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巴图《永 恒 的 记 忆》,李占鹏( 整理)

昭乌达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哈斯巴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的老家居住在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前石桌子村。因为蒙骑四师驻扎在阿鲁科尔沁旗的三十五团公开叛变投敌,我在兴安学院读书时的班主任老师,时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阿旗支会主任、三十五团政委道布钦巴拉珠尔(克旗人)被叛匪杀害,我在家乡呆不下去了,在道政委夫人那仁和当时居住在我村的革命工作者张宝林的指点与帮助下,于1946年11月底12月初,在昭乌达盟所在地林东参加了革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刚到林东时,首先被组织安排在内蒙古自治学院学习培训了四个月。不久热北军分区政治部暨蒙汉联军政治部招收宣传队员,我就了报名成为了热北军分区一名宣传队员。1947年下半年我被任命为军分区宣传队分队长,一直到1948年2月,我又调到新组建的独立六师政治部宣传队任队长。1948年7月1日,我在平泉县六沟南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介绍人为师政治处保卫股长张德海、宣传队副队长刘中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结束部队南下前,即1949年2月底3月初,我被调至师政治处保卫股任干事。南下行军途中,我调至十七团三营机炮连任指导员。部队进驻南昌时,调至军分区警卫连仼指导员。1950年底,按照东北野战军政治部统一要求,各部队所有蒙古族干部都要调整充实到内蒙古军区工作,我就被调至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保卫部任一科干事。1951年夏秋季一一1953年,我被组织派往华北军区石家庄第六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做教员工作。1953年2月在洛阳步兵学校政治系任主仼教员。1958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培训班学习二年。1960年一一1962年调至武汉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科工作。1962年调至内蒙古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任民兵科任科长。1969年调至承德县武装部任政委。1981年转业至承德市文物局任党委书记、局长。1986年改任承德市民委主任。1990年离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参加革命后,我曾走过多个地方,更换过多个工作岗位,做过宣传工作,搞过土改工作,尤其是跟随独立第六师南征东战,先后参加了热河解放战斗、砬子山阻击战斗、绥中攻艰战斗、塔山阻击战斗、平津战役、江西剿匪、和平建设等。时间虽然过去了75年,但我参加革命的每段经历,就象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我脑海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① 兴安学院初识真理 自治学院指明方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4年一一1945年,我的父母卖掉家里大部分牲畜、田产,勉强凑足了路费,送我到内蒙古东部兴安学院读书学习。我在兴安学院念书的班主任老师,是后来跟随萨嗄拉扎布来到昭乌达建立昭乌达省(盟)和骑兵四师的道布钦巴拉珠尔。在兴安学院读书两年,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地一边苦学文化课,学习军事知识,一边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我笫一次系统学习了解了蒙古族发展壮大的历史,笫一次知道了日本侵略与满州国是怎乡回事。我的老师道布钦巴拉珠尔经常给我们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讲述成吉思汗建立蒙元帝国的故事。道老师时常告诫我们青年人要有时代责任感、时代使命感,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蒙古民族求解放、谋自由联结在一起。虽说是我的老师,其实道布钦巴拉珠尔才20多岁的年令,和我们也差不了多少岁。他知识渊博,精力充沛,乐于助人,对人一视同人,特别关心我们这些蒙古族学生进步与成长。我后来参加革命,可以说引路人和启蒙老师就是道布钦巴拉珠尔,是他让我懂得了更多的做人做事道理。后来,日本人投降了,日本办的兴安学校办不下去了,我们也就结束了兴安学院的学习生活。这时我才知道,东蒙博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都固尔扎布、阿思根等人搞了内蒙古人民党,建了东蒙自治政府,搞了盟旗武装,道布钦巴拉珠尔等很多优秀青年也参加了。东蒙政府于1946年夏秋派道布钦巴拉珠尔他们回热北闹革命。后来我听道老师讲,乌兰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东西蒙,搞了四·三会议,统一了东西蒙,提岀破除大汉族主义压迫,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要让蒙古人民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生活,我的老师和大多数内人党骨干都成为中共党员了,而且是一个一个的大官。道布钦巴拉珠尔来我的家乡阿鲁科尔旗后,当上了蒙骑四师三十五团政委、阿旗自治运动联合会支会主任,我打心里为有这样优秀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从兴安学院回到阿鲁科尔沁旗石桌子村后,道老师以阿鲁科尔沁旗自治运动联合会支会会长、三十五团政委的身份,经常下乡到牧区、到我们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开展减租减息、推进土改和征兵工作,我都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他的工作,陪同道布钦巴拉珠尔走家访户,忙前跑后,经常一干就是几天,深得老师赏识。 不久我们得到消息,原蒙骑四师三十五团团长额勒登格在其兄塔日巴喇嘛唆使下叛变了,率三十五团大部投向开鲁李守信了,天山公安科内防署长、我村大地主桑日布叛变了。不久又得到消息,恩师道布钦巴拉珠尔在我们巴奇楼子努图克的图格日格被叛匪杀害了。没过几天,我的师母那仁从查布嘎庙街派人送我几张羊皮做被褥,她通知我赶紧去了林东参加了革命队伍。由于我们村石桌子匪患横行,当村就有五六个土匪,他们也知道我与道政委的师生关系。怕这些人节外生枝加害于我,遂在一个夜晚,由本村革命者、亲戚张宝林、连生用一峰骆驼把我送到了林东,对外假称回老家宁城探亲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到林东内蒙古自治学院学习时间大概是在1946年12月。当时国民党进占赤峰,内蒙自治学院北撤到昭乌达治所林东,自治学院从四面八方聚集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报负的昭乌达盟、卓索图盟的进步青年,尤其是蒙古族青年。这里和我一起学习的学员,学历层次高低不齐,年令结构参差不一,没念书的、小学的、中学的都有。本来这所学院是由热河省委书记胡锡奎提议建立、由乌兰夫热情关怀并亲任院长,在赤峰建立的学院,方向是面向赤峰的蒙古族进行干部培养,学院就是今赤峰蒙中的前身。我们在学院开设的课程有:社会科学、党的民族政策、蒙语文、军事等。还清楚记得,1947年春节刚过,学校通知我们说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内蒙自治学院云泽要接见全体师生,还要给我们大家讲话。师生们一听院长来了,大家都很高兴。不久,我们集中在林东后山坡下的一处红砖简易礼堂里,听取了乌兰夫所做的报告。当时乌兰夫做报告,自治运动联合会昭乌达盟分会主任乌力吉那仁现场当蒙文翻译。我记得乌兰夫来学院一共讲了两次,每次都三四个小时的时间。乌兰夫主要给我们讲中国面临的政治形势,内蒙古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党的领导,党的民族政策等。乌兰夫主席寄希望我们青年人树立大的理想,行动起来,在党领导下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压迫,推翻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实现蒙古民族翻身解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林东内蒙古自治学院,当时是由张家口撤出的内蒙军政学院和从赤峰撤到林东的内蒙古自治学院合并而成,学院分设军事部、行政部,行政部分汉文班和蒙文班。我在蒙文班学习,班主任清格尔泰、金海如、布仁。当时的形势是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大举向解放进攻。我军按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执行战略撤退。当时承德、赤峰、通辽、开鲁先后被国民党占领,因而天山、林东、大板一线就成为内蒙东部区后方的前沿了,而其中林东地处中间,为左右前后联系的中心。当时斗争残酷,环境也非常艰苦,但热心民族解放的知识青年从四面八方来到林东投身革命,虽食粟卧薪,却精神饱满,学习热情很高。我虽只有4个月的学习,但却给我的一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生命的奠基石,也是我走向社会、步入军营的笫一课,尤其是乌兰夫主席的讲话,让我更加心明眼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自治学院学习不固定,有的刚来不到一个月就分配了。我经历四批分配的,他们或上前线,或到边远地区开辟工作,或到政府机关。但不论再苦再险,大家都服从分配。记得我们那批为47年3月分的,全班挑选了20多人,全是蒙古族,最小15岁,最大不过20岁,有达林太、孟根仓、嘎拉僧、巴达玛仁钦、李国安、陶秀英、宝音巴音、李顺、那顺何日格、呼达古拉、其木格、芒来、崔荣、陶涛等。这些同学大都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承德、辽沈、平津和南下渡江战役。其中陶秀英年仅16岁就献出了年轻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② 参加独立6师 随军 南下承平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在热北军分区干部培训班上得知,1947年4月 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林西胜利召开了,这是冀察热辽军区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重要会议。当时遵照会议的要求,冀察热辽军区野战军与地方武装工作要分开做,主力部队暨野战军要在冀察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程子华率领南下东进。当时我们上下热情满怀,都期待着全国解放的黎明快点到来。后来我听昭乌达盟军分区司令员、我们六师的钟辉政委讲,当时我们冀察热辽根据地通过一年的艰苦战斗,已走岀了困境,解放区日益巩固扩大,敌占区一天天缩小,国民党军队兵力分散在多个城镇和长达1000公里的铁路线上,加之敌人对南满的进攻,抽调热河的第三军2个主力师前去支援东北,敌人在热河兵力已相当空虚,热河解放区当时已拥有了乌丹、经棚、林西、林东、大板、天山等10多座县城,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10多万人,解放区人口己到1000万以上。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阿旗支会主任兼三十团政委,哈斯巴图的启蒙老师道布钦巴拉珠尔烈士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昭乌达盟第一支武装部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决定以热北军分区为主组建独立六师。盟委和军分区在下达组建任务时通知我们,盟直机关除留少数人重组军分区留在林东外,昭乌达军分区的大多部门都要编入师机关随部队南下,我们宣传队也不例外。作为昭盟军分区宣传队,当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围绕中心开展宣传工作。当时中心工作就是土改、支前,我们就大力宣传土改和征兵工作。我们每一名队员都亲眼目睹了盟委、军分区在组建独立师时的过程与场景。我所在的宣传队也按领导要求,每走一处,每干一天,几乎都是刷标语、演节目、发传单,用直观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通过一段时间的上下动员,广泛宣传,热北草原广大军民信心百倍,参军打仗热情很高。我记的根据要求,以经棚县、林西县、林东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翼旗为主的昭乌达盟区域,动员干部及农牧民子弟参加军队,在经棚征兵1200人,组成了一个营;在林西县征兵2000人,组成团直属队和2个营。将林西、经棚2个营3200人合成一个团;以昭乌达军分区独立团(即步兵二团)为主干,包括部分补充的新兵组织1个团。这样在昭乌达地区很快组建了独立师的2个骨干步兵团。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8年2月,独立六师直属机关和热北独立团及林西、经棚新组合的团,分别从天山、林东、林西出发,到热中地区宁城县八里罕甸子集中。新组建的2个团出发向宁城集结时,昭乌达盟农牧民纷纷走上街头,为自己的子弟兵送水送粮送行。大街小巷挤满了男女老幼,锣鼓喧天,彩旗飞舞,锁呐声声,人民群众载歌载舞,欢送子弟兵出征的画面多年后时时重现我眼前。后来我翻阅赤峰市志看到,三年解放战争,仅昭乌达盟就组建了蒙骑四师、朱德骑兵师(为主)、独立四师、一六八师等四个主力师,一个人口不足10万人的林西县,就有8000人去当兵打仗,当时叫“林西儿女多壮志,八千子弟去当兵”。</span></p> <p class="ql-block">独立六师师长韩梅村将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8年3月21日,热河热中宁城,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和军区在热中宁城八里罕甸子马架子的一块空地上,举行了隆重的独立六师成立大会!成立大会由军区政治部刘随春副主任主持,军区王亢副参谋长、热河省政府副主席杨雨民等参加了会议。受程子华司令员委托,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李运昌亲临大会做了重要讲话,李运昌要求六师全体官兵在并入东北解放部队序列,直接参加东北解放战斗后,要牢记使命,发扬勇往无前精神,干净、彻底消灭蒋匪军,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成立大会上,军区王亢副参谋长、热河省政府杨雨民等负责同志也讲了话。成立大会上,李运昌同志宣布了冀察热辽军区关于独立六师正式成立的命令,并把一面军旗授予给独立六师!会上领导们还检阅了独立六师全体官兵。独立六师师长韩梅村率全师指战员向着军旗庄严宣誓:“消灭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全体指战员气壮山河的铮铮誓言,在热中宁城大地响起,在昭乌达、卓索图盟大地响起,在热河大地响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昭乌达军分区司令员、独立六师政委钟辉与家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独立六师司政后构成是:凌源起义将领韩梅村为独立六师师长,昭乌达盟军分区司令员钟辉为师政委,热西军分区司令员周志飞为师副师长,昭乌达军分区参谋长张荣森为师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干校邹日晴为师政治部主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原热中军分区独立团为骨干成立独立六师十六团(一团),张福龙为团长,刘云辉为政委,吕明清为副政委,路志为参谋长,贾国卿为政治处主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原热北军分区独立团(步兵二团)为骨干成立独立六师十七团(二团),崔同喜为团长,赵凡夫为政委,杨邦干为副团长,王庆华为副政委,李天增为参谋长,李铁军为团政治处主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原经棚县支队、林西县支队和韩梅村起义部队合编为独立六师十八团(三团),原林西县支队队长张少卿为团长,原经棚县县长张彦兴为政委,张锦秀为参谋长(杜德贵为副团长兼参谋长),张绍德为政治处副主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独立六师后又经几次扩编整编,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加强师,除下辖三个团外,又加上一个炮兵营、一个通信营、一个警卫营,共12000人,师团干部多为老八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③ 承平宁小试锋芒 在战斗中学会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立团暨十七团政委赵凡夫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独立六师成立后,立即从赤峰宁城南下前往承德地区驻扎并进行了短暂整训。整训期间,韩梅村师长、钟辉政委首先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主席于1947年底发表的"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统一全师思想,认清斗争形势,树立决战必胜信念与意识。与此同时,利用半月时间,全师集中开展军事斗争训练,从根本上提升新队伍战斗本领。我和宣传队的同志也都配合整训工作,深入到各连队驻地,写标语,发传单,讲形势,做宣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七团领导团长崔同喜(前右)、副团长杨邦干(后左)、参谋长李天增(后右)、政治部主任李铁军(前左)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冀察热辽独立六师在承德地区总计七八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部队边整训边配合东野主力进行战略反攻。据我所知,承德地区我师共打了6次大的战斗: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树嶺清剿战。</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4月初,我师接到群众反映,说平泉凌源交界处杨树嶺一带有近1000土匪和返乡团活动,他们整天清乡征粮,破坏地方农会和党组织,骚扰平民百姓,搞得民怨沸腾,师里决定消灭这股土匪,打好全师成立以来第一仗。1948年4月上旬一个拂晓,师首长率部队悄悄的包围了敌人,随后展开了激烈战斗。全师3个团首战就如猛虎下山,敢打敢拼,一鼓作气彻底击溃了这股土匪,打出我独立6师的首战之威风。该围剿战,全师共歼灭被围之敌200多人,追击消灭逃亡之敌200人。值得一提是,冀察热辽军区还派来一支医疗组包扎接治伤员,包括一个叫米勒的外国大夫。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甘宝河子攻艰战。</b><span style="font-size:18px;">首战告捷后,全师转移到榆树林子西边10公里处宿营。此时平泉中央军十三军八十九师二六七团的一个加强营即笫二营就驻扎在甘宝河子。于是师指决定,我所在的十七团负责打援,监视平泉之敌;师主力十六团从正面发起进攻。我十七团团长崔同喜、政委赵凡夫立即率部队进驻平泉附近小山坡上,修筑工事,随时准备阻击来援之敌。十六团在团长张福龙、政委刘云辉带领下,坚决贯彻师指指示,发扬主力团敢打硬仗精神,采取迂回包抄与正面强攻相结合战法与敌激战持续五六小时,敌溃不成军,大部被歼。此役也是一场攻艰战,我师共歼灭敌两个连及营部400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轻重机枪及军需物品若干,我十六团亦伤亡战士50人。由于我十七团严阵以待,敌平泉守军敌始终未敢增援来犯。可以说我们独立六师刚刚组建,就两战两捷,大大地鼓舞了全师土气,提升了决战必胜的信念,也赢得了当地人民更加有力的支持。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黄土梁子诱敌之战。1948年5月初,中央军十三军拟对宁城八里罕甸子和平泉东北的黄土梁子一带我军发动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冀察热辽军区前指获知此消息后,程子华司令员立即与十一纵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麟研究商量,决宝诱敌深入于庙子、黄土梁子一带,利用有利地形阻击包围并全部消灭这股敌人。前指首长命令十一纵完成包围消灭敌人的任务,令韩梅村师长、钟辉政委率独立六师完成本次诱敌任务,不能暴露意图。接到命令后,十一纵主力从朝阳昼夜行军到达指定位置,我独立六师亦秘密行军,于5月初到达诱敌位置。不久,我师十七团在黄土梁子东北山头上,首先与正面之敌接触交火。敌十三军四师自恃武器装备精良,疯狂地向我团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当时部队激情如火,刚刚两战两捷,斗志高昂,许多战士也立功心切。尤其是我们团,绝大多数人是家乡阿鲁科尔沁旗及林东、林西翻身农牧民子弟,枪声一声,仗打红了眼,部队官兵早己忘了诱敌这一根本任务,而是与敌展开了殊死战斗,战士们硬顶硬拼,与敌展开了阵地战、白刃战,敌我双方伤亡都很大。起初敌人原以为是碰上了地方武装部队,经过这一打才发现是战斗力极强的正规军,所以就停止进攻,迅速撤了回去,我军的诱敌计划也宣告失败。 这场黄土梁子战斗,我们团虽作战勇敢,但代价不小,伤亡很大,仅阿鲁科尔沁旗杨占山在内就有13名战士血洒黄土梁子,长眠于此。由于部队过分恋战,造成诱敌计划未能完成,前指对独立六师进行了严厉批评。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下板城之战。</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中,热河的敌人只龟缩在承德及承德外围平泉、隆化、丰宁、滦平据点内,惶惶不可终日。5月8日,十一纵结束朝阳整训,西进至宁城一线,尔后急行军180里至黄土梁子,准备配合六师歼敌。因诱敌不成,十一纵遂奔袭二沟、象鼻山、隆化。5月25日进攻隆化的战斗打响,歼灭中央军隆化守敌1900人。此役震惊了承德守敌,也逼迫滦平、平泉守敌向承德撤退。在进攻隆化的战斗中,十一纵第三十=师九十=团董存瑞为了给大部队开辟道路,手托炸药包炸毁了隆化中学东南角桥上的碉堡,他自已也光荣牺牲,成为冀察热辽部队的骄傲。平泉守敌如惊弓之鸟,开始西逃承德,军区令我师到下板城截敌西撤。我十六团、十八团经三沟急行军直插下板城,十七团则从头沟东出发,经承德东直取下板城。十六团到达下板城时,敌人大部已经溃逃,只有400人被歼灭,包括返乡团和土匪等,缴获枪支200余,我无一伤亡。我所在团接近下板城时,战斗己经结束,没抓到一个敌人,成为一大憾事!这次平泉之敌溃逃,可以说狼狈之极,有辆运兵车上逃兵已满,仓促间被挤下两个士兵,当时就被慌不择路的汽车碾压死去,血肉模糊,慘不忍睹。敌人也不及收敛尸体,只想活命,屁滚尿流只顾逃去,丢下的尸体上的衣服很快被人扒去!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沟保卫战。</b><span style="font-size:18px;">龟缩在承德的敌第十三军士气低落,难逃最终灭亡命运。为振奋官兵士气,中央军十三军拟对我根据地三沟镇发动一次大规模进剿和偷袭。接此情报后,六师认为这是个难得后战斗良机,决定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当时我独立师师指挥部正在三沟,决定让善守能攻的我们团驻扎在三沟西侧北部;驻防六沟的十八团调来放在三沟东侧;十六团则在三沟南负责引诱敌至三沟镇后,三面岀击,合力围歼进犯敌人。当时我团团部就驻扎在汤杖子,十八团团部就驻扎在六沟,离三沟也不足20里。6月中旬一天中午,敌十三军八师倾巢出动开始进攻二沟、三沟。敌人十分狡猾,没有把主力放于正面,而是从大黑山左翼压了过来。此时,敌主力进攻部队恰好与三沟西的我们团相遇,战斗甚为激烈,侧击成了主攻。由于我们团能守能攻,遇主力之敌奋勇岀去,立即在房身沟、茬沟占领鞏洞山山顶奋力阻击敌人。此仗,战斗英雄郭富第一个冲到山顶。敌人不敢冒进,只能边打边退。正当我六师3个团越战越勇,准备黄昏围歼敌人时,天降大雨,山洪突发,处在河床低洼的敌临时修筑工事立刻冲毁。至第二天早洪水退去,眼前一片惨象:到处是敌人的尸休,全都是淹死散落河床的,到处是冲毁的敌枪支弹药。这次战斗,一场暴雨洪水打乱我们聚歼敌人计划,余敌早己逃回承德。此次战斗我师十六团一个班战士也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全部壮烈牺牲,敌人死伤虽一倍于我师,但也给六师留下太多的遗憾。几十年后,我陪李铁军主任再走我师这些古战场,再凭吊逝去的战友,他还痛心不己,泪水涟涟!当时我率团宣传队随团部离开汤杖子,带了2付担架,到一个尤家堡的地方休整,衣服也全湿了,借用老乡家火盆烤火,窗户还要蒙上,邻家小孩哭了我们必须堵上孩子口鼻不让出声,就怕敌人寻着光声赶来,而我们则手无寸铁。当时宣传队员有阿鲁科尔沁籍副队长聂庆发、队员石井新。雨后,我们抬着2个伤员,与其余3个轻伤员经六沟、礅台子、王家沟、闫家沟,到达东台子村总部后勤机关所在地。这次战斗后部队开始在此驻扎训练半月左右。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应仗子遭遇之战。</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7月的承德地区,南瓜大了熟了,忍饥挨饿的百姓可以暂时缓解一下无米下锅的困境。当时部队也很困难,热河又逢两年大旱,粮食欠收,部队每人每天一个人只有4两粮食,行军打仗一顿都不够吃。但独立六师党委决定,驻地不许饿死一个百姓,每人每天节省1两粮食分给百姓。粮食不足,就与百姓同甘苦,挖野菜、捋榆树钱充饥。师团党委号召部队官兵深入到百姓家中问寒问暖。时逢春夏之交,我们就深入田间地方,帮助群众种地、拉梨、除草、担水,凡是群众能干的,我们也都抢着干主动干。当时承德地区饿死的人很多,因为缺碘得大脖子病人更多,有时一个村几十口人,连抬2副担架的劳力都难以找到。部队就给这些人送粮、送衣、送药,贫苦百姓盼着苦日子早过去,好日子早来临。我们的部队苦到什么程度?打起仗来,有时每个战士装上一把小米、几十粒黄豆、黑豆,就是一天的伙食,还不允许随意吃,让你吃你才能吃!当时,中央军十三军日子也不好过,常派部队与土匪抢粮食。记得有个地方叫片石山,其实也无片石,国军一部来抢粮食了,全部被我团消灭了。7月中旬的一天,敌十三军组织的独立团,又进至承德东北应杖子一带抢粮骚扰百姓,六师立即组织部队予以打击。我还清楚记得,当时十六团打土匪正从南部向应杖子行军,先经汤家湾、孟杖子、老爷庙北行,到了晚上,只见敌照明弹从空中闪过,枪声时响时停。大家都子弹上膛,手榴弹在手。忽然,前面打了起来,机枪、手榴弹响个不停。上级传达指示,到了应杖子了。我军与驻在应杖子的敌独立团交火了。此时十六团行军己经过了应杖子村,又从北折了回来往南打。我们团就在村南往北冲,师指顺村旁路边河沟向外撤出。由于是晚上岀击,又是遭遇战,敌人措手不及,大部尚在睡梦中就被我们抓获,乖乖缴械投降,五、六百人做了俘虏。在这次战斗中,十七团政治处主任李铁军深入=营亲自指挥战斗,并与营长何西成冲锋在前。忽然敌人一颗子弹飞来,夺去了何西成年轻的生命,他的一腔热血,永远留在了他钟爱的承德这块土地之上。这次战斗,俘虏中有许多读书人,经教育后多数都充实到部队中,教授我们官兵们识文写字,这些人也逐步改造成部队光荣的战士,甚至标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次应杖子战斗结束后,我们团又回到了原驻地六沟镇礅台子村进行休整。7月16日,团党委在礅台子召开组建以来首次祝捷暨牺牲烈士追悼会议。自独立六师十七团进入承德、平泉地区以来,我们团共牺牲何西成等七八十名烈士。政治部主任李铁军让组织干事付广文和我拿着24块现大洋及缴获的日本生产的一台小收音机,送给地方政府做为经费,委托地方政府将牺牲烈士妥为安葬。当时在驻地礅台子村中间有一小山包,就买了一块墓碑,让当地政府刻上烈士名字立在墓前。后来我到承德工作才知道,部队刚走了以后,敌人又攻来了,墓碑刻到一半就没人管了,据说碑石也被邻村百姓拿去做了碾子。七十年代,我在承德地区武装部担任领导工作,就让当地政府岀钱,礅台子村百姓出工,重新对烈士墓地进行修建。2003年夏,原我团政治处主任李铁军來承德视察,在同当地群众讲到应杖孑战斗时,就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到内蒙赤峰地区收集在承德地区作战牺牲的六师烈士名单,然后刻碑立在六沟礅台子村烈士纪念主碑前。我先后用3年时间到赤峰各地各旗县调查,共整理收集到151名在1948年4月至8月在承德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后由承德县民政局负责,在2009年建国60周年前夕把烈士名录碑立于碗台子纪念碑前。今天我们看到的烈士墓碑上名字,不单单是十七团阵亡官兵,而是一个一个搜集到的独立六师在承德地区大多数阵亡烈士名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承德六沟镇礅台子纪念碑记载的牺牲烈士仅我的家乡阿鲁科尔沁旗就有:王青山(天山口平安地村);王凤林(天山口天旺村);魏君(天山口天旺村);郭荣(乌兰哈达乡永胜村);郑永(新民乡);杨占山(新民乡);杨树丛(新民乡敖汉村);陈国祥(新民乡新胜村);韩清林(新民乡新胜村);安国(天山镇胜龙村);高青云(天山口镇仁义村);刘树元(天山口三段村);张友和(天山口仁义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斯老人携家人在礅台子纪念碑前吊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热北随部队到承德地区战斗生活虽只有短短的七八个月的时间,但却让我终身难忘:我忘不了是承德的七沟八梁磨炼了我;是承德的老百姓的高粱米、南瓜汤、榆树钱养育了我;是艰苦的部队融炉锻造了我。这里有我曾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血洒战场,留给我以终身的、无尽的绵绵思念。数年之后,当我离开部队去地方工作时,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承德工作,我要陪伴着逝去的战友直到永远永远!数十年来,我对挖掘整理独立六师历史一天也没停过,对后代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一天没停止过。我也会倾其毕生整理好六师阵亡将士名录及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藉以以告慰承平大地上的亡友在天之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④热北草原走岀的全国唯一女特等战斗英雄郭俊卿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全国特级女战斗英雄郭俊卿是我的战友,也是我十分崇拜的偶像。郭俊卿去世已40多年了,她的战友健在的恐怕已是寥寥无几。作为英雄的所在部队战友,我们自然要比别人对郭俊卿了解的多些。郭俊卿,也叫郭富,曾在热北军分区独立团担任通讯员、警卫员、通讯员,十七团一营机炮连排长、支部书记(副指导员)。我于1946年底在林东入伍参加独立团,并于1947年初担任军分区宣传队分队长、总队长,有幸与郭俊卿同在一个军分区,进入十七团后又同在一个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刚刚接触郭俊卿时,给我的印象是她当时她年令不大,个子不高,话也不多,也很削瘦,但却手脚勤快,头脑灵活。后来了解到郭俊卿出身于辽宁省凌源县三十家子镇北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时随家人逃荒要饭来到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巴林草原流浪生活,先后在林东野猪沟乡草帽山村、巴林右旗白塔子朝阳村居住过。没几年她的父亲遭人迫害去世了。郭俊卿虽是个女孩子,年令又小,被迫剃了光头扮成男孩模样外出打工,早早地承担起了繁重的养家糊口的重任。那年月好劳动力一个人还填不饱肚子,更何况是一个女孩子还要支撑一家人呢。所以郭俊卿及一家人总还是朝不保夕,有上顿无下顿,天天忍饥挨饿。这样的生活条件,也培养了她男人一样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钢毅品格。据我了解,郭俊卿是1946年春在林西入伍的,热北独立团此时都边驻在林西。郭俊卿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也为了给被地主迫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家人郭富名字参加了热北军分区独立团。我师师长韩梅村将军专著《人间正道》一书特别提到全国爆破英雄邢文治(和《战火中的青春》高山的原型郭俊卿成长的经历。据书中记载,郭富参军时因个子太矮,年令又小,开始报名参加独立团遭到招兵人员的拒绝。郭俊卿见八路军不要自己,急得哇哇大哭,跪下请求部队接受自己,连长一直解释年龄太小部队不能收,郭俊卿还是不肯放弃。部队不要,我就跟着走,他们去哪我去哪!就这样,倔强的郭俊卿跟在部队后面走,一连行军七八天走了几百里路也不肯离开。郭俊卿的执着和坚强感动了招兵部队的负责同志,就让其实只有14岁的郭俊卿找热北军分区独立团政委赵凡夫反映情况。赵凡夫政委(后任独立六师我们十七团政委)听取了郭富的情况后很同情她,认为郭俊卿参军态度端正,出身又是贫农,可谓苦大仇深,个子小是因为其年令尚小,发育又不好,于是赵政委就亲自批准招录了郭俊卿。郭也因此成为热北军分区独立团通信班的一名成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战友郭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6年12月底热北平叛暨天山保卫战斗爆发,郭俊卿单人独骑,奉命执行任务从查布嘎庙街(天山镇旧称),去30公里处的巴林右旗政治部所在地白音布传送情报命令,当时骑兵三十四团、独立团一部驻防在此。顺利完成任务后返回时,由于人马走的急,路上又有厚厚的积雪,郭所乘马匹被活活累死。此时距离天山尚有数公里路程,郭富克服了男人都难以克服的困难,以瘦弱的女儿之躯,硬是扛着马鞍回到了团部驻地查布嘎庙街,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团里表彰奖励。1947年6月,表现突出的郭俊卿在独立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这个大家庭,郭俊卿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一次行军路过没腰深的河,她带头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自己却因受凉落下了病根。因为郭富头脑灵活,手脚勤快,表现出色,热北军分区独立团就让她给政治部副主仼张乾三当通讯员。张谦三原林西支队副书记,后为独立团政治部副主任、一营教导员。因我的老家在前石桌子村,曾多次在天山驻军所在地见过郭富,当时并不知其叫郭俊卿。记得独立团天山驻地为一户大家主,户主人的女儿相中了郭富,郭富汇报给了张乾三。那时部队纪律很严,不允许驻军战士干部与百姓子女有婚恋行为,所以团里把郭富调到了营通讯班任班长。关于热北平叛及独立团驻军阿鲁科尔沁旗志也有这方面记载。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8年3月,昭乌达军分区独立团整编成为冀察热辽独立六师十七团,崔同喜任团长,赵凡夫任政委。1948年5月黄土梁子战斗打响后,郭富所在班担负阻敌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多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却是装备精良的敌人。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此战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团里还给全班颁发了“战斗模范班”锦旗。在六沟三沟战斗中,她冲锋在前,肩扛100多斤重机枪,第一个冲上山头,居高临下,阻击敌人。由于身手敏捷,吃苦耐劳,又瘦小,人送绰号“郭猴子”。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人间正道》一文讲:1948年秋砬子山阻击战前夕,郭俊卿因又犯“纪律”,被营长严厉批评,甚至哭鼻子了。这一幕刚好被韩梅村师长下基层检查工作时发现。一问缘由,才知是郭所在营营长对他(她)总是跑到很远的地方解手大为恼火,营里一再批评她也不见成效,因此营长严厉训斥她。不明真象的韩梅村师长就很严肃地找营干部们谈话,他动情地说:“我韩梅村就是从旧军队过来的,国民党军官打骂士兵是家常便饭,士兵和军官是两条心,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我们是共产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官兵是一家人啊,都是穷苦人,为什么要对士兵耍野蛮态度呢?马上要打大仗了,要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但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士气人心,只要干部战士劲往一起使,拧成一股绳,啥样的仗咱们都能打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关于郭俊卿被发现女儿身,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据我们独立六师政委钟辉回忆录讲,在一次全师支部书记培训班上,郭俊卿又累休克了,经医院检查,才知她是多年女扮男装女儿身。为此韩梅村、钟辉等师部领导才将这位特殊病号送到了十一纵队政治部,并向十一纵贺晋年司令员进行了汇报。此时我师已归十一纵管辖,为四十八军一六一师。贺晋年肯定了郭俊卿的工作,称她为当代花木兰,带头写文章宣传她,从此郭俊卿的大名才开始走向全国。巜战火中的青春》就是以郭富为原型拍摄的电影。郭俊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征战沙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郭俊卿是昭乌达盟步兵二团的骄傲,是十七团的骄傲,也是冀察热辽独立六师的骄傲,更是热河人民的骄傲。有些文章讲她从林西往克旗白音木图送信累死马匹故事等等,这些报道都是缺乏基本的历史依据。郭富参军时,热北军分区独立团尚在林西,不久热北军分区迁至林东,改为昭乌达军分区,独立团也主要驻防在林东、天山和白音布统,尤其是1947年初至1948年初独立团全年扎驻在阿旗。据我们钟辉政委讲,独立六师对郭俊卿悉心教育,重点培养。 1950年9月郭俊卿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郭富回昭乌达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⑤ 东进北宁线 征战砬子山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8年8月28日,冀察热辽军区命令我师东进北宁线,直奔锦西,与兄弟部队破坏铁路,分割包围并切断锦州与山海关华北国军联系通道。接到军区命令后,我师十八团团长张少卿率一营留在承德周围,监视敌笫十三军行动,我们主力部队利用一周时间急行军开赴东部北宁线,配合兄弟部队切断关内外联系通道。 还记得接到命令后,部队在建昌县进行稍事休息,就东行来到一个叫杨杖子的地方,上级命令,部队不能休息,直奔锦西,所以部队走一段休息10分钟,跑一段再休息10分种。 9月初的一天,部队经过一个叫五家村的地方,过了山的西边出村半里,有一片大山横在那里,老百姓管这里叫砬子山,当年为辽宁兴城县境内,今归葫芦岛市龙岗区管辖。我带领的宣传队员不足20人,全都深入到步兵连、机炮连队之中,利用官兵们短暂休整时间,教战士学唱歌、跳舞、表演节目,并重点做好战前动员宣传。不久,砬子山阻击战就打响了。 当时我们师与冀察热辽其他兄弟部队任务是消灭、分割、孤立北宁线其它守城之敌,清除义县等锦州外围,最终达到切断北宁线的关内外联系,并为攻克锦州打下基础。战斗之初,冀察热辽部队与其它兄弟部队,在河北唐山至辽宁义县间的几百公里战线上,首先发起凌厉攻势,占领了昌黎、北戴河、兴城、绥中、塔山、高桥广大地区。在程子华司令员指挥下,四纵、十一纵队和冀察热辽军区3个独立师及炮兵旅,从建昌营等地奔袭昌黎至兴城一线,先后占领昌黎、北戴河,包围兴城、沙后所、绥中等地,吸引了锦西敌第五十四军向南增援兴城。我所亲历的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一一砬子山战斗,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砬子山,因山上遍布石砬子而得名,易守难攻,绵延三四公里,主峰海拔300多米,但平均海拔只有100多米左右,并不算高。但因此山距离北宁铁路和连接锦州、山海关间的公路(今102国道)很近,堪称战略要地。砬子山又分为东砬山、西砬山,是锦西之敌驰援兴城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1948年9月12日前夕,独立六师在今葫芦岛龙岗区干柴岭一一砬子山一一团山子一线布防。9月12日上午,有国民党铁军之称的五十四军,分别由锦西和兴城两个方向各派一团侦察前进。从兴城方向岀动的敌人一个团,向我十六团草桥沟驻地方向摸索前行,被早已有准备,且刚刚完成破路任务的十六团迎头痛击,歼灭敌人一个多营。而敌人从锦西方向的一个团进至团山子、砬子山一带侦察时,也被我十七团击溃。第一天独立六师在砬子山一线与敌首次接触,敌人两个团就被我2个团击溃,毙俘敌280人,缴获炮5门,机枪10挺,战果辉煌,当然独立六师亦伤亡140人。首战告捷,林彪及东总、程子华及冀察热辽军区前指分别发来贺电,勉励我们独立六师要再接再厉,拖住更多正面敌人,掩护主力完成大凌河(涨水、主力正南渡)强渡,实现合围锦州的战略目标。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9月13日,在试探性侦察性进攻失败后,敌人王牌第五十四军全部出动。这次地上炮火连天,天上飞机狂轰滥炸。 战斗打得更加惨烈,从早8点一直持续到黄昏,阵地几次失守,又数次失而复得,甚至敌我双方绞在一起残烈搏杀。这一天仗下来,仅十六团就伤亡600人,战斗最激烈时,团政委刘云辉亲赴一线,指挥作战,光荣负伤。当时我也下连队看到战斗激烈程度超乎想向:我十七团二营阿旗双胜北山藉战士赵宝山竟然站在山头,端着机枪边喊边打,战友劝他卧倒他也不听,敌人一发炮弹过来,赵宝山立即血肉横飞英勇牺牲。十七团一营机炮连阿旗先锋乡广义村战士聂文瑞英勇负伤,因伤员运不过来,在阵地拉锯战中遭敌补枪而不幸牺牲。十七团一营一连、三连在运动中遭玉米地埋伏之敌袭击,战后仅剩30人和80人。你的叔叔李振宗作为通讯员往返于团指与各营之间传达作战命令,走在一片树林边,连人带马被敌机扔下的炸弹炸死! 当时十七团主要阵地集中在砬子山、孔山、牛山一线,战斗打响时老百姓还以为国军又在演习呢,都在附近看热闹,后来发现双方绞在一起,枪炮对打,刺刀见红,才知道国共双方又打了起来,牛山已被葫芦岛方向海上军舰大炮都轰平了。敌人占领在孔村后架设大炮向山乱轰,由于成百上千人绞织在一起在有限的区域内反复争夺阵地,加之砬子山脉地势又是山连山,沟连沟,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敌人炮火也击伤了不少敌方官兵,并招来一片骂声。战斗到最艰苦时,各级营、团指挥员都亲自上阵指挥督战了,师指的警卫排、炊事班、担架班、通讯班、宣传队全都冲上了砬子山第一线。林东人、师部警卫排排长张殿武,亲率师部警卫排也参加阻击任务,一发子弹飞来,击穿了肩骨抬了下去(林东人,曾任葫芦岛驻军司令员,儿子与编者很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阻击战进入第三天,双方争夺的战斗已达到白热化程度。9月14日早八时,兴城的敌人一个师、锦西的两个师全部出动,在飞机大炮及葫芦岛海上舰队火力支援下,又向16团、17团阵地发起最猛烈的进攻,战斗一直持续13小时至黄昏,直打的天昏地喑。在第三天的战斗中,我砬子山主阵地就易手六七次。在16团一线,敌兴城的主力师如输红眼的赌徒一样疯狂进攻我阵地,一波接着一波发起冲锋,我拼死不撤,予敌以坚决反击。到黄昏时,全团伤亡已达600人左右,但敌死伤者更多。在我们17团方向,敌锦西的两个主力师压来,黑压压一片,从团山子一直到砬子山东北端。虽然17团阵地数易其手,但终在我手,未丢一寸土地。17团3营长身负重伤,卜云虎副教导员不幸牺牲,伤亡官兵多达70O余人,战斗激烈程度空前。有这样两个感人情节:一个小鬼号兵的号击被敌击穿了,他就用手堵上继续吹。在山顶上,小号手边吃着号边来回翻滚躲着子弹…。在17团重机枪阵地,我团副团长杨邦干正组织掩护支援步兵射击,突然子弹没了,而运送子弹的战士在距离重机枪阵地100米时中弹牺牲了,驮着子弹的马也立刻停了下来,望着倒下的主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重机枪阵地上的重机枪班长一声吆喝,战马心领神会,立刻清醒,迅速地驮着弹药来到阵前。这时一排子弹打来,这匹马双腿中弹,就再也没站立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龙岗区座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龙岗区砬子山战斗题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砬子山战斗足足打了三天。战斗一开始,我在十七团二营机炮连协助指导员工作。当时重机枪、迫击炮都放在二线阵地以掩护主阵地步兵进攻。9月12日阻击战第一天中午,一个班的敌人从阵地侧翼摸了上来,欲偷袭我重机枪阵地。当时战至最激烈时,重机枪都在忙着组织支援前方步兵阵地,忽然有战士喊道“敌人上来了。”说话之中,敌人与我阵地最近距离只有20多米,敌汤姆冲锋枪我已看的清清楚楚。敌人枪响了,我自己就象被棍子打了一下,竟然没有在意,又投入指挥。见此,战士们立即把机枪掉头,压制消灭这股敌人。待战斗结束撤下时,我才发现脚底鞋子怎么是湿湿的,定晴一看,左右两个腿有两个眼,子弹还露在两个大腿外面,鲜血直流,原来挂彩了,稍做处理就又投入了新的战斗。这时,接到团里通知,由于伤员过多,宣传队员必须全部从连队撤回,与担架队、卫生队一起转运伤员。我和副队长聂庆发抬着宣传队另一名负伤队员赶到团指挥部。只见大约有二三名负伤人员,正在简单的包扎与转运之中。我团政治部主任李铁军让我们先用小米米汤喂伤员(不能用凉水)。也就是在这里,我看见了在黄土梁战斗中立过战功、后又任班长的战斗英雄张xx(记不起,可能是阿旗人),当时负了眼伤,满头是血。黄土梁战斗中,张xx所在的全排手榴弹都集中交给他一个人,因为他力气大,投的又远又准,很多是半空爆炸,令敌胆寒。黄土梁子一仗下来,他手指上管拉弦就是一大把。不久被抬了下去,再无音信,也不知死活。敌人天上有美式轰炸机B29不停地轰炸,轰炸机是5个脑袋(发动机)的,一投弹就是10多个,威力很大,部队伤亡就是一大片。敌人海里还有军舰大炮,天天打个不停。由于伤员太多,忙不过来,师团通讯员、警卫员、宣传员都上前线去包扎转运伤员。我当时率宣传队员带10副担架前往喀喇沁左旗公营子给伤员找房子休息,老百姓一听说我是蒙古族八路军,马上腾房子、备吃喝、烧烧茶照顾伤员,蒙古族群众的爱心义举,每每想起,如在眼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砬子山阻击战苦战3天。冀察热辽独立六师3个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用热血与牺牲,圆满完成了东总交给的阻击打援任务。3天来,独立六师的热河子弟们克服武器装备差、组建整训参战时间短的不利因素,发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阻敌3天3夜,硬是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敌最多时3个师的进攻,打死打伤敌人4000余人,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全师8000人(部分留承德),有近2000人伤亡,是成立以来伤亡最多的一次战斗,可见战斗之惨烈!我的战友、克什克腾旗人、原独立六师政治部宣传员袁树馨曾动情地回忆道,砬子山一仗就是一次死打硬拼战斗,二团一营几乎伤亡殆尽,阵地白天一个一个的丢失,夜晚又一个又一个攻克。二团政委赵凡夫曾请示师部暂时撤下休整,但韩师长、钟政委的答复始终是:剩下1个人也要坚守!二团三营七连160多名战士,撤下来时仅剩37人。袁树馨今虽己过90,家在江西,提起当年的战斗,依然会泣不成声!砬子山一仗虽牺牲很大,但六师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威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他们的威名与大无畏精神,与砬子山同在,永远为人们所传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正当独立了师上下一心,准备迎接第四天战斗时,东总林、罗首长给程子华并独立6师的电示:独六师打的很好,很顽强,任务己完成。立即撤下来休整,阵地交4纵吴克华、莫文骅部接管。我们全师撤至兴城和离沙后所60里地方休整,并立即开始补充兵员,并对砬子山阻击战进行了认真反思总结。一周后全师又随大部队占领沙后所、前所。在总结砬子山阻击战得失经验时,广大官兵无不为独立6师伤亡那么多优秀战士痛惜不已!经统一思想,大家更加认识到了此次战斗的重大意义,那就是锻造了这支新建部队的坚强意志,培养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提升了全师攻艰克敌的本领,也培养了一大批班排长骨干,为接下来的绥中攻艰大获全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立六师研究会在砬子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⑥ 绥中显身手 攻艰立奇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砬子山阻击战不久,我们独立六师在程子华司令员的亲自带领下,协同其它兄弟都队,先后解放了沙后所、三所,接着又去打绥中。当时师政治部主任李铁军、宣传股长付广文交给我们宣传队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解放绥中做好宣传工作,宣传辽沈战役大好形势,宣传解放绥中重要意义。一到驻地,我们每天都要出板报,写标语,深入连队教战士们唱歌,以鼓舞官兵斗志。我们团进入攻击绥中城作战位置后,首先是夜晚不停地挖交通壕,白天休息,战斗打响后尽可能地迫近敌方,以避免更多伤亡。我们宣传队员都佩戴红袖章,战前当宣传员,进城后做战时纠察员,监督、检查部队执行群众纪律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9月12日晚,就在我独立六师血战砬子山当日,冀察热辽独立第八师在师长朱军、政治委员陈志斌率领下一举包围兴城;独立第四师在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率领下,一举包围了绥中。在此形势下,程子华司令员决定第二兵团率先发起绥中战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国民党为固守绥中县城,频繁地调兵遣将,以期死守。绥中先后有范汉杰部队的新五军及暂五十师、暂六十师防守。及至我兵团进攻绥中时,只有暂六十师二团,以及绥中保安大队等杂牌武装计2800人防守。敌人已由绥中外围逐渐退缩到绥中县城、城外各据点、羊奶山防御工事等。绥中城虽不大,但城墙坚固,明碉暗堡众多,尤其是附近羊奶山工事,对我军危害最大,敌人在山上修筑的大量明碉暗堡,战时可相互沟通,互为掩护,成为我解放绥中最大障碍。羊奶山,位于绥中城西南约1公里左右处,山南端连接北宁铁路,沈山公路和绥建公路在羊奶山西北穿过。镇守羊奶山,既能控制支援绥中城,又可封锁关内外必经之路一一沈山铁路和公路,还能卡住由绥中向北至建昌的公路。因此。无论攻守,羊奶山都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当时羊奶山一带的守敌是国民党的一个营。敌人在羊奶山每个山头,筑有极为坚固的攻防结合的子母碉堡群。每个碉堡个个像倒扣的大铁锅,四周都架着铁丝网。各碉堡之间,都有交通明壕暗道互通和轻重机枪组成高低搭配的密集火力网。因此要想攻下绥中城,必须首先攻下羊奶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绥中攻艰战斗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外围战斗,主要由先期到达的独立四师完成;第二阶段为羊奶山战斗,主要由我独立六师和军区配属炮旅完成;三是兵临城下,解放绥中城,主要由军区炮旅及独立四师、六师、八师协作完成,以四师在城东南城东担任主攻;以六师二团在城西城南门担任主攻,三团配合;以八师城东北主攻;以热东二个独立团在前卫、前所打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羊奶山工事这块硬骨头,程子华司令员在攻击之前,亲自来到阵前察看地形,与我师领导韩梅村、钟辉等共同制定克敌拔碉作战方案,决定步炮协同发起攻击,先由军区配属炮旅炮火轰炸碉堡,再由步兵协同攻击暗堡,做到火炮和爆破相结合。攻下羊奶山,绥中解放的一半任务就算完成。 我师指挥部根据羊奶山的山势地形,把羊奶山分为平顶山和羊奶山二个作战区域分配作战任务:羊奶山西北部为平顶山,西南部为羊奶山,编为1至6号。1至2号为碉堡群平顶山区域,4至6号碉堡群为羊奶山区域。羊奶山工事,由我师十六团担任主攻。9月27日拂晓,我师配属炮兵旅首先向羊奶山开炮。一阵炮火停后,我军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迅速组织冲锋。一举攻克1至2号碉堡群,并歼敌一个连。接着我十六团又炸毁了3号碉堡群并全歼守敌,进而又继续爆破4号碉堡群。我十六团某班爆破班长、战斗英雄邢文治,连续三次进行爆破,最终炸毁了4号碉堡群。我十六团三营九连的勇士们在我炮兵压住敌人火力的一刹那间,立即冲到了敌人5号碉堡群附近。战士贾凤山一连炸了三次,最后一次拉火线被拉断,他就奋不顾身直接拉着捻子,飞快地滚出十几米,把5号碉堡群附近子碉堡炸上了天,敌人的一个班被炸死或让土压死在里面。邢文治用炸药连续七次引爆,把5号地堡群外围的暗壕鹿寨炸毁,然后他把7包约40公斤的炸药包和手榴弹捆在一起,冲出战壕直奔5号碉堡中心母堡,拉开导火索身子滚岀20几米的地方,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最顽固的5号地堡群当中的最后一个大母碉堡应声开了花,而我们的战斗英雄邢文治耳朵被炸聋了,身体被埋在土里有1尺多厚。被战友们救出之后又投入战斗,战后被提评为全国战斗英雄。敌人5号碉堡群被炸之后大部分被炸死在地堡里面,只有敌营长带着他的小老婆逃向了6号碉堡区。我军乘胜追击,敌营长被迫从6号碉堡群当中举出白旗投降。我师经过一天的苦战,终于拿下羊奶山,歼敌一个营,为绥中的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8年9月28日拂晓。我冀察热辽独立3个独立师、炮旅各部队,密切配合胜利扫清了绥中城外围之敌,并进入攻城指定位置。我们十七团二营在西门及南门,十八团一部封锁包围住韩家湾子绥中保安中队;独立八师于绥中城东北进入进攻位置。三个独立师已经从东南西北将绥中围的水泄不通。上午七时许,随着程子华司令员的一声命令,我人民解放军攻城的炮声响了,军区炮旅的山炮和野炮,各团、营的六零炮、迫击炮,纷纷射向绥中城中,顿时硝烟弥漫,炮声枪声响成一片。城中敌人措手不及,顾头顾不了尾,只能一个劲儿从城墙上向外胡乱地毫无目标射击。我独立四师十团在城东南菜园子附近用迫击炮、六0炮及轻重机枪猛烈轰击城墙及敌人,不一会炮火炸开了一个缺口,部队蜂拥而上用云梯登上了城墙。敌人见大势不好,纷纷向后退却。在我师主攻方向城西关碉堡群和南门方向,攻城部队同样发起了猛攻。这时,有一股200左右的敌人,妄图从城西门逃走,被我独立六师十七团二营长朴国太和教导员李呈祥同志率队包围,并将这股敌人全部围歼在菜园子里。我十七团在团长崔同喜和政委赵凡夫带领下,趁着敌人混乱之机,一举攻破敌人的西关城门碉堡群,大队人马破门进入城中,与敌展开激烈战斗。敌人被我团包围在一个大院子之中,己完全丧失斗志。这时,我冀察热辽3个独立师,己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全部攻入绥中诚,敌人已成瓮中之鳖,混乱溃不成军。这时国民党守军第六十师副师长兼=团团长师临先,更是吓的面如土色,扮作伙夫带着卫兵逃出了大院,从南门企图溜掉。恰好南门为师政委钟辉、参谋长张荣森指挥所和炮兵阵地,步兵机动作战兵力很少。参谋长张荣森一边指挥炮兵继续战斗,一边又机智果敢地与独立六师十七团副团长杨邦干带领的警卫人员,向这股残敌迎了上去,开枪示警,命令敌人马上投降,否则立即击毙。早己吓破了胆又摸不清虚实的师临先等人,乖乖的缴械投降!曾几何时,就是这个国民党将领,给他的部下两条指令:一条是固守待援;一条是以身殉职。但在我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他不得已写下了“战局至此,已无法挽救,各营放下武器"的手令。被围在全院子的敌人见了师临先手令后,立即全部放下武器投降。从28日凌晨7时始,到上午12时结束,我攻城部队全歼绥中守敌2800余人,缴获枪支2000余支,轻重机枪数十挺,迫击炮10余门,军需物资若干,国民党放在北宁线上的又一大钉子被我军胜利拔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绥中战斗接近尾声时,我随独立六师进入绥中县城。当时宣传队员石井新、张殿臣跟着我,我们都拿着手榴弹、马枪,进入了被我们包围了的敌人的大院。我们看见被俘敌人很多,陆续走岀来举着枪向二营投降。二营教导员李呈祥把走出来的俘虏排成一队,开始训话,交待政策,俘虏大约有200人左右。尽管如此,还有少数敌人因为不懂政策,龟缩在三间房子后院不岀来。我在旁边见此情景很生气,向天开了一枪,敌人就都乖乖地走了岀来投降了。为这一枪,李呈祥教导员还批评我几句,我当时不服气,也没敢理论。后来,我们几个队员又缴获了敌六0炮一门,大家喜不自支,把炮放门外欲进屋找水喝。再出来时,战利品早已被其他战士抬走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的战友郭建章当时在独立六师十八团六连当司号员,据他讲十八团是后来参加战斗的。也就是砬子山阻击战结束的第二天,他们刚吃过早饭,全团在一个田地里坐下,由副团长赵玉山宣布纪律处分决定,一个侦察员因为贪生怕死而自已打伤自已,企图脱离战场,被发现后团里决定当场执行枪决,可见纪律之严格。不久十八团,实际只有二营和三营作行军队形出发。当时不知去那里,晚上路过了兴城县城,但没进城,而是继续向南走,一直到了绥中地界。时逢十六团和十七团正欲攻打绥中外围羊奶子山碉堡群及县城。当天下午我们六连就进驻绥中西门外城墙附近一个村子,连续两三天晚上挖交通壕,白天睡觉。大约三天后拂晓,全连就进入交通壕,做好攻城准备。待到天亮,攻城部队一齐吹起了冲锋号。作为司号员,郭建章吹完号就随连长冲下护城河。河里没水,坡也不陡,很容易越过去了,就到了城墙下。这时抬着云梯的战士就把云梯使劲推上城墙头,战士们一个跟一个登上城头,当然也有负伤滚下来的。登上城墙后敌人再没有激烈的抵抗,守城的敌人或者逃走,或者投降。临近晚上,六连出了城,在城外野地休息,那时敌人来了一架运输机,在上空转了几圈,丢下几个降落伞,六连也拣到了,有子弹,枪榴弹,肉罐头。郭建章平生第一次吃了那么香的罐头。郭建章记得更晚的时候他们全营参加了扒铁路。好像是号定一段铁路,两头用炸药炸断,全营的人站在一边,按着统一号声同时用力把铁路翻向另一边,然后用铁棍把枕木与铁轨分离,再把枕木堆在一起点火燃烧。没等火熄灭,全团又向葫芦岛方向出发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绥中攻艰战的胜利,彻底击碎了蒋介石妄图固守绥中城池,以策应兴城之敌的美梦,在冀察热辽部队东下北宁线的战斗里程中,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次攻艰战,也是我们独立六师完成砬子山阻击战之后遇到的又一次攻艰之战。独立六师官兵群策群力,排除万除,愈战愈勇,最终以最小的代价,完成羊奶山除敌拔碉任务,为绥中城的最终解放扫清了前行最大障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斯老人在昭乌达盟军分区司令部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⑦ 辗转南下江西 参加部队剿灭土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部队在1949年4月20日左右从北京东郊岀发,途经保定、新集、邢台、邯郸、安阳、新乡、郑州、许昌、汝南、潢川、光山至湖北武穴渡江到九江上岸。当时阴雨连天,江水上涨,站在北岸却看见不到南岸是什么模样。我们乘坐的船一直行驶到九江市中心,在九江大街上一处山根突出地方,选择有几间草房子的地方,才下船住了下来。第二天雨仍然不停地下着,部队冒雨又顺九江急行军到南昌铁路边的一条路上,一直向南昌进发。紧接着问题来了,国民党军队撤离时把过河的桥梁拆掉了,又把过河的船都从北岸划到南岸给销毁了。两大山洪下来,河水猛涨部队前进受阻。后来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只小船,一次只能渡十几个人,全团就日夜不停地往返运人。我只知道我们四八二团一个团3000来人,最少需要三天才能渡完。后来有会水的几个战士游过去找来几只小船,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渡河。当时我在团三营警卫连下连队,帮助指导员做好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南下时团政治处保卫股派我到三营警卫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紧接着又出现问题了,部队过河两天只喝水没吃饭,饿的走路都快抬不起脚来了。我们北方人到南方山上,野菜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也分不清。部队路过的地方老百姓听信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大部都跑光,剩下几个老百姓,不是老人就是病人,加上部队的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这样又过了一天,才找来些野生的空心菜充饥。第三天领导上不知从哪里搞 来些大麦煮了粥,每人吃了一点点,这才勉强坚持着走到了南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部队到南昌时,敌人早已经跑的一个不剩。第二野战军刘、邓大军横扫江西,一直向西进军,将赣东北地区剿灭土匪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一六一师(六师整编为48军一六一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所在部队团按上级命令从南昌出发到赣东北余干县剿匪。我随部队到余干县后,从三营警卫连又回到团部政治处保卫股,当时大约是1949年7月初,领导调我到团警卫连任指导员。当时我们团剿匪任务是沿潘阳湖东岸余干县和潘阳县一带剿匪。当时土匪大部分是当地的贯匪,他们横行乡里 ,抢掠过往商船;还有一部分如余干县的罗燕子为首的土匪,被我剿匪队活捉后在余干县城开公审大会执行枪决;另有一部分土匪,就是国民党被打散的散兵游勇组织起来的土匪,也在1950年初被我军消灭。上述这些土匪中,也有一部分投诚的,大约也有1000多人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上级领导派我率领警卫连一个班到余干县江家埠乡收缴民间武器(据说过去国民党约有一个团的武装被当地群给抢了)。我去前找到比较了解当地情况的一个人(这个人在当地小有名气,叫李文辉,是当地“文友社”的头子,曾经把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都给打了)。于是,我带着他到江家埠乡,派人到各村寨下通知,将各村枪支限时送到乡所在地江家埠镇(当时政权还未成立,我们当地政府人员还没来)。就这样不到10天的时间,各村寨就上缴轻机枪9挺,步枪90多支,手枪1把(左轮手枪)。当时江家埠乡有一叫鱼山涂家,有个乡绅叫涂友三,这个人对当地情况特别熟,哪村有多少支枪,有几挺机枪都一清二楚。所以我收缴枪支的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我回到部队后,我们团开始移防至潘阳县,组织上则把我留在余干县大队第一连(就是我们团的警卫连)。当时县大队二连是笫二野西征时留下的一个留守连,县大队三连是师部警通营的一个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直到1950年10月中央下达命令中说:“在四野的蒙族干部一律调回内蒙军区工作”。就这样我被调到了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工作7年,到石家庄军校学习并且留校任教8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2年,在武汉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2年,在河北省军区承德县武装部工作12年后。后我转业后调到承德市文物局、民委担任领导工作,1990年离休后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阿旗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占鹏与哈斯巴图夫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斯巴图简历:哈斯巴图,男,蒙古族,中共党员,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石桌子嗄查人。曾为兴安学院学员,因道布钦巴拉珠尔被害,前往林东二十军分区任宣传员,后在独立六师任十七团宣传队长,亲历过黄土梁岗、平泉、砬子山、绥中、平津、江西剿匪等大小数次战斗。1950年在石家庄第六政治干部校学习。1953留校任政工教员。后调洛阳步兵学校政治系任主任教员。1958年至1960年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调武汉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干部教育科工作。1962年调内蒙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任民兵科长。1969年2月调承德县人民武装部任政委。1981年转业到承德市文物局任党委书记、局长。1986年调承德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任主任。1990年离休至今,从事青少年教育及英烈事迹回忆整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