落,其内部有石板,雕刻着帕卡尔国王的形象。<br></div> <div><br></div><div>在帕伦克古城遗址最北端也有一个金字塔神庙建筑群广场。<br></div> 其中门廊都朝南的这五座寺庙统称为北方寺庙群(Grupo Norte)。<br> <div><br></div><div>门廊都朝东的这座寺庙称之为伯爵庙(Templo de El Conde)。 <br></div> <div><br></div><div>在帕伦克古城遗址中规模最大的恐怕就是帕伦克宫殿(Palace)了。帕伦克宫殿始建于公元四世纪,用了400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建造完成。宫殿紧邻碑铭神庙金字塔,位于古城的中心。<br></div> 由于规模太大,无法从某一个角度拍摄以展示它的全貌,不得不借用一张维基百科下载的无人机图。帕伦克宫殿是由几座相连且相邻的建筑和庭院组成的综合体,建造在一个底边长100米,宽80米,高10米的土台之上。宫殿四周有4座庭院环绕。宫殿外牆用岩石垒砌,从空中看帕伦克宫殿像一个八阵图,里面有无数庭院、门廊和房间。这样的建筑工程对于公元七世纪时的玛雅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浩大且艰难的工程。 帕伦克宫殿主要用于玛雅贵族的娱乐和宗教仪式。宫殿配备了许多大型浴室和桑拿浴室,由复杂的供水系统提供淡水。 <div>帕伦克宫殿内部装饰华丽,四壁有壁画、浮雕和各类雕刻,做工精细,技艺高超。在宫殿通道的浮雕上,不仅有描绘了帕伦克国王巴加尔加冕的情景,也有描绘其生平事迹的画面。<br>下面的几幅石碑雕刻照片,都是在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玛雅展厅里拍摄的。<br></div> <div><br></div><div>宫殿最不寻常和最知名的特征是被称为观测塔(Observation Tower)的四层石塔楼。石塔楼高15米,可能是用来观测天文的,所以被称为“观测塔”。<br></div> <br><div>从这座满目沧桑的内城废墟、残破的古堡断壁中能让人清晰的感觉到当年古堡的规模与气势。在这缺憾之美中,仿佛让人看到这里曾经埋下的岁月故事。<br></div> <div><br></div><div>公元800年这里大概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城市居民突然失踪,有的家庭的炉灶上还放着盛有饭菜的锅,郊外田野里倒放着正在耕地的犁,城市文明发展突然中断了。到公元10世纪,帕伦克城已完全被遗弃。</div><div>古代繁华的帕伦克与世隔绝了9个多世纪,精美绝伦的古老建筑被莽莽热带丛林所淹没,宽阔热闹的市区变成渺无人迹的废墟。直到1830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所发现,它才重见天日。<br></div><div>根据最新的多光谱图像和考古研究,整个帕伦克区域被发掘出的部分也只占了5%,还有大量建筑遗迹和宫殿仍湮没在茂密的丛林中。<br></div> <div><br></div>如果说帕伦克玛雅古城是玛雅古典期的经典代表,那么乌斯马尔古城则是玛雅后古典期的经典代表。<br> <div><b>乌斯马尔</b>(Uxmal)古城位于尤卡坦的北部,是公元600年-1000年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古城建于公元700年左右,占地150英亩,当时约有人口25000人。1194年,玛雅潘占领乌斯马尔之后,城市逐渐衰落,公元15世纪末被废弃。在现存的玛雅文明遗迹中,乌斯马尔以其建筑艺术的严谨布局、高度技巧、宏大气势和精美细节,成为代表古玛雅文明的三大文化中心之一,也是是墨西哥最具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景点之一。1996年,乌斯马尔古城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br></div> 目前残存下来的古城废墟景点主要包括有魔法师金字塔,四方修道院,省长宫,乌龟宫,鸽子宫,大金字塔等等。 <div><br></div><div>进入古城遗址入口后,突然印入眼帘的这座巨大的38米高的魔法师金字塔(Pyramid of the Magician) ,是乌斯马尔最高的建筑,以其椭圆形底座而闻名。魔法师金字塔的名字来源于当地玛雅人讲述的民间传说:相传一位名叫Itzamna的魔术师在一天晚上用他的力量和魔法独自建造了金字塔。可实际上金字塔却是经历了300多年的漫长修建过程。金字塔底层建筑始建于6世纪。<br></div> 在玛雅语中,Uxmal的意思是“三次建造”,指的就是魔法师金字塔的三层结构建筑。 <div><br></div><div>传统的玛雅金字塔几乎都是两层结构建筑,即在金字塔主体上面加神庙。魔法师金字塔则是在金字塔主体与顶层神庙之间增加了一层象征雨神Chac的巨型建筑。<br></div> 传统的玛雅金字塔几乎都是两层结构建筑,即在金字塔主体上面加神庙。魔法师金字塔则是在金字塔主体与顶层神庙之间增加了一层象征雨神Chac的巨型建筑,建筑表面布满了查克雨神面具雕刻。由于长期缺水,住在乌斯马尔的玛雅人极其信奉雨神,乌斯马尔的几乎所有建筑表面都有查克雨神面具图腾(Chac masks)雕刻。 金字塔顶层神庙被称为魔术师之家或占卜家,始建于9世纪,是金字塔的最后建设阶段。 <div><br></div><div>魔法师金字塔塔基为椭圆形,这也不同于常见的玛雅方形金字塔。金字塔东西两面都有倾斜度很小的台阶可到达神庙,其中西面台阶直达神庙中间的庙门。作为乌斯马尔宗教活动举行的场所。<br></div> <div><br></div><div>魔法师金字塔使用的都是自然的石块建造。椭圆形的石块使得金字塔拥有优美的曲线和曲面,具有独特的美感。塔西面的阶梯在每年夏至这一天正好对准西落的夕阳,反映了当时印第安人高度的天文知识水平。沿斜梯攀登可直达金字塔顶层神庙,遗憾的是金字塔已禁止攀登了。如此陡峭的斜梯,即使允许攀登,估计也没有几个人敢上的。</div> <div><br></div><div>在魔法师金字塔东面的四方修道院(Cuadrángulo delas Monjas ),建于 900-1000 年,这名字是西班牙人起的,只因其外观类似西班牙修女院。<br></div> 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形如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四面是四座独立的长方形宫殿,每座宫殿都有精心雕刻的内表面和外墙,合在一起共有88间房屋,都面向院内。感觉这里应该是乌斯马尔的王宫。 <div><br></div><div>四方修道院东面的外墙。<br></div> 修道院东北角入口处墙壁上的雕刻十分吸引眼球,是典型的查克雨神面具(Chac masks)雕刻。 以鹰钩鼻子神即雨神恰克为主题的装饰在乌斯马尔的建筑中非常多。繁复的装饰带来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使建筑显得富丽华贵。<br> <div>这是北面宫殿。四方修道院宫殿的建筑属于典型的普克风格(Puuc styles),其特点是下部平坦,上部装饰精美,有圆角,小拱门和华丽的雕刻,包括蛇、人物、格子、回纹,还有雨神面具、小人和其它一些不认识的符号,看上去精细而华丽。</div> <div><br></div><div>东面宫殿(魔法师金字塔方向),中间是是查克雨神面具雕刻,两边以羽蛇神雕刻为主。<br></div> <div><br></div><div>西面宫殿雕刻最为丰富,蛇、人物、格子、柱子以及查克雨神面具雕刻应有尽有。四方修道院建筑被认为典雅美丽,由于保存得相当好,所以是少数几个几乎就和遗弃时一模一样的玛雅遗址。<br></div> 拉近看这蛇神的口中有一颗人头。 <div><br></div><div>四方修道院的大门在南面宫殿正中。<br></div> <div><br></div><div>出四方修道院的大门,眺望前方高坡上的省长宫(Governor's Palace)和乌龟宫(Casadelas Tor-tugas)。<br></div> <div><br></div><div>建在15米高的土丘上的长方形省长宫(也称总督宫)大约建于10世纪或11世纪,被称为是古代美洲最杰出的建筑佳作,也被认为是最精美的普克(Puuc)建筑典范。据考证总督未曾在此居住过,只是西班牙人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br></div> 这座长100米、高8米、宽12米气势磅礴的“总督府” 拥有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最长的外墙,是乌斯马尔甚至整个现存玛雅文明遗迹中最为宏大、精美的建筑。 <div>省长宫外墙石雕由22500块精心设计的石雕砖块组成。砖块之间都紧密贴合,牢固且不留缝隙,拼成了不同的雕刻图案,其中包括有羽蛇神面具和其他装饰面具。这些重复出现150多次的面具未差丝毫,令人惊叹。装饰包含近 400 个放置在雨神的面具中的金星字形。<br></div> <div><br></div>站在省长宫的高坡上,眺望魔法师金字塔,更觉其大气典雅。 <div><br></div><div>四方修道前方的这片场地是乌斯马尔球场(Juego de Pelota)。玛雅人可能是古代最热衷足球运动的民族,在他们建造起的城邦里,球场和他们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同样重要,是标配。<br></div> 同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古城一样,球场球门也是高高挂在墙上的圆环。<br>玛雅人的球赛关乎生死,失败者要被杀掉献祭。<br> <div><br></div><div>紧邻省长宫的大金字塔(The Grand Pyramid)是乌斯马尔的主金字塔,也是游客可以到达的最深处。大金字塔有9层平台,高32米,可以攀登。如今的金字塔只有游客爬的这一面被修缮过,其他三面都是惨不忍睹的土坡。<br></div> <div><br></div><div>鸽子宫(Taubenhaus)在大金字塔西边不远,因残存的建筑上的空洞很像鸽子窝而得名,周围是贵族与祭司奉神居住的四方院。看图示周围有几个四方院,是一大片建筑。<br></div> <div><br></div><div>法师金字塔脚下的“乐观宫”(Leguan Haus)。<br></div> 所有景点走完后,感觉乌斯马尔不愧为是墨西哥最美丽的前哥伦布时期遗址之一。<div>据玛雅历书记载,乌斯马尔被希乌家族统治了许多代,是西部尤卡坦地区最强大的城邦。10世纪后,受到外族托尔特克人文化侵袭后,乌斯马尔城最终于10世纪淹没于丛林之中。</div> <div><br></div>与乌斯马尔同时期的“<b>奇琴伊察</b>”也是尤卡坦半岛最重要的玛雅文明中心之一。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是所有玛雅城市中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奇琴伊察在7世纪左右(即玛雅古典时期)建成,当时是玛雅的主要城市,目前的遗址核心建筑布局是在公元750年900年完成的。到了玛雅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的建筑主题中明显增加了中部墨西哥托尔特克的风格,其发展和影响力到达了顶峰。从公元1100年起,奇琴伊察政权开始走向衰败,直到公元1224年被玛雅潘政权推翻。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分布在一个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范围内,有建筑物数百座。按建筑物的时期可分成为老奇琴伊察和新奇琴伊察。老奇琴伊察建于公元7至10世纪,具有典型的玛雅文化特色,主要景点包括有:主球场、美洲虎神庙、胡子人庙、天文台、修女院等等。新奇琴伊察建于11至13世纪,以库库尔坎金字塔和武士神庙为主,包括老鹰平台、骷髅台(骨头平台)、金星平台、大祭祀墓(藏古堂)等,这些建筑中增加了托尔特克(Toltec)文化特色,以朴素的线条装饰和羽蛇神雕刻为主。 奇琴伊察古城的建筑以其完美的比例、精巧的构建和辉煌的雕刻装饰,无可争议地成为中美洲玛雅建筑中的杰作。古城遗址于198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于2007年被票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同样当选的还有中国长城),目前是墨西哥访问量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涌入这里的游客量达260万。 <div><br></div><div>这是从谷歌下载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和武士神庙的无人机图。这是奇琴伊察古城中最经典的,也是最受游客欢迎的两座建筑。<br></div> 一进公园,沿着一条林荫小道走大概3分钟就能看见一个大广场,广场中心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屹立眼前,这就是著名的库库尔坎金字塔(The Kukulcán Temple)。库库尔坎在玛雅语中意为带羽蛇神,所以也有人称其为”羽蛇神金字塔“。库库尔坎金字塔的另一个名字是”卡斯蒂略金字塔“( El Castillo),意思是城堡。<br> 库库尔坎金字塔建造于11至13世纪,是整个奇琴伊察最有名的建筑物,它呈正方形,塔高约30米,塔顶端有一个六米高的方形神庙,用于祭祀羽蛇神。这一点与埃及的金字塔用于陵墓不同。金字塔共有9层,每一层的每一面都被一个台阶分成两部分,形成18个单独平台,四面的四个台阶都是91阶。<br>玛雅人十分精通天文学,他们在公元之初就制定了玛雅历法和太阳历。太阳历的年度为365.2420日,库库尔坎金字塔的总台阶就是91*4+1=364级,加上最上面的平台,正好是一年的总天数365。 金字塔坐南朝北,北面是正面,特征是阶梯两则脚下有两个巨大的羽蛇神石雕,一左一右,像是两个门神,守在阶梯的口。<br> <div><br></div><div>金字塔四面中北面(正面)和西面是完全修整好的,东面修了一半,南面(背面)是完全残缺的。<br>这是完全修缮的西北面,是金字塔的最佳视角。在这里你会体会它的完美与威严。<br></div> <div><br></div><div>东北面的视角由于东面的部分残缺则显得不够完美。<br></div> 西南面的视角让你倍感历史的沧桑,完美和残缺的对比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div><br></div><div>金字塔修缮好的西面以前是对游客开放攀爬的,但2006年有一名女性游客在此失足坠落身亡,从此以后这里就被封闭了,游客只能在塔底仰望。<br></div> 我们参观的当天蓝天白云,这让色彩单调的金字塔变得异常生动有趣。 <div><br></div><div>北面的这两条巨大的羽蛇神石雕,头部造型类似中国的龙,尾部一直延申到金字塔的顶端。正是这两条羽蛇神,构成了举世闻名的 “奇琴伊察光影蛇形” 景观<br></div> 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日落时,北面台阶的边墙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弯弯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石雕的蛇头,宛如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游动,人们认为这是羽蛇神苏醒,爬出庙宇,这一神秘景观被称作“光影蛇形”,每次持续3小时22分,分秒不差。 每当这一奇观出现时,古代玛雅人就欢聚一堂,欢歌起舞,庆祝羽蛇神的苏醒和降落人世。其实这一奇观应是玛雅人拥有的高超建筑、几何、光学知识的统一展现。<br>如今,每到春分秋分,都会有大批的游客涌入公园,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争相目睹这一奇观。 <div><br></div><div>库库尔坎金字塔的东面是武士神庙,这是从谷歌下载的应该是从库库尔坎金字塔顶端拍摄的武士神庙全景图。<br></div> 严格来说,武士神庙是泛指一个建筑群,包括武士神庙(The Temple of the Warriors),和神庙南面的千柱群(Group of a Thousand Columns),以及神庙北面的另一个小神廟: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Great Tables )。 武士神庙建于公元 800 年至 1050 年之间,三层金字塔因两侧有雕刻的武士柱廊和供奉者柱而得名。神奇的是,武士神庙与我们九天前刚刚参观过的位于千里之外的托尔特克(Toltec)首都图拉遗迹(Tula)如出一辙,都是圆形和方形石柱群簇拥着金字塔,金字塔上立有支撑神庙的武士柱。所不同的是武士神庙更加宏伟,金字塔上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奇琴伊察的其它很多建筑中都有托尔特克文明的影子。因此有学者认为托尔特克人曾经攻占过奇琴伊察,并将自己的文明带了过来。也有一种说法是托尔特克人曾到访过奇琴伊察,将这里的玛雅文明带了过去。 武士神庙主体是一个阶梯状金字塔顶的石头建筑,高 40 英尺,宽 133 英尺, 在金字塔楼梯顶部有两个羽蛇神雕像,每个上面站着一个查克莫 (Chac Mool)人物雕像,好像是都在守卫着神庙入口。 通往金字塔神殿的入口正门前,一尊Chaac Mool雕像斜倚着,戴着一种头盔和一条腰带,用肘部支撑着自己,肚子上放着一个碗或一个圆盘。中央神殿的浮雕是战士、鹰和美洲虎(谷歌图)。 金字塔前方一排排方形石柱上都刻着浅浮雕,有战士浮雕,还有鹰和美洲虎浮雕以及查克雨神面具(Chac masks)雕刻。 <div><br></div><div>武士神庙南边有一片圆形石柱,名为千柱群(Group of a Thousand Columns)。这里的石柱原本也是有屋顶的,只是历经岁月后都已消失,只留下千根石柱(实际上只有200余根)。<br></div> <div><br></div><div>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Great Tables ) 位於武士神廟的旁邊,建于公元 900 年至 1200 年之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武士神庙。<br></div> 桌子神廟金字塔顶部构造也与武士神庙类似,即支撑神廟的武士柱,刻有战士、鹰和羽蛇神。 总的来说,武士神庙建筑群是奇琴伊察最令人印象深刻和重要的建筑之一。 它可能是唯一一座足以容纳真正大型聚会的晚期经典玛雅建筑。 <div><br></div><div>库库尔坎金字塔的西北边150米处的主球场(The Grand Ballcourt),是玛雅古典期最大、保存最好的球场。<br>这是从谷歌下载的应该是从库库尔坎金字塔顶端拍摄的主球场建筑全景图。<br></div> 主球场建筑外墙内是一个长168米宽70米的大球场,大小甚超过国际足联规定的标准(105米*68米)。 球场东西两侧高墙的中央挂有一个圆环形的饰物,这就是他们的球门。每一方七个球员,将球踢入对方球门者为胜方。<div>奇琴伊察的球赛是一种宗教仪式,象征太阳的球有着祈祷丰收的意思,如果球赛结果和祭司在赛前的算卦结果不一致,那么队长们就都要献上他们的人头,以平熄神怒。<br></div> <div><br></div><div>球场两侧高墙下面各有一个石板平台,平台上刻着球员形象以及祭祀场面的浮雕,这个浮雕则是奇琴伊察又一大亮点。<br></div> 这些雄赳赳气昂昂迈向球场的武士,鼻子上的骨头装饰极具玛雅风格。 <div><br></div>球场四面都有建筑,南北两面是两个神庙,南侧的神庙较大,但已经被完全损毁,北面的胡子人神庙(Temple of the Bearded Man) 保存还算完好。 胡子人庙的墙上雕刻着一个朝拜的场景,其中心人物坐在王座上,下巴上有一圈胡子,故名为胡子人。 <div><br></div><div>在球场东墙的入口处有一个美洲虎神庙。<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神庙得名于神庙里的美洲虎石雕,上戴美洲虎王冠,但因为在地下掩埋了一千年,王冠上面的红漆以及镶的玉点都已经消磨不见了。<br></div> <div><br></div><div>美洲虎神庙直接对着老鹰平台,也叫鹰豹台(platform of the Eagles and the Jaguars)<br></div> 鹰豹台四周有四个入口,入口处台阶两旁是羽蛇神像,两侧浮雕则是正在食用心脏的美洲豹和雄鹰。鹰豹台深受北方托尔特克(Toltec)文化影响,是玛雅文化和Toltec文化的结合 <div><br></div><div>紧邻老鹰平台的是骨头平台(Tzompantli),也叫骷髅台,得名于平台的一面是骷髅雕刻。一个个骷髅头排列整齐,据说是用来展示祭品,震慑群众。它是奇琴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寺庙之一<br></div> 平台另一面的雕刻有羽蛇神,武士,鹰和美洲虎。雕刻细致入微,彰显了玛雅文化和Toltec文化的特点。 <div><br></div><div>鹰豹台附近还有一个类似的平台--金星平台(Venus Platform)。-金星平台比鹰豹台稍大(庙每边长 25 米)。<br></div> 金星台和鹰豹台外形几乎一样,只是浮雕不同。 金星平台外的一条小路直通奇琴伊察最北端的献祭井。<br>献祭井 (Sacred Cenote ),位于奇琴伊察最北端,是一个深达23米的天然溶井(ce-note)。由于尤卡坦半岛没有太多河流,当地的溶井成为居民获取水源的方式。奇琴伊察由于拥有三个水源充足的溶井而成为了天然的人口中心,甚至连奇琴伊察的名字都是来源于这几个溶井——在玛雅语中,奇琴伊察的意思是“在伊察的水井口”。<br> 这口井的特别之处在于,玛雅人在了祭祀仪式时,将许多珍贵的物品乃至儿童和少女扔入井中以祭祀水神,献祭井因此而得名。史料记载和现代考古学都证实了这点,从天坑内打捞出数千件祭祀物品,包括黄金、玉雕、铜、陶器、黑曜石等材料,以及人类的遗骸。 <div><br></div><div>中心大广场的南边是大祭祀墓(Tomb of the High Priest)。这是一座阶梯式金字塔神庙,两侧各有楼梯。因在其金字塔中心挖出了大量的骸骨和祭品而得此名。大祭祀墓也叫藏骨堂。<br></div> <div><br></div><div>大祭司墓金字塔高十米,其建筑风格是托尔特克(Toltec)和普克(Puuc)的结合体。七层结构的金字塔有四个楼梯通向顶部的寺庙。四个楼梯口都有羽蛇神雕刻。下面这两个张开血盆大口。露出毒牙和舌头的蛇神似乎有些特别。<br></div> <div><br></div><div>大祭祀墓继续往南是椭圆形天文台(El Caracol),又名「蜗牛」,得名于圆形建筑内部螺旋状的石头阶梯(El Caracol 在西班牙语中意为“蜗牛”)。El Caracol呈圆形,建在一个方形大平台上。根据平台上的石碑记录,El Caracol建于公元 906 年左右。专家普遍认为 El Caracol 是为玛雅人观察天空变化而建,其外形也酷似当今的天文台,因此授予该建筑“天文台”的美名。<br></div> <div>天文台大门的角度是由春、秋分日落时月亮最大南北倾斜角而确定的。玛雅人用太阳照射在门上在屋内形成的阴影来判断夏至与冬至的到来。在建筑的边缘放着很大的石头杯子,玛雅人在里面装上水并通过反射来观察星宿,以确定他们相当复杂且极为精确的日历系统。</div> <div><br></div><div>位于奇琴伊察最南端的修女院教堂建筑群是我们这次参观奇琴伊察古迹的最后一个项目。<br>这组令人注目的古典时期建筑群包括有教堂(La Iglesia),金字塔和修女院(Grupo de las Monjas)。它是一组精美的普克风格建筑群,虽然没有羽蛇神金字塔的雄伟,但却比这里所有的建筑都要精美。<br></div> 金字塔未加修缮,顶端是普克风格的神庙。 <div><br></div><div>下面这个庙宇,绰号“教堂”(La Iglesia,The Church),它是为早期的雨神Chaac而建造,墙壁上饰性有精美的雨神面具雕刻。<br></div> 这座寺庙被西班牙人命名为“教堂”( la Iglesia),可能是因为它毗邻尼姑庵,是奇琴伊察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Chac 的面具装饰着两层楼上。 在查克斯的人群中,还有一只犰狳、一只螃蟹、一只蜗牛和一只乌龟。 这些代表了被称为巴卡的玛雅神,他们的工作是支撑天空。 教堂旁边的修女院(Grupo de las Monjas)是座小而令人惊叹的建筑,它共有三层,结合了玛雅、托尔特克和期普克风格。二楼的门楣上有长铭文,装饰华丽,有晚期普克风格的壁画和石头马赛克。 虽然被西班牙人起了“修女院”("Las Monjas","The Nunnery")的绰号,这组建筑实际上是奇琴伊察古城在玛雅古典时期的政府宫殿。 <div><br></div><div>位于尤卡坦半岛东海岸的<b>图卢姆</b>(Tulum) 建于公元1200玛雅后古典时期,是玛雅人唯一靠海的定居点,其在13世纪到15世纪到达鼎盛,直到西班牙人占领墨西哥70年后,图卢姆才最终灭亡。西班牙殖民者从旧世界带来的疾病似乎是图卢姆消亡的唯一原因。<br></div> 在纳瓦特尔语中,图卢姆的意思就是“围墙环绕的城“。图卢姆古城周围可见高达5米的城墙环绕,墙身厚达6米,部分已经倒塌。东西城墙长165米,而南北更长达385米。 <div><br></div><div>这里是一个结合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遗迹,是唯一的一个面朝大海的玛雅遗址。位于加勒比海边悬崖上的古城金字塔,风景独一无二。<br></div> 与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相比,图卢姆算是一个非常小的玛雅遗迹,没有什么大型建筑物,它的建筑本身也没什么特色,但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海边地理位置,成为了墨西哥的热门景点。 图卢姆整个城市有60多栋石头建筑,许多建筑仍保留着高大厚厚的墙壁,给人一种堡垒的感觉。 <div><br></div><div>图卢姆古城最北边的风神殿(Temple of The Wind),处于图鲁姆海边悬崖上,朝向北方。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飓风预警系统,每当海面有飓风时,强劲的气流穿过风神殿形成轰鸣声,提醒玛雅人飓风的来临。<br></div> <div><br></div><div>和齐琴伊察主金字塔叫法一样:卡斯蒂略金字塔(El Castillo),也叫城堡金字塔,是整个图鲁姆遗址中最高、气势最恢宏的建筑,也是名副其实的瞭望塔。<br></div> 下图是网上下载的城堡金字塔无人机照片。 7.5 米高的金字塔神庙建在12米高的加勒比海海边悬崖上,庙前有着高高的阶梯,象征着神至高无上的权利。神庙四周都有雕刻装饰。几百年下来,所有的颜色涂料都在风雨中褪去了,只有石雕仍然保留了下来。 据推测,这个神庙曾被用作灯塔。今天,高高耸立在碧绿的海水之上的金字塔神庙是图卢姆最受游客欢迎的,也是被拍摄最多的建筑。 金字塔神庙左边是石碑庙,右边是降世神庙,前面是大神殿。 <div><br></div><div>大神殿(The Palace of the Great Lord)是当地的统治者及其家人的住所。由于他们被视为神的代言人,因此这里被称为是神的宫殿。可由于住在这里的是人而不是神,因此考古学家称其为殿(palace)而不是庙(temple)。<br></div> <div><br></div><div>图卢姆古城中还有几处类似于大神殿的满目沧桑的残缺建筑。<br></div> 古迹遗址上到处都是这种变色龙,在残墙断壁之间窜来窜去。 图卢姆玛雅遗址给我总的感觉是;自然景观无话可说,但论文明造诣则远不及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和乌斯马尔(Ux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