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和顺古镇再探

观沧海

<p class="ql-block">  来腾冲近50天了,初探和顺古镇是25天前,上一次走马观花参观了2/3的景点。(上一篇<a href="https://www.epian.vip/mp/48nouun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腾冲和顺古镇初探</a>)本打算早些时候再进和顺古镇,一直在等晴天,碍于已进入雨季未果,无奈今天只好雨中再游和顺,参观上次未来得及去的景点。</p><p class="ql-block"> 一个被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的边塞小城。交通不便,远离中原地区的蛮夷之地。论常理古时候来腾冲的人,要嘛是如徐霞客一般的旅行家,要不就是被贬到此地的官员,正常来说没多少人愿意过来,毕竟山高路远交通不便……</p><p class="ql-block"> 是什么吸引了全世界的旅行爱好者们的目光?无数人向往这一片土地的风光。居然不断的有人会反复游和顺?这就是和顺古镇作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首,以及《中国国家地理》、《时尚旅游》等媒体推荐为“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原因吧。</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2005年在电视直播中国十大魅力古镇评选晚会上,主持人幽默的正话反说,例数和顺镇的很多“不足”,所言如下:</p><p class="ql-block"> 第一、历史太短,只有六百多年,比美国历史才长四百多年……</p><p class="ql-block"> 第二、开放太早,400年前和顺男人们就走出国门了。带回很多洋玩意,如“英国的门,捷克的灯罩,罗马的钟,德国的盆”,连老乡喂猪的泔水桶都是美孚洋行的油桶;所以他们对文物不是特别珍惜;建筑上也比较凌乱,有徽派的,有欧式的,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不太注意更新,到目前为止,原样保留着......</p><p class="ql-block"> 第三、和顺的人不务正业,农家人本应以务农为主,他们却爱看书,喜欢摆弄文房四宝;因为爱看书,说话的习惯也和城里人不一样,很多游客都听不懂当地农民说的话,比如他们问你“尊号为何?昆仲几位”,实际上就是问“你叫什么?家里兄弟几个”;爱看书是因为镇里有图书馆,图书馆也没有多少书,只有七万多册,也没有很好的书,基本上都是老书、古书、善本、孤本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的这些说辞真的是太吸引人了,很真实。到了和顺越发的觉得和顺古镇真的是一处令人着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照上次进入景区的路线,首先还是从前文说过的“双虹桥”进入,上次是进景区后左转参观。今天进景区就右转参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双虹桥边有一石碑并刻字“桥倒碑修 碑倒自修”。</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年间在朝廷做官的和顺人“桥头老爷”寸玉,回乡组织各方贤达士绅捐款修建双虹桥。治水及建桥工程竣工后还剩些银两,寸玉与几个主事人商定,为子孙后代留下物质及热爱公益的精神财富,将银子埋在了桥边,其上立碑刻下了“桥倒碑修 碑倒自修”的八个大字,意在桥倒了在碑下挖出银两修桥,碑倒了就是银子没了乡民筹钱自修。寸老爷的哑谜后来被歹人堪破,他们推倒石碑,挖出钱财,逃之夭夭。幸好双虹桥足够结实耐用,至今仍然屹立在三合河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碑倒自修”的事情始终没能发生,这也是天意。</p><p class="ql-block"> 现石碑是和顺开发旅游资源时根据史料重立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旨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双虹桥迎面向右,依次是前文说过的“和顺图书馆”和“文昌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昌宫旁边是现在和顺古镇最著名的景点“和顺和谐”照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照壁上的“和顺和谐”是朱镕基总理题写,都知道朱镕基总理极少题字,全国能找到朱总理的墨宝十分珍贵。是什么让朱总理自己打破自己的规矩,能在此留下墨宝呢?这里有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讲“题字”故事之前,需要先说一下照壁身后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绕到这个照壁的背后,有一个不起眼的对开可透视的铁门。门里是个院落,里边的建筑、院落与文昌宫以及和顺图书馆都相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4年夏天,滇西抗战,收复腾冲县城的战斗打响,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将司令部就设在了和顺图书馆的这个院落内。因此1944年5月至9月这个院落里的建筑就是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指挥部。霍揆章总司令在这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运筹帷幄,指挥了攻克县城制高点来凤山等艰苦卓绝的战斗。和顺图书馆也见证了那段远征军不可磨灭、浴血奋战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944年9月14日腾冲光复后一直到2012年,和顺人民为了纪念滇缅抗战的远征军,在这指挥部的原址创办了“滇缅抗战博物馆”。这是中国大陆2012年之前,唯一的一个讲诉远征军历史的“博物馆”,也是全中国第一个由民间出资,民间捐献收集文物的博物馆,馆藏曾达到6000多件文物,1000多幅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2010年国务院出资在腾冲国殇墓园新建“滇西抗战纪念馆”,新的“纪念馆”建成后(2012年12月),这个民间的“滇缅抗战博物馆”的全部文物征集搬迁到新的“纪念馆”。(见另一篇<a href="https://www.meipian.cn/490l29y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腾冲国殇墓园参观记</a>)</p><p class="ql-block"> “滇缅抗战博物馆”文物搬迁到国殇墓园“滇西抗战纪念馆”后,原“滇缅抗战博物馆”即停办了。这里恢复为“远征军滇西抗战指挥部旧址”,目前一直在修缮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到朱镕基总理“题字”的故事。2006年8月5日,此时的和顺“滇缅抗战博物馆”还在开放中,已经卸任的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此参观,破例留下极为珍贵的墨宝“和顺和谐”。后刻于“滇缅抗战博物馆”门前的照壁之上。</p><p class="ql-block"> 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和顺题字,流芳百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有1000多个古宅,100多座明清建筑,和顺对待这些古宅不是拆除重建,也不是隔离保护,而是直接被顺势改造成客栈和店铺,土墙黛瓦,修竹盆花,远古与现代融合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家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和顺古镇的街巷,一定会发现,居民建房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是火山石及其衍生材料。古镇的石板路都是用火山石铺就的,民宅的院子里也会铺上火山石,因为和顺古镇所在的腾冲地区火山众多,就近取材方便。和顺的气候仅分为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来临,用火山石铺设的地面,不仅防滑,而且渗水性能极佳,路面不会积水......</p><p class="ql-block"> 雨天拍摄的和顺古巷石板路也是难遇的大片素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翡翠大王寸氏古宅。</p><p class="ql-block">“寸氏”是和顺的第一望族大姓,亦是最早到此开基业的五姓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寻上次未去的和顺宗祠</p><p class="ql-block"> 和顺存在八大宗姓:寸、刘、李、尹、贾、张、杨、钏,是明初军屯时迁移过来军户的后人。宗祠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族长行使权利的地方,又是族人的社交场所,还是开办私塾子弟上学读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和顺的八大姓氏都设有自己的宗祠,每个祠堂都保存完好,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八大姓都有完整的族谱,并依然保持续修的传统。每年春秋两季是祭祖季节,各姓子弟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乡,在自己的祠堂里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前文提及了刘氏宗祠和李氏宗祠。寸氏宗祠是八姓宗祠中最早修建的,始建于清嘉庆10年(1806),其后次第修建宗祠内建筑,至道光6年(1827)修月台止,历时20余年始具规模,又于1935年重修新大门,前后延续近130年。祠堂坐南向北,占地2000余平方米,由正殿、厢楼、花园、过厅、大厅、大门、小月台、大月台、荷塘等建筑组成一完整院落。大门最具特色,是由百年前的印度工程师设计,系中西合壁建筑,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上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如意顶,均刻有浮雕图案。主门两侧的石柱上镶嵌“五岳宗山百川赴海,千秋报本万古流芳”的楷书楹联,正中左书“寸氏宗祠氏祠堂为和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大门外上下两层月台,月台两边石标杆上各有两个石斗,为清光绪年间乙未科进士寸开泰所立。所有建筑原材料是马帮从缅甸驮回来的进口货,如今在腾冲乃至整个云南都找不到第二个。无一不彰显了寸家作为八大家族之首的超然地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寸家院内的马帮雕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顺的建筑格局有“四和三顺”之传统,体现了和顺人的“和”与“顺”,由此可看出和顺人的文化、情操与远见卓识。“四和三顺”包括融合、随和、和谐、和睦,以及顺势而建、顺巷而建、顺其自然。建筑就地取材,用火山石筑墙、楠木造屋,不刻意雕塑、不彩绘装饰、保持本色不上油漆。整个建筑显得古朴厚重、随意随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弯楼子</p><p class="ql-block"> 和顺弯楼子,建于清末至民国初期,为腾冲近代著名华侨商号“永茂和”主人李必成私宅。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176平方米,建筑面积951.97平方米,为三个“一正两厢房”庭院组合的建筑群,因临巷一侧的建筑依巷道的弯曲而设,故称“弯楼子”。建筑群彼此相通、布局巧妙、结构精湛、装饰华美,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元素无缝融合。粉墙黛瓦,建筑用材全部为当地楸木,家具用材考究,做工精良,室内陈设多为舶来货,是和顺侨乡众多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现已辟为民居博物馆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处同敦牌坊——尹家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尹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尹氏宗祠位于尹家巷前。是和顺几大家族中继寸氏宗祠之后,第二个修建宗祠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至道光10年(1830)建成,民国20年(1931),扩建了东、西厢楼,形成如今之规模。院落内的建筑多采用粗大的木头搭建框架,抬头就能看到砖瓦压在木条上,看似简单却十分坚固,东、西厢楼对立而望、规模宏伟。 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070平方米,由正殿、两厢、大门(过厅)组成。视角开阔,小河水从祠前流过,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祠堂建成后,一直用作书塾、学堂。道光、咸丰间,族人尹祖澜及董官村董大纯均于此设帐授徒。光绪间尹曰培亦于此开书馆。</p><p class="ql-block"> 宗祠内还遗存尹祖澜于道光12年(1832)书写的“尹氏祠堂”正书匾额一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贾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这座坐落于巷弄里的祠堂相对低调,规模也没有其他祠堂大。朱红色的大门经过岁月的洗礼色彩逐渐暗淡却尤为古朴,像一位老人静静的观望时光的流逝。</p><p class="ql-block"> 贾氏宗祠建于民国初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670平方米。大门和月台之间有环村路穿过。</p><p class="ql-block"> 现在处于修缮状态,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和顺张氏是当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望族大姓之一。根据《腾冲和顺张氏族谱》记载,和顺张氏始祖名为张正,原系湖南长沙府湘阴县晋家园大石塘人。明朝初年,他追随西平侯沐英击溃蒙元残部平定云南后,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调驻防腾冲,其军职为总旗官(七品武官)</p><p class="ql-block"> 张氏宗祠结构和刘氏宗祠非常相似,清光绪8年(1882)始建,民国19年(1930)最后完成,历时48年,耗资1.48万银元。宗祠坐南向北,占地约两亩,从外观可以看出这个宗祠规模宏大,大门为重檐牌坊式结构。月台雄伟。</p><p class="ql-block"> 现在也处于修缮状态,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天寺</p><p class="ql-block"> 腾冲著名的寺庙之一。位于中和顺古镇西南山麓中,四面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乡人朝海张公鼎建前殿,合乡继后殿。康熙乙末(1715年)建皇阁延至乾隆丙申(1775年),由于地震房屋倒塌,众议兴修,乡中捐银及住持僧亲往缅甸各埠化来大部资金,各处得以修复,随之建两厢及天门佛殿暖阁阶梯石栏及附属设施一一竣工,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建三皇殿、四十年代乡人筹备欲建三清殿,因腾冲沦陷而终止。中天寺的主体建筑以大雄宝殿后檐为界,前面为寺庙建筑,后面是道观建筑,在中天寺各种信仰得到尊重与并存。</p><p class="ql-block"> 中天寺不仅是地方的名胜古迹佛教活动场所,还是地方启蒙育才的地方,寺内有一“中天书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天寺匾额是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中天寺门前月台俯瞰和顺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殿为佛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中天寺观光平台俯瞰和顺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殿为道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钏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钏氏宗祠不在和顺古镇景区内,位于距景区约一公里的和顺镇上庄。民国15年(1926)当地钏姓家族集资兴建。祠坐东北向西南,占地2040平方米。远远望去祠堂的大门轮廓有一点徽派马头墙的缩影,翘起的屋檐使得整座建筑显得格外古朴,青砖搭起的拱门,迎面是照壁,简洁大气。为一正两厢布局。正房为3开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结构。</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和顺图书馆上庄分馆开设在此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位于钏氏宗祠后方100米,老龟坡山下,建于民国14年(1925),坐东南向西北,大门已毁。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中期被用作大庄完全小学校舍,直到2005年学校迁走之后才归还杨氏族人。</p><p class="ql-block"> 现在也处于修缮状态,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山傍水的和顺古镇,其实是一片占地广阔的区域,百年老宅、宗族祠堂、名人故里,寺觀古刹、奇街异巷、传世楹联、大家墨宝、太多的历史、文化和故事……。云南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袁嘉谷游和顺写过一幅对联,“一路沿溪花复水,数家深树碧藏楼”,这可能是对参观和顺风光的恰当写照。</p><p class="ql-block"> 和顺古镇的每一个宗祠古宅都印证着风水学博大精深;每一幅匾额楹联皆昭示着人间正道是沧桑。每到一处都值得驻足细细品鉴和领会。可两次古镇参观,短短的两个白天,也只能是到处打卡,走马观花,没有办法将和顺古镇的故事讲得酣畅淋漓,谨此初探、再探……,尚不敢写游记。但可以肯定不管是谁,走进和顺古镇都会印象深刻,让你还会再来慢慢的深度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6.26 写于腾冲</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8nouun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腾冲和顺古镇初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90l29yf?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腾冲国殇墓园参观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8k65vd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腾冲热海游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48xb9tu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腾冲叠水河瀑布——中国唯一城市中的瀑布</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