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党日 红色视界

军哥

<p class="ql-block">  张学军/撰文 丁立昌/摄影</p> <p class="ql-block">仲夏时节,姹紫嫣红。伴随着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的喜庆步履,主题党日活动缤纷绽放,织就出最美的红色深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一、八陡出发启程</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晨,一轮红日映亮了山山水水,东方的霞光印满天际。</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八陡镇北河口村委会议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秀发对“七一”党日主题活动作了简要说明后,参加活动党员集体乘座博山客运公交车前往沂源参观学习。</p> <p class="ql-block">沂源,是沂蒙革命老区重要组成部分。带着敬仰,我们踏进这片红色的热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车窗外,沂河水潺潺奔流。车厢内,丁峰一曲“沂蒙山小调”,引发心中的共鸣,大家情不自禁哼唱起来。那熟悉的旋律在车厢里萦绕着,大家觉得是如此地亲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二、拜谒事迹展馆</span></p> <p class="ql-block">车入沂源张家泉村,走进展馆所在地。“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大字横标,巨幅的红旗,鲜红的入党誓词,朱彦夫的塑像,飘动着红色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演播厅,凝眸电视屏幕,朱彦夫的楷模形象,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在画面的跳动中栩栩如生,闪耀着红色精神的辉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览馆,走进朱彦夫人生世界。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沂源县张家泉村人。1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十次负伤,做过47次手术,三次荣立战功。抗美援朝战场上,长津湖战役中,他失去了四肢和左眼,17岁的朱彦夫是连队唯一的幸存者,成了一名特等伤残军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他主动放弃荣军修养院特护待遇,毅然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他带领群众治理荒山,打赢整田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三大战役”,把一个落后贫穷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朱彦夫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男儿无悔》,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被授予“人民楷模”“时代楷模”“最美的奋斗者”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见证着朱彦夫忠诚与担当的光辉足迹,烙印着朱彦夫奋斗与奉献的英雄精神,深情地诠释着朱彦夫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念、崇高信仰的追求;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品格;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参加党日的每一位党员。我们从内心感叹他惊人顽强生命力量,并为中华民族有这样优秀的儿子而感到骄傲。</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告别纪念馆。巨幅党旗前,我们丹心拳拳,整装肃立,高举起右手,秀发书记领誓,重温了入党誓言。</p> <p class="ql-block">离开纪念馆,我们前往朱彦夫生产生活旧址(村史馆)进行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进朱彦夫旧居和张家泉村夜校旧址,目睹朱彦夫当年生活场景,仿佛看到朱彦夫两节断臂夹住写字教乡亲们学习文化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参观学习,举拳宣誓,拜谒旧址,在朱彦夫故乡,我们将入党初心和对时代楷模的敬仰之意,留在了这块曾经孕育出朱彦夫精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参观战备电台</span></p> <p class="ql-block">离开张家泉村,向沂源鲁村进发,前往618战备电台旧址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618战备电台教育基地,位于鲁村镇峨峪村北山中,是国家AAA级景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618战备电台,原为山东省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战备电台。</p> <p class="ql-block">峨峪北山,电台旧址,当年景像依稀可见。坑道口,618战备电台7个大字赫然醒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军亲赴沂蒙山区选址,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部队负责施工,自1966~1974年前后历时八年完工,坑道总长470米,展室面积2820平方米,可抗拒1万磅炸弹袭击,并具有防冲击波功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618战备电台, 1969年批准建台,1974年7月正式播音,转播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淄博、临沂、潍坊、泰安等13个县市。如今,电台旧址已经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p> <p class="ql-block">走进坑道,探寻尘封40余年的历史岁月,揭开战备电台神秘的面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战时指挥所,电视演播室,电台操作室,电视机展室,陈列实物资料陈列展示……,幽深的山中坑道,老式的广播设备,浓郁的军事色彩,神秘的洞中生活,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目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先进模范人物陈列图片展,让我们忆起熟悉的红色故事,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618战备电台坑道里,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到这里探寻历史的遗迹,缅怀峥嵘的岁月,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这里,留下了我们观赏的身影、探寻的足迹,更留下了我们对这段历史的铭记。</p> <p class="ql-block">仲夏党日,红色视界。拜谒时代楷模,凝眸红色印记,接受一次红色的精神洗礼,是我们对建党华诞的最好纪念和礼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每一次党日的洗礼,都是为了新的出发。朱彦夫的楷模精神,战备电台的红色风彩,在仲夏沂源党日活动中精彩绽放,更芬芳在我们的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