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无粮,寒缺衣”......

大山

前些日子《跨过鸭绿江》和《长津湖》在全国热播,志愿军在装备极其悬殊的条件下与美军殊死战斗、英勇献身的精神,让无数国人泪奔。在众多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文章中看到二幅照片让我心生特别感动。<div><br><div>第一张: <br></div></div> 吕乃君(左一)与志愿军女兵合影<br><br>1951年3月,朝鲜战事正酣。21岁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吕乃君作为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成员,前往朝鲜战场慰问英勇作战的志愿军。慰问团冒着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在朝鲜各地走访志愿军部队,看望伤病员,进行文艺演出,转达祖国亲人对志愿军官兵的崇高敬意和慰问。上图是吕乃君与志愿军女战士座谈后在朝鲜密林中的合影。我看此照片后很有感触,照片极为珍贵和真实,即使是接见祖国慰问团,即使是最爱美的女兵,她们也只能穿着洗得发白的军上衣,打着补丁,她们的裤子全都破了洞未补,此照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后勤补给的困难情况。<br><br>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彭总在第二次战役时给中央军委的只有六个字的电报:“饥无粮,寒缺衣”,引起毛主席和中央震惊。想起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饥寒交迫,不畏牺牲,浴血战斗的情景。想起了彭总那句话:“朝鲜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想起了朝鲜盖马高原志愿军第9兵团在零下30多度在长津湖的惨烈卧冰之战,数万战士被冻伤冻死。想起了冰雕连战士那冻硬的身躯......。我父亲姜锋先当时就在第9兵团,时任第26军77师231团3营教导员。长津湖一战,26军负责增援,77师和76师艰难地赶到下碣隅里,正好截住美陆战5团和陆战7团一部。因增援途中,我火炮等重装备在敌机轰炸下全部被毁,部队只能以轻武器展开密集队形冲锋,结果遭到美军空地一体火力凶猛杀伤,我损失惨重,美陆战一师仍从容脱逃。我很多营连初次交战就损失殆尽,我父亲也负轻伤。<div><br></div><div>第二张:<br></div> 吕乃君向志愿军26军军长张仁初赠送解放日报社锦旗<div><br></div><div><div>当祖国慰问团来到志愿军26军驻地慰问时,廖承志团长让吕乃君代表全团,向26军军长张仁初将军赠送了一面由上海解放日报社制作的锦旗,上面绣着“谨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劳苦功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最崇高的敬意”。令26军将士深受鼓舞和感动。<br><br></div><div>事后,吕乃君问总团副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陈沂,为什么给26军选赠上海解放日报的锦旗?陈部长说,”这支部队曾参加过解放上海战役,立过大功,与上海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啊“。<br><br>作为曾经的26军子弟,我为26军骄傲,也向上海人民不忘感恩的情义致敬。记得1969年我和父亲在贵定火车站侯车时,遇到一群在当地下乡的上海知青也在等火车。他们看到我父亲穿着军装就和我父亲聊天。我父亲对上海知青说,”1949年5月,我参加了战上海,打吴淞,攻占了真如国际电台和火车站“。立刻引来上海知青一片欢呼,”侬了不起“,小青年的眼神那叫一个崇拜。<br><br>26军不愧为一支王牌劲旅,是至今仍保留的13个集团军之一。当年打下上海后,中央军委又准备让26军打台湾,不期朝鲜战争爆发,被火速调往朝鲜参战,入朝时部队都没来得及补充厚冬装。父亲经常给我们讲他在朝鲜行军作战的故事,因为敌机狂轰滥炸,部队只能昼伏夜行。1950年冬天,朝鲜盖马高原时遇几十年极寒,白天零下20多度,晚上零下30多度。部队没有厚棉衣,经常晚上在雪地中艰难行军几十甚至上百华里。白天为躲避敌机,衣服都反着穿,白里朝外,趴在雪地里睡觉,很多战士因此冻伤冻死。战士们都说,严寒比美军更凶残。<br></div></div> <div><br></div>最困难是没有吃的,父亲说,一开始还有炒面就着雪吃,后来补给线被炸断,部队只能一天发一二个冻土豆,因不敢生火引来敌机,发到战士手中的土豆冻的象石头一样硬,得用石头去砸碎了才能下咽,很多战士因此腹泻。有时一天连一个土豆没有。没有热量补充,晚上还要在零下30多度,在没膝深的雪地里负重强行军,每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没有吃的,哪来的体力?战士们都是在极度寒冷和饥饿中,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信仰行军,很多战士走着走着就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很多战士是因饿因冻牺牲的。   <br>一个土豆能提供的热量,不会超过150卡,这是人类所需一天热量的十三分之一,换算下来,一个人如果只吃土豆,至少一天要吃13个。越是严寒越需要补充热量,可惜我们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们,有时一个土豆都没得吃。战报上说,大量的战士是被极低的严寒冻死的,其实不然,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因饥寒交迫而死亡,饥饿才是主要原因。<br><br>“饥无粮,寒缺衣”,让我们在异国作战的无数志愿军战士付出了悲壮的牺牲!让我们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中这著名的电文,永远铭记这场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牺牲的惨烈战争,永远铭记那些怀揣坚定信仰、在苦寒战斗中英勇献身的英雄!<br><br>作者父亲 姜锋先 ,时任志愿军第26军77师231团3营教导员 作者:姜川,笔名大山。退休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