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宋—五大名窑50件瓷器欣赏(下)

周英年

德基美术馆的“50绝美一一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重磅集结50件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及张公巷窑的珍品瓷器,其中定窑的瓷器有14件,放在展厅的最前面。本篇对定窑的瓷器加以简要介绍。 定窑,因窑址位于唐宋时期定州境内而得名,遗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境内,自唐代中期创烧伊始,即以生产素雅精致的白瓷闻名于世,亦如金人刘祁《归潜志》所云“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定窑烧造瓷釉以“白”为尚,源于其对唐代北方名窑“邢窑”的继承与发展,其釉色白中泛黄,纯净光洁。唐代晚期至北宋初期,定窑发展繁荣,在烧造日用瓷器的同时,也开始为官府、内府烧造“御瓷”,或于器上铭刻“官”字款以标识其官方特质,或以“龙”纹彰显其家专属。 不止于“白”,是定窑长期雄踞中国北方制瓷业之本。北宋中期,宋辽战事平息,地处边境地区的定窑进入鼎盛时期,得天独厚的资源以及追求极致的匠心,使定窑形成特色鲜明的制瓷风格。 定窑的印花白瓷及“覆烧”工艺在当时影响广泛,各地多有模仿,从而形成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对宋代及后世制瓷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7、北宋定窑白釉宝莲纹龙首净瓶<br>通高33.20厘米 口径1.50厘米 腹径13.40厘米 足径7.00厘米 瓶器小口,颈部纤细,瓶身修长,自腹部向下渐收,贴塑而成的龙首短流昂首向上,搭配以简练的莲瓣纹,恰似白莲含苞待放,庄静秀挺。 净瓶,又名军持,源于古印度,是佛门僧侣云游四方时用于贮水或净手的器皿。 唐宋时期,信众们常将净瓶作为供养器进献佛寺,以修功德,祈求万福。 38、北宋定窑白釉瓜棱执壶、温碗<br>通高22.70厘米 壶ロ径7.50厘米 壶腹径16.00厘米 壶足径8.90厘米 碗口径18.40厘米 碗足径9.30厘米 执壶直口,上承瓜蒂状钮器盖,丰肩,一侧置弧形流,另一侧置曲柄飘带状。 温碗口沿微侈,腹部作瓜棱纹,下承圈足。通体施白色瓷釉,白中泛黄,色泽莹润。 执壶,是唐宋时期常见的酒具,文献中称“注子”或“注壶”。宋人有饮食热酒的习俗,使用时须将注子置于温碗中,注入热水以达温酒之目的。 39、北宋定窑白釉莲托蜀葵纹葫芦形执壶<br>通高22.70厘米 口径2.80厘米 腹径14.80厘米 足径8.20厘米 器别致,呈葫芦形。斜唇小弇口,上部椭体,圆折肩,鼓腹敛底,与中部束腰连通。下部浑圆,前设弯流,后置扁握。平底,承以矮圈足。 执壶上部肩饰蜀葵花瓣纹一周,腹饰三层莲瓣纹。束颈起凸棱弦纹,上狭下阔。下部肩饰蜀葵纹,肩腹交界作凹弦纹两道,腹饰三层莲瓣纹。 棱流光素,向上扬挑;整折弯拱垂,贴附束腰、肩腹,两侧起线,内填蜀葵叶纹。 图案采用刻花技法,辅以阴刻细节。施挂白釉,足底露白胎。葫芦形执壶流行于北宋早中期,亦见于耀州窑及景德镇窑等。<br> 40、北宋定窑白釉莲瓣纹龙首执壶<br>通高19.00厘米 口径4.30厘米 腹径14.80厘米 足径8.50厘米 壶盖作宝珠状,壶身丰肩,一侧置龙首短流,怒目口张,神态生动,另一侧置曲柄形把。 整器以浮雕式莲瓣纹作为主要装饰,庄静肃穆。 宋代执壶的造型变化多端,多见器流构思奇巧者亦如本器,融艺术造型与生活实用于一体,静中寓动,为端庄的壶体增添盎然生机。 41、北宋定窑白釉缠枝莲纹碗<br>通高7.80厘米 口径16.00厘米 足径6.70厘米 碗口外敞,腹壁斜直,圈足较高。口沿及圈足底缘素胎,胎体轻薄细腻,洁白坚硬。 通体施白色瓷釉,色泽莹润,白中泛黄。器外壁刻划缠枝莲纹,线条流畅,简洁明快。 缠枝莲纹是定窑烧造产品的主要装饰题材,寥寥数刀即将莲花表现得栩栩如生,枝蔓延展,连绵不绝,给人生生不息之感,在纯净唯美的牙白色瓷釉映衬下,愈显高洁。 42、北宋定窑白釉龙纹盘<br>通高6.00厘米 口径30.00厘米 足径12.00厘米 盘体硕大,敞口弧腹,矮圈足。盘心刻划一条行龙,昂首怒目,张牙舞爪,虬劲矫健,栩栩如生。 通体施白色瓷釉,白中泛黄,光洁润亮。龙纹,在中国古代被视作权的象征,对其使用有严格的制度规定。 宋代文献中多有关于定窑进贡龙纹御瓷的记载。本器龙纹构图严谨,刻划精妙,尺寸超乎寻常,当为北宋定窑御瓷之精品。 43北宋定窑白釉缠枝莲纹钵<br>通高12.50厘米 口径25.40厘米 足径11.50厘米 钵器硕大,敞口,口沿素胎,镶银扣,弧腹较深,矮圈足,底足内刻楷书“花”字款。 器外壁素面光洁,内壁刻划缠枝莲纹,线条流畅,刀法精熟。通体施白色瓷釉,色泽莹润,白中泛黄。 北宋定窑首创覆烧工艺,大幅度提高瓷器产量,所产之瓷口沿多无釉,即所谓“芒ロ”。 为弥补这一缺陷,当时的上层社会或在该类器口沿包镶金、银、铜等珍贵材质加以美化,又称“金装定器”。 44、北宋定窑白釉“官”字款莲瓣纹花蒂钮盖罐<br>通高14.10厘米 口径7.00厘米 腹径14.00厘米 足径8.00厘米 罐体由器盖与器身组成,盖钮作花蒂状,以子母口与器身扣合,器身周饰浅浮雕式雏菊纹与莲瓣纹,矮圈足,足心处釉下刻楷书“官”字款。 此器署有“官”款,是北宋定窑典型“贡瓷”产品。 胎体轻薄,白润质坚,纹饰简练,制作精良,代表了北宋时期定窑生产的最高水平。 45、宋定窑白釉葵口尊<br>通高16.20厘米 口径18.80厘米 腹径14.50厘米 足径10.08厘米 尊体口沿外卷,呈八分花瓣状,粗颈,鼓腹,下承喇叭形高圈足。 底足素胎,胎体轻薄,洁白坚硬。通体施白色瓷釉,色泽莹润,白中泛黄。 尊原为商周时期青铜酒器,宋代瓷尊造型、装饰复杂多样,且多作为佛门供养用器。定窑以莲纹和白色为主基调,与佛教意旨不谋而合。 46、北宋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br>通高14.00厘米 口径17.50厘米 樽体直口,呈圆简状,下承三足,器壁装饰三组凸弦纹,古朴庄重。 胎体白净,细腻坚实。通体满施白色瓷釉,白中泛黄。 尊原为酒具,主要流行于汉晋时期。 宋人崇尚自然质朴,樽被重新定义为文房雅器,删繁就简,其造型既承袭古器精要,也顺应了时代审美。 47、北宋定窑白釉镂雕花卉纹熏炉<br>通高15.30厘米 盖径12.30厘米 口径11.00厘米 足径10.04厘米 炉体作球状,由器盖与器身扣合而成,下接高束腰圈足。盖镂雕花卉纹,花团锦簇,竞相绽放。 胎体细腻洁白,致密坚实。通体施牙白色瓷釉,莹润雅致。 熏炉仿自汉代博山炉造型,结合时人审美风尚,器盖镂空雕琢,既用作燃香出烟,又作为主要装饰。此种上虚下实的设计理念,既符合器物功用,亦兼具灵秀与稳固,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定窑的白瓷器被安排在最前面,进入展览大厅首先看到的就是定窑瓷器珍品 48、北宋定窑白釉龟<br>通高4.20厘米 通长9.80厘米 通宽8.40厘米 龟首微微上扬,圆眼凸起,鼓腹中空,背甲隆起,并刻划六角形甲纹,四爪分明,短尾上卷。龟腹素胎白净,并刻多道水波纹。 龟腹之中含有籽珠,握持轻摇,便可发出清脆的声响。通体施牙白色瓷釉,莹润光洁。 器以憨态可掬的乌龟为造型,虽高不盈寸,但妙趣横生,尤显精工巧制,令人爱不释手。 49、北宋定窑白釉狮形枕<br>通高12.50厘米 通长20.08厘米 通宽18.10厘米 枕面作荷叶状,上模印缠枝牡丹纹,枕身为一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卧狮,枕座为“须弥座”式样。 瓷枕制作综合运用模印、刻划及圆雕等多种技法,构思精妙,气韵生动。 唐宋时期,以狮子为造型或纹饰的瓷器普遍流行,狮子被赋予富贵、尊荣及吉祥之意,且与古代官职“太师”谐音相通。 本器瓷枕以卧狮造型为主题,则取静卧其上,美梦成真的寓意。 50、北宋定窑白釉摩羯形枕<br>通高15.50厘米 通长19.50厘米 通宽16.00厘米 枕面形作荷叶,枕身是一对追逐嬉戏、首尾相衔的摩羯,系先模印鱼身、贴塑爪须,再剔刻细节纹理而成,枕座为“须弥座”式样。 胎体白净,细腻坚致。整器釉色莹润白中泛黄呈现出特有的牙白色。 摩羯是唐宋时期较为流行的装饰纹样,原为域外神话之物 传入中国后,赋予其龙首鱼身的形象,或取“鱼跃龙门,过而为龙”之意,常喻科举夺魁,而使用者静卧其上,则取美梦成真的寓意。 优秀摄影作品:北宋定窑白釉摩羯形枕 展厅内定窑瓷器展柜 扫描二维码可听部分展品介绍 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其中尤以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为代表的“五大名窑”最为卓绝。德基美术馆的“50绝美一一御宋”五大名窑50件珍品展中,瓷器的来源没有说明,是否为千年传承下来的珍贵文物不得而知。我把这些瓷器当作精美的工艺品来欣赏,在编写此美篇过程中学习了宋代五大名窑的知识,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