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兰陵镇,是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是一个两千年来地名没有改变的地方。在苍山县时代,这里人很骄傲,他是兰陵人;在兰陵县时代,这里仍然骄傲,因为他们一直是兰陵人。兰陵镇,确实有很多值得骄傲的资本。兰花在这里盛开,荀子在这里任职,兰陵酒美酒在这里酿造,高柴在这里长眠,萧氏的祖根在这里深扎,兰陵王的雄风在这里留存,兰陵笑笑生还在讲着几百年前的坊间故事,两千年来,这个古城这个古镇,你方唱罢我登场,熙熙攘攘,热热闹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兰陵古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前到过兰陵镇。当时对兰陵文化并不了解,就当一个普通地名。但还是感觉这里不像普通乡镇,这里的人也不像乡村野老,这里的街道像大道,这里的人说话也像见过世面。确实,在这样的通都大邑,他们能从南来北往的客人口中知道天下事,他们也从书中,看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迭,得到先贤教化。这次写兰陵系列,兰陵镇仍是重中之重,兰陵之行,必不可少。</p><p class="ql-block"> 到了兰陵镇,当地朋友首先把我们带到兰陵古街,大街两侧都是仿古建筑。很多地方都有仿古建筑,但是兰陵的仿古建筑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有古城的旧色,古色。比一般的古建筑有造型的变化,有色彩的变化。兰陵人仿古格外用心,继承了古城的大气,别人仿在表面,兰陵在骨子里,不是为了装饰门楣,而是为了展现兰陵文化。</p><p class="ql-block"> 满大街都是“兰陵王酒,王者归来”的宣传标语,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此情此景,真的是像极了欢迎兰陵王的归来,这个换个地方,这句话铁铁地是广告,只有在兰陵镇,兰陵古街上看到这个标语,是一种情怀,让人想到那位千年前的青年才俊,他的短暂一生,却被人用千年的赞歌所咏。</p><p class="ql-block"> 终于看到了兰陵美酒厂的大门。之前,萧师姐给我发过很多这个大门的照片,感觉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到现场,才能发现,感受到它的古朴典雅。大门对面是一面巨大的墙体铜画,都是兰陵城的历史名人和故事。兰陵美酒是萧氏的家酒,是兰陵王的酒,是李白的酒。很多人说酒都是浓烈,热情,而在这里, 我感到的是兰陵美酒的儒雅,谦和低调的儒雅,是悠悠岁月,是浓浓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古街的这些汉唐风格的建筑群,既展现了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也也有今日的盛世繁华。对兰陵文化的认识也并不是只是因为这一条古街,整个兰陵镇驻地,不仅仅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一种突破,就是感觉两千年以来,兰陵文化就没有断过,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发展,才有了今天兰陵古镇的模样,兰陵的文化也不只是古代的兰陵文化,而是还有现在的兰陵文化,兰陵文化没有被岁月的风沙覆盖,它被一代代人的反复擦拭,就像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发出了幽幽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风犹存的兰陵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兰陵文化最为辉煌的应该是在汉代。汉代对中国文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我们的民族就是汉族,汉人的豪气,汉人的大气。兰陵人的气质性格居然能和汉代人的性格极为相似,我甚至能感觉到兰陵之风就是上承的大汉雄风。即使千年之后,这里仍然有侠义之风,有慷慨之气。在其它地方,你真的很少能感受到这种古风犹存的感觉。让人想到汉高祖刘邦打了胜仗,途径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刘邦击筑高歌,唱了那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p class="ql-block"> 兰陵的文化,从两千多年开始,一路走来,代有传承,代有补充,代有发展。最后成为这么鲜明的性格。兰陵人的性格大致相同,兰陵镇的人性格更为鲜明,更有代表性。他不像孔子说的那样“以直报怨”“以德报怨”,而是爱憎分明,对好人很好,对坏人很坏。</p><p class="ql-block"> 兰陵人尚义,文人亦如此。清末进士王思衍,是文人中的义士。庄老师一直说,王思衍的书法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民间传说也是王思衍文章写的很好,但慈禧太后因他的字体太硬,怕不好驾驭,就没有点他的状元。王思衍也因此有了“铁笔”之称。到了兰陵镇,到了兰陵的古城里,我才能感受到,才能明白为什么王思衍会有这种刚硬之风,因为这是兰陵之风。</p><p class="ql-block"> 我的萧师姐,是兰陵萧氏的后人,我曾经问她:“兰陵文化这么多,什么是最能代表兰陵的文化符号?”萧师姐不假思索的说是酒,兰陵的美酒。兰陵美酒能代表兰陵人的性格,敢作敢当,爱憎分明。萧师姐说不喝酒,怎么算到了兰陵?怎能理解兰陵文化的真谛?到了兰陵镇,我也理解了,萧师姐为什么说美酒代表兰陵文化,也能看到兰陵人对兰陵美酒的一种解读,他们的大气,豪气,义气,浓烈如酒,醇香如酒,豪情如酒,热情如酒。</p><p class="ql-block"> 兰陵之风,就是体现在美酒里,体现在文字里,体现在兰陵人的性格里。</p><p class="ql-block"> 并不是所有的兰陵人一开始就是兰陵人,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生存的更好,他们来到了兰陵。只要在兰陵这块土地上成长,终究会长成兰陵人,长出兰陵人的性格,这个地方的性格是,这一方水土地造就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仗剑挟风走兰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一人爱一城,说的很有道理。喜欢一个地方,首先是因为喜欢这个地方的人,这个城市也因此怎样看着都顺眼。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都会气质相同。我的这个兰陵系列,也是因萧师姐而起,因兰陵县和在兰陵工作的朋友的启发帮助下,始得完成。</p><p class="ql-block"> 之前,萧师姐知道我要做兰陵文化系列,虽然全力支持,但还是提醒我说,兰陵的文化不好写,因为很多人都写过了。所以,在兰陵文化展现上,我是格外用心,认真。因为你不光要了解这个地方,还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人,只有把自己当成兰陵人去看兰陵文化的时候,用自己身上的胆气和豪气去支撑去写,才能写出兰陵的气质,兰陵的文化。李白能写出“兰陵美酒郁金香”,也是因为李白与兰陵人的气质相同,性格相似。所以能够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不知何处是他乡。总而言之,没有兰陵人的性格,写不透兰陵的文化。</p><p class="ql-block"> 因为兰陵古城基本上没有什么遗迹,我就将兰陵王城和兰陵王氏合并在一篇文章中。在报社工作的朋友刘元娟说如果分开写的话,思路会更加清晰。我尝试了一下,终因兰陵王城的内容较少而放弃。但是当我真正走到兰陵古镇,去寻找去感受兰陵文化的时候,才发现我并没有真正了解兰陵文化。因为兰陵文化的根系如此发达,兰陵人又是如此的执着坚守传承,这种一泻千年的文化,就在兰陵的酒里,在兰陵的诗词歌赋里,就在兰陵人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当初和萧师姐讨论这个系列的行文风格,最后定名为《漫步兰陵》。我们用的了漫步这种方式,用大量的图片,轻松的文字,做一种轻阅读,让一些年轻的读者也来关注喜欢兰陵文化。元娟读这个系列后,说有一种带入感,有徜徉其中的感觉,因为我们把这个系列本身就是慢慢体会,慢慢感受兰陵文化的过程。但是在兰陵镇,突然画风转换,我的脑子里就蹦出这八个字:“仗剑挟风,行走兰陵”。我也理解了为什么萧师姐说,兰陵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就是兰陵美酒。因为兰陵酒与兰陵人的性格相通相同,其实也是和兰陵文化相同,与大汉雄风相通。</p> <p class="ql-block"> 兰陵镇是一个有大文化的地方,我是带着它在历史上留下的文化记忆,走进这座古镇,这座古城,去还原去寻找当年这些文化的落脚之地,容身之处。原以为他们都已经封存在历史的档案之中,其实这些文化其实一直都在,在兰陵镇的空气中,在兰陵镇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这些文化,就是兰陵人,是兰陵人的精气神。有走出家乡向外传播兰陵文化的兰陵人,也是在家乡坚守保护兰陵文化的兰陵人,还有生命的某一段时间在兰陵停留的兰陵人,他们有积极推动恢复兰陵县名,被称为文化县长的老领导王晓军,有向我普及宣传兰陵文化的党校老师庄纪旭,有敢于挑战自我有亮剑精神的高思圣同学,有积极支持兰陵考察的李剑兄和秀外慧中的萧师姐,还有七十多岁仍然为兰陵文化奔走忙䟿的王玉玖老人,情系兰陵文化的兰陵镇干部张纯清和九零后的周翠婷,他们身上兰陵人的豪情,他们对兰陵文化的这份深情,都是兰陵文化壮大生发的力量,虽历经千年,苦难满身,但仍洒脱自由,笑对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