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丽珠

<p class="ql-block">  每年6月份的父亲节时,大家都在祝贺父亲节快乐。现在大家祝贺的父亲节是美国人率先提出的。其实我们中国人在1945年就提出了纪念父亲的“八.八”(爸爸)节。这也是被当时的政府批准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父亲形象,或慈祥或严肃或坚强勇敢或懦弱少言……,但不管什么性格特征的父亲都是我们生命中最亲的亲人。现在我们大多都是70岁左右的老人了,多数人的父亲已经是百岁,且已经“远走”了。望着时间带走的模糊背影,我们如今还能想起父亲多少音容笑貌?还能想起多少父亲为一家人生活付出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是觉得我们这代人没赶上好时候,该上学时下乡该工作时下岗……。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父辈要比我们难得多!</p><p class="ql-block">那时不仅家里“吃饭的嘴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出生的时代是战火连天的时代,他们盛年工作的时代是“运动不断”的时代,他们的晚年是身体不健康但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所以,尽管我们的父亲沉默寡言,而“我爱您”这话我们也不曾说出口,更不会给父亲来个拥抱,但每到“八.八”节回忆一下“越来越陌生”的父亲,我们的感恩与思念还是会让父亲的在天之灵有些许的欣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以文章为礼,祭祀我们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第一篇-孙杰</p> <p class="ql-block"> 《思父》</p><p class="ql-block"> —孙杰</p><p class="ql-block"> 举觞睹物泪沾襟,</p><p class="ql-block"> 欲孝高堂疚在心。</p><p class="ql-block"> 不信严慈行九界,</p><p class="ql-block"> 音容再谒梦中寻。</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孙杰</p><p class="ql-block"> 流年似水,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已是两鬓霜白为人祖父的人了,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亊,有些模糊不清。但是,若要真的回忆,总还有些点点滴滴的往事映入脑海久久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我的父亲,他沒有中国农民身上的淳朴和苍桑的外表;没有中国工人那种雄劲伟岸的高大形像;更沒有中国军人身上那种刚毅不拔的坚韧精神,他有的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旧知识分子身上的那股书生气。虽然,他在建国前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但是在那些动荡的年代,受家庭及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阶段都摆脱不了成为“优秀运动员”的下场。因此,也养成了谨小甚微,胆小怕事的性格。他还经常教育我们,遇亊不要爭強好胜,无论对错都要息亊宁人,谦让为上,吃亏是福的道理。我和小妺也正是牢记父亲的这一教悔走上人生道路的。</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的外部形像,虽然不很高大,和一般人比起来甚至有些瘦小,但他是一个责任心极強并且非常有担当的父亲。在“文革”那些年,他又被做为“把子”成了被批判的对像。白天在単位接受批判,可以说是身心俱疲,可是回到家里,为了不让我们幼小的心灵蒙受阴影,单位里发生的亊情及不愉快,他从来不在家里谈论,也不让母亲过问,总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在对我和小妺的教育上,他也是始终没有放弃,即使在那段学校停课的日子里,也仍是定期检查我们的日记,纠正我们的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平时对我们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特别是对我这个男孩子,管教起来更是严励,甚至有些不尽人情。记得一次我和邻居的小朋友发生爭吵动了手,父亲二话没说就把我拽回家,不问对错先是暴打一顿,然后领着我到对方家里认错,培礼道歉求得对方原谅才算完亊。给我的感觉,错的一方永远是我。</p> <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的印象里,父亲永远是那么的威严,脸上总是挂着严肃的表情,我的所做所为从未得到过他的赞扬,更没有夸过我一次,也感觉不到他对我的体贴。直到下乡临行前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真的是我错了,是我沒能理解父亲对我的良苦用心。记得那是临走的前一个晚上,父亲和我长谈到深夜,他深情的对我说:“孩子,明天你就走了,你将要一个人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和亊,在外面不象在家里,多难的问题都要自己一个人来解决,你要学着坚強,不怕困难,勇于担当。但是你要记住,遇亊一定要冷靜,要三思而行,咱们家成份不好,千万不能和同亊爭吵,意见不同时一定要谦让,不要怕吃亏,否则是会吃大亏的。”</p><p class="ql-block"> 听着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一股暖流直涌心头,生平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慈祥和体贴,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出发时是父亲一个人送我去的车站。列车靜靜地躺在月台上,车窗外鹅毛般的雪片纷纷扬扬自天而降,把这个世界妆点的一片银白。送行的队伍人山人海,嘱托着各自的亲人。透过车窗,父亲不声不响的站在那里,目光呆滞的注视着我,脸上一扫往日的严肃。我上下打量着父亲,一夜之间他苍老了许多,鬓角之间又增添了许多白发。此时的父亲才刚过四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的心呀,不觉中我进入了冥想……</p><p class="ql-block"> 一声哀叹,列车抖动了一下疲备的身躯,缓缓的向前移动了,车窗内外一片抽泣的声音,我赶紧抬头望向父亲,只见他转过身掏出手绢擦向脸部,双肩微微颤抖着。我</p><p class="ql-block">鼻子一酸眼泪涌了出来,父亲那弱小的背影湿润了我的双眼,送行的人群模糊一片越来越远,渐渐的消失在一片茫茫的银海之中。</p><p class="ql-block"> 四人帮倒了,文革结束了,我们这些知青都陆续回到了各自所生活的城巿。我的父亲也彻底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了解放,上下班可有劲了,笑容每天都扬溢在他的脸上。用他的话说:“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不过话里话外也向我流露出知识的重要之处,人呀,总要撑握了文化才能干好工作。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刻苦复习功课考上了成人教育,通过努力如今当上了高级工程师,实现了他老人家对我的期盼,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亊情。</p><p class="ql-block"> 如今回想起我的父亲,他是和千百万普通父亲一样的父亲。对子女的爱平淡而伟大、深邃而内敛、绵长而深远,具有很強大的支撑力量。他的言行及对我们的教诲,是我们人生路上前进的动力,始终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受益一生。</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 刘金城</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刘金城</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将近八年了,可父亲的身影,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父亲的点点滴滴,时常在叩击着我的心扉。</p><p class="ql-block"> 浮光掠影,斑驳陆离,再也回不去从前。</p><p class="ql-block"> 父亲出生在一户中农家庭,兄弟三个,爷爷都倾力让他们到私塾读书受教育,哥几个多少胸中有点“墨水”。大伯成年后,独自一人到上海滩闯荡,后来在永安公司谋得商务代理一职。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全家搬迁到沪。经大伯介绍,父亲到一家私人钱庄学徒。父亲勤奋好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仅很快掌握了业务。闲暇之余,常常以笔蘸清水,在废报纸上练字,写得一手工正的柳体好字!以至于我在小学毛笔字临帖时,时常得到他的真传。至今,我身边还保存着他给我的一本泛黄了的凹凸版《柳公权碑帖》,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父亲业务进步很大,能双手熟练打算盘。小时候,我算术乘除中求答案,父亲就在算盘上给我。有时候,我目睹父亲口中珠算口诀念念有词,左右换手,飞速地把算盘珠拨弄得噼里啪啦的声音,感觉像是在听一首斗牛士舞曲,又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钱庄,旧社会就是私人银行,要跟外国人打交道,要会英语。父亲就到处虚心请教,平时勤学苦练,能用熟练的美式或英式英语口语跟外商洽谈业务。记得他教孙女英语时,我问他:“您怎么做到的?”父亲给我八个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我遇到挫折时,他教育我:只要肯坚持,铁杵磨成针。这句话让我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几乎年年是区、市级先进嘉奖,家里的奖状厚厚一大摞。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可因为当时讲出身,一直没有如愿。可父亲从不气馁,一直孜孜以求,以身作则。他是单位业务股长,样样率先垂范:加工资,他让;分房子,他让;有艰苦,他上!有一次,卡车卸货,人手不够,他爬上车搬运。不料一装卸工到驾驶室私自摆弄手闸,导致车辆滑坡,父亲从车上跌下,造成脚踝骨折。可他在家休了不到一个月,就拄拐上班去了。父亲以无言的行动,兑现了对党的承诺,受到党员大会的全票通过。五十八岁那年,离退休还有两年,他终于入党了!那天晚上,他失眠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都说父爱如山,子女三个,他操尽了心。并不高的收入,顶起全家的天。尤其是我和大哥先后上山下乡,他两鬓白发和鱼尾纹陡增。平时的父亲,沉默寡言,可对子女和母亲的爱埋藏在心里。到了晚年,母亲病了,卧床十八年,都是父亲不离不弃地照料着,一直到他离去。</p><p class="ql-block"> 想起一句名言: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独父母的爱指向别离。</p><p class="ql-block"> 遥忆尤觉兰馥心,</p><p class="ql-block"> 弥久方知幽思苦。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父亲的背影》,是父亲离世前半年,我从他的照片上临摹的。</p><p class="ql-block"> 2022.7.11</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 吴新雅</p> <p class="ql-block"> 《思念》</p><p class="ql-block"> --公公仙逝 百日祭文</p><p class="ql-block"> 吴新雅</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夕,与病魔抗争七年,被医生护士视为“坚韧不拔的斗士”、病友们眼中最乐观的老人、我的公公,溘然长逝,走完了人生93年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公公的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廉洁奉公,作为单位分房组成员,一次次把房子让给其他同事,全家十口人挤在三间小西屋。91年,我们从山西回京,四世同堂的家里住房就更紧张了。为了让我们能有栖息之地,一直在单位任领导职务已退休的公公,二话不说,卷起铺盖,,找了个值夜班的工作。每天晚出早归,乐呵呵的毫无怨言。组织上了解到我家拮据的住房情况,考虑到公公为单位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工作一辈子,特意送来一个</p><p class="ql-block">分房指标,又被公公婉言谢绝了,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直到十年后,孝顺的女儿女婿倾其所有为公婆买房,老两口才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公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社区积极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前门街道、六里桥南里社区、八一厂的干部群众都尊称他为“宁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公热爱生活,热爱家人,他待岳父母如亲生父母,对女婿如亲子,视儿媳如女儿,(在三儿子的婚宴上,对亲家许诺:我多了一个女儿)。公公对孙子女关爱有加,考虑到山西条件艰苦,把十个月大的孙女儿接到北京抚养三年,每天既忙工作又要照料孙女,不辞辛劳。听说孙女要看电视,就抱着家里仅有的九寸电视,千里迢迢地</p><p class="ql-block">送到山西…。自有了重孙辈,公公更是疼爱无限,因疫情无法团聚,每天轮流与孩子们视频,忙个不亦乐乎,把慈祥厚爱深深地印在了幼小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公公勤奋好学,爱好广泛。对京剧的经典曲目无所不晓,评书相声是他的最爱。公公喜欢唱歌,蒋大为、郭颂、殷秀梅、关牧村是他的偶像。公公爱养花,爱书法,爱手工,给孙女捏的12生肖栩栩如生。公公爱下厨,节假日大聚会,他做的团圆饼、米粉肉、四喜丸子、蝴蝶酥等,更是给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90高龄的公公,还与时俱进,每天一早打开电脑,浏览国内外大事,且对老朋友巜参考消息》情有独钟。老年时觉少,常常半夜给照片配诗,发给家人欣赏。他对重孙女寄予厚望,写藏头诗:</p><p class="ql-block"> 申练芭蕾健美体,</p><p class="ql-block"> 依志攻读才艺全。</p><p class="ql-block"> 凝聚心力求奋进,</p><p class="ql-block"> 好为硕博谱新篇。</p> <p class="ql-block"> 《自题》</p><p class="ql-block"> 成行垂柳似屏幛,</p><p class="ql-block"> 遍地芳草绿茵茵。</p><p class="ql-block"> 稳坐白石暂小憩,</p><p class="ql-block"> 野趣浓浓享悠闲。</p><p class="ql-block"> 只上过四个月学的公公,有如此的才华,让我们小辈自叹不如!</p> <p class="ql-block">  公公晚年生活幸福安详,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令人羡慕!</p><p class="ql-block"> 2022.7.13</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 王清珍</p> <p class="ql-block"> 《我爹》</p><p class="ql-block"> 王清珍</p><p class="ql-block"> 我爹王双琴,生于1926年,2014年1月27号去世。那年他88岁。我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弟弟,但我是他生前最喜欢的女儿,虽然我爹最宠我,但从来没有娇惯过我,我也是家里最能干活儿的女孩儿。</p><p class="ql-block"> 每当想起我爹这一辈子,就觉得他吃苦太多,人太实在,太傻了。</p><p class="ql-block"> 家里再揭不开锅也绝不占公家一点儿便宜。小时候家里太穷,人口多,有我奶奶和哥哥嫂子及我们一帮,我妈身体不好有病。家里粮食经常不够吃,没吃的时候,我爹就天天吃土豆顿顿吃土豆,土豆都给吃“伤了”。以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多年都不吃土豆🥔。想当年家里没吃的,我妈就让我和我哥去地里捡麦穗,我和我哥好不容易捡起来的麦穗还没拿回家呢就让我爹看见了,他全都给拿到场院去了。我哥害怕他不敢吭声,我就跟我爹干仗让他给我拿回来,我爹就哄我,但是不拿回来。</p><p class="ql-block">大约是1972年还是73年的夏天,我妈回关里老家了,家里就剩我和我爹。有一天下大雨,那雷打的太大太响,吓的我直哭。外面大雨哗哗屋里到处小雨嘀嗒,家里锅碗瓢盆能接雨水的东西都用上了,眼看着房子要倒,我爹带着我又赶紧找家里的木头去支。我埋怨他,连队里不是盖新房了吗,你咋老不要?我爹说“咱队里如果有一户还没搬,咱也不能搬,咱不能先享受去”他心里就是先想着老百姓,老想着别人,就是没有自己家,我心里真是很有气。</p><p class="ql-block">1958年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我爹转业来到当年的江滨农场。听当年的老人讲,60年代初有一年大豆该收时下大雨豆子没收回来,天一下子冷了地里都冻冰了,职工们都嫌冷不敢下去割豆子。我爹裤腿一卷带头下地割豆子,冰碴把腿扎的一道一道的血口子。队长带头下去干了,职工们还能不下去吗?</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爹一心都在工作上,一辈子不会做饭,儿女们的工作他也从来不管。我爹工资本身就不多,我妈老有病,家里用钱的地方不少,但要是职工谁家有困难有事他还买东西送给人家。</p><p class="ql-block"> 我家生活一直不富裕,人家都有自行车时我还没有,我去团部上学上班都是从17连走着去,结婚时啥东西都没有给我。</p><p class="ql-block">我爹从17连调到团部时,给连队留下了盈利的160万。我说他,你留下那么多钱谁说你个好啊?自己连个房都没整下。我爹说“姑娘啊,咱可不能那么自私,别人吃苦咱享受,你看得下去眼吗?”那些年我真的老在心里埋怨他怎么那么傻呢?</p><p class="ql-block">2012年我爹患癌症在宝泉岭住院,7月份正准备转院去哈尔滨时,听到有当年的一部分知青要来连队看看“第二故乡”,我爹说啥也不转院了,非要等看到当年的孩子们再走。等看到了当年的知青们他真是激动的流眼泪。我说他:你现在这么想他们,那当年你干嘛对他们那么严厉?还不准人家搞对象?</p><p class="ql-block">他说那是两码事,当年严厉是为他们好,他们小怕他们出事。</p><p class="ql-block">我们老家是河南,我爹当年十四五岁时跟着来庄里的部队走了,打鬼子去了,我奶奶到处找不到他。18岁时回老家结了婚。几年以后被解放到了革命部队,参加过淮海战役。50年代初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我曾埋怨他“一开始咋站错队了呢?”他说那时年纪小,不知道是共产党的部队还是国民党的部队,就知道日本鬼子坏,必须打日本鬼子。</p><p class="ql-block">我爹一辈子坚强,从没见他哭过,就连拖拉机上的螺丝钉(出事故)被拧到腿里鲜血直流他都没掉一滴眼泪。但我结婚时他流泪了。虽然晚年生活有些不尽人意,但我给他在团部买了楼房住,后来又接他和我共同生活了4年,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我爹吃好穿好。在他生病的2年里,我一直在他身边,尽女儿的心让他生活的舒服些。</p><p class="ql-block">该怎么认识我爹这一辈子呢?他:坚强勇敢,不怕牺牲;吃苦耐劳,克己奉公。心里总是想着他人,很少想着自己。</p><p class="ql-block">他没有给我们后人留下任何财物,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第五篇 鲁科文</p> <p class="ql-block"> 《父亲》</p><p class="ql-block"> 鲁科文</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父亲节,即行孝而亲不在,思绪万千涌上心怀。看到别人为父亲买鲜花,陪着父亲吃顿饭,给父亲买双鞋子,我心里暗自悲伤和心痛,在我有能力的日子里却不能为父亲买任何礼物。</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已经走了十五年了,浮想联翩,泪水腮边掛,恩情重如山。岁月長河,珠粒如波。我小的时候,家庭环境的成长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严父慈母。我父亲形像总是很严历,不苟言笑,很难接近。对我们说话总以教训的口气,有时真不可理喻。现在想来,父亲传递给我的是良好的家教和家风,一生受用。</p><p class="ql-block"> 父亲十二岁丧母,有个十岁的弟弟,他十七岁跟爷爷闯关东来到红泡河金矿谋生(现在的黑河)。父亲在家乡上了二年私塾,因家庭变故没有完成学业,但厚植在父亲的心灵深处的家國情怀让他坚韧不拨,勤奋刻苦,师从民间匠人学习铁艺,器物有形,匠心无界。父亲勤劳朴实,追求卓越的无言家风融入到他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传承和发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五六年哈尔滨公私合营后企业成立了轻工业局,父亲五八年入党在轻工企业研究民用产品,小五金类。为了工作父亲每天晚上去哈市总工会办的科枝夜校,不脱产苦读三年,在工厂搞科研,获得八级钳工的证书,在六四年父亲荣获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这些荣誉对父亲来说不算什么。他们这辈人经历了太多的炼狱和精神磨难再加上政治运动,从三反,五反,社教,四清,最后文革,把我们几代人无情地裹进阶级斗争的残酷漩涡。为了自保有些不恭敬的语言,加之曾经历无限崇拜的年代,有些委屈,有些暗殇,精神的无奈只有默默承受,不能讲,不敢说。虚怀若谷,木讷无语,用来形容我的父亲,我觉得很合适。他是搞电子打火机和感应打火机,他有个箱子从来不让我们看,我和弟弟長大后也从没有让我们见识一下。人很犟,在我看来是既无法爱,也不敢恨的人。</p><p class="ql-block"> 风月无今古,情怀自见深。有件事深深触动我的心,至今父亲的温暖在几十年后还发酵感动着我……。二O一九年我去温州相聚知青五十年,在战友为招待我的家宴上,已经八十二岁的战友大哥说出了四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一九七四年为了给弟弟办病退返城,我路过哈尔滨来到科文家拜访他父母。当时他父母热情地接待了我,临走时他父亲从箱中拿出十个电子打火机,对我说,这辈子没有什么东西可留人的,把这送给你,能否帮助去兵团上下打点,不知是否有用拿去吧。当时我含泪相别,永远记住了这一刻。那是什么样的年代?黑白难辩,无事生非,前有悬涯,后见深渊。讲政治为了整人,靠阶级宣传杀人。人世间哪有真诚纯洁的爱?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我也是受害者,当初相见坦诚无暇,你的父亲就是我的父亲”大哥此举让我感动(这件事我也是刚知道),八十二岁的老人还能讲出四十五年前的故事,可见这件事在他心中的份量。(此人是文革受害者落实政策后任温州电视台台長)</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在八五年退休,此前有几年患病(脑梗)。哈总工会在太阳岛工人疗养院组织市劳模在每年的6-9月免费疗养,父亲享受了五年疗养待遇,O7年病逝。</p><p class="ql-block"> 父爱如山,父亲在世时虽然话语不多,但在我人生成長的几个关键时期,都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指引我们,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今年是我过第十五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想见威严空含泪,欲问教训杳无声。</p><p class="ql-block"> 您長眠,儿長念!</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0日于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第六篇 于贞凤</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于贞凤</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去世20多年了。上个世纪的1996年88岁的父亲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家兄弟姐妹7人,我在家排行第五。家中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工作。四五十年前整个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家里人口多生活就更不富裕。</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父亲,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交学费,家里给了我五毛钱让我交给学校。从来没拿过钱的我,到学校不知怎么把钱弄丢了。回家也不敢说,老师找家长,家里才知道我把钱丢了。母亲要打我,父亲拦着不让打。父亲说“孩子从小就没拿过钱,不小心掉了,你打她钱就能找回来吗”?现在5毛钱掉地上可能有人都懒得弯腰去捡,但在上个世纪1959年那个时代,5毛钱还真不是个太小的数目。据说城里的学徒工一个月才挣16元的工资。</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脾气急躁,但从来不打我们,我们几个孩子犯了错,他会严厉批评。生活确实艰苦但父亲非常心疼我们。记得1960年时闹饥荒,粮食不够吃,吃“代食品”。父亲要工作,我母亲有时就单独给父亲做个玉米面饼子,但父亲从来都舍不得自己吃。给我们几个孩子这个掰一点儿那个掰一点儿。母亲看着他就生气的说“你上班干活,不吃哪有力气啊?小孩子不干活,吃点代食品没关系,不吃是不饿,别惯着他们,我们这一大家子还指望你养活呢”。</p><p class="ql-block"> 现在社会发展了,进步了,改革开放使老百姓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父母亲确都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时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想他们要是能活到现在该有多好!父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养大我们七个不说,就连我们七个儿女的孩子都是他们看大的。最多的时候,两位老人一下看4个孩子,早上送去,中午晚上还都要吃完饭才能接回去。</p><p class="ql-block">现在想想他们真是太辛苦了,我们现在看一个孩子都觉得累不容易,何况他们呢?</p> <p class="ql-block">看看我们这一大家子,这是当年在江滨农场照的全家福,照片上是25人,还有11个人因为各种原因没到场。有大姐夫和两个外甥,我二哥家五口,我三妹家三口,他两家那时已搬到枣庄去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父母亲都离开了我们,他们要是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该多高兴啊!这不就是他们辛苦一辈子所盼望的吗!</p> <p class="ql-block">第七篇 胡桂序</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胡桂序</p><p class="ql-block"> 日子过得真快,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回头看看女儿们已经三十多岁,外孙女也上幼儿园了。最近有点空闲时间,回忆过去六十多年的岁月,时不时想起我的父亲,他的印象在我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但是他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却让我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叫胡本兴。1920年出生在山东文登。父亲是一位爱学习的人,经常看书、看报,写得一手好字。我小时候深受影响,也经常从父亲那里了解一些事情。父亲在战挣年代就参加了当地游击队,在一次掩护大部队转移的战斗中,一位同乡姓刘的八路军战士受伤,我父亲果断地将自己身上的衣服和马都给了这位同志,并把这位同志的衣服藏了起来,这位同志最终安全脱险,每当父亲向我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父亲总为救了这位同志而感到自豪。后来这位同志任某军区政委,每次回乡探亲,总是第一个想到我的父亲,有时亲自到我家中叙谈,有时让他的儿子把我父亲接到他家亲切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1956年,父亲和大批的山东人响应党的号召来到北大荒萝北县江滨农场。父亲是垦荒队带队的领导之一,主管垦荒队员的生活,一来到北大荒,他就东奔西忙,为垦荒队员的生活不辞辛苦的奔波。为了能让垦荒队员安心工作,1958年父亲回山东将垦荒队员的家属带到北大荒,在往返的路途中父亲救助了一些同乡人,其中一位同乡来北大荒时准备不足,在途中饥寒交迫,我的父亲就把节俭下来的粮票和身上的一件儿皮袄送给了这位同乡,后来这位同乡在北大荒日子过得好一点了,经常来探望父亲,感激的话说不完。</p><p class="ql-block"> 60年代,家家的粮食都很拮据,我家兄弟姐妹也很多,总是吃不饱。几位姐姐比较懂事,经常把省下来的稍微好一点的饭菜留给父亲。有时同乡到家中,父亲看他们饿着肚子,便把家里的饭菜分给他们。那时我很小,可一直记得这些事情。</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把父亲调到了17连任副连长,主管连队百姓的生活,全连职工家属的衣食住行他都要管理。每年一到分煤、分菜、分烧火柴时,他总是先人后己,有好几次,物资分到最后已经不剩什么了,母亲和哥哥姐姐经常因为柴火不够到地里去砍柴往回背,十分辛苦。</p><p class="ql-block"> 父亲见识广,思想比较活跃、开放。那时候的生活用品极度缺乏,他便带领连队的人制造各种生活用品,比如做肥皂等日用品,还带人,种菜、做粉条、榨油、养猪等改善连队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正是知青下乡时期,大部分知青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刚离开家时他们非常想家,父亲就吩咐食堂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对身体有病的知青,他总是安排食堂单独做病号饭。在我的记忆中,由于那时交通不便,没有客车,每当知青回家探亲时父亲总是提前联系好大汽车,由于汽车走得早,知青吃不上早饭,父亲便嘱咐我的母亲早起包饺子,让他们吃上上车饺子。那时的我也随着父母早起帮忙,擀饺子皮包饺子。从那时起,我就跟父亲学会了包一手很好看的饺子。我都记不清有多少回和父亲擀饺子皮包饺子。直到现在每当我包饺子,都会想起我的父亲,也会对我女儿说起这段小故事。</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到团部去上学,不常在家。和父亲在 一起的时间也就少了,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位可亲、可敬、勤劳、善良的人。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第八篇 郭丽珠</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1925.5.2~1984.1.23</p><p class="ql-block"> 郭丽珠</p> <p class="ql-block">  父亲走的比较早,算不上英年早逝,但不到59岁的年龄就离开人世想起来还是让人唏嘘不已。1984年春节的前几天,马上就是小年了,晚上父亲心脏病突发,他把身边的药都吃了无效,他有预感自己要走,就强忍病痛,把家里的户口本、粮食本、副食本等“重要文件”,什么粮票布票等等“重要票证”全放在桌上摆好,静等那一刻的到来。他平常就说:病重住院抢救,会给子女们添麻烦。所以他不打120。当时我母亲不在家看望我的姥姥姥爷去了。等我妹妹发现父亲呼吸的声音不对叫来大弟时,父亲的脸因缺氧已经发紫,救护车来了告知人已经走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孝子。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大约4-5岁吧,奶奶中风半身不遂,老人家躺在床上2年半从没生过褥疮。我父亲下班回家不管多晚,都是先看看我奶奶,看看床上的褥子是不是干松的,拉的尿的是不是都及时换掉了,再看看盆里有没有换下来没洗的脏衣物,如果有他就马上洗。</p><p class="ql-block"> 奶奶头上不高的地方挂着一个小竹篮,里面有好吃的点心。我们再馋也不敢伸手。那是给奶奶准备的,她饿了随时可以吃。</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富裕,家长支持孩子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也不多。我父亲确很支持我去什刹海游泳,那种针织的游泳衣就买了2件,先是一件紫色的,后来我长高了,游泳衣小了又给我买了一件蓝色的。我那时胆子小,不敢去水深的地方,都是"蘑菇池"里玩,所以没学会游泳。遗憾!</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也很会做饭,只不过工作忙常不在家很少做。我从小不爱吃肉,以吃素菜为主。只要父亲在家,就会给我单独炒个"醋烹土豆丝"。土豆丝切的很细,花椒炝锅,炒出的土豆丝特别脆。炒好以后我就会乐颠儿颠儿的捧着一盘土豆丝跑到收音机前边吃饭边听小说连续广播。</p><p class="ql-block"> 那时住的大院里有十几户人家,大院的东北角有个小挎院,里面是男厕和女厕。每家都要轮流做厕所的卫生,这个任务是我和大弟的。父亲对打扫卫生的要求很严,犄角旮旯的不能马虎。我们做完他检查。不合格返工。家里的桌子椅子不能只擦面,下面的椅子腿桌子腿都要擦。父亲要求我们不能睡懒觉,放学必须马上回家做功课,不许"串门子数板凳"。还说串门子数板凳"容易惹事生非"。有时候会"一口痰变成一个大雁"。</p><p class="ql-block"> 父亲极爱干净整齐,从来不乱放东西。由于我母亲也上班工作,我们的衣服大都是我父亲洗,被里被面也是我父亲洗。那个年代没洗衣机都是用大盆洗衣板搓,一洗就是好半天。父亲的衣服领子磨破了,他都自己缝的特别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初中毕业,1944年参加铁路工作,在铁路的各个工种都干过。1951年经过考试合格成为列车运转车长。</p><p class="ql-block"> 运转车长是车务部门主要行车工种之一。其基本职责是负责本列车的行车指挥,并对旅客和货物的安全、迅速地运送负有重要责任。</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工作很辛苦,运转车长在列车上单独值乘。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工作休息时间无规律。由于受到列车运行图的制约和列车在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他们的出退乘时间、值乘中的工作休息时间经常变化。还有最重要的是对铁路运输业务知识的掌握要求全面,要具备丰富的行车工作的实践经验。运转车长值乘的列车包括客、货运列车,客货混编的混合列车以及各种类型的专列,值乘中有时还要按规定在中间站亲自从事调车作业。因此,运转车长不仅要熟悉行车组织工作,还要对各列车、车辆,各类物资运输的不同要求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比如,对货物列车的装载、加固,易燃、危险物资运输的要求,超限货物运输的特殊要求;运行中车辆、货物发生异状或故障的处理均要了解掌握,方能胜任。</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爱学习也比较聪明,年轻时也是英俊小生!工作上年年是先进工作者,单位组织的学习考试业务竞赛回回都是前三名之列。他从来没请过假。更没有迟到过。因为他是运转列车长,火车到点必须出发。工作压倒一切。在火车上工作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节假日。越是过节越忙,特别是“春运”他在春节从来没有休息过,也从来没时间带我们去公园玩。那么多年我就陪他看过一次病。</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满族世家,属八大旗之一镶蓝旗,瓜尔佳氏子弟。大清王朝的灭亡使满族人纷纷将自己的姓氏按谐音改了。瓜…改为郭姓(瓜-郭),也有改为关姓的。父亲虽是满族子弟但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陈规陋习,那些满族的“规矩”他从来不给我们儿女讲,他都自觉的给破除了。父亲属牛,真是一辈子埋头拉车,吃苦受累,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吃碗面条就是他最大的享受。一生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在院子里种花是他最大的乐事。父亲生就的脾气耿直,“眼里不揉沙子”。什么事都讲究个实事求是。谁做错了不管是领导还是同事他都会当面指出来,从来不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更是严格,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好事我们从来没沾过边。父亲在铁路工作多年,老同事老朋友不少,那些年买火车票特别困难,但是他从来都不管帮助家人和亲戚走后门。我到北大荒往返探亲买票从来都是自己去排队。</p><p class="ql-block"> 在单位经过多年的考验,1982年7月1日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当年写的一首小诗,写在哪一年没有注明。</p><p class="ql-block">《夜间行车有感》</p><p class="ql-block">夜沉沉 寂静静</p><p class="ql-block">列车奔驰群山中</p><p class="ql-block">越过桥梁穿山洞</p><p class="ql-block">震撼塞外夜长空</p><p class="ql-block">车轮哒哒乐曲奏</p><p class="ql-block">汽笛长鸣山回声</p><p class="ql-block">千百旅客梦中甜</p><p class="ql-block">运转车长忙不停</p><p class="ql-block">心怀马列干革命</p><p class="ql-block">安全正点把车行</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生前唯一的一次疗养,在北戴河。每次单位让他去他都是先紧着其他同志去。说自己不着急,这也是他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父亲离开我们快40年了,时间虽然久远但我们感觉他并没有走远。他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停留在昨天。在我们兄弟姐妹的成长道路上有他心血的浇灌,在培养良好道德品行中有他的谆谆教诲,我们每个人的小家庭中都有他殷切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父亲就像一盏灯,依然在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p><p class="ql-block"> 2022.7.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