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传奇人生

静峰

<p class="ql-block"> 少年一一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 青年一一狂傲自负</p><p class="ql-block"> 中年一一踌躇满志</p><p class="ql-block"> 暮年一一悲愤抑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白,在中国妇孺皆知,集诗仙、酒徒、道士、侠客于一身,“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横空出世的才华与澎湃浪漫的激情,辉耀着中华民族古代寥阔的文化星空。他纵酒放歌、自由狂傲、孤独漂泊的人生,留给人们一个永远的话题,透过诗人远去的踪影,我们去追寻他传奇的人生足迹。</p> <p class="ql-block"> 少年一一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 公元70I年,漂泊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在西域碎叶城(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诞生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小孩一一李白。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的游牧生活和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思想冲撞糅合成了李白天性酷爱自由、洒脱豪放的性格,家族的百年漂泊,幼年的异域生活对李白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良好家庭,蜀中道教一一影响人生取向</p><p class="ql-block">李白五岁,父亲李客带着全家内迁西蜀陇叶,良好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让李白度过了不一般的童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此时,朝廷崇道形成风尚,蜀中道教盛行,少小的李白也深受影响。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十八岁师从赵蕤学纵横术,从小受儒、道、纵横三家的影响,少年就有建功立业的功名心,又深受道家功成名退思想的熏陶,“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年少的李白有完美的人生理想一一功成、名遂、身退。他看不起白首死章句的儒生,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寄希望于“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这种近乎完美的人生理想,迫使李白“遍干诸侯、仗剑去国、辞亲出游",希望一鸣惊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青年一一狂放自负</p><p class="ql-block">志在宰辅,游历拜谒,舍我其谁</p><p class="ql-block"> 李白自认为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豪气,梦想“申管仲之谈,谋帝王之术,奋起智能,愿为宰辅”,他“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岁时之务自负”。年轻自负的李白先后拜谒益州长史苏蕤和渝州刺史李邕,自比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责问李邕“宣父犹且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年轻狂放自负,拜谒终以失败而告终。</p><p class="ql-block"> 志在九万里振飞的大鹏并没有因阴霾而停止奋飞。他第三次拜谒了一代道宗司马承桢,得到赞赏,李白非常高兴,意气飞扬,相信自己定会名动万乘之主,得到卿相之位。</p> <p class="ql-block">安陆成亲,渴求荣亲</p><p class="ql-block">三次拜谒,并没有给李白帶来入仕的契机,近三十而立的李白在湖北安陆入赘为婿,娶已故相国许圉师之孙女许如素为妻(李白一生结婚四次)。此时,他全身心投入选择的幸福婚姻里,度过了一生中一段难得的好时光。自负有王佐之才的李白无法忘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光彩的入赘生活迫使他又迈开了奔走拜谒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公元734年秋,“洒隐安陆,蹉跎十年”的李白,辞别妻子儿女,奔赴长安,拜谒求仕。这次,求见了裴光庭乃燕国公张说,又不见一点成效。经过痛苦思索后,决心以他惊天地的诗,济世扶危的剑,行非常之事,树非常之名,建非常之功。他凭着七分豪肠,三分剑气,吟诵排律长歌,杯不停笔不休的惊人之举,在长安名气飞扬,被前辈“四明狂客"贺知章称为“谪仙人",还满怀希望拜见了韩朝宗,结果还是希望落空,不得不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悲叹。</p> <p class="ql-block">  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剧照</p> <p class="ql-block">  中年一一踌躇满志</p><p class="ql-block"> 金门传诏,供奉翰林,踌躇满志</p><p class="ql-block"> 开元廿三年,司马承桢仙逝。临死给玉真公主的遗嘱中提到“经济文章之才,不要忘记蜀人李白"。李白漫长的拜谒之路,终于传来佳音。在玉真公主、贺知章、吴筠等人不断举荐下,公元742年,唐玄宗接连下三道圣旨,召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进京。金门传诏,李白欣喜若狂,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奉诏进京。唐玄宗在大明宫召见李白,“天子特赐七宝御床,力士脱靴,贵妃研墨,天子引纸,震慑回鹘使者”。这是李白一生最得意的时刻,“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准备大展宏图的李白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满怀着对大唐天子的感激和崇拜,踌躇满志。</p> <p class="ql-block">奸侫当道,蔑视权贵,赐金放还</p><p class="ql-block"> 李白在长安三年,供奉翰林,职责是给皇帝写诗娱乐。公元743年春,宫中兴庆池牡丹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情浓意浓,命李白来作诗助兴,李白即兴写了《清平调》:</p><p class="ql-block">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p><p class="ql-block">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遥台月下逢。</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极艳丽的逢迎之作,以云喻衣,以花喻人,赞美杨玉环衣妆的华丽,更写出了杨玉环的花容月貌。</p><p class="ql-block"> 唐玄宗欣赏的是诗人李白,却不委以重任,让李白非常失望。心雄万丈的李白对御用文人是不感兴趣的,只有借酒消愁,与贺知章结成“酒中仙”,后来唐玄宗传令他上朝,也只得到长安的酒肆中去寻找,喝得醉熏熏的李白戏弄高力士,要他脱靴。</p><p class="ql-block"> 天宝三年(744年),暮春时节,做了两年翰林的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结束了长安三年的寻梦之旅。</p><p class="ql-block"> “赐金放还"后的李白悲愤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他借酒浇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斩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一直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但现实如此残酷,将他的理想击得粉碎。他不甘寂寞,渴望用世,却只能用“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来聊以自慰。</p><p class="ql-block"> 同时,积极用世的李白又痴心不改,盼君悔悟,然而,君王并没有悔悟,李白像草芥一样被抛弃了。李白只能用诗歌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p> <p class="ql-block">  暮年一一悲愤抑郁</p> <p class="ql-block">勇闯幽州,忧愤难平</p><p class="ql-block">天宝十年(75I年),年过半百的李白,觉察到安禄山有叛逆之心,他冒着生命危险,勇闯幽州,“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沙"。在幽州期间,他为边关百姓的惨状而忧愤,悲慨圣上的昏庸,大权旁落,声色犬马,百姓苦遭荼毒。他以诗陈情,写下了《一百四十年》《战国何纷纷》等作品,想通过赴京上任的韦良宰在长安分发,引起统治者警醒,然而,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并没有得到皇上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  幕府从军,竟成附逆</p><p class="ql-block"> 元宝十四年,安禄山串通史思明,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南下反唐,“安史之乱”爆发。</p><p class="ql-block"> 李白在永王李璘的再三邀请下,成为了李璘的重要幕僚,他以为是走上了从军报国之路。为李璘出谋献策,倾尽全力挽救唐朝危局。不幸的是,不明不白中李白陷入了一场皇室争斗的政治漩涡中,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最后在彭泽县投案自首,幸遇平息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郭子仪以官爵赎李白死罪,李白才得以幸免,被流放夜郎。</p><p class="ql-block"> 李白在流放到夔州时遇大赦,欣喜无比,认为现在是“雁行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又逢韦良宰,重新萌生了入世报国的愿望。上元二年(761年),闻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他由当涂北上请缨,但因病未能前行,一个心雄万夫激情万丈的寻道者就这样倒在了逐梦的路上,永远熄灭了自己的政治理想。</p> <p class="ql-block">当涂石矶山</p> <p class="ql-block">  暮年归隐,魂归当涂</p><p class="ql-block"> 往事随风,历经生死沉浮,悲欢荣辱的李白,在公元762年,已年老体衰,重病缠身。自感无颜回归故里,只得去当涂投靠族叔李冰阳。面对自己“白发如霜草”,不禁“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昨天已远走",面对穷途末路,李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孤独归隐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  晚年贫病交加的李白思念故乡,“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可谓哀怜之至。他感叹何处是他最后的归属,尝尽世间冷暖的李白,对人世有了非凡的彻悟,“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宁,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p> <p class="ql-block">  苍茫的大江,清风轻拂,明月高悬。李白举杯站在船上,面对江中摇曳不定的月亮,把酒慢慢地倒入江中,纵身一跃,投入了大江的怀抱。渴望治国平天下的李白,就这样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生命历程,结束了自已传奇的一生,悲乎,幸乎,自由后人评说。</p> <p class="ql-block">  徐良贵二0二二年六月二十六于广东化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