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拉面

张贵军

<p class="ql-block">  经历寒冬酷暑的成长,沉甸甸的冬小麦迎来丰收,小麦在炎热的夏天成熟,新麦面粉做的美食就上桌了。小麦碾成面粉,进入厨房,在和面、醒面、揉切拉之后,配上各色蔬菜做成的香喷喷的卤子,地地道道的武安拉面就出炉了,你说味道咋样,吃过就知道。</p><p class="ql-block">  和面的时候往里放点盐,能增加面的口感,这样在拉面时面也不会断。劲道柔韧的拉面,在厨师手里不断拉伸延展,一次次拉抻,面条绕来绕去,变得越来越细,醒过的面越发有韧性,厨师的手轻轻一抖,柔软顺滑的拉面就入锅了,锅里的水迫不及待地沸腾,喷泉一般地激烈煮动,三五分钟后,柔韧的拉面就可以煮熟出锅。筷子在锅里轻轻一绕一挑,长长的拉面柔滑劲道,弹动着进入碗里,浇上家里用鸡蛋、豆角、土豆、西红柿等蔬菜做的香喷喷的卤子,那个香啊,口腔味蕾触发食欲,捧着碗立马就能呲溜呲溜地吃拉面了。</p><p class="ql-block">  此乃人间美食。简单朴实的武安拉面,简单而充满传奇,朴实又让人拥有幸福。一碗香气扑鼻劲道爽滑的拉面吃入腹中,吃不够?那就再来一碗!吃的饱饱的,心里面有没有人们最原始的幸福感?武安拉面的传奇,在于武安西北部有个叫做“沙洺”的村庄,这里的人们勤劳而智慧,沙洺肥沃的土地麦子丰收了,饱满的小麦富含营养,适合做劲道的拉面。如今在武安周边乡镇,以及附近县市区有很多“沙洺拉面”面馆,勤劳的沙洺人做拉面的技艺高超闻名,他们走出家门,拉面不仅养家糊口,一家家面馆也是生意爆棚。沙洺村,能人辈出,每每都是一家人齐上阵,拉面面馆做的风生水起,闻名四方,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武安拉面不简单,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每位主妇都会做拉面。作为一个武安人,谁没吃过自家老娘做的拉面?母亲的慈爱、善良、心灵手巧、勤俭持家,全在每天都会做的美食----拉面里面了!武安人做拉面,应该是一种基本技能,即便是年轻人或小孩,不会做拉面也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拉面嘛,不就是这样,嗯,头头是道,如果面粉没有劲儿,必须放点盐才行,这是武安人做拉面都知道的秘密吧,其实我也是只会说,不会做。香喷喷的拉面,普通而又不简单,不仅能充饥,也是一种特色美食,更是老百姓一日三餐的期盼。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更懂得食物之珍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咱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有啥大要求?只要吃得饱穿的暖就行,一句话,民以食为天。拉面之为美食,普通中的不凡,是如年的劳动付出,平淡饮食,虽只一日三餐,却是庄稼汉的辛劳所得。没有经历过饿肚子的人,不能真正体会拉面的美味。做拉面过程中的揉拉抻绕,就像钢铁之经历淬炼,而我们人生的路,或许也应该是这样吧!</p><p class="ql-block">  最喜欢吃母亲做的拉面。以前的邻居大娘做的拽面,是我见过最宽厚的面食,见之我会皱眉,与母亲做的拽面之薄韧劲道差远了!准确地说,拽面是武安拉面里的一种做法,武安拉面有三种:拉面、拽面、勾面。武安家家户户最常吃的是武安拽面,因为这种拽面的做法比较简单,易学而普及。拽面,和面之后先醒一会,然后用小擀杖擀成大面饼,再刀切为拇指宽的一条条面,将厚面条用手拉抻,厚薄适宜之后,拽面就可入锅了!而我最喜欢吃的是母亲做的把子面,将厚面条好几根抓一起拉抻,面条在案板上轻轻一滚,粘上面粉,面条相互就不会粘连了,拉抻之间母亲的手轻抖几下,回绕、再拉抻,这样的面才最是爽口劲道。武安最地道的拉面,要高超的技术才行,饭店有能耐的大师傅力气大,手拎着十几斤重的面团,只见他站在饭店的门口,手里的面团开始拉抻、然后来回绕……反反复复地拉抻回绕。锅里的一根拉面,捞出来放在碗里就是半碗面,浇上味道独特的蔬菜鸡蛋卤子或者肉卤子,吸溜溜汗津津地吃着,一个字:爽!</p><p class="ql-block">  生活饮食,武安拉面的美味,就像是天空的恒星,千百年恩养民生之不易。人们喜欢吃拉面,喜欢母亲做的一日三餐,即便是远游的学子,在他乡也更加思念家里的美食。人们对乡村饮食的感恩,不仅有身心的饱暖情怀,也是家乡的话语嘱托。一捧小麦,万顷肥沃土地上的繁忙耕耘;一瓢面粉,万家灯火日常的幸福满足。五月火热,别有特色的家乡美食携清风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