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梁颂辉

叶志江

<p class="ql-block">周末,一晚上都在电脑上看电影和新闻。凌晨4点稍有倦意,躺下睡觉时才想到浏览一下微信群里的消息,却骇然见到梁颂辉校友突然仙逝的消息。大悲伤,睡意顿无,立即爬起来写下几行纪念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我和颂辉相识于文革中的井冈山杂志社。这杂志社的人员比较杂,大多是各系中的“闲杂人等”,怎么凑起来的却已忘了,只记得在这之前并不认识他,但他和我当时的女友陈育延倒是比较熟悉,或许是陈推荐到杂志社的?广州的中学生黄小励跑到清华串联时被保卫组怀疑是间谍抓了起来。因为和黄小励相熟,他找到陈育延一起多次奔走,向井冈山红卫兵总部的几个大佬说情,并担保黄小励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不可能是什么间谍。但就像高尔基为那些被捕的人向列宁求情时一样,得到的答复却是“别让怜悯的锁链缠住了你,现在是多么尖锐的斗争…,把怜悯丢掉吧!”几十年后,在孙怒涛主编的《历史拒绝遗忘》中,黄小励留下了这件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因为这件事和杂志社的其他琐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颇有活动能力和正直的人,而对他的文字能力却并无印象,直到去年年初《走出文革》第四版发行时,林海征求志愿者对全书的文字突击校对,他是立即响应了的。在八个参加校对的校友中,他的贡献是最多的,提供了数百条修改意见,并且大多被采纳了的。书中提到红军离开和回到瑞金的年份也是他纠正的。看着他每天统计列出的详尽的修改意见,我不禁哑然,心想他的文字功底好生了得,如此大才,当年在杂志社时怎么竟未发现。</p><p class="ql-block">这八个志愿者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自当循例“排名不分先后”。但在《走出文革》第四版出版时,我特意将梁颂辉排在校对者首位,以彰显他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他晚年长住在常州,离上海不远,曾几次想要去拜访他,但总以为来日方长,直至疾病缠身,很少出门。今日噩耗传来,悔之不已。但这几年中,常有微信往来。去年春上,他在收到《走出文革》后,曾发来微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公志江生于香港,初名志港,不久迁居浦江西岸,易名志江。港,从巷,研究万人关系,属社会科学,与人斗;江,从工,研究战胜自然,属自然科学,与地斗;葉,从世,研究天地轮回,属玄学,与天斗。叶公学工,不忘社会,“两架发动机”是也,与地斗,与人斗。不料知天命之年,两种恶疾打上门来,叶公凭良好心态,竟胜天!晚年写出《走出文革》一书,详述其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之过程与感悟,一了平生事。</p><p class="ql-block">此乃歪说,请勿当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不告而别,令众多校友不仅愕然,而且悲伤。他晚年隐居龙城,出没于各清华微信群,心态平和,与人为善。昨日他突然不辞而别,想必是因为早已了却平生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