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战友魂归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 朱炳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右手指前方者为张申奎,右为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将一篇深切怀念60年前在炮击金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张申奎的文章,附上战前两人合影的照片,在博客上发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岂料,在6万余次点击访问者中,竟然有张申奎的重孙女胡龙芳,她惊喜地发现博文中记述的张申奎竟然是许多年来家人想找而无从着手的太爷爷,于是即刻将在哪年哪月哪天牺牲的情况告诉其爷爷。年届64岁的张申奎儿子胡治侯(张离婚时的遗腹子,母亲改嫁易姓胡),得知这一信息,激动不已。自他3岁那年父亲离家,一去不归,至今已一个甲子了呀!看着父亲惟一的与我合影的老照片,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情感奔涌而出。在场的后辈子孙也都感动得流下热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篇博文、一帧博客老照片,正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荡起层层涟漪。胡龙芳,这位情感丰富的老战友的重孙女满怀激情地通过邮箱与我交往,沟通信息,并建立微信联系,决意找到张申奎牺牲后的墓地,前往拜谒,让家人了却多年以的祭奠心愿,使心灵得到慰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我任步兵第84师炮兵第364团指挥连测地排长,张申奎任3营3连副指导员,我俩同时被指派到大办人民公社工作组,来到师部附近的新洋大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相处2个多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申奎系安徽省太湖县人,是1948年入伍的老同志,经过解放战争的考验,在各方面都比较老练,思想淳朴憨厚,作风大胆泼辣,工作十分努力,像大哥哥一样带着我与大队干部研究办社问题,与农民弟兄一起耕耘田地,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0月初,我俩撤出农村返部,随炮团开赴时为祖国前线的福建厦门。我在团部指挥连驻大嶝岛,他在160毫米迫击炮营上了与金门近在咫尺的小嶝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3日的炮击金门,是继“八·二三”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炮击。在这次炮战中,张申奎为了帮助连里的第一炮起到基准炮的作用,就亲临炮阵地协助班排长指挥。战斗正激烈时,金门岛上的一发重磅炮弹钻入阵地,随着一声闷响,火炮掩体垮塌了,张申奎与我同时从炮校毕业分配到团里任排长的吴瑞生以及一班战士、四位民工,全部牺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判断,张申奎战友牺牲后应埋葬在厦门,于是告诉其重孙女胡龙芳。小胡就给厦门退役军人事务局写信要求查询,对方提供了同安县烈士登记表,以及纪念炮击金门牺牲烈士碑记及刻有烈士名录的墓碑照片。但从烈士登记表上看,没有张申奎的名字,只有“张新奎”。表中记载的所在单位“炮兵第364团”却十分清晰。埋葬时间为1958年11月。据厦门市事务局分析,当时填登记表时,很可能是一个闽南人念张申奎,填表的人就误写成了张新奎,因为闽南语“申”“新”音近似,墓碑上“张新奎”是根据登记表之错而误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胡龙芳和我一起在网站上搜寻,以及与厦门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终于确认张申奎烈士的墓地在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洪山仔烈士陵园,虽没有单个埋葬遗骸、立碑,但镌刻着86名烈士姓名的墓碑上清晰可见“张新奎”,即“张申奎”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给烈士正名,我又分别给厦门市、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局(厅)写信磋商,并提供相关证据,要求在墓碑上修正或补刻“张申奎”烈士的名字,以便家人前往拜谒,让先烈魂归故里,了却亲人许多年来的思念与心愿(碑上正名“张申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烈士墓碑上将张新奎改正为张申奎的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得知申奎战友的亲人决定不远千里要到福建厦门拜谒先烈时,心情十分激动,无限感慨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朱炳初,男,汉族,江苏省宜兴市人,1937年3月出生,1954年7月初中毕业考入重庆炮兵学校,1956年7月入党,大专文化,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入伍后历任炮校学员,陆军第28军步兵84师炮兵364团炮兵排长、测地排长、团政治处秘书、青年助理员(干事),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副科长,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干事、组织科副科长、科(处)长,1985年3月任北京军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室副师职研究员。1992年9月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读初中时就喜欢文学,炮校毕业后分配到时为福建前线的炮兵第364团,时常写些通讯报道,被福州军区《解放前线》报社聘请为通讯员,因报道成绩出色,受到表彰;曾兼任团战士业余演出队队长,创作、导演、表演文艺节目,演出队参加师文艺汇演多次获头奖;调北京军区多年从事机关文书写作,退休后不甘寂寞,喜欢文学创作,曾任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作家协会理事、朝阳区诗书画研究会会员。1998年由从化市《乡村语文报》社、解放军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14万余字散文集《青春寄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2年初由北京军区政治部移交到朝阳区军休十五所后,任过党支部书记、总支宣传委员,热心宣传报道工作,曾在报刊、【我的卧虎湾】【百度】《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江山文学】【新华网客户端】【丰融春秋】等微信平台登文500余篇,连年获得军休办表彰。2017年6月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35万余字文集《夕阳漫笔》,2019年3月由时代出版社出版45万余字回忆录《回顾与思考》,2022年5月由时代出版社出版54万余字文集《晚霞拾零》,总计出版148万余字文稿。生命不息,笔耕不止,文化养老,发挥余热,不断提升精气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