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水利工程“考古”一日游

美友29333661

<p class="ql-block">  历经十年多永定河的水利河床修复工程和黄河水的引入,现如今基本实现了全线有水流淌的目标。依托永定河,还在北京段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公园。这些公园成为众多人休闲、娱乐与乘凉场所的同时,也有机会让人看到、触摸和了解古代建设的水利设施。</p> <p class="ql-block">  位于首钢园西侧有一处“火车乐园”的景点,进入此处景点,需重新扫码登记,显示地点为石景山古城街道白庙庞村社区。景点利用一段原首钢废弃的铁路线,铁轨上停放着一台报废的编号V1003-16481内燃机车和两节编号YZ23-1059和YZ23-1060的硬座车(绿皮火车),机车与硬座车之间有13座类似“凯旋门”式的”里程碑标志,在门洞上方间隔标有“1952开工、1955通车、1963增线、1972改建、1984电气化、2016入地、2022冬奥”。用意可能为铭记在地下穿过的丰沙线铁路。</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开工、1955年建成通车的丰沙铁路线,起点为(北京)丰台,终点为(河北怀来)沙城,线路走向主要依永定河而建,初建全长105公里的单线,横穿太行山余脉,八跨永定河急流。主要由铁道兵第八师承建,由于施工艰难,平均不到一公里就牺牲一名施工人员。1963增线是为提高运力,修建了某些站点不重合的下行线(靠近北京方向为上行,远离北京方向为下行),1972年改建是建成了复线(即双线)。2016年为建设S1线和长安街西延腾退道路,将由原紧贴永定河大堤位置的线路东移约50米,取消了养三和养马场车站,改为经石景山发电厂和老首钢的4.97公里地下经过。养三站是我参加工作后由家去木城涧(煤矿)的乘车点,养三站准确的叫法为“养三乘降所”,只有简易站台,没有票房和服务人员,上车后补票。我上小学前,居住在丰沙线施工人员移交的简易房、后改造为石景山铁路家属宿舍中;上小学的学校,名为“铁十三小”,是原为解决丰沙线沿线铁路子弟上学困难而建的。由于家与永定河不远,见证过永定河六七十年代的波涛汹涌、八九十年代的(电厂)烟灰注入的浑浊和上世纪末的干涸。</p> <p class="ql-block">  火车乐园与永定河门头沟至大兴的河堤路之间就是一道铁栅栏,在此位置的开口处稍加注意,会看到河堤路上一块碑座式的“历史印记——永定河的镇河神牛”介绍牌,上面除文字介绍外,还镶嵌一张瑞典学者喜仁龙于1920-1925年间拍摄的一男子在铁牛前的照片。它与河对岸的永定河休闲森林公园内石雕“镇水牛”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所以“牛能镇水”,希望靠着铁牛使江河风平浪静。这头铁牛与真牛大小相同,牛头朝向永定河,静卧在约2米高的砖砌台基之上,台基位于“十八瞪”护提之上,传说永定河涨水时,牛会发出吼声,提醒人们避险。“清(乾隆)民用款”铁牛于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被砸炼铁用;水牛身后的河神庙(庞村大庙)——北惠济庙,也在1975年首钢制氧厂扩建时拆除,不过还好,旁边不远处还有一座首钢给加了碑亭的“雍正御制碑”静静地矗立首钢园北区,见证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  从河堤上的介绍牌左侧(东南方向)十几米有一处能走到河底的小路。来到河底的“冬奥公园”,除了能仰望凌空飞架的“新首钢大桥”外,您还能惊讶地发现有几十米北京市文物”永定河庞村石堰“,也就是说那大名鼎鼎的“庞村十八蹬”,它就隐藏在我们多次行走的河堤路路基下!</p> <p class="ql-block">  因古时永定河(浑河、无定河)河水经常泛滥,自金定都就开始修筑护河大堤,这段坚固的水利护堤工程“十八蹬”,有人说是汉朝、唐朝建的,也有说明朝、清朝的,一直争论不休;但“官窑款”已形成共识。这段堰长300多米,是用坚硬的长短不一、但厚度相同的十八层花岗岩长条石垒砌而成,故称十八堰,又因条石以阶梯状斜向垒成,又称十八蹬。河堤上只见北京市文物责任人的标牌,没见到文保标志和编号,不能不说是个也遗憾。据我的邻居“独行李哥”介绍,大约1978年前,因战备和抗洪的双重需要,由他在大兴县“插过队”的当地民工,将整个护河大堤拆除后,挖下河床10多米深,打上防渗层后,重建磊好加固,包括这段几百米的十八蹬。当然,这话不见任何史料记载。</p> <p class="ql-block">  火车乐园的服务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去卫生间要沿河堤路向右(西北方向)大约1000米,再向右一点,您又会发现有块不锈钢的介绍牌,上写“石卢灌渠”。这石卢灌渠是建于民国时期的“官款”,虽然上百立方的闸口保存基本完好,但鲜为人知。文字资料介绍,更是少之又少。</p> <p class="ql-block">  该介绍牌这样写到:石卢灌渠于1927年开工,1929年建成。干渠长17公里,支渠长36公里,由石景山脚下引水至卢沟桥浇灌沿途的大量农田,故名为石卢灌渠。现此处看到是渠首部分的水利遗迹,渠首进口处有五孔闸门,闸高约4.65米,可控水流量大小,闸前有沉砂池一座约180平方米,它的作用是上游浊水的泥沙在此沉淀,清水流入是下涵洞,进入首钢院内。</p> <p class="ql-block">  邻居“独行李哥”为了证实我与他拍的是不是同一石卢灌渠闸口的照片,在拍照后的第二天,光重新拍照片,连来再去发就花了好几个小时。怎么样?这点玩意如果有兴趣用心看,仔仔细细看全了,再找找对应的方位,加上路程怎么也得花上小一天的时间吧。</p> <p class="ql-block">  站在闸口,遥望近在咫尺的石景山。这石景山山脚下、永定河出山进入平原的大拐弯处有着太多的传说和故事,如果您留神,没准还有“考古”新发现,保不齐还能找到史学家、科学家寻找争论建于三国时期的“戾陵堰、车厢渠”的遗迹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