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高黎贡山

旭哥小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向往滇西</b></p><p class="ql-block">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和一篇游记,让我认识了滇西。去滇西旅游已成为我多年的夙愿,那个深深吸引我,不能不去的边陲小城腾冲,不止一次出现在我的梦里。</p> <p class="ql-block">腾冲坝子</p> <p class="ql-block">滇是云南的简称,滇西就是云南省的西部地区。泛指云南省昆明市以西的广大地区,其中包括了丽江、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迪庆、临沧等地。</p> <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p> <p class="ql-block">我向来喜欢去人少而景色秀丽的地方旅游。我一位户外的朋友,正巧在云南大理丽江旅游,他得知我的“边陲小城腾冲”的自由行后,决定游程结束后,赶来与我会合,再一同前往滇西。</p> <p class="ql-block">滇池逗鸥</p> <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便约定在昆明见面。出发那天上午,我乘坐的航班准点到达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与户外朋友会合后,我们很快办理好了第二天清晨飞腾冲航班的手续。看看时间还早,他便以先客的姿态领着我去昆明市区遛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进腾冲</b></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9点,我们乘坐的航班平稳地降落在腾冲的驼峰机场。当我们走下飞机的舷梯搭上摆渡车后,透过摆渡车宽敞明亮的车窗,巍巍的高黎贡山映入我们的眼帘,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由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鸟瞰滇西</p> <p class="ql-block">都说绿色是腾冲的底色,果不其然一踏上腾冲这块土地,满世界都是绿,绿的山、绿的水、绿的树在阳光下闪着绿光。巍巍高黎贡山就是腾冲的一道天然屏障,庇护着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边陲小城。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人把腾冲称之为高黎贡山下的伊甸园。</p> <p class="ql-block">腾冲的绿</p> <p class="ql-block">出了机场,我们与同机的旅客拼了一辆面包车前往腾冲市区,机场到市区大约有10多公里的路程。面包车直接把我们送到了预订的酒店,在前台办理好了入住手续,把行李寄存在前台,我们便直奔早餐店而去。</p><p class="ql-block">腾冲隶属于保山市,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北与泸水县相邻。距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p> <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高黎贡山横贯腾冲全境,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7%,被誉为"物种基因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同时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p><p class="ql-block">腾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西汉时腾冲称滇越,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在腾冲建造了石头城,"极边第一城"由此诞生。</p> <p class="ql-block">腾冲湿地</p> <p class="ql-block">腾冲的旅游景点,主要有火山群国家公园、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保护区、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艾思奇故居等。</p><p class="ql-block">出于退役军人的情怀,和对军史的共同爱好,我们选择以参观滇缅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和高黎贡山作战遗址,作为我们三晚四天腾冲之行的首个节目。</p> <p class="ql-block">腾冲湿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瞻仰墓园</b></p><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是为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墓园,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墓园占地面积37884平方米,于1945年7月7日落成。&nbsp;</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p> <p class="ql-block">墓园的主体建筑由门楼、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组成,基调以蓝色和白色为主,其间映衬着松、杉、竹、柏、杜鹃、山茶,这里长眠着中国远征军的八千英灵。</p><p class="ql-block">“滇缅抗战博物馆”,内容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涵盖了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出征缅甸,败退印度之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的经历,和滇西大反攻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出征缅甸</p> <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中国远征军为了打通中印公路,策应滇西缅北大反攻,以收复腾冲而开展的高黎贡山作战。再现了发生在高黎贡山上龙陵、腾冲和松山三大战役的艰巨性和残酷性,以及作战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墓园以纪念塔为中心,两侧为滇西大反攻的主力部队,第二十集团军所属的五十三军和五十四军的阵亡将士。另一侧则为第一次出征缅甸作战失利后,回国途中阵亡的第五军、第六军和六十六军的将士。</p> <p class="ql-block">永世流芳</p> <p class="ql-block">抗日阵亡烈士墓,立着大碑和小碑。大碑上刻着远征军集团的番号,大碑的后方和两侧,立着无数的小碑,小碑上刻的是阵亡将士的军衔和姓名。</p><p class="ql-block">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慢步在碑林之间,不时看到墓园的工作人员用吸尘器和毛巾小心翼翼地清洗着墓碑,并用红油漆在清洗好的墓碑上逐字填写碑文。那些被洗净后,又重新上色的墓碑显得更加醒目。</p> <p class="ql-block">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离开“国殇墓园”已是傍晚时分,霞光透过松柏和杉树,洒落在叠水河畔那一行行排列整齐的烈士墓碑上,火焰般的晚霞把整个墓园映衬得更加彤红。</p><p class="ql-block">来到“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我们庄严地三鞠躬!此时,我仿佛听到墓碑下,那些无怨无悔的勇士们的英灵仰天长啸,面对着日军的枪炮,排山倒海般地冲向敌阵,呐喊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耳旁。</p> <p class="ql-block">庄严军礼</p> <p class="ql-block">我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名“退役军人”的身份,向“中国远征军名录墙”行庄严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地寻踪</b></p><p class="ql-block">横贯腾冲全境的高黎贡山,属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山脉进入云南贡山县后,称高黎贡山。这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平均海拔约3500米,北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尾端约2000余米。</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是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p> <p class="ql-block">1944年4月,由远征军下辖的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及直属特种兵部队,近十万兵力,向怒江前线集结,开展高黎贡山作战,拉开滇西大反攻的序幕。</p><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的作战计划,由第十一、第二十两个集团军分别从滇缅公路南北两方进击。向北攻占腾冲,在南方攻占松山地区,然后由南向北,向滇缅公路方向包围夹击日军,占领滇西战略重镇龙陵,打通滇缅公路。</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为了零距离接触抗日战场遗址,感受和还原战场场景。我们决定剑走偏锋,选择待开发的地段参观。于是我们便租了一辆越野车,司机听说我们的想法后,主动为我们带路。</p><p class="ql-block">位于腾冲城南的来凤山抗日战场遗址,是由数十万年前的新生代火山喷发而形成,相传从前曾有凤凰来此栖息而得名,海拔1926米,与横穿腾冲的高黎贡山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p> <p class="ql-block">来凤山整个山形犹如一头俯卧的大象,巍然屹立于腾冲城中部的腾冲坝子和和顺坝子两个盆地之间。车行至山下,我们在一户外营地停好车,按照指示牌沿着山道的开始登山,踏上了我们寻访抗日战场遗址的路程。</p><p class="ql-block">1942年5月,日军侵占腾冲后,利用来凤山居高临下的地形,沿山顶的主峰文笔坡、营盘坡、上下台象鼻子,及北面山腰的来凤寺,修建了以樱、白塔、梅、松命名的四大阵地,构成一个既可独立作战,又可相互联系和支援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阵地通道</p> <p class="ql-block">当年驻守腾冲来凤山据点的是日军第148联队直属炮兵中队的成合盛部,以及步兵第9中队、第2机枪中队各一部共400余人,日军依托来凤山天然屏障固守着腾冲县城。</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下旬,远征军第20集团军渡江攻克高黎贡山后,分左、中、右三路合围腾冲。第一轮攻击,由于兵力不足、天气恶劣,加上日军不断从城内派兵增援,几番激战,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p> <p class="ql-block">交通小道</p> <p class="ql-block">7月下旬,天气逐渐放晴,在盟军飞机和远征军地面炮兵的支援下,第20集团军利用两个师的兵力,采用最新投入战场的火焰喷射器,分头围攻,各个击破方法,全歼了四大据点的日军。</p><p class="ql-block">来凤山这场血雨腥风的激战,远征军第20集团军最终以牺牲近千人的代价,彻底歼灭日军第148联队的主力,夺回这个收复腾冲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地,为大部队合围腾冲城,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我们踏上文笔塔主战场的斜坡,日军的环形主战壕、交通壕、藏兵洞、地下掩体、岗亭、射击掩体,以及盟军飞机炸弹坑和远征军端末作业坑的痕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航弹炸点</p> <p class="ql-block">据当年参加此作战的日军吉野孝公的回忆:中国兵在黑暗中怒涛般涌了过来,头顶上照明弹如同白昼一般明亮,炮口喷着火,将几个中国兵的影子抛向了空中。</p><p class="ql-block">中国兵在我方重机枪的枪口下,像小山一样地堆积,他们立即在层层堆积的尸体上架起机枪,开始扫射,继续对我实施轮番进攻。可见此次作战的惨烈程度。</p><p class="ql-block">70多年前,发生在高黎贡山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大反攻,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它打通了滇缅公路,使中国重新与世界反法西阵营连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带血刺刀</p> <p class="ql-block">随后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并肩作战,在缅甸歼灭了日军,改变了整个东南亚战场的态势。这也是一场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援助盟军的出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p><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来凤山当年这块焦土之上,面对巍峨的高黎贡山感慨万千。一个不朽的名字“中国远征军”,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老兵不死,只会逐渐凋零,我们将永远牢记!</p> <p class="ql-block">日军投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翡翠之城</b></p><p class="ql-block">“中国翡翠第一城”的腾冲,其实并不产玉石,它主要凭借与缅北盛产原生翡翠矿床的雾露河流域的交通优势,加上腾冲人的聪明智慧,使腾冲发展成为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翡翠集散地。</p><p class="ql-block">“乱世黄金,盛世藏玉”,当时的缅甸,经济相对落后,时局动荡不稳,人民温饱不保,加上缅甸加工技术落后,又没有深厚的玉文化传承,守着天赐矿藏,却并未善加经营。</p> <p class="ql-block">腾冲之夜</p> <p class="ql-block">当时称缅甸人叫“夷人”,他们把如鹅卵石状的石头堆成堆,由于石头皮壳风化,不知道里面的结构,无法分辨石头的美丑,随意让客人挑拣买走。茶马古道上的腾商,把这些石头带回腾冲后,在作玉坊里进行切开,发现了美丽的翡翠。</p><p class="ql-block">腾商便进入缅甸参与翡翠的交易,这种有皮壳的翡翠原石的赌性,在腾冲人的经验和智慧下,慢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规,使缅甸早期翡翠原石的混乱现象得到了改观。</p> <p class="ql-block">玉石原矿</p> <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记述了腾冲翡翠的诸多事项。当时的腾冲是以“纯翠者为妙品”,这与现今以满绿为尊为贵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腾冲人偶然发现了翡翠的价值,并把翡翠惊艳绝伦的美推向了世界。这些美丽的翡翠石头沿着“蜀身毒道”这条南方丝绸古道运往中国的京城,印度的皇宫,波斯的王朝和欧洲的城堡。</p><p class="ql-block">腾冲出过许多的翡翠巨商,他们大多都是早年为了讨生活而到缅甸,冒险涉足翡翠行业。从现在的“一刀穷,一刀富”的赌石可见一斑,赢了就是一夜暴富,输了也是倾家荡产。</p> <p class="ql-block">玉石毛料</p> <p class="ql-block">腾冲的翡翠商人对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卞和格外敬仰,卞和相玉独具慧眼,惜玉爱玉、三次献玉的故事激励着翠商,他们奉卞和为祖师爷。并在腾冲的来凤山上,为卞和修了一座“白玉祖师殿”。</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司机那里得知,近年来腾冲在城区改造时,每逢规模大的楼盘动工,都会有很多腾冲人到土方堆放场去捡漏,而且有不少的人,在历代的“废料”中,捡到价格不菲的翡翠边料。</p> <p class="ql-block">玉石加工</p> <p class="ql-block">作为玉石的门外汉,我们还是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专程前往市区的“翡翠交易市场”感受腾冲的玉石文化。市场规模比较大,有店面、有地摊,有原石,有玉和翡翠成品。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元。</p><p class="ql-block">市场上的商贩,有腾冲本地人,有外地人,也有缅甸人。我们也学着当地人讲价方式,在地摊上与缅甸人讨价还价。挡不住翡翠美丽的诱惑力,我们每人都买了好几件玩件。</p> <p class="ql-block">菜价玉品</p> <p class="ql-block">1994年,腾冲成功举办了“腾冲国际翡翠交易节”,恢复了“翡翠之城”的盛况。2005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腾冲中国翡翠第一城”品牌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翠色绽放</p> <p class="ql-block">腾冲这座为我国翡翠产业发展做出不朽贡献的边陲小城,再次迎来了迅猛发展的商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饵丝封号</b></p><p class="ql-block">传说南明天子永历帝朱由榔,当年败逃西陲,曾在腾冲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大救驾”</p> <p class="ql-block">按照我们的旅游计划,腾冲的最后一餐是品尝当地著名的饵丝。在腾冲人的指点下,我们专程去了城南一家有名的餐馆。</p><p class="ql-block">走进餐馆,眼前一亮,腾冲小城的多元素让我们着迷。和顺古镇、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陈家祠堂等景区(景点)像电影似的一幕幕地展现在眼前。美景促使了胃肠的蠕动,美食的欲望由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煮的耳丝</p> <p class="ql-block">腾冲饵丝至今已有近4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是由该城一个叫做洞山乡胡家湾村发明的。主要采用高黎贡山下的籼稻、浆米为原料,经淘洗、浸泡、挤压、搅拌和蒸煮等加工而成。</p> <p class="ql-block">炒的耳丝</p> <p class="ql-block">饵丝有煮和炒两种吃法。我们要了两碗煮饵丝,看见老板将饵块切成细丝放到滚水里面烫,起锅后加上火腿丝,再淋上滚烫的鸡汤,放上酱油、葱花、芫荽和少许酸菜,那香味让人直流口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再见腾冲</b></p><p class="ql-block">滇西小城腾冲三晚四天的深度游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我们乘坐的飞机从驼峰机场起飞的那一刻,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我忍不住向窗外望去,透过飞机的窗口,我又看到了那巍巍的高黎贡山,不由自主的再次让我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高黎贡山下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滇西边陲小城腾冲所特有的生态、地质、丝路、抗战、翡翠、乡村文化,小城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氛围,会让南来北往的客人有一种舒心自在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我梦中的滇西小城—腾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