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常人家,只用一扇门。如果新打开一扇门,原来的门即便保留,也是虽设而常关。</p><p class="ql-block"> 普通人的心里,都有一扇门。那个门通向自己熟悉的世界。如果新打开一扇门,原来那熟悉的世界,会逐渐变得陌生。</p><p class="ql-block"> 从步入中年起,不知不觉里,我的心里新开启,或叫重新打开一扇门。新开启的门通向自然,那里有田野、山林、湖泊及鸟兽,它们寄托着我的闲情逸志,闲心所在。原来的门通向人,那里是里巷、市井、庙堂与江湖。他们承载着我的衣食住行,生活所依。</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贫困偏僻的农村,年轻时向往着人口密集的城市。在当时巨大的城乡差别下,那里人多,反而有饭吃,日子过得好。</p><p class="ql-block"> 到了城市,没觉得城里人有什么三头六臂,特别了不起。自己遇上什么磕磕绊绊,总以为是自己太简单。比如吧,缺少庙堂的进退,人太二。缺少江湖的深沉,心太浅。缺少市井的圆熟,至今,农贸市场买个菜还是不善于讨价还价。</p><p class="ql-block"> 人总是要有出路的。人如是,得有饭吃。心如是,得有地儿安。佛家讲内修,心外别求。可多少僧人都是一边敲着木鱼,一边想着山下的“老虎”。我的心呢,很早就有一小块地属于自然了。孩子小的时候,人家有空闲,去公园,商场,我选择去田野,看春种秋收。说是带孩子识稼,潜意识里,是自己心有别求,不惯人烟。环顾左右,我是最有“野心”的人。田野一直是我的喜欢。人的口味是小时候形成的,我的“野心”也是天然的。农村的家,门外即野。</p><p class="ql-block"> 后来人越来越有闲,那通向自然的门也越开越大。再后来退下来,全闲了,也想有几个“心远地自偏”的伴儿,免得人以为孤怪。可是,我发现,即使人退下来以后,聚在一起,官场的人还是官场,江湖的人还是江湖,市井的人改不了嘈杂与吆喝。于是,我人的门走的少了,越来越荒芜,自然的门走的多了,快成“野人”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林下池边,遇上几个也醉心拍鸟,喜欢自然里转悠的拍友。他们原来属于什么不重要,我们之间没有过去,只有当下。重要的是现在都有“野心”。至少聚在一起话题,都远离张长李短,人事浮沉,相互之间,更没有尊卑高下,百般禁忌与讲究。大家相处,都不用端着。心上嘴上,都是空灵的鸟儿。</p><p class="ql-block"> 走进鸟儿的世界,现在的纠结是,它也五谷之身,可以不食人间烟火,我也五谷之身,却不可以,终究还是活在烟火里,至少一日三餐还离不开。看来,我的两扇门还得都开着,开的大小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