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厀啸文集•曹五一集李杜诗•序》 清•张鹄严

禺草号汉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厀啸文集•曹五一集李杜诗•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清•张鹄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五一曹先生以抑塞磊落之才,寄情多萟其书法。道逸尽笔,潇洒可喜。尝维丹汉上与予剧谈永日,凡古今,子史诸藏书,皆噟口如泻。而生平究心者,尤莫如诗。凡其四方游览交游赠答之章,敏捷一如夙构。</p><p class="ql-block">以故,名公巨卿多愿折节而词,客骚人群推祭酒焉,一日检行。荀中以集李、集杜一编问序于予,予祀玩逾,晨昏见其不事缕绘,而天巧相成,輙咋舌久之。</p><p class="ql-block">今世论诗家,每人各持一情,情各述一言,其必不可能有彼此之语,写我之情理在固然。然予观专家恣意之流,往往菲薄,前人致或聱牙佶屈之。难读牛鬼蛇神之殊貌,尚安兾其机柕所辏,与天为徒,难错出古。君子之成言而蔑,有遗议哉。</p><p class="ql-block">举止端庄高雅的五一,因喜爱集诗而倾注全部真情。热衷集诗词的他,绝非停留在口头言辞中说说而已,五一躭情风雅,非以费词乃以言情,夫情则亦何?畛域之有社,与李无异情。后人与李杜又无异情。而后人与李杜之情,亦可无异言是则。</p><p class="ql-block">五一集句,之所以擅场也。且予闻之心如大炉,金锡何择良工鼓铸,则鼎彝成百,恠备五一寝食李杜者,若而年其灵窍所具,己有鼓铸前人之器,故发为声歌,时而李,时而杜居,然李杜之无殊致,世人不能寝食,李杜自不能集,李杜不能集,李杜自不能识,五一集李杜之妙。</p><p class="ql-block">若五一者,其真集句之擅场也,已古云李杜文章光芒万丈。予谓集李杜者,亦惟移此,以相赠耳,而又岂必别为榆扬耶。五一不弃予言,请次诸公而牧以为序。</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在译此文之前,先谈谈比较陌生的一种诗词格式,这是古人常用,而且较为特殊的一种格式,名曰“集诗”。“集诗”也叫“集句诗”,它是摘选别人的诗句,根据自己的需求、平仄、韵味重新组合成新的诗句,表达新寓意的一种诗体。</p><p class="ql-block">“集句诗”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形式,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本毫不相干的古文诗句集合在一起,组成一首全新的诗。比如那句著名的:“我与将军解战袍,芙蓉帐暖度春宵”,虽然这是网络恶搞,但其本质就是“集句”。前一句出自嘉靖皇帝的《送毛伯温》,后一句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p><p class="ql-block">“集句诗”有很多种类,按照集引原作者的不同,可分为:集杜(甫)诗、集李(白)诗、集韩(愈)诗、集苏(轼)诗等;按照集引朝代的不同可分为:集唐诗、集古诗、集唐宋诗;按照集引的主题不同可分为:集梅花诗、集菊花诗等等。例:集杜诗,指专集杜甫一家的诗句成新诗。以往对集杜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分析某个作家的作品,如:文天祥、刘凤诰、黄之隽、何桂清等诗人的《集杜诗》。对于研究集杜诗与杜诗之间关系的文章则很少。集杜诗人与杜甫、集杜诗与杜诗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常见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集杜诗对杜诗的继承;第二.经历相似;第三.诗史结合;第四.诗歌形式上,众体皆备,长题目的应用;第五.诗歌风格上,沉郁顿挫。大家熟悉“集诗”的有“集杜”即《杜工部集》。</p><p class="ql-block">善工集李、集杜的曹五一先生,先后忙于集李、李杜诗的创作中。经他多年耕耘,现已汇集成册。生不逢时的他,怀抑塞磊落之才①,寄情于烟霞书画技艺之间。善工书法的他,挥毫泼墨构思严谨。神情专注于笔尖画纸上的他,一笔一划挥毫泼墨有条不絮,若网在纲。每一笔均蕴含着激情,每一笔都蕴含着希望……放纵自如潇洒可喜。</p><p class="ql-block">曾经为丹汉上②和我畅谈多日。但凡读书之人,对经、史、子、集均会牢记于心,若谈起来,往往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学术讨研上怀以进取之心,论述和研究其每个细节,而且还尤莫如诗。在撰四方游览交游赠答文章,自下笔千言敏捷无遗,如已打腹稿事先有所准备似的。</p> <p class="ql-block">以往,有名望的权贵们,均系谦谦君子而克己复礼,还礼贤下士折节而词,待人处事恪守《周礼》之规;哪怕是被贬黜流放外地的官吏、多愁善感忧愁失意的诗人,就连迁客和骚人(泛指诗人),凡读孔孟之道,儒家之书的人均遵照一样。就是这样的一群读书人,在被推荐为祭酒时(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每天过后,睡前必须检行审视自己一天下来的言行,已达表率之作用。</p><p class="ql-block">  荀中以《集李》《集杜》(成册)的诗词问我作序,略知一二的我,也曾尝试过。晨昏③定省时将其汇报于父,父亲直言不讳指出,此人不拘小节,不善于抓住主题,明确地给予描述。(古人把没抓住要点的做法叫做不事缕绘)。所编撰的《集李》《集杜》两篇,不事缕绘而天巧相成。此语一出让我惊叹好久好久……</p><p class="ql-block">今世谈来论诗家,各抒己见的多,自成一体则鲜为人知。不同时期认知和言辞也不会一样,也不会用彼言述己之事。在诗词情意上的描述,更是八仙过海各有千秋。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分。可他们不见得知道,但凡写景之语,实际上都是在情感的抒发上;其景语:指寓情于景的写景之语,如: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中的情感比较隐蔽、含蓄。而情语:指“以写景之心理言情”之语,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情感的色彩比较强烈明显。</p><p class="ql-block">我观那些有集诗之长还富气质之人,即当下所谓专家,行为举止虽菲薄(鄙陋,指德才等。常用为自谦之词),其性格,在骨子里依旧桀骜不驯,放纵,甚至达到狂妄的地步。仔细观察这些人,其实缺乏自信心,甚至还有点自卑,但凡遭受挫折就会小嘘或看轻自己。看来,造成上述双重性格的因数,不外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均系古诗词(文章)所致。尤其那些聱牙佶屈④诗句文章,咬文爵字均系一种“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障眼法,很难读懂、看透;其中,魑魅魍魉的嘴脸,只有自己心领神会,去领悟和慢慢认知尝试。略感欣慰的是,那些还能抓住粗线主题之人,不至于将忽视掉文章的构思、布局和不可违背事实。学会顺其自然与天为徒⑤,方可立足于天地文坛之间。下面粗略谈谈“道法自然”,这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道法自然系《道德经》的哲学思想。其“道”,反映出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的。指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使其达到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代表“道”、“ 真理”、“ 法则”,“ 天人合一”就是与先天本性相合,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作者提出与自然为同类,难错出古,说的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融入文章中,就不会违背古人的原意。哪怕话没说全说透,留下遗憾,也不至于会把话说满,而留有余地,供后人将不足之处提出来进行修补。</p><p class="ql-block">端庄高雅的五一先生,因喜爱工于集诗,为此还倾注身心和激情。热衷于集诗(词)的他,绝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口头中说说而已的人。躭情风雅的五一先生,在集诗上自有独到之处,绝不会因为诗词的拼对,语句的转换复杂而气馁,他是一位有始有终,坚持诗意情感的传递,保持原意而且还所创造,顺其自然的那种人。</p><p class="ql-block">诗词与人际之间的界限,与社团人群的组合和爱好有关,而与李白的激情诗句没有直接的关联。宋•邵雍《观物吟四首》:“日月无异明,昼夜有异体。人鬼无异情,生死有异礼。既未能知生,又焉能知死……”所以说当下人虽沉醉于诗篇情感中,与其人品毫无异情,而后人与李杜的情,也只局限在优美悲愤的诗词中。这是千百年来读书人的共识,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改变的了。</p> 五一先生之所以擅长集句,据我了解,此人心似红炉,何惧良匠铸锻金银铜锡。其功德如古代祭器(所刻)表彰人物一样,镌刻而留方千古。热衷陶醉于集李、集杜的五一先生,如果他年灵窍⑥顿开,己有鼓铸前人之器,其成果令名更难以估量,自然会发声讴歌,大声颂扬。即溶于其中,熏陶锤炼其情感,为前人所创的阳春白雪⑦大唱赞歌,这类一唱三叹⑧之举,有利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但时而李,时而杜的折腾,既然认为李和杜诗句没差别,何因集句而废寝忘食。李、杜自不能集,李、杜也不会去集,李、杜自然不会赏试五一先生集李、集杜工之妙哉。如果说满腹经纶技艺超群的五一先生,以他固有的方式集句是压倒性地独占鳌头,他所集李白的诗和集杜甫的诗,是为了弘扬古诗词惜字如金的魅力和影响,使其文学价值万丈光芒。<br>我认为凡具集李、杜诗句,均系才华出众之人。仅仅为了标新立异,或某种个人原因,去花费宝贵时间,是说不过去的!如果我说错,愿将手头的集句全部相送。完全没必要大动干戈,进行大力宣扬。而五一先生不弃我言,还多次和诸公,先后请我将此文当作序文。<br> 【欣赏】<br>李白《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句路人皆知的诗句,但很多人不知道,这还是怀才不遇的诗句。其意:“往事不必再提,人生太多风雨,我只愿止于秋水,寄情于书画之艺。”作为奔仕途的这条道已成泥途,路断人稀只有噫嘘。尽笔潇洒自然是件愉悦之事,如月亮升起照亮冷清的天空,白晃晃一片晶莹。<br>宋•陈炳《汉上》:楚国江山古,维舟望渺然。山盘青入蜀,江合白吞天。樊口上寒月,汉阳生暝烟。欲寻抱瓮者,小别夕阳边。<br>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汉上时期历史上居然还有一个喜欢专门偷盗大臣家东西的皇帝。这个专门爱偷大臣家东西的皇帝是汉桓帝刘志。汉桓帝刘志(132-167年)是东汉王朝的第十位皇帝,字意,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母匽明。这位被冠以“小偷皇帝”的美名。几年下来,朝中除了梁冀家外,其他大臣家都被刘志偷了一遍,而且,他每一次都要把偷来的东西详细的记录下来,然后把偷来的东西一一陈放在一个密室里。<br>流云过,烟雨遥,空中有微尘曼舞。一袖清雅薄衣,天光微浅,沉醉了几多轩墨,香痕诗里字,浅浅笔画魅影人。翩然而至柳岸堤边,一语诗成,紫陌自生烟,携几分飘逸,带几分幽怨。一书墨痕,半卷清词,荷盈曼妙,蝶舞翩跹。晶莹心语,细腻如丝,花谢花开花满天,烟雨声里数流年。在这生不逢时的年代里,只有沉浸于翰墨丹青,心中的话语呈现于纸,方可聊以永日。<br>聊以永日,此话出自:魏晋诗人左思《悼离赠妹诗二首二》……其疢伊何,寤寐惊悸。咏尔文辞,玩尔手笔。执书当面,聊以永日。穆穆令妹。有德有言。才丽汉班。凡古今成大事者,必有静气。所谓静气,是指通常情况下,呼吸时留在肺部的那股空气。表现为: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庄子有句名言:“圣人之静,就是善于固守养静,万物不足以搅挠他的心志,所以能静。<br>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 抑塞磊落:形容心地抑郁,有志未伸,为人却胸怀坦白。</p><p class="ql-block">2. 汉上,早年指的很广,包括秦汉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只要是汉江流域,长江一带,黄河流域都有,根据古代的一些记载,描写的具体位置所指的是汉江一带,是汉江上游陕西的汉中到湖北的丹江口那段,丹江口以下为下游,后续其它地方为了宣传汉文化,又带到像重庆,河南等地,作为一个地道的汉中人,关于汉上的讨论,很多地方都有非常多辩解的争议,如果要我为此平和争议,我想说汉上和汉江的关系非常大非常紧密,只要是住在汉江这条江边的都可以称为汉上。</p><p class="ql-block">3.晨昏定省,即早晚对父母服侍问候。这里将借用晨昏二字寓意指父母。</p><p class="ql-block">4. 聱牙佶屈,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出自唐• 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我今赠君亦无物,但有~村田诗。”</p><p class="ql-block">5. 与天为徒,庄子曰:“然则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是之谓与天为徒。”作为天道自然的同伴,能与自然协调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真人了。</p><p class="ql-block">6. 灵窍即:彗心,灵动的眼睛。出自明•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而出自灵窍,吐于慧舌,写于銛颖,萧萧冷冷,皆足以荡涤尘情,消除热恼。” </p><p class="ql-block">7.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p><p class="ql-block">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一倡三叹,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p><p class="ql-block">8. 擅场,指压倒全场;技艺高超出众。语出《文选•张衡〈东京赋〉》:" 秦政利觜长距,终得擅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