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坐落在日本西部京都盆地的北半部和丹波高原的东部山区,京都府府厅所在地,虽然仅属于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大阪都市圈的重要城市,但其意义和特色,胜于大阪。 京都,古称平安京,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到公元1868年东京奠都为止,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首都,千年古都,千年皇城。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东京是现代日本的代表,那么京都就是传统日本的象征,是根据历来王朝文化中盛行的日本式唯美意识所构建的,是日本文化的源点。</p> 长年的历史积淀使得京都市拥有相当丰富的历史遗迹,部分历史建筑在公元1994年以“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的名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京都的皇家宫殿、寺院佛阁、神社鸟居等历史建筑物,在红叶季,秋天,更展露出其特有的魅力与韵味。 游京都,宿5夜,游4天,其中一部分是在这座皇城中心转悠。 <b>京都御苑</b><br>京都御苑占地总面积91.2万平方米,内里含京都御所,以及大宫御所、仙洞御所,御苑是御所的外围部分,是个对外开放的公园,而御所则仍然是天皇的行宫。<br> 仙洞御所和大宫御所分别是退位天皇,即上皇,和皇太后颐养之地,可想而知,更有特色的不是宫殿,而是庭园,红叶季景色更出挑。 京都御所前后被焚7次,如今的皇宫在1479年由孝明天皇重建,织丰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分别于1568年、1585年和1606年多次改建和添建,1640年由造园家小堀远州担纲建造御所庭园。 794年从奈良迁都,到1868年明治维新,京都御所一直是历代天皇的皇宫,而后成了天皇的行宫,包括仙洞、大宫御所,都受皇室事务机构宫内厅的管辖,只在每年春、秋两季对外开放,且要预约,遗憾,未能预约上。 御所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内外共有名门9个、大殿10处、堂所19处,宫院内松柏相间,梅樱互映,其格局可以参见下图。 只能在御所外围转悠,四周是石垣围墙,地铺沙石,有六道大门,东建春门,南建礼门,北朔平门,西皇后门、清所门和宜秋门,大门平和雅致。不事张扬。 御苑总体很宽旷,不是庭园,而是花园,枫树银杏,呈现出皇城秋韵。 一条夹道中的一排银杏,展露出浓浓的风情。 <b>元离宫二条城</b><br>一座东西约500米,南北400米的小城池,城池内都是宫殿庭园,当时,位于京都古城的二条通尽头,故城以街道名命名。<br> 城池突出地立于四条街道的中央,也可认为是二皇宫,因为,这是幕府将军德川家族的住所,1603年~1867年,是日本的江户幕府时代,天皇只是象征,实际统治权力在幕府。 第一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结束了漫长的战国时代,统一了日本,其建立的幕府持续15代,也给日本带来了长达260年的和平与繁荣时代。 1603年,德川家康在原织田信长初建并已焚毁的二条城原址上兴建,作为在京都的行辕,而后几代德川将军又不断予以扩建,且将丰臣秀吉在伏见城所留下几座建筑移建至此,所以建筑有日本桃山时代的特色。 二条城见证了德川家族的荣枯兴衰,更见证了日本重大的历史事件,1867年,第15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此将大政奉还天皇,进入明治时代,迅速完成由封建制到近代民主国家的转变。 二条城是日本开启和终结封建制的历史舞台,大政奉还后的二条城,先是作为天皇的离宫,后于在1939年,将其下赐京都市,1994年被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b>东大手门</b>,二条城的正门,修建于1662年左右,橹门样式,橹即带有箭楼的建筑,门前一牌,大政奉还百五十年,时间正值2017年。 <p class="ql-block"><b>东南隅橹</b>,护城河东南角的哨台,平时作武器库用。</p> 二条城占地27.5公顷,总建筑面积有7300平方米,其各建筑和布局见下图。 <b>唐门</b>,进入二之丸御殿的正门,顶部采用桧柏树皮,前后是唐破风结构,即那种圆弧状,柱廊上鲜艳地雕刻着松竹梅与鹤,这是最高等级的门。 <b>二之丸御殿</b>,由东南向西北呈梯状的6栋连在一起的建筑,内有33间房间,用了8百多张榻榻米,建于江户初期,是二条城最老的建筑之一。 二之丸御殿内有3千6百多件障壁画,其中1千余件为日本重要文化财,宽永时代的障壁画是德康家资助的日本绘画史上最大的画派,狩野派作品。 <b>二之丸庭园</b>,二之丸御殿南侧,围绕一池塘,池塘中央设置蓬莱岛,左右配置鹤龟岛,是一座书院风格的庭园。 二条城还有一座内城,由护城河与城墙围起,里面是本丸御殿和本丸庭园。 由东桥进入,一座<b>本丸橹门</b>,铜门。 <b>本丸御殿</b>是1893年将京都御所东北部的桂宫御殿移建于此,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日本官家住宅遗构。 <b>本丸庭园</b>。 <b>清流园</b>,在二条城北侧,是从京都豪商角仓家宅邸遗址中获得的建筑材料、庭石、树木等于1965年在此建造,是日式庭园与铺设草坪的西式庭园构成的日西合璧庭园。 <b>稻荷神社</b><br>神社,是日本神道教祭祀神灵的社屋,明治时期,神佛分离,两大信仰系列,佛教寺院与神道教的神社几乎平分秋色。<br> 数量上说,神社更多,当然,许多神社较小,此行关西狩红叶,去到的大多数是寺院。 但稻荷神社不能不去,其全名是伏见稻荷大社,祀奉以宇迦之御魂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位居日本十大神社第一。 祭祀神源于日本的稻作、农耕文化,在这个四面环海的山国由对自然的崇拜而导致对物崇拜,万物皆神。 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 稻荷神社建于8世纪,是这座千年皇城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大社的正入口,矗立着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后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 如同国内的城隍庙,神社边也有许多商店商铺,去神社也是赶集。 除了外来的游客,本地的人前来祭祀,都是和服盛装,具有仪式感。 神社中,有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因为狐狸被视为稻荷神明的使者,狐狸脸形的绘马是这里的一个特色。 这里虽然没有红叶,但有另一种红,本殿与鸟居都是朱红色的,或许代表万物丰收秋天的色彩。 最出名,最恢弘的是神社主殿后面,从稻荷山脚到山顶延绵数公里的千本鸟居,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构成了一条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 鸟居都由个人或企业赞助。 走进千本鸟居,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条红色的隧道,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 有时,单个的东西并不起眼,但构成一个整体的力量,往往会给人以震撼。 <p class="ql-block"><b>护王神社</b></p><p class="ql-block">就在京都御苑旁边的街道一隅,这是一座极小,但别有特色的神社,供奉的是姐弟俩,和气广虫与和气清麻吕,后者是平安时代初期的高级官僚,建平安京的倡议者和修建者,战前10円纸币上有其头像。</p> 神社有足腰御守之称,和气清麻吕是保足腰之神,神社里有各式野猪雕像,传说是一只腿受伤的野猪,在此获治疗,于是就充当了神社守护神。 姐姐是子育明神,保佑子息繁盛,另外还有针线之神,功能强大,神道教万物皆有灵。<br> <p class="ql-block"><b>鸭川</b></p><p class="ql-block">从北到南纵穿京都的一条长约31公里的一级河流,河水清澈,自古起居民已在河流两岸居住。</p> 从现代的京都版图看,鸭川在京都中心偏东,但在古京都,鸭川应为城市中央,相交的四条通大道,桥东就是祇园地区,鸭川也是一个景点,好长,所以,其经典就是这个区域。 <b>祇园</b><br>与四条通相交,京都最有名的艺伎区,是感受京都古韵的好地方,窄而深的木制町屋结构很有特色。<br> 花见小路是祇园人气颇高的一条街道,这里是旧时古城的风月之地,从江户时代起就是整个日本最有格调的花柳街。 穿和服的女子,温婉柔美,在这一背景中,更显露出魅力与风情。 这一地区有建仁寺、高台寺、青莲院、知恩院等众多的特色寺院,就介绍最有来历的高台寺。 <b>高台寺</b><br>京都名刹,战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丰臣秀吉病逝后,其妻北政所削发为尼,在此结庵修行,为亡夫祈福,号湖月尼,1605年,北政所仙逝,次年建寺,名高台寺,为曹洞宗佛寺。<br> 营造之际,一统天下的德川家康为笼络丰臣旧部,稳定政局,曾给与极大的财政援助,并将伏见城内北政所的居所、茶室等等迁移到寺内,使得落成的寺院华丽宏伟。 高台寺位于祇园东北侧的东山灵山之麓,数百年来,虽屡遭火灾,但现存建筑开山堂、灵屋、卧龙廊、伞亭、时雨亭等,属国家重要文物。 卧龙廊,连接开山堂与灵屋长廊,高台月色,卧龙碧波,名闻京都。 <p class="ql-block">伞亭、时雨亭,前者正式名字为安闲窟,据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意匠建造,原在丰臣秀旧居,后迁至高台寺。</p> 高台寺蓬莱山水庭园等也是日本国家重要名胜古迹,当年负责设计施工的小堀远州是日本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园艺建筑巨匠。 <b>石塀小路</b><br>高台寺东侧,一条十分曲折的石板小路,建造于大正时代,小路前段两侧有着美丽的拼木板结构墙,多数是黑格窗棂的二层小楼建筑,后段是有坡度的住家区,宁静古朴,漫布浪漫怡情的气息。<br> 房屋大部分是民居和非常私密的高级料亭,这里保留着完整的京都传统民宅式样,行走在石塀小路上,仿佛穿越了数百年,时间停留在了这里。 <b>东寺</b><br>位于九条,日本京都车站西南,基本上属于城市中心的位置,这是去京都应该打卡的地方。 东寺也称教王护国寺,在日本平安时代营造平安京时候就兴建了,作为国家辅佐和镇守的象征,东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br> 公元823年,东寺被下赐给弘法大师,成为真言密教的道场,大师堂是弘法大师在世时的住所,安放了弘法大师像和大师念持佛的不动明王坐像。 东寺的五重塔高达56.4米,1644年为德川家光重建,被视为日本第一古高塔,是京都的标志。 <b>东福寺</b><br>京都五大寺院之一,924年初建,1239年在此重建一座能容下5丈高释迦牟尼佛像的寺庙,自奈良的东大寺和兴福寺两座名寺中各取一字为名,更名为东福寺,临济宗东福寺派的总院。<br> 东福寺体现了禅宗建筑风格,寺内拥有日本最古老的三门,也是日本三大三门之一。 <p class="ql-block">东福寺是京都最大的禅寺,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建筑沿坡向上而建,从景区图可看出,一条山涧,洗玉涧横贯寺院,涧两旁都是枫叶,形成特色。</p> 跨越山涧有三座桥,卧云桥、通天桥、偃月桥,通天桥最高,是观赏红叶的景区,而低处的卧云桥则是拍摄通天桥和洗玉涧红叶景观的最佳地点。 从通天桥高处俯瞰。 从卧云桥看通天桥。 每到秋季,东福寺人流如潮,观枫沿桥廊一路向上, 寺内的东西南北建有风格迥异的方丈庭园,其中以北庭最为著名。 除了三门和天井龙图彩绘的本堂,是日本国家级重要文化财产,三门东侧的东司也是,东司是什么所在,厕所也,可惜,当时不知道,没有去上一下。 偃月桥,通往龙吟庵,季节性开放。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京都最有名的红叶观赏地,但是色彩比较单一,打卡意义更多。</p> 不管如何,也是皇城的一抹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