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学期末将至,为了使学生和家长们合理调整心态,彬州市永乐中学心理咨询室给大家送来了《心理调适指南》。</p> 学生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 正确看待考试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首先,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以来所学知识最有效的检测方式,其实只要正确看待,就能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每次考试,那如何看待考试就尤为重要了,其实,考前焦虑在很多同学身上都会发生,这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有要求的同学,就会多少出现因压力而产生焦虑。我们每个人都有上进心,都希望自己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考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 接纳焦虑情绪</span></p><p class="ql-block">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个体承受的压力水平与成绩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压力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取得好成绩,而适度的压力水平能够激发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取得好成绩。因此,适度的焦虑不仅很平常,而且有帮助,能够让同学们保持精神的紧张和集中,高效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期末考试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 调整期待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有的同学对考试的焦虑来自于对自己成绩过高的期待和要求,而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往往会带来心理困扰。不妨将“我必须要取得好成绩”的要求改为“努力复习,认真备考”,减少因恐惧期待落空而产生压力,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复习任务中,也会在考试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平稳发挥。</p> 家长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1. 接纳孩子情绪 多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期末复习期间,孩子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可能是一种宣泄压力的表现。孩子们自我调控能力有限,尤其青春期阶段的孩子本来情绪就容易波动。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以平和稳定的情绪状态投入复习和日常生活,需要家长能“接得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充当他们外界压力的“缓冲器”。父母稳定、平和的情绪回应,温暖、有爱的陪伴与支持, 可以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多支持,不妨这样做:</p><p class="ql-block">一个眼神:给孩子欣赏而坚定的眼神。</p><p class="ql-block">一个微笑:对孩子露出真诚的笑容。</p><p class="ql-block">一个拥抱:主动拥抱孩子。</p><p class="ql-block">一句鼓励:不问成绩好坏,看见孩子真实需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 适度关注 不打扰</span></p><p class="ql-block">首先,建议家长先调整好心态,做到适度关注,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我们要明白考试是求学路上必须经历的,孩子们需要在一次又一次备考和考查过程中得到锻炼。期末考是一个学期学习情况的检测和反馈,也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家长建立这样的理念和态度,并在亲子沟通中传递给孩子,就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考试观,缓解对考试的焦虑和压力。不打扰,应做到四个“不”:</p><p class="ql-block">不“督战”:避免干涉孩子的学习安排;</p><p class="ql-block">不“增压”:避免将成绩和父母的接纳与爱,以及孩子的能力联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不“泄气”:避免言语打击、轻言放弃等挫伤孩子自信心;</p><p class="ql-block">不“打扰”:避免孩子正专注于复习或做作业时频繁地做端茶倒水之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3.合理期待 不焦虑</span></p><p class="ql-block">过高的期望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影响孩子的复习效果以及考试时的发挥。家长需客观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形成合理期待。减少对分数或等级的过分关注,避免把自己的焦虑转嫁给孩子,以平和的心态专心复习,以挑战的心态迎接考试。</p> <p class="ql-block">编辑:史 鹏</p><p class="ql-block">审核:李永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