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阳红影会中,邹泽勤同志应是打鸟第一人,在十多年前他就开始打鸟了。在他的带动一下,影会中涌现出一批打鸟爱好者。看着他们精彩的作品时,常常有些好奇,这些精彩的画面是如何抓到的?<br> 去年老邹就跟我说,将来有机会带我去体验体验打鸟的生活。今年6月23日。在熊国民老师的支持下。老邹安排到红安的一个鸟站打鸟。提前一天,老邹到红安调查了一下,发现那里不理想。决定改到广水一鸟站打鸟。<br> 我们一行7人(除了老邹、老熊和我之外,还有李新以及小谭、小雁、小吴三位年轻的女士。小谭、小雁负责管理财务与生活)于早晨7点出发奔赴广水。<br> 这个鸟站在武胜关附近河南一侧的一处小山上,附近有不少湖泊与水塘,风景也不错。 我们大约在10点多到达,鸟站老板带我们上山。这就是鸟站的摄影棚。 从摄影棚望出来,左边的崖壁上有鸟的巢穴。面对巢穴的有一棵小树,这是老板布置的,专业术语叫“桩子”。这个桩子的作用非常重要,鸟儿在回巢前先要在附近找一地方歇一会儿,观察周边情况,若安全即直飞巢穴。由于这个桩子的位置理想,鸟儿在回巢前都会在此停留,这就是打鸟的良机。 打鸟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我没有,老邹借给我一套。由于不熟悉设备,老周帮我设置好,对好焦,锁定焦点。我只要按快门就可以了。 一切准备就绪,就待“演员”登台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演员”踪影,它们能来吗?老邹说:肯定能来!现在小鸟刚孵化出来,正值哺乳期,鸟爸、鸟妈不能让它们的孩子挨饿。不能干等,拿出手机看看微信。没看一会儿,旁边的小雁拍我一下,“来了!”。抬头望去,真的来了一支鸟,赶紧按动快门。1229,1232、1234、1235 这鸟嘴里叼的是什么东西? 有人认出是小土鳖。 看这鸟的架势要飞了,赶紧按快门。本想拍张飞版的,结果还是一张呆版。原来设置的是单拍模式,赶紧改为连拍摸式。 这鸟飞走后,过了一阵,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虽然衣着不很华丽,但挺苗条的。 又等了好一会儿,鸟妈(假定)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条鱼。她东张西望一会儿,似乎感到不安全就向反方向飞去了。可惜又没有拍到飞版。 没过太长时间,鸟爸(假定)回来了。让人吃惊的是他嘴里叼着一条长长的鳝鱼。 鸟爸在桩上呆着不走了,难道在等什么人? 忽然鸟妈又回来了,嘴里还叼着那条鱼。 这对鸟夫妻同框的画面让大家激动,只听快门声不断。1259 老邹提醒我要爭取飞版,要不断连拍,不要怕浪费。可是当鸟爸飞向鸟巢时,我仍然没有抓到,只看到左边有一段尾巴。 剩下这位鸟妈仍然不进巢,东张西望半天,好像还是不放心。 最后她还是离巢而去,不过这次我倒抓住她飞去的身影了,可惜太模糊了。 近中午了,估计送进去的一支土鳖和一条鳝鱼也夠小鸟坚持一阵,鸟爸、鸟妈一半会儿不会再来。趁这个机会换个桩子。同时老板也送来了盒饭。 午饭后继续等待鸟儿归来,直到近下午2点时,终于来了,好像是鸟爸。他嘴里叼的是什么玩艺儿?怪怪的! 仔细看,原来是一支小老鼠!1355,1362 就连经验丰富的老邹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鸟抓老鼠,我们算是大开眼界了!1396 这次鸟爸足足在桩上呆了五分钟也不进巢。在这五分钟里他好像有点不安。1368,1376,1389,1401,1431 最后他还是离巢而去。1476,1482 不过过了二十分钟左右,他又回来了。但没呆两分钟就走了。1506,1507 奇怪的是,十多分钟后他又回来了。嘴里叼的还是那支小老鼠,但没过两分钟又飞走了。估计他是很担心他的孩子饿肚子,想把这支小老鼠送进去,但又担心不安全。老板说可能是我们暴露了,因为我们有几个镜头口径小,没有把窗口遮严。若真如此,我们真得向挨饿的小鸟及他们的父母表示歉意了。1513,1539 <p class="ql-block"> 这支鸟最后飞走时已是下午2点半了,又等了个把小时,不见鸟的踪影。雨又不断地下着,决定收兵回家。不过在收兵之前报一下这鸟的大名,它叫蓝翡翠。</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打鸟活动。增加了不少见识,也体会了一把打鸟人的辛苦与乐趣,很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