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养蜂人

相忘江湖

<h3>  要不是有蜜蜂的牵引,估计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桃花江畔的密林深处,还有这么一个天然养蜂场。</h3> <p class="ql-block">  蜜蜂,一直被别人戏称是学武哥的第二个满伢几。不管有多累,下班后总是先去看看他的宝贝蜜蜂儿,要是此时能接到一个关于蜜蜂的电话,他可以不吃不喝,也得把蜂儿侍弄好了再说。这不,大热的天,人们都躲在温室里吹着空调,喝着清茶,他却是一头扎进蜂群里,一片一片的蜂页,仔细地看了又看,确认又有蜜可摇了,那张刻印着岁月的沧桑的脸,笑得和今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全然忘记了汗水已将全身都浸透了。</p> <p class="ql-block"> 蜂页上,沾满了刚刚采蜜归来的小蜜蜂,用“勤劳”二字来形容她们是最恰当不过了。蜜蜂的寿命非常的短暂,一般也就一到两个月。当小孩生下来还在懵懂的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她们却用极其短暂的一生,将最甜的味道,最香的芬芳洒满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一个人从蜂箱里小心翼翼地把蜂页一块一块的拿出来,交给运输队。运送页片是一个体力活,路程近的时候还好,稍微远点的地方,这样来回走几趟,人就有点受不了了,尤其是在这太阳炙烤的夏天,中暑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还得时时提防着,不被蜜蜂给蛰着了。我还好,属于脸糙皮厚的那种,偶尔被蛰着了,把那针刺儿拔掉,基本上就没事了。嫂子侄儿他们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们皮肤过敏,被蛰后,轻则皮肤红肿,重的时候,得输液消炎才行的。但不管怎么着,看着那满满当当的蜂蜜,就好像看到了生活的甜蜜和希望,疼痛感也就随之消失殆尽了。</p> <p class="ql-block">  修整蜂页,在这个摇蜜团队里,成了嫂子的专利。这是一个技术活,看着轻描淡写的,一般人还真是干不了。不是把蜂页削得坑坑洼洼,就是把蜂卵给破坏了。总有那么几个人不信邪,认为自己天资聪慧,别说是这表面上的功夫,就是再难,再高端的技术也是不在话下的。说归说,但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总是来个一.二就撂挑子走人了。“这还真不是嘴上功夫,有些事,不服输就是不行。”这是某领导在实践之后的肺腑之言。</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道工序——摇蜜。这个没有技术可言,把握好轻重缓急即可。记得几年前,一跟着去买蜜的大姐,对我这个摇蜜的陌生人很是看不顺眼。不是嫌我摇轻了,就是说我方法不对,我摇多久,她就在旁边指指点点,喋喋不休地唠叨多久,最后,干脆把我从摇蜜机边请开,自己动手操作。一开始,我真以为她是一个很能干的熟练工,结果,一圈下来,她把那两片蜂页上的卵全给摇没了,竟然还当着那些同伴的面炫耀着:“看到没?我这个才算摇干净了吧,一点都没有浪费。”来者是客,我一直隐忍着没有爆发,就在她举着那两片光溜溜的蜂页炫耀时,我淡淡的来了一句“您行,看来很在行啊,竟然蜂卵都不放过,这两片蜂页算是废了。”从来不多说一句话的嫂子跟着来了一句“蜜一直是她摇的,都好几年了。”此时的大姐,才默默的,从摇蜜机边退了出来,不再吭声,等蜜足够了,她也就跟着同伴们,拿着刚摇的蜜,悄无声息地走了。从那以后,我好像再也没见到过她了。</p> <p class="ql-block">  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的味道,不是等待,而是在生活的点滴中去追寻,你是,我是,所有人或许都一样吧!</p> <p class="ql-block">(图片由桃江摄影协会会长龙希牛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