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生活较长时间的两座城市一一西安和南京,它们都是古都,都有宏伟的城墙。西安的城墙西南角外有一所百年名校,我在校园里长大,大学北门外的城墙、护城河和小树林是童年撒欢的地方;成年后,工作单位就在南京挹江门附近,单位的西边就以城墙为墙。南京定淮门至仪凤门那段城墙是我们常常步行锻练的地方。由于生活都与城墙有关,所以就多了一份“城墙情结。 </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的西南角楼。西安明城墙全长13.74公里,游客可以在城墙上完整的走一圈。有资料介绍它为“世界最长,最完整的”城墙。而南京城墙长达35.3公里,现仍完整保存25.1公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 。所以在定义国内城市城墙时,用词很重要,否则会混淆概念的。</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安开始了城墙的修复及护城河的疏浚工程。我曾参加义务劳动1天,在护城河的外侧某地挖土,运土。</p> <p class="ql-block">古时,凡是有完整城墙的城市都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经济实力做基础,虽然有历史学教授说明代不是个“好朝代”,但从1366年开始建造,历时28年完工的南京城完整城墙,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本篇重点说说南京的城墙。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南京为都。南京明城墙的营造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l</p>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然而形状是非常的奇怪,和中国传统礼制规定的城墙应“方方正正”完全不同。城墙上的地砖坑坑凹凹,高低不平,似书写在地面上的文字,记录着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如果你愿意倾情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定会有所收获。</p> <p class="ql-block">“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南京城墙的规划和建造的,深受中国传统象天法地方思想的影响,朱元璋及其谋臣对天象,自然地理,原有城市布局等因素综合考虑,并结合礼法制变和风水堪舆,规划的城墙的形态,皇需和官署的位置,形成了明代南京城的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借图。南京城墙的形状是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的聚合,从狮子山那边画一条线到通济门,正好把南京城一分为二,一边是6座城门,一边是7座城门,这也就能够解释南京的城门为什么是13座。</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提出“以新都建设需要,将标卖南京全城城垣城基”,打算全部拆毁南京城墙。遭到了文化界的强烈反对及谴责,徐悲鸿等人连续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进行批评,城墙终得幸免。非常感谢这些有长远眼光的文化人,否则,中山先生评价南京的“山水城林”少了“城”,世界上消失了那么壮美的人造景观,那可是非常非常悲伤的事情。文人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出发强烈反对拆除明城墙;经济学家从费工费时费钱的角度反对拆墙,而民国政府还是看重了城墙与生俱来的军事防御的价值而保留了城墙。</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城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中华门前后有内外秦淮河贯穿东西,是南京城南的交通咽喉所在。</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城堡的车马道。</p> <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9日,南京保卫战爆发。这儿是战况最激烈的战场之一。中国守军依据城墙之利,数次击退日军。12月13日终因寡不敌众,城门失守。至今,中华门仍留有当年激战时留下的累累弹痕。</p> <p class="ql-block">东水关城墙</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年(1921年),为繁荣下关码头岸线,时任江苏省民政长韩国钧的支持下,在仪凤门西南的城墙上破墙动工,从城门内八字山取土垫筑城门口到江边码头的道路,填平小南河(今热河路),垫成基地2.7万平方米。新开单孔城门“海陵门(今挹江门),从而缩短了从下关江边进城的路程。这条路后一直延伸到紫金山,因为运送孙中山先生灵柩而命名为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陵园路。</p> <p class="ql-block">仪凤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新修复。当时政府还在社会广泛征集城墙砖,市民踊跃响应,从自家的院墙、地面、猪圈,房前屋后共捐出8万块的城砖。</p><p class="ql-block">南京人特别爱他们的城墙,在以后的城墙修缮和建造城墙博物馆建议献策三百多条,搜集近40万块城砖,所以南京城墙又被誉为“民”城墙”。</p> <p class="ql-block">绣球公园段城墙</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的西北端。立有一石碑标记了它的地理方位。</p> <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挹江门段。城墙依八字山势而起伏,城外的护城河宽阔而清澈。</p> <p class="ql-block">小桃园段城墙</p> <p class="ql-block">“鬼脸”石头城墙</p> <p class="ql-block">神策门自建成以来,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是历代的军事重地。瓮城向外建造,从城外是难以看到此城门、城楼的真面目。直到2014年,南京军区将此段城墙退还于市政府,经过修复向市民开放。由此登上城墙向南一直走到解放门,是我最喜欢的步道,城墙内外,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南京神策门城门修复城楼,仿淮安府城楼样式重建,尺寸比明朝时期的小,分上下两层,重檐歇山顶,均用城砖修葺。</p> <p class="ql-block">玄武门。</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段城墙。玄武湖是明代的皇家园林,加入高大上的城墙的“呵护”,“华东地区最大的皇家林园”名不虚传。漫步于城墙之上,人如画中行,远处的紫金山,近处的玄武湖,高处的大厦,低处的园林尽收眼中。已经多次走走看看,每一次都有新鲜感,甚至幻想自己是在用无人机航拍。</p> <p class="ql-block">从一段坍塌的城墙,发现了“墙中墙”。</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的军事设施。</p> <p class="ql-block">城墙“肚子”里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中山门</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国民政府为整治首都风气,下令将南京城门易名。朝阳门为中山门(纪念孙中山先生功绩)、仪凤门为兴中门(喻振兴中华之意)、海陵门为挹江门(因城门临近扬子江)、神策门为和平门(喻世界和平之意)、丰润门为玄武门(因城门临近玄武湖)、聚宝门为中华门(喻中华之意)、正阳门为光华门(喻光复中华之意)。同年,国民政府改建单孔朝阳门为三孔中山门,内瓮城已拆,但外瓮城尚在。</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想搞建设的政府却囊中羞涩,财力不济,怎么办呢?就打起了城墙的主意,“拆城砖”造就了一批民国建筑,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总统府的办公大楼、南京大学的北楼等。 </p> <p class="ql-block">全国唯一以城墙为主题的博物馆,与中华门城堡为邻。城堡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博物馆的幕墙上,一年四季变换不同。</p> <p class="ql-block">这座去年新落成的博物馆是现代时尚的,但与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华门瓮城、大报恩寺、老门东街区等周边环境又是融合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但需要提前预约,每天参观人数控制在2千人以内。在此不过多介绍这座专题博物馆,希望大家亲自去看看,去体验和了解它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史脉络,文化知识,艺术手法,</span>科技含量。</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有公众评论区,可以通过视频分享参观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展厅围绕“旷世城垣”的主题,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皇都威仪、军事防御、遗产传承5个方面进行展示。</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手书</p> <p class="ql-block">700多块明城砖组成了城砖矩阵,如同书架上码放整齐的书籍等待“翻看”;最有趣的展示是筑城技术,通过文字解说和人物塑像,还原了择土暖水、练泥压泥、制坯阴干、装窑烧窑、窨水开窑的城砖制作过程;最震撼的展品是一个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配合多媒体立屏和投影,沙盘可以“动”起来,定时进行立体式展演,呈现城墙四季美景。</p> <p class="ql-block">为了追责,这些城墙砖上都有总督大人、监制人、制作人的姓名。号称城砖就是“中国百家姓的资料库”。</p> <p class="ql-block">筑城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保护好我们的城墙”已经形成共识,这些不可移动的人类文化遗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见证,保护好它们是后人传承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使命。将一座雄伟壮观的明代城墙“浓缩”进博物馆中,博物馆就成为了一部经典、精致且华丽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成为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岁正月既望,城头游人如蚁,箫鼓爆竹之声,远近相闻”,清代甘熙在《白下琐言》中写下南京人爱爬城头的习惯。小时候,我在西安,看到城门就会念着“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当时深信就是说西安的城墙,到了南京才知这童谣起源于南京的城南小巷。</p> <p class="ql-block">歌谣追寻城墙的伟岸,岁月不甘童谣的落伍,正如古老的城墙屹山立水,是中华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在时代长河与交错时空的碰撞中,已有6百多岁的明城墙与才1岁的博物馆成为了“忘年之交”,它们相互鼓励,静静矗立,回望历史,展望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