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转机发生在一套《李太白文集辑注》上,其中一本封面上有一行依稀可辨的墨迹:“……道光癸卯立夏六月……仁山主人藏本”,不久之后又在一本《山海经》的封面上发现“扫花仙史”的署名和钤印。“扫花仙史”是嘉庆年间长洲(今苏州)书画家顾元熙的号。这两个发现让我们基本认定这批书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如同在黑暗中发现一丝光明,我继续多方向昆山文史专家求教。今年3月,我邀请昆山古籍鉴定专家庄吉老师到昆中图书馆作现场鉴定。经过仔细研究和鉴定,庄老师认同了我和顾燕萍的判断。这批古籍大多出自清代嘉庆道光之后,其中一套同治年完整的《续资治通鉴》,作者是镇洋(今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毕沅,他在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的基础上编纂成《续资治通鉴》。另外还有一本康熙末年的《日知录》残本,尤其珍贵。从昆山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角度看,这批古籍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 从开始的好奇心驱使到最后的水落石出,寻求答案的过程让人心感愉悦。在蛛丝马迹中找出线索,从一个陌生的名字中发现一段未知的历史,一幅幅画面真实生动地展现在眼前,这实在是一种神奇美好的感觉。在奔波探寻的日子里,我始终感谢那些帮助我的人。职业一中的周险峰老师鉴定了大部分印章,政协庄吉老师完成了古籍的最终鉴定,还有昆山文史专家杨守松老师、书报收藏家李军老师、文管所古籍鉴定专家李灵洁老师、退休教师钱家栋老师和我的研究生导师苏州大学周秦教授,他们不仅是各行各业的专家翘楚,具有丰厚学养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在他们的支持下,我和顾燕萍才能坚持到最后,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探寻历史的遗迹,揭开古籍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 经历三百多年的风霜雨雪,传是楼的遗迹已经不可复寻。当我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努力寻找与先贤们精神的连接点,冥冥中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指引着我。从娄江之畔到玉峰山下,从西塘街边到阳澄湖畔,先生“所传惟是矣”的传世名言应和传是楼外的猎猎之风响绝苍穹,回荡在我的耳边。当风雨散尽,古老的书籍脱去历史的尘埃展示在世人面前,一道永远不落的彩虹指向绚烂的未来,指引着我们继续去探寻古籍背后讲述的故事,挖掘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三百年的传是精神,血脉相连,这也是我的传是情缘,绵延不绝。</p>