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到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关于中小学教材问题,我总是一翻而过。不是自己不重视,对于从教近30年的我,并且总是在教学一线工作的我,经历了太多,也思考了太多,所以把眼光从体制内教学转移到国学、转移到经典、到现在的古中医......一路跌跌撞撞,总想找到最根本的教育和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自己在这种寻找中痛苦过,欣慰过、挣扎过、呐喊过......而自己能力与水平都有限,自己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多么显著的效果,但自己努力过,从不后悔,因为那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本能,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但在教学实践中,总有一些现象刺痛着我的心,源于这种刺痛,让我不断地寻找与思考,才成为现在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王进义老师在群里发了《这就是中国》的链接,这期是专门针对中小学教材问题的深度解读。王进义老师在关注什么?研究什么?他说,只要与生命有关的他都关注,都研究。所以在学习古中医的群里,发此链接就十分正常,没有听过王老师课的人对此也许并不理解。我知道王老师发的份量,就认真的进行了观看,看我之后忍不住就此提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分享给大家。</p> <p class="ql-block">一、中小学教材是我们政治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应该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内容到插图都应显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现在教材从省编到部编,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了中小学教材不能随便使用,主动权应牢牢掌握在国家的手中,防止“西化″,针对教材插图问题教育部如此重视,说明我们已经觉醒。</p> <p class="ql-block">这让我想起和王进义老师的一段对话,王老师说,他成长到现在,能为大家做点贡献,受益于上小学时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鲁班学艺》,一篇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鲁班学艺》一文中受益三点:一是师傅选徒弟选品行好的,立志为服务百姓的。二是工匠精神,做好扎实的基本功,方能成就。三是要外出学习,增长见识。这三点是成就大家的基础。《为人民服务》这篇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如雷贯耳,想到人生的意义真的是不同的。这些教材受益几代人,现在为我们国家做贡献的中坚力量恐怕无不受当时这种教材的熏陶吧。</p> <p class="ql-block">二、我对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必读书目,谈一谈自己的拙见。去年我从网上把教育部《2021年中小学必读书目》打印出来,反复观看、研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外国作品或书籍太多,几乎占到三分之二。而中国的作品或书籍不到三分之一。我看到这之后十分震惊,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五十六个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的土地,地大物博,应该不缺故事与素材,而我们却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一素材。当然外国的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借鉴。但人文与故事,没有我们中华文化优秀。在绘本的世界里,几乎全是国外的。我们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外国的东西,他们的思维与语言就会被西化,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三、针对文化制品、玩具市场的情况。我教的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下课时总是拿出一些卡片来玩,玩得很着迷,我凑近一看,这些卡片上的图案都是游戏中的,或者是外国的图像。我就又留意了一下,到教室里查看了他们的文具、笔记本等,上面几乎都是外国的人物或头像,外国童话或游戏的人物与动物。闲暇时间,我又专门去文具店、超市、玩具店里转悠,几乎还是这些充斥着整个文化、儿童市场,我不寒而栗,我们的孩子从小都受到这种影响,我们孩子的思想能好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试想,如果挖掘中华文化中的素材,把它们换成中国元素,不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英雄故事、英雄人物,都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让他们从小接触这些,就是文化传承,才能把我们的文化基因融化到骨子里,血液中。中小学阶段是模仿能力比较强的阶段,英雄人物与英雄故事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真正具有英雄气概,“娘炮”现象将在中国彻底绝迹。</p> <p class="ql-block">总之,希望国家组织专门人员充分挖掘中国元素对以上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才能真正还孩子一片净土与蓝天。</p> <p class="ql-block">愚人见识浅薄,说的只是个人见解,不当之处望各位师友谅解。同时也希望师友留言,提出更好的建议,为孩子打造一片教育的净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平顶山郏县胡晓娜敬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