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类常用的姿势,笼统的可归纳为躺、坐、立三类形态。其中躺最容易,初生儿呱呱落地就会;民间有“七坐八爬”的说法,意思是正常婴儿7个月会坐;而不依赖帮助能独自站立,差不多得接近1周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当进入暮年,体力衰退,先是站不稳了,接着逐渐坐也困难了,末了就是躺平了走的。人的一生,像是一个轮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躺最舒服,站最累,坐介于两者之间,是生理感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丘吉尔有一句让懒人们津津乐道的名言:“我能躺着就不会坐着,能坐着就不会站着……”这位不爱运动整天叼着大号雪茄的胖子,居然活了不止90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站着,没有外力支撑,全部体重都压在下肢。为保持姿势,要动用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比如调整小腿肌肉收缩求得平衡——主观上虽然意识不到这种本能的后台操作,但这确实也在消耗体能。年老体弱者,难以久立,就算年轻强健者站久了也累。传达室门卫值班10小时没问题,而哨兵站岗2小时就得换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躺着(包括趴、侧卧等身体摆平状)就不同了,身体大面积得到外力支撑,平衡系统基本不需要工作,为保持姿势用到的肌肉也不多。躺着不仅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也是最佳睡眠姿势,当局部有压迫感,翻个身就缓解了,不曾听说有躺着睡觉被累醒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至于坐,就是用臀部接触物体,支撑身体。跟立相比,坐着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况且一般的坐姿,下肢也分担了部分的体重,故身体基本处于放松状态。为了坐得舒服,智慧的人类还把身上大量脂肪聚集在臀部,如同随身携带了个软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臀部肉厚、没有骨头、远离内脏器官等优点被人类不断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最初是古代的衙门发现的,于是对人犯施杖刑(俗称打板子),就专挑此处,即便打得皮开肉绽,也不至于落下残疾。流传到民间后,迅速成为爹妈们惩戒自己孩子的手段—— 通常只是用手掌拍打,实在怒不可遏才用鞋底。 后来,现代医学还把臀部列为肌内注射的最佳选位。相比手臂上那坨三角肌,臀大肌面积广袤,不容易出现淤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臀部天然就是人类坐的用具,历史上很长时间这一功能曾被限制使用。我国古代的坐规、坐礼,要求的坐姿是跪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跪坐分为正坐和跽坐。 正座是最正统的,即“两膝着地,以尻着蹠”。尻者,屁股也; 蹠是指脚底板。换白话说,就是两膝跪地,臀部贴在足跟上,脚背朝下。在礼仪场合,尤其面对长辈或聆听领导讲话,得腰身挺直,双手放于膝上,目不斜视,表情端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跽坐”,跟正坐的区别,是可以将臀部结结实实地压在小腿和脚跟上,腰身相对随意,不用那么死板。因上身重量部分通过屁股传递给了小腿和脚踝,膝盖受力大减,相对不那么容易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民间,倒是有一种坐姿是臀部着地的,叫箕踞坐。屁股放在地上,双足向前伸直,手据膝,活脱一只簸箕的形状,民间简称箕坐。这种坐姿当着外人是极不礼貌的,十分不雅,因为那时人们的穿戴不是现在这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古汉字里,没有“裤”这个字,因为古人压根没有裤子。所谓衣裳,“上曰衣,下曰裳”,而“裳”就像裙子。后来人们为了方便,把衣和裳合二为一,缝接起来。由于一般下裳较短,小腿裸露,天冷就受不了。于是,人们又发明了“胫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胫是指膝盖以下的小腿,胫衣在古文中谓之“绔”,就是天冷时给小腿御寒的套筒,用绳子系在小腿肚上。高档的绔是用蚕丝织制,一些富家子弟穿着它招摇过市,就成 “纨绔子弟”了(纨是丝织品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绔可以理解为裤子的雏形,但毕竟和现代的裤子概念大相径庭。绔没有腰,也没有裆,只是两条互不关联的“裤腿”,跟臀部也没有一点关系,连开裆裤都算不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正是这种中空通透的服装,古人只好采取跪坐的方式,用裳把屁股和膝盖以上的腿裹严实,以避免春光外泄的尴尬。箕踞虽然舒适,但由于双腿前伸,容易“走光”,所以公众场合是不允许的,女性尤为禁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据史书记载,一日孟子回家,进屋看到妻子正箕踞而坐,大为光火,欲即刻休妻。他的母亲为媳妇打抱不平,说家里没外人为什么不能坐舒服些?你进门前也没出声,她咋知道得坐端正迎候你呢?孟子是个孝子,孟妻才有幸没被逐出家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坐”字,本意是停下来休息,后来引申为坐的意思。从字形上看,两个人在土上,说明古人是坐地上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随着物资条件改善,古人开始讲究起来,铺上席垫子再坐,这是“席地而坐”成语的由来。早在西周,国家就对重大礼仪活动中“席”的管控等级森严,用席和官品挂钩,还设有专职的“五席”官员。“五席”是五种不同质地的席子:莞席、藻席、次席、蒲席和熊席,前四席分别用不同的植物编制,熊席则是用兽革。等级依次升高,熊席为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相传有两个年轻人非常要好,每天坐同一张席子念书。叫管宁的小伙子读书非常专心,心无旁骛;叫华歆的那位却心猿意马,性情浮躁。有一天屋外传来喧闹,华歆经不住诱惑,撇下书本又跑出去看热闹了。管宁拦不住,十分失望,便将席子一割两半,从此分开来坐,互不相干,这就是“割席断交”的典故。此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说明在1800年前,人们还是垫席子坐地上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来,民间一些富贵人家有了用榻来代替席。榻,一种木头制成狭长的床形坐具,相当低矮,跟坐地上也差不多。这东西在中国昙花一现,没有流行下来。不料传到日本,却被日本人“爱不释臀”,演化成各式各样的“榻榻米”,沿用至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小时候听到此语,总以为是说错了。直到了解了古人跪坐是靠着皮包骨头的膝盖支撑身体,还得挺直脖子、板着腰,才明白坐比站还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话说战国时期,卫国青年商鞅投奔秦国,大臣景监慧眼识珠,将其引荐给秦孝公。一日,商鞅在景监陪同下被孝公召见,按君臣之礼分席而坐,探讨治国经纶。商鞅的变法革新之措和富国强兵之术,引起了孝公的极大兴趣,不停点头赞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商鞅大受鼓舞,更是兴致勃发,侃侃而谈。说到激昂处竟忘形于礼,一跃而起立于殿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上午至日暮,一发不可收。孝公听得入迷,浑然不觉疲倦。只有景监跪坐一日,身心俱疲,他频频向商鞅使眼色,示意就此打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直到夜深,秦孝公感到饿了,才想起该给两人赏赐御膳。 席间,商鞅问景监使眼色何意? 景监嗔怪道:“我都坐得麻木了,浑身酸软,你倒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句话虽然被流传了下来,但已经偏离原意了,成了批评不体谅他人难处自顾自说风凉话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将臀部置于高出地面的物体上,双脚垂下来的坐法,是由西域国家传进来的,当时被叫做“胡坐”。古人把西域称为“胡”,胡人大都是马背上的民族,臀部的开发利用自然比汉人早。大约在西晋时期,“胡床”作为坐具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了各种式样的椅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坐在椅子上舒服,办事效率更高,很受欢迎。隋唐时期,椅子在权贵中始流行,到了宋朝,已经全民普及了。随之一起改变的还有服饰,人们开始穿裤子了。跪坐作为传统坐姿,只是在一些重大礼仪场合还有使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时至今日,跪坐也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类似古代中国的“跽坐”在日本和韩国还有流行。我国公开的场合似乎已销声匿迹,但私底下尚被一些女人收藏,用来教育偷藏私房钱的老公。为了加强效果,让老公们长点记性,膝盖下还得垫搓衣板,据说还有垫榴莲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和尚打坐叫“跏趺坐”,是盘腿而座。用右趾压住左大腿,左趾压住右大腿,让两足掌都放于大腿之上。相传这是如来成道时的坐法,如今庙里和尚诵经仍保持这个坐姿。 这种坐姿颇有难度,于是被瑜伽借鉴,谓之:盘莲花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动物中,最会坐的当属猴子。由于基本素食,没有多余脂肪,猴子们就因地制宜,在臀部培育出由粗硬皮肤叠加而成的块状物,类似人类的老茧,几乎没有感觉神经,动物学家称之“臀胼胝”。猴子每天长时间坐在粗糙的树枝上休息或睡眠,有了这种自备 “板凳”,屁股就不会疼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灵长类,其他动物会不会坐值得商榷。有个谜语, “什么动物坐着比站着还高?”谜底是狗。其实狗只是把后腿收拢曲起,前肢直起并未离地,身体重量还是由四肢分担 ,属于半卧半立。说狗狗坐着,是人们带有拟人化文学修辞的表达。其实要拟人,说“蹲”更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个关于青蛙的谜语就更牵强了,说“坐也是坐,立也是坐,行也是坐,卧也是坐。”青蛙除了跳跃和游泳,平时就是一种姿势,即四肢贴地,伏着。这是趴,不能谓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坐,无疑是人们工作时最愿意接受的姿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原先需要站着做的事都改成坐着的了,没有谁能坐不坐而喜欢站的。不过有一人例外,就是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是他的代表作,让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江湖上都知道,他是站着写作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的崇拜者们认为,站立写作可以集中精力,创作效率更高,会更言简意赅地表达…… 他们心疼地赞美道:他累了,让读者不累了。可惜粉丝们是自作多情了,海明威曾因飞机事故,身上多处受伤。坐对于他是件很难受的事,站立写作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代人会享受,各种坐具五花八门。日常人们咋舒服咋坐,没什么标准坐姿的限定。 但是,像跷二郎腿、“葛优躺”之类,在正规庄重的场合还是不合适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从坐开始的。在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喊的最多的就是:“都坐好,不要乱动”。进了小学,课堂上的坐姿是有规定的。一种是身体稍向前倾,肘关节放在课桌上,双手交叉于胳膊。若发言举手,右手竖起,肘不离桌面,左手保持不变。另一种是身体略微后仰,双手背在身后,用左手握住右腕。如坐的是椅子,则双手握住下数第二根横档。若要发言,右手直接上举,高过头顶,左手依然握着横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女儿是夏天生的,大约因没受过“蜡烛包”束缚的缘故,天性好动。在幼儿园,常常被老师罚站墙角,原因都是上课坐不住,老师说她“一歇也不安耽”。上小学后,她时常会比别人多个家庭作业,作业题目叫“练坐”。 要求像在课堂里一样坐一节课时间,由家长监督完成并签字确认。我觉得很荒唐,又不是什么有难度动作,需要练吗?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过,也真有需要“练坐”的,那就是军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军人队列条例对“坐”的动作要领有明文规定:口令——坐下 左小腿在右小腿后交叉,迅速坐下,两手自然放在两膝上,上体保持正直。持有枪械,枪靠右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算是盘腿坐,是把脚直接垫腿下,不必像和尚打坐掰到腿上面,单兵完成这个动作不难。但训练的目的是为了队伍整齐划一,一声令下,上百人齐刷刷瞬间坐在地上,的确很有气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刚才我试着往地板上坐坐,发现不扶着东西根本坐不下去了。按咱这年龄还不能算“老胳膊老腿”,估计是多年闲置,身体部分机能逐渐退化了。就像长期使用坐便器,到公厕的蹲坑就蹲不下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蹲是跟坐最接近的姿势:两腿分开,双脚的脚掌脚跟都着地,膝盖向前弯曲,臀部下沉贴于脚踝……北方也有叫 “圪蹴”。民谣云:站着累,坐着窝,圪蹴一哈最舒服。我国最爱蹲的大概是陕西人,我在四川当兵时有领教,陕西籍兵常常放着凳子不坐,就喜欢蹲着,甚至会脱了鞋蹲在凳子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国,警察控制嫌犯通常喊“抱头蹲下”,西方国家的警察则喊“抱头趴下”,因为西方人大都不会蹲。 黑头发、黄皮肤是东方人的元素,在西方人眼里,“蹲”也算。英语里有个专用名词:Asian Squat,意思就是“亚洲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来只想说“坐”的,怎么扯到“蹲”上去了,就此打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颜世亮</b></p><p class="ql-block"><b> 2022年6月27日於杭州桥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