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十大原则》</p><p class="ql-block">🍀 ️信任——</p><p class="ql-block">请拉着孩子的手,望着孩子的眼睛,微笑并坚定地说:“孩子,我相信你!”</p><p class="ql-block">🍀 ️倾听——</p><p class="ql-block">请摸摸孩子的头,拉孩子一起坐下,微笑并期待地说:“来,告诉我,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欣赏——</p><p class="ql-block">请把孩子举起来,或者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件事你做得很好!真了不起,我以你为骄傲!”</p><p class="ql-block">🍀 ️感谢——</p><p class="ql-block">请拥抱一下孩子,不论孩子年龄多大,跟他说一声:“谢谢!”</p><p class="ql-block">🍀 ️支持——</p><p class="ql-block">请用对你的眼神,坚定地告诉孩子:“不要怕,勇敢去做,我永远支持你。”</p><p class="ql-block">🍀 ️放手——</p><p class="ql-block">请远远地看着——有时要装作没看见。不到必要的时候,不要去制止,也不要去帮他。</p><p class="ql-block">️🍀 ️身教——</p><p class="ql-block">在很多的场合,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告诉身边的人:“注意,有孩子在!”</p><p class="ql-block">🍀 ️一起行动——</p><p class="ql-block">请对孩子说:</p><p class="ql-block">“孩子,我们一起来做吧!</p><p class="ql-block">“孩子,你写作业,我来看书。”</p><p class="ql-block">🍀 ️坚持原则——</p><p class="ql-block">请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件事肯定不行,你哭和闹也没有用!”然后安静地走开,不要回头。</p><p class="ql-block">🍀 ️️赋予责任——</p><p class="ql-block">请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我不能代替你,你自己要负责到底!"</p><p class="ql-block">一个“叛逆”的孩子,一定是一个“饥饿”的孩子,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关注、被允许、被欣赏等,一定没有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一个“太听话”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压抑”的孩子,他认为不听话是危险的,只有听话,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p><p class="ql-block">【写在结尾】</p><p class="ql-block">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好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p><p class="ql-block">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p> <p class="ql-block">被批评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校受到老师批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反应——</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逃避、不愿面对;</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感到愤怒,情绪激烈;</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感到委屈,对批评耿耿于怀;</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对此,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使其客观、平和地面对批评,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并从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促进成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吧。</p><p class="ql-block">👉🏻影响孩子接纳批评的因素</p><p class="ql-block">被批评后感到自信心受到打击。这类孩子很在乎外界评价,一旦被批评,就容易盯着自己的缺点,无法理性看待批评,这与其不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期待有较大关系。</p><p class="ql-block">被批评后缺少安全感。被批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挫折,有的孩子被批评后会感觉“丢脸”“抬不起头”。这可能反映了孩子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孩子而言,社会支持主要来源于家庭。家庭支持就像一张网,能把孩子托住,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p><p class="ql-block">被批评后感到被否定。有些孩子只看到否定,看不到批评的正面意义。这多见于较为优秀的孩子,因为常听到表扬,受到批评就觉得委屈、难以接受。其实,这体现了孩子对外在评价的过分追求。</p><p class="ql-block">🎈如何引导孩子合理看待批评并从中获益</p><p class="ql-block">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应一味批评,经常对孩子表现出否认、惩罚和不支持,会导致孩子恐惧批评。父母能客观地认识和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特质,就能对孩子暂时的失败更加包容,也能给予孩子更坚定的支持。</p><p class="ql-block">理解和接纳孩子被批评后的情绪变化。当遭遇批评时,孩子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感到羞愧、委屈。这些都是正常的,可以先让孩子宣泄情绪,等孩子冷静下来,再一起分析前因后果,一起讨论如何改进。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充分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情感支持,接纳孩子的情绪,相信孩子能意识到错误并做出改变。</p><p class="ql-block">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批评。批评是一种反馈,它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进步的期盼。因此,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批评,父母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焦虑,理性地看待孩子被批评这件事。</p><p class="ql-block">🎈对待老师的批评,家长可以教会孩子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反省自身,保持谦卑的态度,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感谢老师指正;</p><p class="ql-block">不顶撞老师,不逃避问题,更不能推诿抵赖;</p><p class="ql-block">改过自新,在今后做出改变,让老师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p><p class="ql-block">多与老师沟通,如果有误会,可以委婉地告知老师。</p> <p class="ql-block">🎈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p><p class="ql-block">自信的品质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出应对批评的策略。</p><p class="ql-block">在陪伴孩子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父母要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其耐挫力。</p><p class="ql-block"><b>一方面,当孩子有进步或者被表扬时,父母应及时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表达对孩子的信心;另一方面,如果孩子遇到了挫折,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而应看到失败的积极意义,给孩子以鼓励,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b></p> <p class="ql-block">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和父母什么话都没法说到一块去,问他什么都不说,家长说多了,还反过来吼一句。</p><p class="ql-block">想约孩子一起下楼散步或周末逛公园,孩子一句“不去”让人心塞。</p><p class="ql-block">放学回家总是先玩游戏,做作业总磨蹭,往往拖到很晚才完成。</p><p class="ql-block">有时爱慕虚荣,要跟同学攀比,稍有不顺,就发脾气。</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各位家长,以上这些情况,您经历过吗?</p><p class="ql-block">面对孩子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家长若缺少科学的育儿知识,仅凭感觉或经验教育孩子,很容易产生亲子冲突。青春期作为孩子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有其特殊性,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一起看看专家的观点吧。</p><p class="ql-block">👉🏻亲子冲突出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亲子间接触不足,沟通困难。</p><p class="ql-block">由于工作忙,有的家长常在吃饭时或睡觉前,甚至等出现问题时,才对孩子进行教育。</p><p class="ql-block">亲子间互动内容单一。</p><p class="ql-block">受各方面影响,学习与成绩是部分家长与孩子谈论最多的内容,而且选择的方式通常是唠叨和说教。</p><p class="ql-block">“不打不骂不成才”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有些父母认为教育就该采取训导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仅收不到积极效果,还会带来一系列问题。</p><p class="ql-block">冲突不断,会影响亲子关系。</p><p class="ql-block">极端的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犯罪行为等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p><p class="ql-block">作为家长,要理性、正确地看待亲子冲突。</p><p class="ql-block">青春期亲子冲突是亲子关系需要调整的信号。当孩子和父母的观点不一致时,父母其实应该高兴,这是其开始成熟的象征。变化背后的原因,与孩子身心变化、激素水平变化、脑功能发展息息相关。在家庭相处中,亲子间的低水平冲突,能让孩子学会情绪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亲子冲突的解决策略</p><p class="ql-block">建立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p><p class="ql-block">不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都应以对待独立个体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要相信孩子有处理问题及分析判断的能力,如此孩子才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p><p class="ql-block">在家庭教育中注入情感因素。</p><p class="ql-block">父母要善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对孩子施以理智的爱。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可以尝试深呼吸从1数到10,不急于表达,先稳住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与孩子交谈,鼓励并让孩子表达他的看法与意愿。</p><p class="ql-block">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父母应主动学习家教知识,营造和睦的家庭关系,使孩子在欢乐、关爱、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愿望。</p><p class="ql-block">避开沟通“雷区”。</p><p class="ql-block">见到孩子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游戏,总是很晚才急匆匆完成家庭作业,部分家长可能有以下反应——</p><p class="ql-block">命令、指挥、控制型:马上给我起来,去给我写作业去!</p><p class="ql-block">警告、训诫、威胁型:你要再这样,不给你任何零花钱了!</p><p class="ql-block">规劝说教型:你这样是不行的,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你的同学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呢!</p><p class="ql-block">批评、责备型:天天就知道上网、玩游戏,作业一点都没动,你怎么就这么懒?这么不自觉!</p><p class="ql-block">嘲笑、讽刺型:就你这样还有资格玩游戏?你要在班上名列前茅,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你看你在班里的成绩,还玩什么玩,我真为你感到丢脸!</p><p class="ql-block">🎈少讲道理,促进表达。</p><p class="ql-block">青春期的孩子已懂得很多道理,有时说话偏颇,只是在宣泄情绪。遇到这类情况,家长可以尝试带着不评判的态度沟通,效果会很不一样,拥抱、沉默、写信,都是不错的办法。</p><p class="ql-block">共同协商,达成共赢。</p><p class="ql-block">当父母和孩子产生冲突时,作为父母,可以尝试通过协商沟通的方式解决。因为孩子参与了决策过程,所以会更愿意执行。执行过程中有问题也不怕,可以继续与孩子协商改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美国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b></p><p class="ql-block">习惯逃避沟通的父母,往往就是忽略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他们通常喜欢用“高身段”和孩子交流,习惯“自以为”孩子的想法。</p><p class="ql-block">而想要成为合格的父母,就得停下逃避的脚步,转过身让孩子追上自己,创造交流的机会。</p><p class="ql-block">曾在朋友家见过她和女儿的相处模式,让我不禁感叹她育儿有方。</p><p class="ql-block">那次,朋友拿了一个口红刚想涂,就被女儿拉住,说自己喜欢这口红,让朋友涂别的。</p><p class="ql-block">在“逃避式”沟通的父母那里,遇到这样的情况,无非是两种解决方式:</p><p class="ql-block">1.二话不说,强行抢回来,并附赠一个脑瓜嘣儿</p><p class="ql-block">2.懒得和女儿计较,直接给她,换一个涂。</p><p class="ql-block">但朋友的解决方式,却令我意外</p><p class="ql-block">她直接和女儿聊了起来,女儿说:“这颜色好看我很喜欢,妈妈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她回答:“这是妈妈赚钱买的,凭什么是你的,你喜欢就以后自己赚钱买。”</p><p class="ql-block">她既没有纵容孩子,更没有逃避和孩子的沟通,而是正面和孩子说:</p><p class="ql-block">“这是我的东西,不能因为你年纪小,就把别人的东西当作你的,不能养成这样的坏习惯。”</p><p class="ql-block">这样子的教育方法,既给了女儿表达自己的权利,又立了规矩,还能使孩子乐于和父母沟通。</p><p class="ql-block">如果父母永远站在自己的高身段,就只能看见“不可理喻”和“无理取闹”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u>只有当父母蹲下身子和孩子交流,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且和谐</u></b></p><p class="ql-block">汪曾祺也在《人间有味》书中讲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时,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p><p class="ql-block">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p><p class="ql-block">我十几岁就学会了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p><p class="ql-block">当父母主动引导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怀,就能自然而然成为孩子的“朋友”。</p><p class="ql-block">所以,成为高层次的父母,一定是平视孩子的目光,和孩子有充分的交流,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面对面沟通解决问题,聆听孩子的情绪,做孩子的亲密伙伴</p><p class="ql-block">正面交流,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p><p class="ql-block">看过这样一个教育观点:教育孩子,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p><p class="ql-block">深以为然,如果亲子之间,连沟通都困难,父母的教育又怎可能被孩子接受?</p><p class="ql-block"><b><u>🎈在和孩子的相处中,如何更好的正面交流呢?</u></b></p><p class="ql-block"><b><u>四"T"法</u></b></p><p class="ql-block">🌸1、Turn in 共情关注</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经常和孩子共情,描述孩子的状态。</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在给孩子读绘本时,孩子的手上却在把玩着积木。</p><p class="ql-block">逃避式的父母发现后,大部分会任由孩子“神游”,过后说一句“给你讲绘本,你怎么不听呢”。</p><p class="ql-block">但学会共情关注的父母,会顺着孩子的注意力,说出孩子的需求。</p><p class="ql-block">同样的情况,共情关注的父母会先和孩子一起玩积木,并解释:“你喜欢积木是不是?你可以把它拼成你喜欢的样子。”</p><p class="ql-block">然后拉回孩子的注意力,“你看这个是绘本,咱们放下积木,摸着绘本来听好不好?”</p><p class="ql-block">孩子很难完全跟着父母的节奏去做事情,强迫孩子跟着,只会形成父母和孩子都生气的局面。</p><p class="ql-block">所以,懂得共情关注的父母,会去观察孩子的行为,理解他的行为,帮助他讲出来。</p><p class="ql-block">🌸2、Talk more 充分交流</p><p class="ql-block">充分交流,指的是要和孩子解释在发生些什么事。</p><p class="ql-block">带着孩子走在路上的时候,可以跟他一起观察路上的各种事物。</p><p class="ql-block">“路边有一棵树”、“墙角有紫色的花花”、“你看,那儿还有条小狗,小狗万一突然冲过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这时,孩子会不自觉地和你交流:“那妈妈,我来保护你!”</p><p class="ql-block">孩子本身就对世界充满好奇,跟着父母观察这个世界,就能加深孩子和现实世界的连接。</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父母在下班回家后,和孩子说说今天遇到的人和事,也能让孩子更了解父母。</p><p class="ql-block">长此以往,孩子也会习惯和父母对话,他也会学着父母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给父母听。</p><p class="ql-block">亲子之间的充分沟通,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点滴。</p><p class="ql-block">🌸3、Take turns 轮流谈话</p><p class="ql-block">“逃避式”沟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p><p class="ql-block">他们习惯用命令式的话语和孩子说话。</p><p class="ql-block">“别动它”、“去看书”、“老实点”……</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词语,往往无法建立亲子间连接,反而还会产生逆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孩子想去碰插座的时候,部分父母会直接打开孩子的手,最多加一句“不要动!”</p><p class="ql-block">但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停止探索这个世界的脚步,不敢再去尝试新东西。</p><p class="ql-block">所以,作为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p><p class="ql-block">孩子在动插座时,要和他说:“这插座很危险,碰到了会触电,会伤害到你,所以不能去碰它。”</p><p class="ql-block">让孩子了解其中的利害,联系起因果,才能更好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禁忌。</p><p class="ql-block">“逃避式”沟通,会渐渐形成冷暴力,刺痛孩子的内心。</p><p class="ql-block">🌸4、第四个T,turn it off,把手机和电视关了</p><p class="ql-block">父母逃避沟通,还有一个惯用手段,就是用电子产品稳住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一吵闹,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玩。</p><p class="ql-block">殊不知,电子产品虽然也能和孩子“交流”,但和父母给到的交互感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爱和抚慰是任何事物都比不上的。</p><p class="ql-block">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人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学会沟通,才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在爱中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