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折耳根是云贵川一带对鱼腥草的日常叫法,也是他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菜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把鱼腥草叫“蕺”,音戢,释名菹菜、鱼腥草。主治蠗尿疮,功效是散热毒痈肿。可是正而八经的药食同源植物。</p>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吃鱼腥草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在贵州和四川两地出差期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是在贵州吃的。隐约记得是一盘白嫩的根茎被切成两三厘米的小段,用各种调料凉拌后端上桌的,看着那其貌不扬、甚至简单到没有过多加工的白根茎,我很难把它和朋友迫不及待、就像等来了一份期待已久的大菜一样的欢喜神情联系起来。当这盘不起眼的凉拌菜上桌后,朋友说来贵州一定要尝试一下折耳根,且把它清热解毒、泻火消炎的功效以及对人的诸多好处极力渲染,生怕我错过了这人间美味一般。但同时友情提示,讲折耳根其实就是鱼腥草,鱼腥草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很浓的鱼腥味和一些很难接受的怪味,尝试要慎重。很多铺垫之后,不但让我对鱼腥草没有产生食欲,反而更加忌惮。朋友看着我犹豫不决的表情,终于把礼让变成了示范,夹了足足的一筷头送进嘴里,很享受的咀嚼起来,并鼓励我试试。因为我是第一次吃,就象征性地夹了两三根,且先用鼻子闻了闻,透过很足的佐料,还是闻到了鱼腥味。我拿出吃苦瓜喝中药的勇气,把筷子上的两三根折耳根送进口开始咀嚼,一味浓浓的腥臭味立刻通过味觉神经传遍全身,那种难以描述刺激气味,让我差点吐出来。出于礼貌,我还是带着苦涩微笑咽下肚子,立刻用一口白酒对口腔进行了冲洗。之后一个多小时的饭桌上,尽管朋友多次礼让,我还是没有再碰折耳根。</p> <p class="ql-block"> 仅仅隔了两天,我从贵州到了成都,饭桌上,朋友也点了鱼腥草,并寻问我去贵州有没有尝试一下,我如实发表了对鱼腥草的感受,并说味道有十倍鱼腥味加上肥皂味和淡淡的腥臭味,结果四川朋友对我的味觉系统的灵敏度大加赞赏,说我讲的太对了,讲出了他想描述而没有描述出来的意思。而且他说,鱼腥草对云贵川以外的大部分人来说就是这个味道,确有淡淡的臭味,所以也被称作“臭蔬菜”,只是他们当地人习惯了这种味道,味觉接受了它,再加上鱼腥草的消炎清热等药用,心理上也就有了一种依赖,反而不觉腥臭,而是感觉到了淡淡清香。</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说在四川吃鱼腥草是首次也不为过,因为四川朋友餐桌上的鱼腥草,好像是以叶子为主、夹杂着几个白嫩根的凉拌菜,与贵州吃到的全是白色根茎不同,准确的说,这是第一次吃鱼腥草叶子。一盘青翠嫩绿的鱼腥草叶上桌后,朋友让我尝试,我暗想,叶子肯定比白根要好吃一些,于是夹两片刚送到嘴边,就闻到了一股麻椒的味道,当把叶子放进嘴里,嘴巴里麻辣味弥漫着,但当牙齿咬烂鱼腥草叶子时,我感觉到了比折耳根更加浓烈的鱼腥味道,且立刻停止咬嚼吞咽下肚,同样用一杯酒来冲淡口中的味道。稍微平静后,我向朋友说了真实体验感受,认为四川的鱼腥草叶子比贵州的鱼腥草根味道更浓烈,更让人难以接受。四川朋友说,其实大部分时候,四川也主要食用鱼腥草根茎,说我幸运的碰上了鱼腥草叶子最鲜嫩肥美的季节,才有幸品尝到叶子。</p><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一个月后,我又去了云南,当时我并不知道云南人也喜吃鱼腥草,会议餐也未安排鱼腥草,倒是让我第一餐就遇到了薄荷叶豆腐汤。尽管我知道薄荷是很好的药食材料,但那种与折耳根差不多的冲脑冲鼻的滋味,还是让我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 据说鱼腥草历史悠久,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输给了吴王夫差,沦落为人质,卧薪尝胆。最耻辱的是吴王让勾践吃自己的便便,自此以后,勾践就有了口臭的毛病,与范蠡说话时,口气熏得范蠡想吐,深受其害,范蠡想,总是这样躲避让勾践太没面子,于是就和周围臣子一起来吃鱼腥草,这样大家都有口臭了,就谁也不嫌弃谁了。至今在越国的古都绍兴,还有一座蕺山,就是当年勾践采蕺菜的所在,南宋诗人王十朋的诗《咏蕺》,咏的正是此典故。</p><p class="ql-block">十九年间胆厌尝,</p><p class="ql-block">盘馐野味当含香。</p><p class="ql-block">春风又长新芽甲,</p><p class="ql-block">好撷青青荐越王。</p><p class="ql-block"> 南宋诗人张侃的《采蕺歌》更是道出了江浙一带的古吴越人食用鱼腥草的习惯,以及鱼腥草在人们心目中的珍贵。诗云:</p><p class="ql-block">采蕺采蕺蕺渐绿,蕺山昨夜雨沾足。</p><p class="ql-block">越女提篮入市中,论价不止金与玉。</p><p class="ql-block">开时花似荞麦花,亦能蔓生走长蛇。</p><p class="ql-block">龙肝凤髓久无味,却寻野蔌新矜夸。</p><p class="ql-block">声名在世多相忌,最厌薰莸同一器。</p><p class="ql-block">我歌采蕺非虚辞,采蕺歌中有深意。</p><p class="ql-block"> 张侃的这首诗,提到越女采蕺到市场贩卖,且“论价不止金与玉”,可见当时江浙一带的人很热衷于吃蕺菜,且把鱼腥草看得如金玉一般珍贵。</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吴越一带人的饮食习惯变了,还是味觉系统苏醒,尝出了鱼腥草的真正滋味,或是觉得范蠡他们吃鱼腥草的典故有损越人的面子,他们尽然没有把食用鱼腥草的传统保留下来,古吴越今江浙一带的美食,现在反而成为西南云贵川地区广泛种植和餐桌上常见的、被津津乐道一道蔬菜。</p> <p class="ql-block"> 吴越人可以丢掉传统美食鱼腥草,但我却无法忘记第一次吃鱼腥草,那种没有享受到美食滋味,反而让我难以下咽的经历,使我在之后二十年间多次入云贵川时,从未把鱼腥草纳入自己的食谱。虽然如此,但这并不妨碍我了解鱼腥草的药用功效。自媒体和网购等传播手段的普及,让我对鱼腥草这个天然而又安全的植物抗生素,以及能清热消炎抗病毒的作用有了更多了解,知道其药性内可通达人体上中下三焦,外至皮肤上炎症,都可通治,有时简直认为屠呦呦的青蒿素是不是从鱼腥草中得来。有了这些认识,心理上其实在逐步靠近鱼腥草,只是想起那难以忘怀的臭蔬菜,一时半会还没有直接食用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说来也巧,大概是三四年前,亲戚从四川带回了不少折耳根,看着沾满泥土的新鲜折耳根,我第一次亲手择洗,只想目睹没有被调料和泥土包裹的折耳根。当我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把每个节上的须毛根择净后,原来折耳根白嫩嫩的身体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曾经吃过的茅草根。那白白胖胖的茅草根的甜蜜让我差点把折耳根误当茅草根直接食用。</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河沿地边长着很多茅草,因为茅草繁殖很快,经常会侵占土地和树林,当时大人们在劳作时总是要把田间地头的茅草斩草除根,挖出很多白嫩的茅草根,茅草根水份多,嚼烂后会流出甜甜的汁水,是我们这些在地头玩耍的小孩子的最爱,地头上常常因为争夺白嫩的茅草根而大打出手,受到大人们的呵斥。</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茅草根可入药,哄孩子,搭茅草屋,捆东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生津利尿,也是一味中药。据说鲁班模仿茅草叶上的锯齿状牙,发明了锯子。</p><p class="ql-block"> 看着手上的折耳根,我突然觉得它不仅与茅草根长得很像,而且全身是宝,其功效比茅草根更突出,隐隐约约我觉得自己可能想要在二十多年后再次尝试折耳根了。</p><p class="ql-block"> 洗干净的折耳根被切成两厘米左右的小段,放上油盐酱醋和油泼辣子拌匀后,我甚至加了点香油,想尽可能多的遮盖它的奇特味道。在送进嘴巴前,我默念,折耳根是很好的天然抗生消炎药物,我必须食用它。当第一口送进嘴里后,我半嚼半呑吃下肚,尽然没有出现二十多年前食用时的那种过分刺激,接着我像对待中药一样,很快吃完了小半碗折耳根,嘴巴里留下了香油和酸甜苦辣的复合味道。这时我才明白,我可以大口吃折耳根了。在后来的几天,我每天都像食用中药一样,吃上小半碗折耳根。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我的味觉系统随着时间和年龄变得迟钝了,总之我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接受了折耳根。</p> <p class="ql-block"> 这两年,无论是从四川带过来,还是邮寄过来的折耳根,我可能吃的最多,可以说完全从心理和味觉上接受了它。</p><p class="ql-block"> 吃的多了,自然就想了解它的正宗食用方法。现在遇到贵州或四川的朋友,一般都要请教折耳根的做法。当听到用折耳根炒腊肉、炖鱼炖汤,以及用折耳根叶子涮火锅等吃法时,在家人的劝说下,统统没敢尝试,只是在凉拌折耳根上的用料上摸索了更适合自己,而又具备川味和黔味的做法。</p><p class="ql-block"> 四川人除了用折耳根涮火锅外,主要还是凉伴折耳根的吃法,不过他们一般只吃折耳根的嫩叶,不吃根茎,且把焯熟的新鲜嫩胡豆和折耳根一起凉伴。我对折耳根叶至今过敏,所以并未尝试过这种做法,而是在加油盐酱醋和油泼辣子的基础上,加入麻椒油,突出川味的麻辣味道,也确实更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贵州人最爱吃折耳根的根茎,根茎最常见的吃法是凉拌,做法很简单,洗净切段,拌盐醋花椒面、油辣椒、味精和手搓糊辣椒。糊辣椒选取贵州本地辣椒,用柴火烤至微糊后,将整个辣椒搓成大小不一的辣椒面就行了。味道焦香,香而不燥。因为没有贵州辣椒,我只能用秦椒代替,在烤箱里尽量烤糊,简单碾碎后再加香葱段直接拌在已调入油盐酱醋和花椒面、油辣椒的折耳根中,一盘经过改良的贵州版凉拌折耳根,因为有了类似贵州手搓糊辣椒的烤制碾压糊秦椒,让我吃的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 饮食是一种习惯,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没兴趣,但当你吃完后,感受到了它的好,就再也不能自拔。鱼腥草就是这样,曾经因其味道望而却步,如今因其功效而离不开它。我想折耳根让我品尝到了人间更多滋味,丰富了我的味蕾体验。尤其夏季餐桌上常备一盘凉拌折耳根,开胃解暑解腻,还能保健祛病,一举两得。</p><p class="ql-block"> 从尝试到远离,到心理接受和味觉接纳,从身心接受再到改良口味,主动探索折耳根的丰富口感,从望而却步到欲罢不能,我想我是爱上了折耳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