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光中学——革命的摇篮

<p class="ql-block">碧光中学——革命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整理者:谢玲</p><p class="ql-block">碧安,解放前又叫勐主。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勐主一直是澜沧、六顺、思茅等县通往景谷的要塞。还因勐主地处澜沧江沿岸,距离糯扎渡、白云渡、南北渡等渡口不远,茶马古道又从这里经过,勐主就成为内地外出缅甸等地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此图为1948年时期的勐主集镇)</p><p class="ql-block">一张拍于1948年时期的勐主集镇的老照片,让我们看到昨日的碧安,它曾有过青砖粉墙伴瓦漆的古香古色,也曾有过卯榫穿斗的木结构的传统的温暖建筑。可以想象,当时勐主的繁荣富庶。悠悠古道上,一队队马帮从这里出出进进,重重碧岭间马铃叮铛响,勐主时常住满了南来北往的客商。马帮经济就这样促进了勐主的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的发展,使居住于澜沧江两岸的布朗族、拉祜族,彝族互通有无,相互通婚,促进了民族间的沟通交流,为勐主的繁荣富庶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碧安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清雍三年(1725年)以前碧安为勐班土司辖地;雍正四年(1726年)属威远厅勐班巡检司辖地勐主乡;民国2年(19139年)1月为威远县南二区;民国23年(1934年)为景谷县第四区;民国27年(1938年)并入勐班,为第三辖区;民国29年(1940年)将原碧岭乡范围划出。设碧岭区;民国30年(194年)改称为碧岭乡;民国24年(1945年)安乐乡(今勐班乡安乐村)并入路岭乡,改称聘安乡;民国36(1947年)划出安乐乡,复称聘岭乡,辖7个保;1949年5月26日安乐乡并入碧岭乡,成立碧安区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1月,成立碧安区人民政府;1954年将安乐等村划归勐班区;1959年崇区并乡,设勐主镇和大寨、平掌、丈明乡;10月大寨划归益智,成立勐主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碧安区;1970年称为碧安人民公社;1984年设立碧安区公所;1988年1月改设碧安乡,下辖16个村公所、210个生产合作社、169个自然村;2000年11月,16个村公所改为村民委员会;2021年,全乡下辖19个村(社区),220个村(居)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清末和民国时期,外面许多地方战乱不停,由于勐主地处偏僻,此地反而出现短暂和平,商业繁荣一时,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慕名而来,各地的小商贩、手工业者云集此地,打铁的,卖茶的,卖盐的,开饭馆的,卖珠宝的,开马店的,当然也不缺贩卖鸦片的投机者……勐主街就这样热闹起来,一些来自省内省外的人就这样选择此地定居下来,至今,还有人家记得祖先来自山西,来自四川,来自贵州,有说来自省内石屏,元江,玉溪……这些人的到来,带来了三江五湖的文化,也带来了东西南北的餐饮文化,至今在景谷境内,碧安的菜饭都是数一数二的美味!到民国时期,勐主街子也渐渐发展成为三横一纵的格局,成为一个“主”字,也暗含了“勐主”之意。勐主四周也逐渐修起了城墙城门,四座城门都有一个比较有文化的名字,比如有个城门就叫星华门,含义是星光辉映之意。</p><p class="ql-block">碧安,在思普地区,算得上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说起碧安,声名远播的就数碧光中学。碧光中学,说它办学历史悠久,似乎算不上。毕竟还不满八十年。与拥有一百二十年办学历史的普洱中学相比,时间有点逊色。然而,说起碧光中学的现代革命史,那是许多学校望尘莫及的!碧光中学,从它办学那天开始,它的命运就与解放西南思普地区的使命联系在了一起,一度成为中共思普特支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思普区(思茅、西双版纳)的解放做出了较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未修缮前的碧光中学</p><p class="ql-block">碧光中学位于景谷县城西南端,距县城 130 公里,创办于 1945 年 7 月,前身为“私立碧光中学”。解放前,此地一度成为中共思普特支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思普区(思茅、西双版纳)的解放做出了较大贡献,1950 年改为公办学校,定名“景谷县第四中学”,1988 年恢复“碧光中学”称号。学校占地面积27826 平方米,建筑面积 8162.9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碧安,是实实在在的革命老区。</p><p class="ql-block">碧安的革命历史与“碧光中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p><p class="ql-block">景澜六军政委员会旧址位于景谷县碧光中学校园内,2000年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勐主支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旧址被命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中共勐主支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纪念馆作为景谷乃至思普区红色教育资源,一直都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参观。</p> <p class="ql-block">光荣的历史,图片见证</p> <p class="ql-block">要说碧光中学,必须了解碧光中学创始人之一——罗正明。罗正明是景谷人民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是一个传奇人物。碧光中学,是由他和一些乡绅捐款创办的。</p><p class="ql-block">罗正明(1907.3—1982.5)字光亮,景谷县碧安乡勐主街人。他出身贫苦,青少年时以帮工赶马为生。</p><p class="ql-block">1934年参加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任副中队长,在班洪抗击英国侵略军。</p><p class="ql-block">1937年以后开始经商。</p><p class="ql-block">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他组建了澜沧县民众自卫大队,驻防东岗、孟连一带。</p><p class="ql-block">1944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爱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主动请缨抗战,组建了1000余人的佤山抗日游击队,前往孟连、西盟、沧源一带抗击日本侵略军,收复失地。抗战胜利后,部队被迫解散。解放战争爆发,罗正明积极派人四处寻找共产党来领导革命,准备组织武装打游击。</p><p class="ql-block">1948年党组织派人到勐主做罗正明的统战工作,希望他团结思普地区各族上层人士投入爱国反蒋斗争,他积极响应,为党组织开辟以勐主为中心的景澜六革命根据地创造了重要条件。7月景澜六军政委员会成立,他任主任委员,负责出面组建武装、办干训班、筹集经费、对外联络、争取团结各族爱国人士参加反蒋斗争。11月征得党组织的同意,接受国民党六顺县长的委任,派人接收了政权,积极为武装起义作准备。</p><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云南人民自卫军第二纵队进入思普,他接受了党组织的整编,任二纵队副司令员兼普洱军政干校总队长。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把全部武装和部分财产捐献给部队。8月调任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副主任。11月任景景镇双缅联防指挥部指挥员,指挥平定思茅、六顺、景谷等地的叛乱。</p><p class="ql-block">1951年参加西南革命大学云南分校学习,涉及普洱“复兴党”假案被审查。1956年分配到云南省参事室任参事。1961年调省政协任行政科长。“文革”中遭到无端迫害,但始终对党忠心耿耿。1979年增选为省政协第四届委员。1981年经省委组织部复查,恢复政治名誉,享受副专员待遇。1982年5月病逝。1985年经中共思茅地委复查,恢复党籍。</p> <p class="ql-block">以上资料只介绍了罗正明的革命经历和英雄传奇,其实,他功在千秋的大事还有一件,那就是承头创办碧光中学,并且因为他的进步思想,碧光中学在解放前夕,成为一所红色中学,被载入思普革命历史。</p><p class="ql-block">由于勐主是个商贾云集之地,殷实人家也自然不少。这些人颇有远见,认识到光有钱是不够的,地方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文化,而办学就可以培养和传承文化。</p> <p class="ql-block">为就近就便入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人才,在1944年勐主一年一度的“财神会”上,开明乡绅罗正明、林直中等倡议捐款创建私立中学,获得其他乡绅积极支持,校址选定在勐主街头东北面小山上。校舍于1945年7月竣工落成,由正房(一幢两楼一底五间)、左右厢房(两幢一楼一底各六间,左厢房后于1946年8月竣工)、厨房(一幢平房三间)构成,还建成了一个大操场和一个石灰三合土篮球场。1945年2月,校舍落成。因罗正明在勐主及迤南一带影响较大,故以碧岭乡的“碧”字和罗正明的字“光亮”的“光”字合起来,校名被定名为“私立碧光中学”。“私立碧光中学”落成后,聘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生高杰夫为教务主任,委托常驻昆明的陶铸玛先生在昆明登报,重金聘请教师和制作校徽。</p> <p class="ql-block">为了办好教育,罗正明广邀西南联大、云大等进步青年前来任教,学校于1945年9月初正式开学上课,适逢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之时,真是喜上加喜,全校师生欢欣鼓舞。1946年,教师雷同(词)、陈春云(曲)创作了充满民主革命进步色彩的碧光中学校歌,“…碧光清幽此方环境何等良好,正是吾辈青年努力学习走向光明的大道。”在校内外广为传唱,碧光中学以民主、进步轰动一时。碧光中学的建成,既为开展革命斗争培养了大批人才,又为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地下革命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碧光私立中学”第一批教师为胡文静、夏纯芝、姚家碧、刘景松、徐子龙、陈建华、陈春田(马来西亚华侨,校歌作曲者)、欧阳熙、李开运、高杰夫。这些人当中,有华侨,有进步青年,有资深学者,可谓硬邦邦的人才!</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份,“碧光中学”开始招新生一班32人,同时办了一班高小毕业生实习班34人。</p> <p class="ql-block">碧光中学”是一所带着红色使命的中学。感谢碧安这块热土,它赋予“碧光中学”光荣,赋予“碧光中学”辉煌。碧安是思普区地下党和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p><p class="ql-block">这些人在碧安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碧光中学创始人——罗正明;平民教育家——林直中;碧安“国际联络官”——刘亚南,勐主革命斗争引路人——何宏年, 普光部队政委——昌恩泽,勐主支部武装委员——史克明等,是这些革命者和文化人为这块热土谱写了光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碧光中学校歌</p><p class="ql-block">至今还在传唱</p> <p class="ql-block">曾经,享誉中外的一系列民主革命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归国华侨党支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中共归侨党组第一批回国人员到达勐主,与勐主支部共同领导开辟景澜六一带地区工作,成立普光部队。后来普光部队编入二纵队建制。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碧光中学是勐主党组织领导景澜六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党组织的许多同志即以“碧光中学教师”身份前往勐主开展革命工作的。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勐主被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碧光中学被誉为“民主堡垒”和培养革命人才的“红色摇篮”。</p> <p class="ql-block">说到碧安的革命,得介绍革命先驱何宏年。</p><p class="ql-block">何宏年,男,汉族,1918年11月8日生于云南省石屏县一个开明知识分子家庭。 1947年4月被派到思普区景谷县益香、勐主开展统战工作,开辟工作据点。1948年6月后,先后任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部书记、勐主党支部组织委员、景(谷)澜(沧)六(顺)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9年2月8日任自卫军普光部队政委,2月9日在解放思茅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0岁。</p> <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中共党员何宏年、赵国华和“民青”成员张奎炎受中共思普特支委派,到景谷县做社会调查,开展统战工作,开辟革命根据地。何宏年以《云南日报》记者公开身份,以探亲访友为由,在益香小学举办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和解放战争形势,教唱革命歌曲,对景谷社会各界特别是勐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何宏年与罗正明多次联系,并到勐主见面详谈。之后,何宏年向中共思普特支做了详细汇报。中共思普特支采纳了何宏年的建议,派“民青”成员谷青等人组成工作小组,到碧光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48年6月,中共思普特支批准成立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何宏年任书记。从此,景谷这片大地上就有了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p> <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因墨江支部暴露,张孟希在磨黑反水,墨江、磨黑两地的党员和民青成员先后分批转移到勐主工作。至8月底,勐主共集中了党员23名,民青成员40余名,9月,元江特支批准成立了中共勐主支部。</p> <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中共党员何宏车等受中共思普特支派遣到景谷建立党组织,尹桩景澜六革命边区根据地和组织武装斗鱼948年4月,何宏年到动主做罗正明的统战工作,后罗正明、傅晓楼正式投身革命。同年6月底,中共元江小柏木军政干部训练班支部派肖源、昌恩泽到劫主协助何宏年开辟革命工作,成立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即勐主支部前身,中共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书记,书记:何宏年,支委:肖源 昌恩泽 1948年8月,因墨江支部暴露,张孟希在磨黑反水,墨江、磨黑两地的党员和民青成员先后分批转移到勐主工作。至8月底,勐主共集中了党员23名,民青成员40余名;9月、元江特支批准成立了中共勐主支部。</p> <p class="ql-block">1948年6月15日,泰国銮披汶政府发动反共排华活动,逮捕南洋中学和华侨教育协会有关人员45人。在内外压力下,銮披汶政府以驱逐出境办法让这批华侨回国。正在泰国寻找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刘亚南费尽周折,最终与当地华侨党组织负责人邱及见面。11月,深秋时节,由中共地下党员、南洋中学原任校长卓孟晋带领,刘亚南负责带路并承担食宿费用,侨居泰国首批回国党组人员11人,历尽艰险抵达勐主。他们很快与中共勐主支部取得联系,在碧光中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共同领导景澜六边区革命斗争,勐主党组织革命力量进一步壮大。其余回国党组人员后来分三批回国(四批共42人)。上级党组织决定回国党组人员和中共勐主支部在景澜六地区开展革命斗争。</p> <p class="ql-block">1948年8、9月间,中共思普特支墨江分支、磨黑分支党组织遭到破坏,磨黑地方实力派张孟希背信弃义,杀害了中共思普特支代书记曾庆铨、支委蒋仲明,大批党员干部先后转移到勐主,勐主党员达23人、“民青”成员40余人、爱国知识分子30余人。1948年9月,经上级批准,成立中共勐主支部,支委由肖源、何宏年、昌恩泽、万仲德、史克明5人组成,肖源任支部书记。中共勐主支部在碧光中学创办了《五日消息报》,向群众广泛宣传全国革命形势,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爱国反蒋斗争。</p> <p class="ql-block">为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和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 1948年7月,思普特支碧光中学分支按照滇南工委的指示,决定利用罗正明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勐主成立景澜六军政委员会,罗正明任主任委员,傅晓楼、何宏年、刘亚南、卓孟晋(回国后增补)任副主任委员,肖源、昌恩泽等任委员,下设澜沧分会、六顺分会。</p> <p class="ql-block">在勐主党组织和景澜六军政委员会领导下,积极培训军政干部、组建人民武装。先后解放六顺、澜沧、宁江、沧源、双江、缅宁、思茅等地。最后在宁洱会师。继续为党的建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平息反革命叛乱、解放云南全境英勇战斗。</p> <p class="ql-block">大柱子,结实牢固</p> <p class="ql-block">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火种就这样在碧光中学燃开,燃遍思普大地。</p> <p class="ql-block">至今,我们走进碧光中学革命历史展室,革命者的事迹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总之,碧光中学的办学历史是与景谷革命、思普革命联系在一起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不仅要爱护碧光中学一砖一瓦,更要记得幸福安宁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历史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历史终将被铭记</p> <p class="ql-block">结实的板门</p> <p class="ql-block">做工精细的柱脚石</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建筑,木头卯榫穿斗,无论柱脚石还是一窗一瓦,素雅中透着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大椿</p> <p class="ql-block">结痂的紫薇</p> <p class="ql-block">当年飞虎队坠落飞机上的一块铁板,是碧光中学敲打多年的报时钟。</p> <p class="ql-block">修缮,保持原貌</p><p class="ql-block">中西结合,简朴中透着雅致</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碧光中学老楼</p> <p class="ql-block">看今天</p><p class="ql-block">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校徽</p> <p class="ql-block">老柏树</p><p class="ql-block">见证血雨腥风之后</p><p class="ql-block">一树坦荡</p> <p class="ql-block">校园小道</p><p class="ql-block">延伸着一种追求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门口一棵老椿树</p><p class="ql-block">守望的姿势不会改变</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雕梁画栋</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无需雕梁画栋</p><p class="ql-block">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p><p class="ql-block">近八十年的办学历史</p><p class="ql-block">这里写满使命的召唤</p><p class="ql-block">这里写满无限荣光</p> <p class="ql-block">2000年,碧光中学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勐主支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旧址被命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中共勐主支部、景澜六军政委员会纪念馆作为景谷乃至思普区红色教育资源,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瞻仰参观。</p> <p class="ql-block">以上大部分资料引自刘少昆:《星火燎遍景澜六——走进中共勐主支部 景澜六军政委员会革命史》以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洱党史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图片:摄影廖胜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老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