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兄弟和我姐姐,姐夫途经济南,去看了我父母的老家,也是我的祖籍地。</p><p class="ql-block">时间就这么一眨眼,都已一年了。</p><p class="ql-block">这次回老家,尽管时间也短促,但受到二表姐家孩子们的盛情和诚恳,是让我心生感动,以致这一年中,我时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场景,总想写点什么,一则对尽地主之谊的孩子们表示感谢!再则对老家变化的如此之大,也甚感欣慰,毕竟我老家不是某人笔下的老家,曾经贫穷过,但不丑陋。我愿为老家的美化唱赞歌。</p><p class="ql-block">借撰写此篇非常感谢二姐的孩子们热情,周到的接待!</p> <p class="ql-block">老家在山东。起小我就在爸妈的言传身教下知道自己是山东人。尽管出生成长都在上海,但我们在家里,都随爸妈说山东话,家里的一日三餐,面食是少不了的。我妈烙饼擀面条,(照上海人形容)是随弄弄的,尤其是我妈蒸的花馍,还被邀请在街道展示呢。</p><p class="ql-block">我读高小的时候,就翻看过《随唐演义》《水浒传》,对故事里的英雄好汉推崇备致,心里常常以秦琼,武松等英雄为傲,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山东人。长大后,我跑到了东北,东北人好多都是山东移民过去的。不是有部电视剧《闯关东》吗,就是揭示百多年里山东人奔东北讨生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爸二十来岁才背井离乡没闯关东,来到上海谋生的。初到上海,得到了好人崔广孝,王兆冮大爷帮助,他们都与我爸是乡亲,后来我爸在上海站住脚了,经崔四爷和我舅舅的媒妁,我爸娶了我妈,在上海也就有了我们的家。</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四处窜游的老头老太,到了老家,在表姐的孩子们坚持下,没去住宾馆,就在他们新装修的大房子里住下。想起我前几次回老家看望我姑姑姑夫,可都是在一个狭小的偏院,与我姑夫挤在南屋的一个小炕上,黑咕隆咚地体验着山东人的滋味。</p><p class="ql-block">现在孩子们不仅住上了这么大的公寓房,还不是一套两套,你说这怎么个比较?!</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到来,势必给老家的孩子们带来诸多的麻烦和操持。不仅是安顿下我们住,还想着法让我们吃好玩的开心,这真有违我们出门时的初衷了。不光是叨唠了他们夫妻,还把他们当老师的女儿和上大学的儿子也搭上了,(好在暑期)孩子们开着车,陪我们去周边转游。象北马山,锦绣川以前我都听说过,现在也都修上了水库,着实化解了济南市西南地区种植和生活严重缺水的难处。公路蜿蜒青山秀水之间,我们的车子行行停停,听着孩子们的指点和讲解山乡巨大变化的由来。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年轻时鼓舞全国人民"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气壮山河的口号。眼前的那山,那水,那路连起的每一个村庄,不就是全中国人民汗水铸就的劳动成果吗!</p><p class="ql-block">我上个世纪1966年,1976年1977年我都来过这里,亲人都想让我从黑龙江转插队来山东。那时看着这贫穷荒芜的土地,我的心就象有首歌词写的“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今天我和亲人又来到这里,滿目青山绿水,到处欣欣向荣,怎不让我心里为老家这巨大变化乐开了花。</p> <p class="ql-block">我小时候常听爸爸妈妈象讲故事一样,给我讲老家的事。</p><p class="ql-block">我爸爸还是少年时,他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就病逝了。他的两个哥哥都出去当兵了,他才十三四岁拖带着一个妹妹和三个弟弟在孤苦中挣扎。还是庄里族人出面,说服了我爸爸,将八九岁的妹妹送给了穷庄户人家做童养媳,两个大点的弟弟给大户人家做管吃住的"小扛活“(小长工),最小的弟弟老六,才两三岁,过继给了邻村一个无子的人家。爸爸自己去城里一家布厂当学徒。</p><p class="ql-block">从此,老家和他的弟弟妹妹们就留在了爸爸的心里和思念中。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爸爸妈妈在哥哥姐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老家。爸爸看到了日夜思念的妹妹时,都已是迟暮话苍桑的兄妹重逢,亦喜亦悲的泪水,蕴含着各自命运的苦涩。</p><p class="ql-block">我姥娘家距市里更近,叫文庄,与邵尔庄相距十来里地。我姥爷是个教书先生,是历城县的学监(大概是现在教育局的巡视员),吃官饭的。我妈说,她爸妈在世时,家里有房子有地的,她五六岁时,父母得伤寒先后去逝,她的几个哥哥不作调,没几年就把家败掉了。她后来是在她大姐家长大的,长大后,由我舅舅作媒,我妈与我爸在上海结了婚,再后来陆陆续续有了我的哥哥姐姐和我。</p><p class="ql-block">在我成长的岁月里,贫穷并没有让我觉得日子有多苦难,因为我的爸爸(属牛)真的象一头永远不知疲累的老黄牛,没白没黑全年无休的干,拉扯着我们,护佑着家的温饱。</p><p class="ql-block">爸爸去上班了,妈妈操持着家里的一切。每天,妈妈总是忙着缝补,我小时候的穿戴,都是出自我妈在闲暇时和灯下,裁剪旧翻"新“,尤其在年节到来的日子,把哥哥们穿不了的衣服,改吧改吧套在我身上,让小儿子也有穿新衣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那些年并不是爸妈舍不得给孩子们买新衣服,而是家里接连好几人得病,把本来就不富裕的日子,折腾的真是一贫如洗。爸爸的工资算上全年一天不歇班的干,都解不了日子的囧迫。那时的当铺,都成了我家的救星了。</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样的家境里,我们家从没有因为日子过不下去发生过一次夫妻因怨恨打骂吵嘴的。在我们儿女眼里,爸爸是最疼爱妈妈的,在煎熬的日子里,妈妈也是最体贴,最心疼她丈夫身上的冷暖。爸爸的任劳任怨,和妈妈含辛茹苦的操持,潜移默化地滋养了我们家的和睦和温馨。</p><p class="ql-block">爸妈都是在九十多岁高龄作古的。我和哥哥姐姐作为他们的儿女,几乎常常叨念起自己的老人。我们想起爸妈,就想起我们成长中,他们教导我们,人要学会吃苦,要能吃苦;人要有志气(理想)要有诚信,这样才能立足社会,才会有朋友。从那些叔叔大爷与我爸妈交往中,也看到了对我爸妈付出的真诚实在友情的赞赏和认可。</p><p class="ql-block">人去宅空,其实我们家的老宅,因岁月动荡,早已了无痕迹。几次回老家,老家的人也说不清找不见了。幸好起小,父母就在我们心田里种下了:老家山东济南邵尔庄人。以至如今我们老了,寻根思亲来到济南,所幸的老家还有表妹和表姐的孩子,以及其他亲戚能续上缘,见着我们一点也不生分。而且这些孩子都是通过自身的打拼和努力,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让我们这些顶着舅舅姑姑名头的老头老太不胜欣慰。</p><p class="ql-block">这次回老家,以前那个上沟下崖坡连坡,滿山都是石滚坡的荒凉景象没有了,展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架路桥宛如当空舞的彩虹,划出了现代化城市的轮廓,照北方人话形容,老家变化大发了!</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的人生没有为山东贡献过点滴汗水,虽然老家在我的印象里还是那么默生,站在时代的今天,此情此景,我可以告慰我的爸爸妈妈,告慰我们的祖先,老家变富了,老家变美了!你们曾经的苦难已是过去的梦魇,你们心生向往的美好,正在新生的乡亲们努力中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