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四十四)

陆剑岐

<p class="ql-block">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p><p class="ql-block"> 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 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p><p class="ql-block"> 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p><p class="ql-block">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辛苦”二字,既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民辛勤劳作常态。也有我们“重担压肋骨,轧米周折途。”的透彻体悟。</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发展,农村以生产队集体经营的农业方式已不适合社会的进步。出工一轰隆、吃大锅饭,严重地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低下,许多地区的农民一年忙到头、连饱腹都难以保障。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大势所趋。</p><p class="ql-block"> 1978年,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下辖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截至2018年,辖23个村民组,940户、4173人,村域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2018年,小岗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0元。</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小岗村经验在全国推广。各生产队的土地分给农民自主经营,1958年7月1日成立的人民公社、至1983年10月12日正式取消,大生大队、生产小队的机制也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 唐洁的婆家属邬桥人民公社光辉大队。大队没有了,原有的大队五金厂、大队轧米厂转制,买给了农民经营。唐洁的男人接手了轧米厂、多了增收途径。</p><p class="ql-block"> 分地了,农民粮食照种、轧米必须。轧米厂靠近大叶公路,交通便利。闻伟忠说;活儿忙时、他有空也去轧米厂帮忙。</p><p class="ql-block"> 唐洁的二个儿子二个姓,大儿闻伟忠,闻姓随父。二儿子唐怀志,唐姓随母、延续了唐云山祖上香火。</p><p class="ql-block"> 伯华先生上次发帖说:“唐云山喜酒,酒量大。那日去女儿家,见女婿只拿出一瓶白酒招待。嫌少,一怒之下别转屁股就走!”</p><p class="ql-block"> 此事是真?还是假?外人不得而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人说嫁囡高三分。唐云山偏偏把居民户口的、且在手工业社工作的女儿,嫁给了种地的乡下人。</p><p class="ql-block"> 乡人多有不解,唐云山却有缜密的考虑。自已头上有逃亡地主的帽子,在那个年代四类分子的子女娶媳妇、嫁男人也受影响。乡下人娶了个镇上人,农民娶工人。政治地位前高后低(唐洁婆家贫农),经济地位前低后高。对等,女儿不会让人看轻。</p><p class="ql-block"> 唐怀志小闻伟忠几岁,踏上社会后比闻伟忠胜几筹。闻伟忠进单位,拿月头工资。唐怀志开公司当老板、财源广进。二人均为初中生,唐怀志的老婆是大专生。那日师生聚会,闻伟忠特地叫唐怀志开车送我回邬桥。一路上听唐怀志的生意经,让我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其实,学生来校读书;有优等生与差生,这分类主要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求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时间节点,在校的表现,只能表明掌握文化知识、品质形成的差异,决不能决定学生踏上社会以后的人生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陆剑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