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工作的调动,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庆幸我的同心圆团队能陪我一起成长,走语文专业化道路。最近不断给自己充电,看余映潮教授的《这样教语文》;研张爱军教授的《备课专业化》;读魏书生教育家的《教学工作漫谈》,我越来越有一种课堂改革的强烈使命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研员,面对那么多渴求知识,追求进步的优秀教师,我一定要与他们一起学习,共同研究,一心探求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改革之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愤悱启发皆有道</span></p><p class="ql-block"> 魏书生是中国当代教育界耳熟能详、富于传奇的人物,他以严谨、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愤悱启发皆有道”是魏书生在教学改革上的真实写照,是他教学改革的宗旨和灵魂。</p><p class="ql-block"> “愤悱启发”来自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与“悱”是指内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指的是想弄明白而又琢磨不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指的是心里明白却又不能用言语表达出,“启”和“发”都是指开导和启发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到学生想弄明白却又弄不明白的时候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用言语完善去表达的时候就不要去启发他。</p><p class="ql-block"> 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与环境交互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容纳知识的容器。只有改变这种认识,才能真正地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满堂灌,为了简单了事而直接把正确答案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消化知识,往往学后就忘。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融入成自身的一部分,才能应用于生活。</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怎样划分文章层次、怎样归纳中心思想、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等,这些其实不都是现在我们要推行的多文本阅读课吗?平时我们钻研教材,总结出每册课本要训练学生哪些能力,达到什么目标,然后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围绕一个个主题去探究,去思考、去总结,学生的能力不就会慢慢地提高了吗?</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在思考:是不是我们语文老师只要把每册书上的课文讲完就算完成任务了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诱导自学更有效</span></p><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魏老师也说:“我常想,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这样做,学生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1979年29岁就开始做教改实验,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他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他使学生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他探索出了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为环节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学生上语文课要进行四种实践,即听、说、读、写,如果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练习、消化理解的机会,时间长了,越欠越多,上课就会越来越没兴趣。他认为: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时间,学生才有可能记得住;读得多,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能力,才可能自觉去思考、查字典、查资料、问同学,才能形成克服困难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魏老师讲课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还根据学生需要,增补一些课外内容。他向学生介绍教育的现状、教育教学的理论,他还经常引导学生写一些相关学科的文章,如《谈十字相乘法》《谈浮力》等。这不正是今年刚出版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吗?</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在想,我们是不是也要坚持每周上好阅读课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课堂改革最必要</span></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乐园,有的教师视为畏途。</p><p class="ql-block"> 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要爱上教师这个职业。就像魏书生之所以做出了那和大的成就,就起源于他爱读书,热爱教育事业。因爱而为之付出才是心甘情愿的。</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孔子在教学中,都没有高高在上,显现教师的权威至上,而能够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苏格拉底在教学中也时常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魏书生在教学中也经常就怎样读、怎样说、怎样写、怎样上课、怎样考试等问题征求学生意见。老师只有建立了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真正启发学生去思考,否则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唯命是从,学生将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p><p class="ql-block"> 然后,还要努力做个智慧型的教师。如何上好定向课、自学课、讨论课、答疑课、自测课、复习总结课;如何指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如何增加教材外的内容等,魏书生都做到了看似放手,其实是指导细致,不用心,不钻研,没有智慧,绝做不到。所以当我们抱怨学生不听课时,是不是应该多想想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听课,让学生爱上语文呢?</p><p class="ql-block">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教学侧重于学生的“学,”要想实现目标,就必须让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具有快乐感,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在语文的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更注重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总之,正如魏书生教育家所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师生双方都有无穷的乐趣,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朝着语文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做一个智慧型的语文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