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在那遥远的地方

马上听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说到“两弹一星”,人们总会想到两弹爆炸成功的热烈场面;一提到核武器,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新疆罗布泊。但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其实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金银滩,这个鲜为人知而又遥远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7年3月我到海晏县西海镇基层调研,住了几个晚上。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感觉头有点晕晕沉沉的,当地的陪同人员说“可能是海拔高一点的原因,还有这里的金银滩曾是两弹的试验基地。”听说是两弹的试验基地,就抽空参观了原子城,尤其对爆轰试验场印象深刻。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起这个遥远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金银滩草原,因夏季草滩盛开金露梅、银露梅两种花而得名“金银滩”。最早结识它,还是从“西部歌王”王洛宾1940年在这里写下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开始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王洛宾用美妙的旋律、动人的文字,歌唱着爱情的美好,金银滩草原也寄托着人们心中的浪漫情怀。可是后来,当人们再听到《在那遥远的地方》,已经联想不起金银滩草原,因为“金银滩”这个地名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地图上找不到了,它神秘的消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8年,代号221的中国核武器工程正式启动,基地选址在金银滩草原。生活在这里的1279户6700余名农牧民备鞍打马,响应国家号召为了核事业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热土。从此,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于敏、郭永怀、朱光亚等“两弹元勋”和来自全国的数万工作者,隐姓埋名、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和外国技术封锁,以三顶帐篷起家,挖土方、盖厂房、修铁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所以这里也被称为“中国原子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5年5月11日对外开放的爆轰试验场又称“靶场”,位于221厂甲区西北部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长约 3.4公里的坡地草原上。爆轰试验场是专门用于爆轰试验的场所,由于试验的目的和规模不同,试验场由6个整体浇筑的钢筋混泥土机械室、炸药或武器存放室、观测室、钢板试验墙、土质防护坡、砂坑等构筑物组成的试验工号以及1个天然临时试验靶场、2个试验废物掩埋坑等三部分构成。分别进行爆轰冲击波试验、核武器试验、常规武器试验。1964年6月20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1:1冷爆试验就在这里的656工号成功进行;在辽阔的金银滩草原上,爆轰试验场只是小小的几座堡垒形半掩埋式平房,上面甚至还覆盖着泥土生长着青草。据说,当年美国得知中国在这里进行核爆炸试验时,曾打算通过空袭破坏中国的核武器试验,所以实验场非常隐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爆轰试验场有一堵面对爆轰方向的钢板试验墙,1米厚的混凝土,外层是5cm厚的留有多个观测孔钢板,用来抵挡原子弹试爆辐射。在这里,研究人员要对高性能炸药进行爆轰测试。试验时,工作人员必须躲到掩体中,通过厚度近两米的窗口观察爆炸情况。透过深邃、神秘的观测孔,遥想当年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试爆时的惊险和震撼,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如今,钢板试验墙由于年代已远,已经锈迹斑斑,但密密麻麻的弹痕和一道道刮痕却非常醒目。那些弹痕是爆轰试验时的冲击波和弹片留下的,可见爆轰时的威力。条状刮痕则是在221厂退役后,专家们在钢板上发现了一些核热点,处理那些核热点时留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都是在爆轰试验场这个地方诞生的。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迈出这一步,美国用了七年多,苏联用了六年,而我们仅仅用了二年零八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8年7月我陪内地来的朋友,再次来到这里。发现试验场附近,于2008年10月新建了一堵浮雕墙。纪念墙上镌刻着“国家的骄傲,民族的脊梁”十个大字,以及“两弹元勋”们的名字。邓稼先、于敏、彭桓武、钱三强、郭永怀等名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再次近距离观察试验钢板墙,凝视着钢板上的坑坑洼洼,亲耳聆听讲解员的讲解,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邓稼先为了中国的原子弹,临危受命,接受了研制原子弹任务。他离开爱人,离开孩子,远赴荒野大漠,隐姓埋名28年,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国人民欢呼雀跃的时候,邓稼先却因遭受严重的核辐射,身患癌症。当蘑菇云升起的时候,他却倒下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横跨核弹、导弹、卫星三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两弹元勋”中唯一的烈士、36岁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郭永怀,烧掉了自己多年的论文和手稿,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报效祖国。遇到空难的那一刻,他把核试验数据紧紧地抱在了怀里,以生命保护住了这些重要文件。周恩来总理听到他遇难的消息时,失声痛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一大批没有留下姓名的先辈们,他们隐姓埋名,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条件,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具有象征意义的“596”之路旁,有一座感人的雕塑:一位短发的年轻妻子正神情专注的将信投入邮箱;离她不远的地方一个男人倚墙专心读着一封信。而故事的真相是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分别接受任务各自奔赴“那遥远的地方”。原以为各自天涯,从此鸿雁传书。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庆功会上,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对方:原来两人工作的地方,只不过隔了一堵墙。原来,他们寄出的信件会发到北京,再寄回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作出了撤消基地的决定,对当地的核基地进行了彻底的无害化特殊处理,还运用了一些特殊技术对放射性污染物进行了销毁,尽可能的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回到原先的水平。1995年5月,“原子城”光荣退役,更名为西海镇,现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政府、海晏县政府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退休之前因为工作原因,一年去西海镇几十次。昔日走进金银滩,当年的厂房、车间静静矗立,墙体上的标语仍清晰可见。由于当时人们的爱国教育意识淡薄,加上政府所在地流入大量的人员,牧民将部分厂房用于圈养牛羊,甚至随意将门窗拆走,使原来的厂房车间人为破坏严重,尤其是试验室内破坏的面目全非,恢复原貌很难。万幸的是爆轰试验场厚实的钢板墙因无法拆走而幸运的保留了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金银滩,它承载了一段艰苦卓越的奋斗历史,传承着一代人为国奉献的革命遗志,更见证着中国历史辉煌的伟大一刻。人为的破坏使中国损失了一个最大的、宏伟的、壮观的爱国教育基地。如果当时按原状保护,现在开放让世人参观,就是用铁的事实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人民坚不可摧和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的强大决心。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十分痛心,曾向政府相关部门建言,抢救修缮保护好文物,借鉴延安的经验,建立红色教育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0年海北州在原子城旧址建设成立了“两弹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作为中组部备案的全国党性教育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纷纷来到这里,接受党性和爱国主义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今金银滩、原子城已成为人人向往的那个“遥远”的地方。而海北州各族人民弘扬“两弹一星”伟大精神、保护革命文物的工作任重而道远。</span></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深表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