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宝海的泥塑人生

神仙哥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成为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是怎样一个奇迹?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土头土脑的农民,对脚下这片土地,是怎样的一往情深......带着这样的疑问,2022年6月26日,我们来到山东平度市蓼兰镇丘西村,近距离接触了荆宝海这位闻名遐迩的民间艺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泥塑作品,传统的狮子狗式的烛台,以及造型各异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惟妙惟肖、妙趣横生。谁会想到,这些生动形象的民间艺术品,竟会出自一个59岁的残疾人荆宝海之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已经接手哥哥荆宝海事业的弟弟荆宝全告诉我们,小时候,哥哥荆宝海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残疾,行走不便,但他对老荆家祖传的泥塑手艺很感兴趣,从8岁开始,他就跟着爷爷学习泥塑,学着捏一些简单的泥哨和泥人。他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在他的童年时光里,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捏泥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到20多岁时,为了维持生活,荆宝海利用农闲时间,做些传统泥塑作品拿到集市上去售卖。但好景一过,这些土里土气的传统手工艺品,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为了生存,荆宝海跟人学习钟表修理技术,拖着残疾的双腿,修理钟表维持生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转眼进入了新千年,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那些曾经不被重视的民间艺术品又开始引人关注。于是,荆宝海重新振作起来,通过学习和借鉴各地泥塑特色,仔细揣摩,对传统泥塑进行创新,丰富了传统泥塑的艺术种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2007年开始,荆宝海专攻泥人制作,同时对弟弟荆宝全言传身教。泥塑作品大多是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为题材,开怀大笑的老农、穿着肥大棉袄的小顽童,嬉笑怒骂的农家妇女......这些泥人被荆宝海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表情夸张,手法精到,连泥人的头发、衣裳的褶痕,下巴的胡渣都清晰可见。割麦子的大爷婶子、抽烟休憩、身背柴禾的老爷爷,推磨、摇辘轳井的老爹老妈,母子情深的老母亲、醉酒的老父亲、吹柳梢的放牛娃;吹喇叭的、逗孩子的、背媳妇的、踢毽子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无一不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正是凭借自己对泥塑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荆宝海足不出户便能把乡里乡亲发生的故事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一块普通的泥巴,在他手里摇身一变,就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荆宝海坐在炕上,不时跟我们攀谈几句。虽然他只上过小学三年学,但他深知,一件泥塑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从构思,到加工成型,再到完成,跟一个人从孕育,到出生,历尽艰辛,是一样的道理。他平时坐一张矮凳上,面前摆放一张半米高的旋转圆盘,圆盘上放着泥巴,切泥刀、压塑刀和小刀片。屋门口有和好的泥巴,院内有烧制泥塑专用的烘烤炉。他用双手支撑着羸弱的身体,去精心完成每一件作品。他默默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仰,用自己的双手,让祖辈流传的泥塑手艺发扬光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荆宝海的泥塑作品造型夸张、表情生动、栩栩如生,他所传承的平度泥塑项目,被批准为第四批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保护项目,他的《农家乐》《母子情深》以及“金手指奖”等许多泥塑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奖。2018年,荆宝海入选世界邮票上的中国艺术名家,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与骄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身体原因,两年前,荆宝海将自己的全部泥塑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弟荆宝全。受家庭环境熏陶,荆宝全对祖传的泥塑手艺耳熟能详,熟稔于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所思兮在乡野,胸中灵气欲成云。谈起今后打算,荆宝全说,自己热衷于祖传的泥塑艺术,完全出自于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一往情深,出于他对家乡父老乡亲深沉的爱。他希望自己好好传承老荆家的祖传泥塑艺术事业,像一位出色的烹调大师那样,努力将手中的每一块泥巴,烹调成一件色香味俱佳的艺术珍品,让她散发出永久的泥土芳香,焕发着迷人的神韵与风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2、6、26</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陈希瑞,网名神仙哥哥,山东省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平度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北京《大地文学》吉林《短篇小说》山西《火花》湖北《速读》云南《麦地》辽宁《辽河》《悦读》《散文中国》《山东教育》山东《作家报》《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半岛都市报》《农村大众》《青岛日报》《青岛财经日报》甘肃《民主协商报》《青海湖》《九天文学》《天柱》《平度日报》《墨水古韵》《菲律宾商报》《有荷文学》等海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小说散文800余篇,创作出33部吕剧、微电影和电影剧本等网络文学作品300多万字,古装吕剧《状元郎》搬上舞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