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糖尿病,不再谈“糖”色变

慧成健康•天健源

<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已经对糖尿病有了更多的了解。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对糖尿病的记载,当时人们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古时候糖尿病的发病率还很低,因此糖尿病被称为奇病。然而现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了很普遍的疾病。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多,预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会达到6000万。</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其实也是一种生活习惯病,之所以得病的人越来越多,是因为现代人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以来,我接触过的糖尿病患者分别抱有紧张、疑惑、放任、憧憬、不屑、随性等不同的态度,他们面对糖尿病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恰恰说明了一点,他们对糖尿病并不了解。</p><p class="ql-block"> 工作中我见过很多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他们视力改变、肾脏衰竭、肢体麻木、身体严重感染,这些可怕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糖尿病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虽然说糖尿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式能够治愈,但是如果能够接受正规治疗,对于病情的稳定控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即使药物很有效,也还需要患者本人严格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广大糖尿病患者更加了解糖尿病这种疾病,书中没用过多的医学术语,也没有用深奥的理论,只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去为糖尿病患者介绍这种疾病,力求让深受糖尿病困扰的患者能够更加了解糖尿病,并且从中获取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b>第一章 认清糖尿病,不再谈“糖”色变</b></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在逐年增加,可是人们对于糖尿病的了解却十分肤浅,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得病之后,就开始害怕“糖”,不敢吃有甜味的东西,也不敢吃米、面。为了让自己变得“健康”,甚至终日以菜为食,这些方法都不正确也不科学,时间一长还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所以当务之急是让更多的人认清糖尿病,正确地对待糖尿病,不再谈“糖”色变。</p><p class="ql-block"><b>走近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有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糖尿病知识,才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p><p class="ql-block"><b>我们为什么会得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之后,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会得糖尿病?我知道,大家特别想知道,为什么在自己身上会出现病变,糖尿病是由哪些因素诱发的。目前,医学界已经证明有一些因素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哪些因素诱发了糖尿病。</p><p class="ql-block"><b>遗传</b></p><p class="ql-block"> 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父母都是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5~20倍。而且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高于1型糖尿病。</p><p class="ql-block"><b>肥胖</b></p><p class="ql-block">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向心型肥胖,就是肚子肥胖者。肥胖可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肥胖人群,控制体重是当务之急。</p><p class="ql-block"><b>体力活动少</b></p><p class="ql-block"> 体力活动少会导致肥胖,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促使发病,运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家一定要运动起来,因为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被充分利用。</p><p class="ql-block"><b>病毒感染</b></p><p class="ql-block"> 病毒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某些1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原因是进入机体的病毒侵害了胰岛素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最终引发1型糖尿病。</p> <p class="ql-block"><b>多次妊娠</b></p><p class="ql-block">妊娠期若不注意饮食控制,则很容易患上糖尿病,而多次妊娠更容易诱发糖尿病。因为在妊娠期,人体会分泌更多的雌激素,雌激素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还会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所以说,多次妊娠更容易诱发糖尿病。</p><p class="ql-block"><b>化学物质和药物伤害</b></p><p class="ql-block">医学界已经证明,灭鼠药扑立灭灵,能引发1型糖尿病。用于治疗肺炎的戍双咪和一种抗癌药左旋门冬酰胺酶都能引发糖尿病。减少这类药物对机体的伤害,就是自我保护。</p><p class="ql-block"><b>不良情绪</b></p><p class="ql-block"> 心理压力、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都可以引起血糖代谢紊乱。因此,工作、生活中要适当给自己减压,遇事要保持乐观情绪。</p><p class="ql-block"><b>科学的糖尿病分类法</b></p><p class="ql-block">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糖尿病,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糖尿病的话题了,“谁又得了糖尿病”似乎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糖尿病,我们需要从了解糖尿病的分类入手。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继发性糖尿病。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是怎么来的。</p> <p class="ql-block"><b>1型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其实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也被称作“不稳定型糖尿病”“幼年型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形成,主要是由身体的免疫系统向自己发动攻击造成的,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自己分泌出的胰岛素进行攻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胰脏无法分泌出足量的胰岛素,最终让人们患上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5%~10%,通常发病年龄都在30岁以下,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让人心痛的还不仅仅是发病年龄小,最可怕的是一旦患上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必须要依赖胰岛素生活。如果没有注射胰岛素,人体就很容易诱发酮症。人也会因为酮症酸中毒而昏迷,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p><p class="ql-block"><b>2型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这类糖尿病又被称作“稳定型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病年龄在35~40岁之间,这类糖尿病患者占所有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左右。2型糖尿病在发病的时候比较缓慢,通常人体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一般病人都是通过体检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功能并没有丧失,相反,这类病人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还要多,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胰岛素并没有任何效果,产生与不产生并无区别。2型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中,身体肥胖的人居这类糖尿病又被称作“稳定型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发病年龄在35~40岁之间,这类糖尿病患者占所有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左右。2型糖尿病在发病的时候比较缓慢,通常人体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一般病人都是通过体检才知道自己患上了糖尿病。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功能并没有丧失,相反,这类病人分泌的胰岛素比正常人还要多,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胰岛素并没有任何效果,产生与不产生并无区别。2型糖尿病的发病人群中,身体肥胖的人居多,尤其是体形肥胖的老年人,发病率极高,个别儿童也会患上此类糖尿病。这类糖尿病通常不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虽然发展缓慢,但是可能导致患者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脑血管病变、心脏病变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p> <p class="ql-block"><b>妊娠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顾名思义,这类糖尿病就是女性在妊娠期间患上的。如果准妈妈在怀孕之前就已经患有糖尿病,那么就不是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3%,身体肥胖者或高龄产妇的发病率会更高一些。即使在怀孕期间患上妊娠糖尿病,也不要过于紧张,一般在生产之后,妊娠糖尿病就会随之消失。也有大约30%的产妇在生产之后,妊娠糖尿病会演变为2型糖尿病。</p><p class="ql-block"><b>继发性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们说的糖尿病都是指原发性糖尿病,而继发性糖尿病比较少见。这类糖尿病通常是指由明确病因导致的糖尿病,例如,肢端肥大症、胰腺被切除、急慢性胰腺炎,或是长期服用强的松、双氢克尿噻等药物导致的糖尿病。</p><p class="ql-block"><b>糖尿病对身体的伤害</b></p><p class="ql-block"> 我遇见的患者,75%以上都认为糖尿病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因为糖尿病不像心脑血管疾病那样来势汹汹,会突然夺走人的生命。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是长时间的患病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讲讲糖尿病对身体究竟有哪些伤害。</p><p class="ql-block"><b>心脏病变</b></p><p class="ql-block"> 长期患有糖尿病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会导致患者昏迷、瘫痪甚至猝死。</p><p class="ql-block"><b>肾脏病变</b></p><p class="ql-block"> 高血糖会让肾小球的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会让人们患上肾脏疾病。早期患病的表现为尿里有蛋白,身体开始浮肿;如果是晚期,还会发生肾脏功能衰竭等现象,肾脏病变也是2型糖尿病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代谢紊乱</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会使人体代谢紊乱,人体代谢紊乱,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皮肤病、肺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p><p class="ql-block"><b>血管病变</b></p><p class="ql-block">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处于一种高血糖状态,因此很容易引发血管病变,并且导致身体的局部组织损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局部组织溃疡现象,尤其是足部,严重时还需要截肢。</p><p class="ql-block"><b>神经病变</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引发的自主神经病变比较常见,周围神经变化也时有发生。</p><p class="ql-block"><b>心脑血管病变</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会危及人的心脑血管,会让人们发生主动脉、冠状动脉以及脑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患者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让患者视力变得模糊,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p><p class="ql-block"><b>慢性并发症</b></p><p class="ql-block"> 患上糖尿病时间太久,会引起慢性并发症,例如肾病、尿毒症、骨质疏松症等,这些并发症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p><p class="ql-block"><b>对糖尿病并发症不要掉以轻心</b></p><p class="ql-block"> 我遇见过一些患者,发现身体不适之后来医院看病,最终得知自己得的是糖尿病之后,松了一口气。因为在这些患者眼中,糖尿病的可怕程度远远不及癌症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糖尿病的我遇见过一些患者,发现身体不适之后来医院看病,最终得知自己得的是糖尿病之后,松了一口气。因为在这些患者眼中,糖尿病的可怕程度远远不及癌症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糖尿病的并发症非常可怕,而且也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讲糖尿病的并发症。</p> <p class="ql-block"><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糖代谢发生了紊乱,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体内的脂肪分解速度加快,让人体生成了大量的酮。当体内的酮含量过多,身体无法正常消耗这些生成的酮,就会形成酮堆积现象。酮为酸性,长期在体内堆积,就会导致人们酸中毒。发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饮食失控、外部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或是精神创伤等。酸中毒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会加重,多尿、多饮现象会急剧加重,并且伴有乏力、呕吐等症状。</p><p class="ql-block"><b>糖尿病并发高血压</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症状十分常见,在患者并发症总数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症状十分常见,在患者并发症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大。高血压是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当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时候,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也会加重,患者会感觉烦躁不安、心悸、多汗、手足发抖等。如果出现了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症状之后,再不及时治疗的话,患者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抽搐、意识障碍、昏迷等一系列更加严重的症状。</p> <p class="ql-block"><b>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指患者患上青光眼或白内障,其中由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多半会发生在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糖尿病性白内障一旦发病,就可以在短短数月甚至数周内发展成完全性白内障,发病速度极快,并且常常会伴有屈光变化。当患者的血糖升高时,近视的现象就会出现;相反,当血糖降低时,则会表现为远视。</p><p class="ql-block"><b>糖尿病肾病</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合并成肾病,主要是因为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失调。糖尿病引发的肾病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p><p class="ql-block"><b>阶段 临床症状</b></p><p class="ql-block"><b>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b></p><p class="ql-block"> 肥大期 血糖得到控制之后,一些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得到缓解,部分糖尿病症状会逐渐消失,这个阶段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p><p class="ql-block"> 正常白蛋白尿期 肾小球的滤过率会高于平时的正常水平,当患者运动之后,尿白蛋白排出率会不断升高,休息后恢复正常</p><p class="ql-block"> 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肾小球的滤过率会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尿白蛋白的排出率会持续增高,这时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微量的白蛋白,患者的血压也会随之增高</p><p class="ql-block">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 肾小球滤过率会持续低于正常水平,患者会大量地排出尿白蛋白,如果进入这个时期,就必须要进行及时正规的治疗,控制患者的尿白蛋白排出量</p><p class="ql-block"> 终末期肾衰竭 尿蛋白量开始持续减少,身体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这个时候,患者必须接受透析治疗</p><p class="ql-block"> 关于一些特殊条件下患上的糖尿病,例如,因为甲亢等疾病引发的糖尿病,又或者是女性在妊娠期间患上的糖尿病,可以随着疾病被治愈或女性自然分娩而消失。但是这类因为疾病或怀孕患上糖尿病的患者,在以后的日子里也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因为这类人群属于糖尿病高发人群,如果不注意生活习惯及饮食控制,就很有可能再次发病。</p> <p class="ql-block"><b>诊断糖尿病</b></p><p class="ql-block"> 能够及时地诊断出糖尿病,可以让人们更早地进行治疗,把握控制血糖的最佳时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减少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的痛苦。</p><p class="ql-block"><b>感觉不适,尽快查血糖</b></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感觉身体不适时不会去医院做检查,一方面是觉得身体并无大碍,扛扛就过去了;另一方面是讳疾忌医,害怕自己万一查出什么病,难以接受。其实,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当人体出现不适时,就是在给人们提醒,身体可能出现了某种疾病,如果把握好治疗时机,很多疾病都会因治疗及时而痊愈。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说说,糖尿病初期身体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和糖尿病的诱因。</p><p class="ql-block"><b>多尿</b></p><p class="ql-block"> 多数患者会感觉到自己排尿的次数比之前要多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身体内的血糖增高,已经超出了肾糖阈,导致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够完全被肾小管吸收,最终就形成了“渗透性利尿”。通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得越快,尿糖就会排泄得越多,尿量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p><p class="ql-block"><b>多饮</b></p><p class="ql-block"> 很多患者的初期表现就是感觉“渴”,特别想喝水,每天都会喝大量的水,这是糖尿病患者一个较为普遍的症状。其原因主要是身体的血糖在不断升高,使得体内的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加上多尿的原因,身体内的水分快速流失,人体细胞就会发生脱水,这也就更进一步地让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了人的口渴神经中枢,让人觉得口渴、想喝水。</p><p class="ql-block"><b>乏力</b></p><p class="ql-block"> 身体乏力是糖尿病患者的普遍感受,这是身体内的葡萄糖不能够被完全氧化造成的。当人体不能够充分利用葡萄糖,并且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人体组织失水,电解质失去平衡时,就会感觉到十分乏力,精神也会随着萎靡不振。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感觉整天没有精神,无精打采,只要工作稍累一些,就会觉得疲惫不堪。</p> <p class="ql-block"><b>视力下降</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视力会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从而让晶体屈光度也跟着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人的视力下降。如果糖尿病发现得早,早期血糖控制得好,视力下降之后还可以迅速恢复正常。</p><p class="ql-block"><b>体重下降</b></p><p class="ql-block"> 患上糖尿病不会影响人的食欲,相反,还会让人食欲大增,食量也比正常的时候要大,但是体重不升反而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人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人体机能不能够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让人体内的脂肪与蛋白质分解速度过快,导致了人的体重下降,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身材消瘦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皮肤疾病</b></p><p class="ql-block"> 人的皮肤每天都要接触外界,发生瘙痒或是长疖子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很难将皮肤疾病与糖尿病联想到一起。值得注意的是,大腿经常瘀青,而且总是一大块接着一大块地发生瘀青情况,最终导致整条腿的前面都是黑色的,这种症状其实叫作“胫前黑斑”。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说明糖尿病的病情已经很危险了,应该重视了。</p><p class="ql-block"><b>手脚麻木</b></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经常感觉手脚麻木的时候,通常会第一时间怀疑自己的脑血管出现了问题,于是更多的人会选择去看神经内科,但是看过之后却发现没有任何问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去查查血糖。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手脚麻木的现象,这种感觉就如同戴着手套、穿着袜子一样,有的严重到甚至连手脚被划破都察觉不到疼痛。如果身体出现了这种现象,就证明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绝对不能忽视。</p><p class="ql-block"><b>小贴士:</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初期身体变化是极其细微的,因此也常常被人们忽略。我在这里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感觉到身体不适,就应该及时去测量血糖,避免错过控制血糖的最佳时机。</p> <p class="ql-block"><b>监测血糖有哪些学问</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关系重大,因此,平时的自我监测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中有自我监测血糖习惯的患者,死亡率可以降低51%,并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患上并发症的危险。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将自我监测血糖看得十分重要,可是有些人的做法不对。下面我就针对自我检测血糖来讲讲这其中都有哪些学问。</p><p class="ql-block"><b>监测血糖时间</b></p><p class="ql-block"> <b>空腹血糖</b> 空腹血糖通常是指前一晚8点以后不再吃东西,一直到次日的清晨没有进食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胰岛素基础分泌功能</p><p class="ql-block"> <b>餐前血糖</b> 每天午餐和晚餐前测量的血糖为“餐前血糖”,测量餐前血糖主要是用于监测病情</p><p class="ql-block"> <b>餐后血糖</b> 用餐后2小时测量的血糖为“餐后血糖”,测量餐后血糖可以观察用餐对人体血糖的影响,监测餐后血糖也利于查出早期糖尿病</p><p class="ql-block"> <b>睡前血糖</b> 晚上睡觉前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每天睡前监测血糖,用来判断胰岛素注射的剂量</p><p class="ql-block"> <b>凌晨血糖</b> 每天凌晨1~3点时监测的血糖为“凌晨血糖”,人体在这个时间段血糖会降至最低,正在使用胰岛素或是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凌晨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可以避免夜间出现低血糖现象</p><p class="ql-block"> <b>随机血糖</b>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不适,怀疑自己血糖过高或是过低的时候可以随机检查,方便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p><p class="ql-block"> <b>其他时间</b> 运动前后、情绪波动、感觉不适,又或者尝试吃了一些新的食物之后,都需要监测血糖水平,这样有助于帮助自己维持血糖平稳。</p><p class="ql-block"> 自我监测血糖除了要注意监测血糖的时间,在监测血糖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监测早晨血糖的时候,记得一定要空腹,这样的监测结果才更加准确。</p><p class="ql-block"> 2、监测血糖时的采血方法要正确,取血方法必须标准,读取血糖数据后要做好记录。</p><p class="ql-block"> 3、对于刚刚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又或者是刚刚使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每天监测血糖次数为4~7次,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有效控制胰岛素剂量。</p><p class="ql-block"> 4、对于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血糖控制始终没有达到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最好监测血糖4~7次。</p><p class="ql-block"> 5、当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大于16.7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大于10%的时候,患者应该增加监测血糖的次数,建议每天4~7次。</p><p class="ql-block"> 6、当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或药物控制血糖后,血糖较为稳定时,建议每个月可以自我检测2~4次,如果血糖控制没有达到标准,建议每周监测血糖不低于4次。</p><p class="ql-block"> 7、病情相对比较稳定,并且长期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周自我检测血糖1~2天,每天不同时间段监测4次。</p><p class="ql-block"> 8、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时、运动前后或是换了一种新的饮食,都要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便于自己掌握血糖水平。</p><p class="ql-block"> 9、使用胰岛素时如果对使用的剂量和次数进行了调整,应该多做自我血糖监测,这样可以把握自己的血糖情况,避免发生低血糖现象。</p> <p class="ql-block"><b>确诊糖尿病,需要去医院做哪些检查</b></p><p class="ql-block"> 我遇见过很多来医院检查血糖的患者,来之前都不知道糖尿病要做哪些检查。尤其是一些平时工作比较忙或者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一听到检查就觉得麻烦,想想那些烦琐的检查程序就望而却步了。其实,确诊糖尿病的检查并不是十分复杂的,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一下,希望可以帮助那些对做糖尿病检查迷茫的朋友们。</p><p class="ql-block"><b>血糖</b></p><p class="ql-block"> 检查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如果是身体已经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的朋友,只要做一次异常血糖值就可以诊断是否得了糖尿病。如果身体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那么需要做两次异常血糖值才能够判断是否真的得了糖尿病。如果是怀疑得了糖尿病,就可以做70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这也可以确诊是否得了糖尿病。</p><p class="ql-block"><b>尿糖</b></p><p class="ql-block"> 当身体的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的时候,尿糖测试呈阳性。如果肾糖阈增高,那么即便血糖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尿糖测试也会呈阴性,通常测试尿糖的结果都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很多朋友觉得尿糖高就是得了糖尿病,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大家要注意一下。</p><p class="ql-block"><b>血脂</b></p><p class="ql-block"> 一般糖尿病患者都伴有血脂异常,尤其是在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血脂异常会尤为明显。通常表现为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普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p class="ql-block"><b>尿酮体</b></p><p class="ql-block"> 如果在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尿酮体呈阳性,就说明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现象了,出现这种症状十分危险,严重时可以危及糖尿病患者的生命。</p><p class="ql-block"><b>糖化血清蛋白</b></p><p class="ql-block">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清白蛋白与血糖的非酶促反应结合产物,检测糖化血清蛋白可以反映出患者最近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检测血糖有很大帮助。</p><p class="ql-block"><b>糖基化血红蛋白</b></p><p class="ql-block"> 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非酶促反应结合产物,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出患者最近两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利于判断2个月内的血糖控制状态,是测试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p><p class="ql-block"><b>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b></p><p class="ql-block"> 给身体做这个测试,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在早期的时候,血清胰岛素会保持正常或偏高水平。随着糖尿病病情的逐渐发展,人体的胰岛功能就会逐渐减退,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也会慢慢下降。</p> <p class="ql-block"><b>得了糖尿病,别忘筛查并发症</b></p><p class="ql-block">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对血糖的控制做得非常好,即使这样也不能避免患上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会涉及眼、足、肾、血管等,有些慢性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也会逐渐加重。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比较缓慢,而且毫无症状,患者在患病的时候很难发现,因此常常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这里我要提醒各位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忘记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突然发病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5年之后,就应该进行常规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了。2型糖尿病发病比较缓慢,通常患者患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知道,这个时候也往往出现了并发症。20%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后就已经有并发症了,所以只要发现患上2型糖尿病就应该进行并发症筛查,从确诊之后每年都要进行最少1次筛查,具体的并发症筛查主要有下面几种检查。</p><p class="ql-block"><b>眼睛检查</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并发眼病十分常见,可是患病期间却很难被人发现,尤其是那些原本视力就不太好的患者,眼病并发症就更容易被忽视掉了。通常只有到了糖尿病末期,眼底损害才会影响到人的视力,如果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检查眼睛就已经太晚了。因此平时的常规检查还是非常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眼睛的常规检查包括每年检查1次视力,检查视网膜是否出现病变,如果已经出现病变要了解已经病变到几期了,并且积极地开展眼病并发症的治疗。</p><p class="ql-block"><b>肾脏检查</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并发肾脏疾病很普遍,很多糖尿病患者后期都会并发肾脏疾病。检查肾脏的时候,要化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以及尿蛋白定量,做肾脏检查可以尽早地检查出糖尿病患者是否已经患有肾病。</p><p class="ql-block"><b>足部检查</b></p><p class="ql-block"> 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足部会出现血管动脉硬化或神经损害。检查的时候医生通常会要求患者脱去鞋子和袜子,检查足部是否有老茧或是鸡眼,并且观察足部皮肤是否有干裂现象;询问患者双下肢是否有疼痛、麻木或是针刺的感觉。用手触摸足部的脉动,检查腿部的汗毛是否有缺失,以此来判断足部的血流是不是有所减少。之后再通过仪器检测下肢的神经与血管情况,判断足部是否有溃疡的可能,如果检查出已经出现了足部并发症,应该给予及时、妥当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b>血管检查</b></p><p class="ql-block"> 糖尿病患者是最容易患上血管疾病的人群,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心脏病变的概率极大,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检查十分重要。血管检查包括:测量血压、化验血脂、血管超声、心电图,等等,做这些检查可以有效排除某些已经存在的危险因素,了解自己的血管情况,也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低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做好并发症筛查工作就变得格外重要,早期检查出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更好的治疗。最后,我建议大家最好定期到医院做一个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这对于一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会有很大帮助,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并发症痛苦。</p><p class="ql-block"><b>定期体检是发现糖尿病的最好方法</b></p><p class="ql-block"> 之前我已经跟大家聊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症状,相信大家对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已经有所了解了。可是往往有些人在发病的时候,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尤其是有些糖尿病早期症状,比如说皮肤病或是牙周炎,这些病症生活中也很容易发生,很多人不会将这些病症联想到糖尿病身上,所以,这些糖尿病早期症状往往会让人忽略掉。如果不能在糖尿病早期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已经患病,那就等同于让糖尿病成了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p><p class="ql-block"> 虽然说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都会有“三多一少”的表现,但是有些老年人的表现却不是十分明显。这是因为老年人饭后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有一个先弱后强的过程,胰岛素分泌量会先少后多,这个时候人体的血糖就会被人体的组织充分利用,所以老年人在患病初期饥饿感并不强烈,有些老人平时食欲就不是很旺盛,吃的东西就不会很多,所以饥饿感自然也就不会特别明显。</p><p class="ql-block"> 很多老年人的体形都会比较肥胖,肥胖可以影响大脑皮层口渴的中枢神经,让口渴的中枢神经灵敏度下降,所以口渴的现象自然也就不明显了。另外,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就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所以肾脏的尿量也不会很大,平时尿多的现象也会相对不明显,这类患者我们管他们叫作“无症状糖尿病患者”。</p><p class="ql-block">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好像很少,其实,临床上这种糖尿病患者一点儿都不少,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也说明了,在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当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是没有任何征兆的,他们的身体没有表现出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所以,很难发现他们已经患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做体检也就变得更加重要了。</p><p class="ql-block"> 我遇见很多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会显得一脸茫然,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得了糖尿病了。其实,能够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不仅仅是糖尿病来得突然,还因为他们的身体居然一点儿征兆都没有,因此,定期体检也是唯一的能够发现无症状糖尿病的方法,尤其是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必须要定期做血糖检查,这样才能避免莫名其妙地患上糖尿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