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关于面食的遗传密码</b></p><p class="ql-block"><b>我母亲在世时最拿手的就是做饺子馒头。虽然年轻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做过,也无心学着做,好像一切都是天然的,从未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也未关注过这些面食和南方的馄饨包子的差别。</b></p><p class="ql-block"><b>然而,当我到了五十多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了,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失去了依靠,生活逼的我必须操持家务了。于是就有了买菜,做饭等等必做的维持日常家庭运转的活计。</b></p><p class="ql-block"><b>但我脑回路的深处一遍遍的提示和纠正着我的习俗,时不时的无师自通的做些面食,进行着“上海男人”那种本能的顾家过程中的所有操练,实际就在这种融入北方血液的遗传中,使我渐渐地经过回忆,经过反复实践学会了这些家务。</b></p><p class="ql-block"><b>我对包饺子的认真可能也是自小记忆深处所形成的,逢年过节做一些面食,品味着年节气氛的欢乐,好像就是父母留给我的家庭固定氛围。</b></p><p class="ql-block"><b>如今做面食是我在同龄人中唯一拿得出手的活计,因为这是小时候母亲留给我的记忆,我视为她对我这一代人诸多遗传中最有特征的密码,是我牵挂她的一种永久思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