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雪舟印象

一樵

<p class="ql-block">在艺术创作极为多元化的今天,发现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是件很幸运的事,往大里讲可以构建一条融古通今的文化桥梁,往小里说可以让我们感受一种新的审美样式。雪舟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中透着不凡的探索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耕耘,其画作尽显文人意趣,震撼的画面,交响乐般的墨色节奏,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其格调大有黄宾虹、张大千的遗风,在当今画坛当显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雪舟,姓孟名凡军,河北迁安人,自幼习画,很小就接受了艺术启蒙。早年曾问教于许澄宇、廉守信、贾维泽、鲁春生等诸先生,奠定了扎实的艺术创作基础。修业期间专研国画史和山水画创作技法、山水画的构成、山水画的风水等。师古法与师造化相互结合,通阴阳而晓山川变化。经常深入燕山深处,太行山大峡谷等写生。多次进修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问道于张复兴、孙更俊、冯远、龙瑞等先生。对中国传统笔墨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酣畅淋漓的笔墨、严谨细致的布局,使其画作意境深远,气韵生动。</p><p class="ql-block">雪舟山水题材画风的重要变化,出现在2000&nbsp;年之后,他开始尝试在山水画中借鉴和运用黄宾虹积墨法,上追宋、元、明、清诸家画风,加强对墨色变化的结合和探索,层层晕染,为后期浓墨重笔风格的突变储备了必要的创作条件。</p> <p class="ql-block">有了笔墨的大量实践,雪舟在自然物象取舍和画作尺幅上,逐渐变得更为自信和大胆。哲学家巴什拉尔说过,画家一旦接受了各种基本元素的诱惑,便自然而然地孕育创作。雪舟不仅对浓墨泼彩技术驾轻就熟,而且还将多元化笔墨实践巧妙地融入进自己的画作之中,拓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并将一笔墨的技法运用到了极致。</p> <p class="ql-block">古有“远蔽其大”和“高蔽其长”之说。古代山水受限于画幅,追求“咫尺千里,而瞻万历之遥,方寸之内,乃辨千寻之峻”。画作的面积越大,对画家的考验就越大。雪舟完成过好多大幅、巨幅之作,这些画作的完成,得益于他多年辛勤的耕耘与积累,技法的厚积勃发。他的画作已经破除了传统山川、云水的分界,带有“迷远”和“幽远”的意境,呈现了更为宏阔的现代气韵。画面上的山水形象千姿百态,“其形欲耸拔,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盤礡,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顾盼,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指麾”。</p> <p class="ql-block">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雪舟的山水艺术带有强烈的抒情性,水晕墨章带着豪放的创作激情。水墨纵情恣意地泼洒于宣纸上,充分体现了雪舟逍遥于天地大美与纸上山川的豪迈情怀。这正是:</p><p class="ql-block">悬顶空中大泼彩,</p><p class="ql-block">拖泥带水开情怀;</p><p class="ql-block">烟云万象白练出,</p><p class="ql-block">逗引高士拄杖来。</p><p class="ql-block">雪舟写意山水的水墨交织还给人一种放松感,这种放松感,来自文人写意绘画的“含蓄蕴藉”的品格。这是因为山水画是画家身心对崇山峻岭的体悟与感慨,是吸纳了山川灵性大彻大悟之后精神符号。</p><p class="ql-block">雪舟画中的山、石、树、水、云等自然意象,达到“象外”之旨,浑融天成的境界,这正是国画山水画的传统文脉。这种山川、树石、云水在水墨交融中的起伏、进退、蜿蜒、奔泻、浓缩、扩散、虚实、韵律等,既与自然物象有着微妙的联系,又有着国画写意笔墨所讲求的“笔情墨趣”,构成了雪舟山水画卷的灵动洒脱。是抽出了山水的筋骨,统一在作品中腾跳着的水墨色彩,既来自自然物象和传统山水的启迪,也是雪舟对世间山水万物韵律的感悟与呈现,正可谓“无间已得象,象外更生意”。</p><p class="ql-block">请欣赏一些作品的局部处理:</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雪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赛、笔会、邀请展等交流活动,海内外诸多媒体时常报道,出版过多种画集,发表过多篇理论文章,在业内产生良好的反响。</p><p class="ql-block">古人说:“画如其人”,说的是绘画与画家的关系。雪舟的每一幅画都反映着画家的精神、品格和学问修养。观其画作,就不难看出雪舟是一位集人品、学问、修养于一身的青年才俊。其画中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已达到了一定高度。是一位难得的德才兼备的青年画家。</p><p class="ql-block">2020.6.24一樵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