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代的先贤曾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按现在的意思是说:我每天要多次地反省自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比较大的事情做完之后,回顾与反思一下,找出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将非常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提高。工作、生活是这样,练太极拳也是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前天我在参加郑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时的上台交流讲解,总体还算不错,但也有一些遗憾。不记录下来,心里总是不那么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视频中明显的错误有一处:搂膝拗步开头的动作:丁步摆臂。摆臂的方向应为右后45度,我说成了右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讲得不全面的有一个地方,上步屈肘落手这个分解动作中,右手的动作要领讲了,"左手落在腹前,掌心斜向下"没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讲到弓步这个步形时,如果能讲的再具体一点,那就更好啦,因为这个步型位列太极拳三大主要步型之首,在平时练拳时用得很多!可以以左弓步为例进行分解:左脚向前上一大步,屈膝松胯,左腿弓、右腿蹬。左腿的状态是:小腿垂直于地面,脚尖指向正前方,膝盖对着脚尖,但不超过脚尖。右腿的状态:自然蹬直,右脚与前方成45度。两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脚站立成丁八步,前后:两脚后跟之间的前后距离约为3~4脚。距离小了,后腿蹬不展,距离过大,前后移动困难。左右:两脚后跟内侧的横向距离为十到三十公分,兼顾到稳定性与灵活性。整体:立身中正、开胯圆裆、目视前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遗憾的是,由于考虑到上台讲解的时间问题,对步型弓步的讲解,没有好意思讲"为什么在弓步时两脚后跟内侧的横向距离是十到三十公分?"大家都知道是这个宽度,但是,为什么是这个范围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是"继续教育"的目的之一,占用大家两分钟时间,讲一下会更好。具体点的内容可以不讲,细心的拳友都可以查到。但很可惜,最该讲的东西,也是我平时经常讲的内容,这次因为我的顾虑太多而让它漏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现在把它记录下来,以了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为什么打太极拳在弓步步型时,两脚后跟内侧之间的横向距离是十到三十公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太极拳除了能够娱乐和强身健体以外,还有一个原始属性:技击(打斗)。如果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太近,甚至站成了模特步(左右脚前后站成一条直线),将影响身体的稳定性。自己站不稳是一方面,对方也很容易从左右侧面将你击倒!</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那么为了稳定,我站得宽一些行不行,比如五十公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站得过宽影响攻防的灵活性。武功秘籍是唯快不破!人家攻过来了,你一个劲地在那儿拔腿,半天还没有把腿收回来,如何进行攻防?!</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把宽度统一规定为二十公分,不是即好记又整齐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也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方面,招式不同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就不尽相同,譬如顺弓步的单鞭、野马分鬃、闪通背等,距离就窄一点,十公分即可,以方便动作的迅速展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另一方面,练拳者的身高、性别不同,脚下的横向宽度也会不同。一个身高一米五的女拳手与一个身高一米八的男拳手,站宽都是二十公分的话,感受肯定是差别巨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再有,即使两个人的身高相近,但每个人松腰松胯的功夫不一样,步子的大小与宽窄也会不一样。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站宽只定个范围而不具体量化,既兼顾了个体差异,又兼顾了稳定性与灵活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如果吹毛求疵的话,在讲"什么是拗步"时,讲点题外话应该也是可以的,难得的机会,互相交流一下吗,名家在场,正好可以探讨个究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题外话是,从理论上和广大拳友的普遍认知上讲:上左腿出左手为顺步,上左腿出右手为拗步。那么,为什么在"陈式精要18式"太极拳中,明明是顺拐的两个姿势,却叫做"搂膝拗步"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看过一点拳书,发现拳坛名宿们在练拳、讲拳时,不但重"形",而且更重"意"!具体到拗步,我们知道,"拗"是不顺、别扭的意识。在精要18式中,上左腿推左掌、上右腿推右掌时,两脚不是向正前方走,而是稍微往左侧、右侧一点上步。也就是说:不是顺着走,而是别着走,是有一些扭结的。并且我在上步的时候,还要拗(别)对方的步!在老辈拳师们的认知中,这绝对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拗步"。从太极意念上来讲,这算不算是更高层次上的"拗步"呢?!形式上的出手,只当它是上下相合也就罢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这个令许多人费解的,看上去顺拐却叫做"拗步"的动作,就这么被一代代的太极人给传承下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