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4日下午,接受核酸检测后,独自转到龙潭村游览。龙潭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新窖镇,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文化的岭南古水乡,也是一个拥有神秘传说和丰富物产的村落。传说这村子是龙的居所,是龙出没的地方,由此得名"龙庭",后才改为"龙潭"。</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许多摆地摊买时装衣服的</p> <p class="ql-block">数天后,两次老友中午餐聚的下午,都独自转到了龙潭村游览。</p> <p class="ql-block">路过海珠湿地公园牌坊</p> <p class="ql-block">再一次从龙潭村牌坊,至此才算真正进入到村内。</p> <p class="ql-block">旧村口的“好施乐善”牌坊。令龙潭村声名远扬的,是一位叫白纶生的慈善家,他使龙潭村拥有了广州唯一一个慈善牌坊。</p> <p class="ql-block">位于龙潭村大街的“乐善好施”牌坊,是清朝两广总督为表彰龙潭村白纶生一生热衷行善,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奉旨建立的,当时白纶生尚健在,时年69岁。</p> <p class="ql-block">“龙潭牌坊”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纶生白公祠,与位于龙潭村大街的“乐善好施”牌坊是无法绕开的。生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白纶生,家道贫寒,为生活所迫,15岁时到广州谋生,无钱付渡船费,被船家斥骂,同船一卖葵衣老伯替他付船费,方得成行。纶生到广州后,到他母亲同宗兄弟所开的洋行内做杂工。纶生为人诚实苦学,聪明有为,不几年即精通业务。白氏发家后,曾千方百计寻访卖葵衣老伯,终无结果,引为终生遗憾。此后,热心善事,他在广州创办一间爱育善堂,并每年拨款资助广州城西的方便医院(即今市一人民医院的前身)和四庙善堂;平时对贫苦者施粥、施棉衣、施棉被、施棺木等,从不间断,其后人遵其遗训,各种善行一直施行至1938年日本侵入广州才停止。</p> <p class="ql-block">“纶生白公祠”,五个金色大字闪闪发亮,两边是一副对联:“清芬长庆集,遗爱报恩祠”。这是龙潭村目前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间白氏宗祠,也是最精美的一间。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白纶生出资动工兴建这间祠堂,精雕细琢,历时27个年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完成。建成时,白纶生早已去世,村民缅怀这个大善人,于是称该祠为纶生白公祠,俗称白家祠。(“百度”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古老村庄,早已被现代文明的建筑所包围。但细心留意的话,还是能找到一丝古旧的痕迹。那人字型的河流,贯穿淡雅的村庄,现代之中泛着龙潭村浓郁的乡土人情和风俗传统。四桥相连,仿似江南的水乡--小桥流水,古巷纵横,绿树成荫,还有辛勤劳作的村民。城市工业化的发展,让这村落失掉了古雅;此外,龙潭村沿河还有黄氏大宗祠等多座祠堂,百年细叶榕也遍布村中,堪称一景。</p> <p class="ql-block">汇源桥,为白纶生捐资建造四座古桥其中之一座。</p> <p class="ql-block">洪聖殿</p> <p class="ql-block">白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白氏祠堂”在围栏内,进不去,只能远远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此外,龙潭村沿河还有黄氏大宗祠等多座祠堂,百年细叶榕也遍布村中,堪称一景。</p> <p class="ql-block">黄氏大宗祠</p><p class="ql-block">江夏宗枝奕叶穗南德舵才橹兴光远;</p><p class="ql-block">南雄兰桂纲常粤海起凤腾蛟启后人。</p> <p class="ql-block">德辉黄公祠</p> <p class="ql-block">东湖黄公祠</p> <p class="ql-block">兴仁书院</p> <p class="ql-block">旧村口牌坊。挨晚,至此,遇雨☔️,Good bye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