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读贴,拿着古代碑帖读。有人说'看'帖和'读'帖一样,其实完全不然,一字之差,却相隔万里之遥。看,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读,才是体味其中奥妙。读帖不 能像看小说,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 '帖' ,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 '形质',帖上的字的点画、结构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那么,如何读?</h3> <h3> 一、对于'字',看它的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技巧。<br><br> 着重体会书家的'笔力'。古人对此又叫'骨力'或 '骨气'。但是,我们在'三余'动手在宣纸上'临'有困难,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着画,也有叫'空临'。这样更易于反复体会每个字的用笔。<br><br><br></h3> <h3> 二、还要看每篇的章法,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首尾相应,上下承接,左右顾盼,递相映带,参差错落,伸缩抑扬及和谐统一。<br><br> 就是要熟记每一个字的笔法。每周起码要记住一个字。这样时间久了,每个字都达到相当熟悉时,你再临帖或创作时,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了。除此之外,就是逐渐领会和掌握碑帖的主人在写帖的'气'和'神'。这里的'气'也就是专业术语里的'贯气';一看'形连',即字与字之间的有形连接;二看'引带',即上个字的末笔与下个字的首笔锋芒是如何呼应的,也叫'意连'。</h3> <h3> 三、看'势连',即字与字之间的俯仰顾盼,笔断意连是如何衔接的。<br><br> 至于'神',由于才疏学浅,不敢妄谈。只能说一点点体会,就是书法史上每个书家都有每个书家的各自的特点和风格。康有为讲过一句话'观千帖,方能帖'。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一定要多看。看得多了,你的视野就开阔了。中国有句古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断的相互比较,眼睛就会锐利起来,眼力自然就会增长。</h3> <h3> 四、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 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 潜移默化, 以加深理解, 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br><br> 有句话叫'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 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 读帖胜于临帖。学习古人,首先要继承和领略书法大家的各人风格,在这个基础上,再去逐步寻求变化。在领略的基础上去寻变化,时而久之日积月累,你的书技定会有很大提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