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碗

关中一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娃们看到“舔碗”这个词儿,想象着那动作,可能会觉得恶心。你若告诉他们,我们是舔碗长大的,人家肯定不可思议,人家吃饭那讲究和我们小时候有天壤之别,动辄还叫外卖,把那些不知道有多少添加剂的食品弄来,吃一口觉得不对口味儿,啪叽往垃圾桶里一扔,从那呲牙咧嘴的表情和扔东西的潇洒动作中,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可惜,哪儿还会想到舔碗。</p><p class="ql-block"> 可我们小时候,舔碗可能是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标准呢!谁家娶了新媳妇,常有老人窃窃私语:“嗯!那媳妇不错,吃完饭知道舔碗”。如此的评价,这新媳妇会让全村的人刮目相看。那时候,关中农村吃饭,用的都是粗瓷大老碗,一来便宜,二来吃完饭可以把脸埋进去,伸长舌头,把碗舔个干干净净。可能有人会问:咋不用小勺把碗刮干净?那时候买小勺是要花钱的,寻常人家钱紧呐!</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渭北旱塬农村普遍缺粮,做饭是最为难的事情,最怕浪费,如果算计不周,如果心疼儿女,让一大家人放开肚皮吃饱,那完了,不等青黄不接,可能过了正月就会断顿儿!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粮食,粮食统购统销,若私下里买粮,得等月黑风高的时候“悄悄地进村,搭腔的不要",若有个响动,惊动了阶级斗争观念极强的人,没准那“投机倒把”“破坏统购统销政策”的帽子会很轻松落到头上,批斗呀游街呀,折腾你个声名狼藉,严重者子女当不了兵,招不了工。所以,家里做饭得细水长流,既要保证不能断顿儿,又不至于让人饿得命悬一线。尽管仔细再仔细,也免不了开春闹饥荒,“借着吃,打下还”,借人玉米,还人小麦。记得娘做好饭,常让大家先吃,最后靠残汤剩羹打发自己。我这读书郎饭急,放学进门就要吃,常惹得大人们心烦,如果吃完饭碗里还有饭渣,大人们会令我舔碗,于是我把小脸埋进大老碗,努力伸长舌头直到把那碗舔到看不见一粒饭渣儿为止。</p><p class="ql-block"> 如今吃饭讲究了,做饭的大铁锅换成了电饭煲,吃饭的粗瓷大老碗换成了精美的细瓷碗,家中从来不为没啥吃发愁,愁的是做好饭没人吃。吃完饭即使想舔碗,那精巧的小瓷碗实在搁不进这诺大的脸面啊!试想,如果大家聚餐,在那富丽堂皇的酒店或者单位餐厅,面对周吴郑王的高朋或同事,你若伸长舌头又舔盘子又舔碗,恐怕有脑袋进水之嫌,会让同事瞧不起,领导看不上,人缘和前程会因此而呜呼哀哉!如今人多已“变修”,没有了饥饿感,用不着饿虎扑食般大快朵颐,也用不着心疼那残汤剩羹,甚至浪费成了大方实在的标签,请客吃饭“剩”情满满,舔碗作为缺衣少食时代的印记,已经褪得干干净净。</p><p class="ql-block"> 别笑话舔碗不雅,饱汉焉知饿汉之饥?那可是饥荒年月的大雅呢!</p><p class="ql-block">(2019.5.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