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过往事

嘟嘟的老爹4867038

<p class="ql-block">美篇改版之前,我在知青岁月话题发过不少“说说”。140个字,写好了不容易,选择配图也要费点心思。考虑到“说说”归属于“动态”,不算作品,不易搜索的特点,便萌发了将其编辑成章的想法开立即付诸行动,连发了三期复制文章。</p><p class="ql-block">如果按照在兵团工作生活的时间表而不是按照“说说”的发表顺序排列,如果再把其中一些“说说”的内容稍微加以补充完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现在说这些有点晚了。</p><p class="ql-block">改版之前发表的“说说”汇编完成,再也“飞”不走了。今天发的是最后一期,内容杂七杂八,十三不靠,故拟标题《杂谈过往事》。</p><p class="ql-block">我当初选择美篇,是把它当成电子相册使用,后来又把它当作老年大学的作文本,改不改版都如是。</p> 杂谈过往事 看电影 <p class="ql-block">几十年前每逢电影队下连队,食堂里几无立脚之地,照样伸着脖子把电影看完。调到县里后,只要听说5里地外的发电厂放电影,回回不落空。回城后一个盛夏的晚上,抱着2岁的女儿去中山公园看露天电影,人挤人人挨人,女儿渴的哇哇哭,好心人的一根冰棍替我解了围。如今老伴儿单位发电影票我都懒得去看了。</p><p class="ql-block">2022-2-15</p> 两篇读后感 <p class="ql-block">1985年机运队工会搞了一次读后感有奖征集活动,正赶上吊车大修,我这个跟车干活的起重工有的是闲工夫,就写了两篇读后感交了上去,没想到都被评为优等奖。随后让我代表队里去参加公司的读书演讲比赛,得了个二等奖。没过多久领导就把我就从车队调到了工会。两篇读后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始料未及。</p><p class="ql-block">2022-3-10</p> 演讲比赛 <p class="ql-block">我写的读后感被评为优等奖,队里决定派我去参加公司的读书演讲比赛,连写带背总共给我5天时间。插队11年,大小阵仗我也见过一些,但到了比赛当天,我往台上一站双腿就开始打颠,话都说不利落了,过了好一会才慢慢稳住了神。好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即使不按稿子讲别人也不知道。最终得了个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022-3-11</p> 知青车组 <p class="ql-block">我跟吊车当起重工那会儿,车组里的4个人都是插过队的知青,我的岁数最大。正因为有过相似经历,相互配合很默契,干活也舒心,经常聊聊插队时的趣事。下班了车长让我们就近下车,他要把车交回队里才能回家。保养车辆本来没起重工什么事,我们也会主动给车长打个下手,递个工具擦擦车,加水加油换轮胎。</p><p class="ql-block">2022-3-18</p> 难辩真伪 <p class="ql-block">我突然收到一条微信:癌症晚期,无钱治病,请你赞助。当年我俩都是三道杠,他比我高一届,去年才互加微信但没见面。他在北京有房有车,又在海南置了房产。按常理讲,几十年没见过面的同学,又比我富裕,家有老伴和儿女,本不该开口找我要钱。我拿捏不准,和几个好友说了,他们都劝我谨慎行事不要理他。</p><p class="ql-block">2022-4-2</p> 7角6分奖金 <p class="ql-block">和相处了几十年的老同事在一起坐坐,聊起以往旧事。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封信,是1980年队里派他去上海学习室外电梯技术时我写给他的,信上只有几行字,主要是告诉他上月的奖金发下来了,他的那份是7角6分钱,我替他领了。如果不是白纸黑字摆在那,我都不敢相信为这点事我会花8分钱邮票给他寄封信。</p><p class="ql-block">2022-4-3</p> 自学成才奖 <p class="ql-block">我在40岁那年把高等教育自学的文凭拿到手了,根据总公司的相关规定可以领取自学成才奖。教育科长仔细看过我的毕业证书,先表扬我是全公司头一份,然后皱着眉说咱们是建筑行业,你学的专业不对口啊。我说领导交给我的工作就是写稿子搞宣传,新闻专业正对口。科长不再吭声,在奖金申领表上签字盖章。</p><p class="ql-block">2022-4-4</p> 冰淇淋 <p class="ql-block">从玉渊潭赏樱出来,到女儿家吃饭。公园门口有卖雪糕的,老伴要给外孙女买一根带回去。我说要买就买3根,那两个也是孩子。没吃过公园特制雪糕,不知买哪种好,那就每样买一根。手机扫码,105元秒付。想起刚病退回来那会儿,一个星期才给女儿买一根3分钱的冰棍儿解馋。前后40年的工夫,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2022-4-5</p> 榆钱 <p class="ql-block">女儿网购二斤榆钱,说是让我们尝鲜。十几元钱一斤,齁贵。我小时候上树撸过榆钱,母亲把它和在棒子面里,上锅蒸熟,吃的时候撒上盐和蒜末,还用它蒸过菜窝头。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肚里没食,吃什么都香。现在生活好了还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吗?我刚才溜弯时看见榆树上已结出榆钱,可我已经爬不上去了。</p><p class="ql-block">2022-4-6</p> 一颗烟卷 <p class="ql-block">我头一次去小学同学铁锁家玩,瞧见他家的条案上摆着一根烟,上面扣着个小玻璃罩。铁锁无比自豪地说,这是他爸参加群英会时毛主席给的中华烟。我想掀开罩子仔细看看,铁锁在边上紧盯着,我一直没得手。他还指着墙上的合影照片告诉我他爸站在哪。照片上好几千人,密密麻麻站了好几排,我哪看得清。</p><p class="ql-block">2022-4-8</p> 石星老师 <p class="ql-block">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名叫石星,人长得漂亮心眼也好。那时学生都把早点带到学校去吃,各班统一把早点放到锅炉房加热,下了第一堂课取回来各吃各的,馒头烙饼窝头啥都有。有几个家里困难的同学几乎见天都带窝头,石老师就拿馒头烙饼和他们换着吃。第二学期开学石老师没来上课,她在寒假结婚,随后调走了。</p><p class="ql-block">2022-4-9</p> 生日面 <p class="ql-block">62年某日我放学回到家,母亲说,今儿是你的生日,去买碗炒面吃吧。我攥着两毛钱四两粮票和一个小饭盆来到街上的小饭铺,正巧踫见班主任刘老师,听说我过生日,非要替我出买面条的钱。我把炒面端回家,锅上蒸的窝头还没下屉。母亲说你快点吃,待会儿你姐他们就回来了。我先让母亲夹了一筷子然后才吃。</p><p class="ql-block">2022-4-10</p> 毛病 <p class="ql-block">上初一的时候班有个同学,长得人高马大,但有三个毛病,一是脚下的球鞋奇臭,谁都不愿意挨着他坐。二是动不动就找碴打架,我曾亲眼见着他手握半块砖把一个同学撵得满操场跑。三是偷他爷爷的画卖钱,他爷爷是个大画家,不知道他把钱花到哪了。那时候他不懂事,60年过去了,身上的毛病应该早就改了吧。</p><p class="ql-block">2022-4-10</p> 福绥境大楼坐电梯 <p class="ql-block">1958年建成的福绥境大楼是北京第一栋安装电梯的居民楼,离我家很近。之前我压根就没听说过电梯,自然也就没坐过。小学同学李燕男就住在大楼里,我就去找她抄作业题呀,借书还书呀,尝尝坐电梯的滋味儿。她家住四楼,我对开电梯的阿姨说去八楼找同学,出了电梯再顺着楼梯往回走。三部电梯轮换着坐。</p><p class="ql-block">2022-4-10</p> 传说中的巨蟒 <p class="ql-block">记得是在1962年的夏天,京城里风传西直门火车站停着一列货车,装的不是货而是一条大蟒,占了20节车皮,有解放军站岗,不许靠近。逮它的时候一个连的士兵都被吐进肚子里了。后来听说大蟒已运到了动物园,我和院里的几个傻小子兴冲冲地赶去参观,动物园大门外贴着一张辟谣布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p><p class="ql-block">2022-4-9</p> 风镜 <p class="ql-block">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风多,刮起来黄沙漫天,沙粒抽在脸上生疼,眼睛迷的睁不开,比现在的沙尘暴厉害。走道的骑车的差不多人人都戴着风镜。镜片就是4块普通的白玻璃,两块一组,中间用铁丝做轴,可以活动,两组镜片之间用皮子连接,戴的时候把松紧带勒在后脑勺上。我们家的风镜不够用,外出时谁路远谁戴。</p> 老规矩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家里的规矩多,比如食不言,寝不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着不许抖搂腿,吃饭不许巴唧嘴……家里来了客人,即使是亲娘舅,上前叫声舅舅就赶快回到里屋去,大人说话不许搭茬。客人留饭,我们姐弟几个不许上桌,一直等到我去东北插队回来歇探亲假,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才让我上桌陪着一起吃饭。</p><p class="ql-block">2022-4-12</p> 平安落地 <p class="ql-block">单杠上的这位仁兄已年近60,还敢玩大回环。边上没人保护,地上也没铺垫子,我看着有点悬。他却说,只要抓住了,不会出事。玩了几十年,从没失过手。话里透着一股自信。我顿有所悟。咱们这代人,一生当中有起有落,经风雨,见世面,或春风得意,或败走麦城,只要掌握住自己的命运,最终都能平安落地。</p><p class="ql-block">2022-4-12</p> 主持婚礼 <p class="ql-block">40年前某晚,姐夫的弟弟来我家,说过几天他家大儿子结婚,请我去主持婚礼。人家瞧得起咱,就勉为其难吧。到了日子,我穿着新领的劳保大衣赶到婚宴现场,一共两桌。等人到齐了说了句,今天是某某和某某的大喜的日子,大家吃好喝好,往下就没词了。刚插队回来,土老帽一个,就敢揽下这份差事,胆够大的</p><p class="ql-block">2022-4-25</p> 捐献 <p class="ql-block">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人都会经历。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既然如此,就要坦然面对现实。我渴望长寿但也不惧死亡。七十那年我和老伴认真讨论了身后事,树葬海葬最终选定遗体捐献。既对医学研究做贡献,也为子女省去麻烦。</p><p class="ql-block">悄悄的我走了,</p><p class="ql-block">正如我悄悄的来;</p><p class="ql-block">我挥一挥衣袖,</p><p class="ql-block">不带走一片云彩</p><p class="ql-block">2022-4-27</p> 读书 <p class="ql-block">想读书的时候没有书,传递手抄本像是地下党接头,好不容易逮住一本,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现在书多了,反而读不进去了。难道真如袁枚所言“书非借不能读”?也不尽然。心里没有,眼里自然就没有。我佩服喜爱阅读的人。无论打工者、残疾人、年轻人,以及那位阅读名著的老者。</p><p class="ql-block">2022-5-4</p> 五四青年节 <p class="ql-block">1965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我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设在学校西教学楼的团委办公室进行宣誓并佩戴上铜制团徽,后来就改成铝制的了,我又领了一枚。这两枚团徽和油印的誓词我一直收藏着。1978年我在农场光荣离团。</p><p class="ql-block">2022-5-4</p> 立夏 <p class="ql-block">六点钟起床去社区做个核检,连续6次了,六六大顺。凉水河溜一圈,再观赏一眼两岸春光,从今起就是夏天了。立夏讲究吃什么不清楚。刚买的好米,蒸出的米饭糯香,炸盘芙蓉虾,油放少了炸出来不好看,真好吃。不胜酒力,来上半两二锅头。翻看报纸,困意袭来,小睡片刻,醒来写个说说,题目就叫知足常乐。</p><p class="ql-block">2022-5-5</p> 一桶干菜 <p class="ql-block">我十来岁的时候,堂屋条案底下放着一个齐腰高的旧木桶,里面装满晒干了的白菜帮子,那是勤俭持家又有长远打算的母亲积攒下来的家庭储备物资。我吃过一回干菜馅的菜团子,柴了巴唧的,有一股子霉味,难吃死了。六年级暑假,母亲让我把干菜全掏出来扔到脏土站,木桶拆零散了当劈柴。困难时期总算过去了。</p><p class="ql-block">2022-5-14</p> 养鸟 <p class="ql-block">五年级暑假,班里的男同学忽然兴起一股养鸟之风,我也花两毛钱买了一只老西子。用细铁丝做个脖套套在它的脖子上,再撅根树枝,拿根小线一头连脖套,另一头拴在树枝上,没事就架着它去同学家串门,比试谁的鸟好。我们光知道喂苏子,暑假还没过完就都把鸟养死了,老师想呲我们玩物丧志也抓不着现行了。</p><p class="ql-block">2022-5-16</p> 老有三宝 <p class="ql-block">知青是个老年群体,闲聊几句。人老了一定要守住手中“三宝”,即老本、老窝和老伴儿。存折和房本不到最后时刻不能撒手,倒不是不相信子女,而是主动权必须时刻牢牢掌握在自已手里。手心向下是给与,手心向上是讨要,感受不一样,决策很重要。有了经济实力才能防老养老,不要指望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p><p class="ql-block">2022-5-17</p> 发奖金 <p class="ql-block">熟人小殷,上有姐下有妹,老妈不在了,90多岁的老爸独自生活。姐仨轮流值班照顾老爸。老爷子不管她们谁来,进门先给一张百元大钞,不收不行。女儿顾亲情,尽孝道,天经地义,应当应份。老人不动手里的老本,用退休费发奖金,哄孩子们高兴。女儿给他买吃喝买用品,花的都是这笔钱。老人心里明镜似的。</p><p class="ql-block">2022-5-19</p> 卖房买房 <p class="ql-block">荒友老王把大三居卖了,买了个小两居,剩下一百万给了儿子,让他们买房单过。儿子说等有了合适房源就搬出去住。老两口继续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兼管买菜做饭。屋小人多,老王除了吃饭睡觉就在外面转悠抽烟,还抱怨早起上厕所都成了难题。几年过去了,儿子绝口不提买房的事。那一百万呢?说是做买卖亏了。</p><p class="ql-block">2022-5-24</p> 白塔寺 <p class="ql-block">我从小就生活在妙应寺附近,家和学校都离这很近。1970年我第一次从东北回来休假,从北京站坐13路电车在这里下车,扛着两个装满大豆的旅行袋走回家。归队那天父亲牵着我的手一直把我送到这里,目送我上了电车。始建于元代的妙应寺白塔高耸在这里,它见证了历史和岁月变迁,同时也见证了我的成长。</p><p class="ql-block">2022-5-28</p> 队籍表 <p class="ql-block">63年前的今天我用铅笔填写了这张队籍表,后来用钢笔重新描过一遍。填表的前一天我和班里另外14名同学在大分校的操场上参加入队仪式,六年级的一位大姐姐给我戴上红领巾。回到家我舍不得摘下来,晚上睡觉前把它郑重其事地挂在衣架上。</p><p class="ql-block">时光不复来,幸留年轮在,</p><p class="ql-block">总角梦方醒,须发皆已白。</p><p class="ql-block">2022-5-31</p> 又见铁塔耸云天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马甸桥东路南的公交站台上等车,一抬头,看到了远处那座高高的铁塔。这就是我国第一座专用气象塔,高300多米,在当时位居亚洲第一。80年代初,我刚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北京时,在一家建筑企业的运输队里当装卸工,常年跟着运输车辆去回龙观、西三旗一带拉货送货,三天两头从铁塔旁边经过,那时它刚建成没多久。一转眼,距今已经近40年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