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路东起重庆南路,西至襄阳南路,全长仅1690米。就是这短短的一千七百米,在1902年筑路时不会想到,日后会在这条路上出现那么多洋房、别墅和石库门建筑,更不会想到在那些洋房、别墅和石库门建筑内,会出现那么多名人。<br><br> 中学时代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南昌路,知道包括我居住地在内的这片区域曾是旧时的法租界,也知道南昌路的旧名叫“环龙路”,那是纪念法国空军飞行员“环龙”为避免飞机坠落上海市区以身殉职而起的路名。1943年上海统一改路名时改为南昌路,一直沿用至今。<br><br> 不仅上下学的走过路过,还会时常去玩,因为有同学住在南昌路。每每要去雁荡路享美食要经过南昌路;去淮海路妇女用品商店买衣服要经过南昌路;去科学会堂参观要经过南昌路;从复兴公园后门出来回家要经过南昌路……无数遍地路过走过,南昌路那高大梧桐树覆盖下的幽静马路,洋房别墅石库门交错纵横的建筑群风韵已深深地刻在脑海中。<br><br> 疫情前喜欢带朋友去那一带喝咖啡,顺便走走南昌路。去感受马路的幽静、建筑的风韵,满足朋友的好奇心,也满足自己怀旧的情结。可每每去也只是走过路过,感受一下幽静的环境氛围,却没有仔细地去读一读幽静马路背后,隐藏在这些洋房别墅石库门弄堂里的许多人文故事。<br><br> 疫情后花了几天时间专程去那儿走了走,深入到洋房别墅弄堂内,探寻石库门弄堂文化,寻找名人故居,挖掘隐藏在这些洋房别墅石库门弄堂里曾经住过的名人,以及发生在这些名人身上的人文故事。<br><br> 一条马路能一直得到人们的青睐和留恋,我想除了高大梧桐树掩映下幽静的马路、洋房别墅与石库门弄堂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外,还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在。有人说“一条南昌路,半部上海民国史”一点不为过,南昌路承载了上海城市的历史文脉,那些旧日时光,那些文化底蕴在这里得以延续。如今的南昌路名人已不在,名人故居仍在,百年梧桐树还是那么高大,百年马路还是那么地幽静安宁,走走逛逛看看别有一番情趣。<br><br><br> 从重庆南路进入,一棵桂花树挂出半条人行道,远远地看见了马路对面的“洁而精川菜馆”,这里是南昌路雁荡路口,刚进入南昌路就给人绿荫幽幽的感觉。 <div><br></div> “科学会堂”是南昌路的亮点。这是1917年建造的具有法国古典式两层花园洋房,风格别致。伴着花园洋房还有一个大大的花园,有6000多平方米,绿树成荫,碧草如洗。只是后疫情时期不能进入,有些遗憾,那就看看外表吧。<br><br> “科学会堂”边的这一壁墙以及延伸的墙面倒也别致,而那个人带着口罩在画面中,有镜头感。<br> <div><br></div><div><br></div> 新式石库门弄堂、花园洋房、别墅,是南昌路建筑和住宅的基本元素。<br><br> <div><br></div> 被贴上铭牌和被绿树怀抱的楼宇,说不定就是旧时名人的居所,有许多的人文故事,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风轻云淡了。 <div><br></div><div><br></div> 沿街的商铺、弄堂里的咖啡馆、路边的小店都那么地雅致,走过路过,会忍不住地拍摄,也会忍不住在小店坐坐,买一杯饮料品尝。 <div><br></div><div><br></div> 南昌路48号,大同幼稚园旧址。<br><br> 这地方原是中共地下党员(公开身份是圣彼得教堂牧师)董建吾的寓所,1929年由周恩来提议创办大同幼稚园,收纳烈士遗孤和革命干部子弟。1930年杨开慧在长沙英勇就义后,在上海的毛泽民获悉三个侄儿(即毛岸英9岁、毛岸青7岁、毛安龙4岁)在当地生活艰难,辗转把他们带到上海进了大同幼稚园,三兄弟在这儿度过了二年温馨时光。<br><br> 同在这幼稚园的还彭湃的儿子彭小丕,恽代英的儿子恽希仲,蔡和森的女儿蔡转,李立三的女儿李力…… <div><br></div><div><br></div> 这是网上下载的图片,曾经的大同幼稚园全貌,以及当时大同幼稚园儿童在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内的合影。 <div><br></div><div><br></div> 南昌路53号,画家林风眠旧居。具有悲情和传奇一生的林风眠1953年-1977年在此生活了25年。1977后林风眠移居香港,1991年逝世,终年91岁。<br><br> 南昌路69弄3号,是赵丹与叶露茜结婚时的旧居 <div><br></div><div><br></div> 这条弄堂有些别样,即一条弄堂二个弄号,右边为100弄,左边是102弄。关于100弄渔阳里的故事,另撰文讲述。100弄的这边是典型的石库门住宅,102弄的这边是西式花园洋房园村。一条弄堂的两边是截然不同的建筑样式,两种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交融。 <div><br></div><div><br></div> 南昌路110弄25号,是蓝苹与唐纳的结婚地,1936年4月入住在其中的亭子间。虽然曾经包括蓝苹在内的名人在此留过影,可如今建筑内已找不到一点点他们的痕迹。 <div><br></div> 南昌路136弄11号,是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的旧居。<br><br> 徐志摩虽在这儿居住短暂,却接待了印度诗人泰戈尔。泰戈尔曾三次来华,均由徐志摩接待,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br><br> 2010年,中印建交60年,印度政府向上海市政府赠送了泰戈尔像,如今就安放在南昌路茂名南路口的小花园内。<br><br> 有人说,徐志摩接待泰戈尔不是在南昌路136弄11号的居所,而是搬到延安路四明村后,泰戈尔居住在徐志摩家也是在四明村,其实那已经不重要。南昌路136弄11号因徐志摩与陆小曼曾经居住过,已经成为南昌路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 <div><br></div><div><br></div> 这就是坐落在南昌路茂名南路口的印度政府赠送的泰戈尔雕像 <div><br></div> 南昌路136弄,除了徐志摩居住外,39号还是翻译家傅雷的旧居。要不是门口有铭牌,还不太相信,因为现在已有多户居民居住在此。<br><br> <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昌路148弄1号,沈尹默旧居。</h3> <div><br></div> 南昌路178弄7号,郭沫若曾在这儿短暂住过。 <div><br></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昌路148弄11号,巴金暂住地。</h3> <div><br></div> 南昌路180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br><br> 1924年2月~12月,31岁的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在这儿工作了将近一年。那时毛泽东租住在茂名南路的甲秀里,每天步行往来工作地和住宿地。 <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昌路65号,杨虎城将军的旧居</h3> 还有南昌路63号曾是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旧居;通向南昌路的淮海坊,巴金曾在1937年-1955居住,在此他写下了三部曲中的《春》、《秋》;还有靠近茂名南路口的南昌大楼,解放后艺术界医学界的名人搬入,比如钢琴教育家丁杏仙,京剧艺术家陈大镬,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胃肠道专家唐振铎等等。<br><br> 短短的一千七百米,就有这么多名人名家在此居住,在他们身上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人文故事,真是不胜枚举,正应了“一条南昌路,半部民国史”那句经典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